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人机、龙吸水、水上遥控救生机器人……快来围观防汛备汛中的高科技

科技日报记者  唐婷


高大宽敞的库房里,橙色的冲锋舟一艘艘倒扣着码放齐整,覆盖着紫色罩布的多台柴油机发电机组排成一行。这是记者日前随水利部组织的2018“防汛备汛行”采访团在位于福建福州的中央防汛抗旱物资福州仓库看到的一幕。



事实上,在冲锋舟、橡皮艇、编织袋等相对传统的防汛物资之外,无人机、大功率移动排水车、水上遥控救生机器人等高科技装备也出现在了多地的防汛备汛物资清单上。



无人机:看得更远的侦查利器




极端天气带来的超强暴雨台风常导致局地通讯道路等中断,与外部隔绝,成为“信息孤岛”。飞行性能灵活机动、影像传输性能高效便捷的无人机,可及时有效拓展灾情调查的视角。


在福建省防汛机动救援支队队长郑志军看来,无人机在防汛救灾、山地救援中承担“天眼”的角色,大量减轻救援人员的搜寻工作量,快速界定重点救援对象以及延后救援对象,即情况危急和可以等待救援的群众。 


同时,在救援过程中,遇上救援区域大、救援点分布众多的情况,无人机可以担负输送投放药品、保温毯、救生衣、面包、矿泉水等物质,为等待救援队实施救援争取黄金时间。


此外,携带喇叭、红外摄像头、强光照射灯灯设备的无人机,还可为搜寻和救援提供强而有力的辅助。据介绍,2016年,福建省投入专项经费700余万元,为50个防汛防台风重点县和武警水电六支队、省属防汛机动抢险队配备57台防汛无人机。


              

“龙吸水”:让城市内涝排得更快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一到汛期, 各种“城市看海”的新闻便频频见诸媒体。如果有排涝装备像“大龙吸水”般快速抽走积水,岂不美哉?


为解“城市看海”的燃眉之急,福建侨龙公司研发了新型移动应急排水装备——“龙吸水”,有旋转式、子母式、高空式等。据悉,获得2017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的“龙吸水”,各型装备排水能力为500—5000立方米/小时。



福建省防汛抢险排涝支队队长林立伦介绍,“龙吸水”采用液压驱动水泵,没有用电安全隐患,流量大、扬程高。在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2013年厦门“5.16”特大暴雨、2016年湖北武汉洪涝灾害等事件发生后, “龙吸水”都奔赴现场作业,在应急抢险排水中大显身手。


据介绍,福建全省已配备各型“龙吸水”超过70台套,总排水能力达10余万立方米/小时,大约相当于一小时能排5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水上机器人:游速更快救人更多





不只是福建,江西省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防汛备汛中探索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水上遥控救生机器人的应用便是其中一例。


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防总秘书长徐卫明将水上遥控救生机器人形容为“水上无人机”。一旦发生有群众被洪水围困在江心洲或有人落水的情况,可将外型像小艇的救生机器人投入水中,操作人员在岸上用平板电脑或控制器对它进行操控。机器人快速到达指定地点后,一次可以求助三到四个人。


郑志军介绍,水上遥控救生机器人体积小、速度快,便于携带,能够在侧翻之后自动翻转到正面。它由类似于水上摩托的推进器驱动,速度是救生员的 12 倍以上,可以在波浪之中稳定转弯,抗风浪行进。


水上遥控救生机器人


和救生员相比,水上遥控救生机器人不仅速度更快,一次救助的人员也更多。它的载人浮力为160公斤,落水者可以抓住它两边的绳子,或是趴在它的顶端等待救援。此外,无须救援人员下水,只需通过遥控操作机器人就能快速到达受困人员身边开始施救,也最大限度减少了救援人员的伤亡。


在徐卫明看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防汛装备不断涌现,提高了应急抢险救援的机动性和时效性。




来源:科技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8套水面救生机器人驰援郑州#】
【装备】水上救生遥控机器人 救援速度快、效率高
无人化救援装备丨如何实现海陆空多维度不同场景的无人救援?(组图)
1小时灌进100多个西湖,各类机器人已经在救援郑州的路上!愿平安
“黑科技”助力荆楚大地智慧防洪
夏天游泳如何防溺水?水上救援队教你几招(附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