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21秒就有1人死于这种病!且呈年轻化趋势,抓住“时间窗”能救命

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彭德珍  占雅静 魏惊宇


“脑卒中的数据是惊人的。它在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都是第一。我国现有700余万中风患者,这一数字每年还在以250万人新增,年死亡人数高达200万,死亡率是北美的5倍。”日前,在长沙“中风120湖南特别行动组”启动式上,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系副主任赵静说出了一组让人心跳加速的数据。



更让与会专家心痛的还有,这么一个高发率病种,在人群中却缺乏重视,和足够的科普。以至于现下,中风呈现出显著的年轻化趋势,40-64岁的劳动力人群已占到40岁以上的中风发病人群的50%。致残率惊心:幸存者中3/4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陷和劳动力丧失,重度残疾近50%。


“要么是不识别,要么是识别了不知道如何快速救治。要知道,治疗的关键,是时间!时间!时间!无论任何年龄、性别、严重程度,每争取一分钟时间,都能多增加1.8天无残障的生活天数。”赵静说。



缩短院前延误  

打开院前院内急救生命通道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5%。


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而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有15%面临脑卒中高风险,在欧美国家,脑卒中的发病率正在呈下降趋势,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却在以9%的速度攀升。更严重的是,这种曾经的“老年病”,在中国还呈现十分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我国的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为63岁,比美国的平均发病年龄早10年。  


“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病等因素,有10%~15%的中青年患者在45岁之前就发病了。中风不但具有易复发性,而且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第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海南说。


事实上,中国在脑卒中治疗的医术并不输美国,但病人公众教育滞后很多。在中国,仅16.9%的人知悉中风最初症状,仅18.8%的人能拨打急救电话12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率不足2%。而美国66.6%的人会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溶栓率高达71%。



“不论是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缺血性脑卒中,都会破坏周围脑组织的神经细胞,我们都知道,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所以脑卒中严重时功能损伤是不可逆转的,同时可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张海南说。这些缺损症状包括:


突然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突然一侧肢体的无力或麻木;

突然意识不清、说话不清或词不达意或理解语言困难;

突然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或丧失;

突然头晕、行走不稳;

突然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请抓住生命通道的

溶栓“时间窗”



“脑卒中以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特点,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病后如果能及时通过静脉溶栓、介入取栓等方法,使阻塞的血管再通,上述症状就能得到显著改善,特别是偏瘫患者可以恢复运动。错过溶栓、取栓时间窗,患者的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不但治疗时间长,恢复时间也长达3个月至6个月,3/4的患者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及劳动能力的丧失,重度残疾者近50%。广大群众对卒中的危害及早期积极救治的知晓率较低,直接导致95%的急性卒中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患者发病后没及时赶到医院,是导致院前延误的主要原因。”张海南说。



据了解,这一时间窗,即发病后4.5小时内进行溶栓,6小时内取栓。这一时间,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为什么要在4.5小时内争取溶栓或6小时内取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胡治平介绍,正常脑组织在缺血4.5小时候就可能出现不可逆变化,约8小时就会出现脑细胞坏死。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能在4.5小时内得到静脉溶栓药物治疗,或6小时内得到机械取栓等治疗,就可能在脑细胞没有出现完全坏死之前,解除栓塞,恢复氧供和血供,从而恢复全部或部分功能。



卒中虽可怕   

但绝非“防不胜防”



卒中虽可怕,但也可以预防。张海南介绍,脑卒中的预防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预防手段主要是针对卒中的危险因素,即: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疾病、肥胖、不运动、吸烟、饮酒等,这些因素长期对血管壁产生影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使血流变慢,动脉官腔狭窄,阻塞血液流入相应部位,严重时血流被中断,当发生在脑血管时引起脑梗塞。



一级预防也叫初级预防,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这包括,人们要注意:


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改变久坐的习惯。如,每日饮食多样化,采用包括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以及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含量较低的均衡食谱;


控制三高,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血管硬化,酒会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加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不要吸烟,远离二手烟(被动吸烟),同时注意饮酒要适当;


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级预防则指对已发生脑卒中的患者采取的防治措施,目的是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脑卒中复发。二级预防包括: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清淡饮食;适量运动,成年人(部分高龄和身体因病不适合运动者除外)每周至少5天,每天30-45分钟的体力运动(如散步、广场舞、太极拳等);


戒烟限酒;


充足的睡眠,每天保证6小时以上有质量的睡眠;


控制三高,降压降糖降脂;


抗栓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血液粘稠度,减少血栓形成,是预防脑卒中发生的关键。




中风“120”   

帮您快速识别脑卒中



为普及老百姓对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尽早在时间窗内(时间窗即发病后4.5小时内进行溶栓,6小时内取栓)就医治疗,中国卒中学会中风120特别行动组创作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中风1-2-0”,即:


“1”看一张脸,有无不对称、口角歪斜

“2”查两只胳膊,平行举起时是否有单侧无力

“0”是聆听讲话,是否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如出现上述任一突发症状,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以获得及时救治。” 胡治平说。



胡治平补充,人们还要特别注意中风错误识别的“陷阱”:


陷阱一:患者对突然出现的中风症状如肢体乏力、言语含糊等,误以为是劳累、饥饿、感冒等引起的不适,采取的措施往往也是补觉、进食、吃感冒药等方式应对,导致就医不及时。



陷阱二:对出现的症状措手无策,四处咨询非专业人士,盲从他人经验,延误救治时间。



陷阱三:有些患者能够怀疑自己中风了,但送医选择坐私家车或的士,而不呼叫120紧急送医。事实上,120救护车在运送患者时可不受交通规则管制,急救人员知道附近哪家医院有溶栓或取栓资质,在运送的过程中可直接与医院对接,清晰的汇报病情,便于医院做好溶栓或取栓准备。



陷阱四:据调查显示50%的民众选择去公立三级医院救治,13%的民众选择到附近有资质的溶栓的医院救治,舍近求远往往错失溶栓最佳时机。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降压降糖防止中风,原来生活中几件小事就可以做到!
降压降糖防止中风,原来生活中几件小事就可以做到
糖尿病心血管病严格控制预防脑出血
“中风”相关知识以及“中风”的预防
健康科普——《脑卒中百问》系列精选(一)
十个问题让你了解脑血管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