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科技评价,施一公这番话发人深思……

 



在这几天的政协科协组讨论中,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委员一直保持低调。别人说话,他默默记录,很少主动发言。

    

6日下午,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施一公开口了。

    

“我们来看第8页,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两倍,技术交易额翻了一番。”施一公顿了顿,“也就是说,发明拥有量是之前的3倍,技术交易额只有之前的两倍。平均每个专利交易额是五年前的66.7%,数字不增反降。

    

出了什么问题?“这是科技评价体系的问题。”施一公说,在各个单位,无论是决定晋升还是评绩效,都会把专利数、文章数、被引数和文章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数作为重要参考指标,“这个风气愈演愈烈”。


“我以前预测,中国的论文数量会在2020年超过美国,没想到提前完成任务。”施一公说。

    

据记者了解,日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2018年科学和工程指标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发表学术论文42.6万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不过,根据权威统计口径,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连续第八年排在世界第二位。

    

无论是第一还是第二,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但施一公也表达了忧虑。他听说,一些科技组织的评估还认为,中国科技实力超过了美国。“我很担心。”

    

坐在一旁的中科院院士袁亚湘委员听到这句“我很担心”,也点了点头。

    

“我再说得直白一点,文章数量,引用率,文章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在我们这么大的国家,都可以人为提高。我想大家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施一公说,“如果我们互引多了,杂志影响因子就上去了。我们要把这三个指标做上去,易如反掌。”

    

有了数字指标,大家就拼命做数字,但没有数字指标,谁好谁坏,怎么评?

    

“我没有特别好的建议。”施一公坦言,“但美国不会强调这个,不会专门把它(数字指标)拿出来。”施一公强调,他坚决反对“论文无用论”,但有些文章,就是垃圾文章,“纯粹为发文章而发文章”。“导向如此之强,评价如此之立场鲜明,造成负的面影响非常大。”

    

还是得进一步改善科技评价体系。

    

“国际上的办法,就是不看论文,看专家。”施一公身子微微前倾,靠近话筒,“在很多国家会这样,看顶尖专家的观点。不是把领域里所有专家聚在一起,抽签弄出一个评审委员会,靠平均水平是不能引领科学发展的。”

    

前来听取意见的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回应说,科技评价这个问题,很敏感也很困难。

    

“我们叫‘三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可实际上问题很多,每个人意见不同,出台大家都满意的方案是非常困难的。”徐南平说,他们将按照程序来出台关于“三评”的指导意见,并进一步听取多方意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首发回顾
[首藏作品](378)科技评价活动应回归价值判断
对话冯长根: 用学术影响力评价学术论文
[课题结题成果]科技评价中多属性评价方法基本理论研究
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的区别
【主编讲堂】科技评价的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