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个保研的尖子生,如今慌的一比:工资低加班多,想离职又不知去哪里…

关于成长,关于职场,还有心理学

带你打开全新的视角

过上想要的人生~

文|赵晓璃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新浪微博@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在生命中的多数时间里,工作是我们一直逃避不开的话题。

不仅是与我们的生存休戚相关,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它关乎到个体在这个社会中的存在感、成就感甚至价值感。

不论你是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甚至消极逃避;还是主动追寻自己钟爱的事业,甚至孤注一掷;

——时间宛如一名冷漠的看客,只是记录着发生的一切。

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平年代下的你我都在做着同样的一件事情——

那就是不断地去适应时代的变化,不能停歇,更不敢停歇。

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光是适应这件事,就已经让他们深感疲惫和不堪。

01

咨询者陈彬(化名)于2015年研究生毕业,机械工程专业,咨询前在一家公司上班,工资低不说,还常常加班,同时没有成就感,更看不到未来的发展......

前来咨询的时候,陈彬刚刚过完28周岁生日,他突然感觉自己不再年轻了,他想找一个能让自己有归属感和成就感的方向。

他当时想到的方向主要有三个——

  • 一是考虑考公务员、教师等体制内工作,但工资会比较低,一个人倒也没什么,如果后期谈恋爱结婚,经济方面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 二是北上或者南下,去一线城市的培训机构当辅导老师,再用业余时间考教师、公务员等体制内工作;

  • 三是继续干现在的老本行,换个环境重新开始......

不论哪条路,对眼前的陈彬而言,都意味着一切重新开始,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坚持下去,更不知道做出了选择之后,还会不会还会出现今天的困顿与迷茫。

                                       02

小时候的陈彬就是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的成绩非常优秀,但始终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 报考专业的时候,父亲说,男孩子还是学个工程类的比较好就业,干脆填个“机械工程”好了;

  • 读大学的时候,陈彬的成绩位列年级前三,就在同学们纷纷找工作的时候,获得了保送名额,反正当时的陈彬也不知道做什么工作,干脆读了研究生。

  • 研究生毕业的陈彬又在导师的引荐下来到了一家企业,当起了一名所谓的“机械工程师”。

等陈彬正式入职之后,才发现和想象的完全两码事。

由于这家公司是一家创业型公司,刚开始根本没几个人,陈彬去了之后直接就是打杂,学的专业什么的根本用不到,而是忙于编辑整理技术文档、做些相关的数据报表分析什么的。

痛苦随之而来。 

首先,这份工作的工资很低,根本不够日常花销,但陈彬父母却认为这份工作是导师介绍的一定错不了,情愿每个月补贴儿子生活费,也力劝陈彬不要辞职;

其次,公司处于扩张期,对于技术人才也是求知若渴,不惜高薪聘请一位退休后的工程师做总监,结果陈彬一看,瞬间没了做技术的欲望:这个老头脾气古怪,对人要求特别严厉。

陈彬想想就头大,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做技术的好。

最后,陈彬晃荡了两年,在这个公司也尝试了不少岗位,但不知为何,自己的沟通和逻辑能力一直上不去,导致他每天的工作都做不完,常常加班到很晚。

更可气的是,加班不仅没有为自己增加升职的筹码,反而落得一个“工作效率低下”的评价。

陈彬苦思无解,他不止一次想离职,但又不知道要往哪里发展。

03

随着咨询的深入与推进,我渐渐发现,与其说是陈彬的职业选择出现了问题,倒不如说是他的职场适应层面出现了问题。

1、社会化程度严重不足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同事总是看不惯我给我找麻烦”、“我觉得做设计好,我看有几个设计师桌上有书架,好像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从陈彬的叙述风格来看,根本不像是一位成熟的职场人,更像是一位不谙世事的学生。

这样的人,如何能在公司堪当大任呢?

2、社会化技能严重匮乏

根据陈彬的叙述,凡是涉及到团队协作类的工作内容,他都觉得很吃力。

从咨询过程不难发现,陈彬的语言理解能力确实不足,而表达及演讲能力更是让人堪忧。

——根据他的反馈,这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上,连生活中租房子这样的小事儿也都因为这一点屡屡受挫。

3、理想化+犹豫不决,导致行动力不足

我发现,陈彬做事的随性成分太大,导致没有计划,过分关注体验过程,往往忽略结果,迟迟无法决策,更谈不上行动了。

他说自己要考公务员,但对于到底想要从事怎样的岗位等一无所知。

甚至于,他都不知道去哪里搜集这些信息,导致一直纠结在纠结本身,而不是寻找针对性的信息素材进行评估与分析。

在我指出这一点之后,陈彬也意识到了,他之前总是想要寻找某个高度理想化的、完美无缺的决策后再行动,但由于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薄弱,导致自己一直缩在纠结的状态里无法动弹。

这才是陈彬多年的困境根源所在——

在做决策的时候,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足够的信息进行分析,容易人云亦云,也想过改变,但又不知道到底往哪里改变,结果没有任何行动,每一天过完又总是懊恼不已。

04

残酷的现实在于,我们身处的职场也好社会也罢,都遵循着各自的规律和轨道,并不会因为谁的“理想”改动一毫。

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陈彬这样的职场人,那大约就是——“职场婴儿”

  • 他们一副很好奇的模样,当大家步入职场,将自我状态调整到默认的“上班、打卡、工作、业绩”等事务当中时,这些“婴儿”们仿佛置身在外,他们会不断地观察这些人是什么样的表情、当时说了哪些话、谁看起来更有趣、谁看起来跟冷酷.......

——仿佛公司的一切跟自己毫无关联,他们像是一位冷静的“局外人”,在认真观察这一切,并紧锁眉头,对于一些人和事,显示出一副匪夷所思的模样。

他们总是喜欢沉浸在这样的自我意象和意境里,而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工作重心”、“工作价值”、“谈判沟通”等这些商业化元素和社会化元素,显得是那么不知所措。

  • 表面上看起来,这些人也希望进行职业选择,但本质上,他们并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因为不论怎样的职业选择,他们都不曾付诸行动,一切更像是一厢情愿的意象和自以为。

对陈彬这样的人来说,职业规划固然需要,但在此之前,一项更为重要和迫切的成长课题在于,加速自我的社会化成长。

1、理想化视角下的职业选择并不可靠

对于陈彬来说,他之前列举的三条路径,更像是他的自以为。

  • 事实上,不论是考公务员考教师,还是北上南下去培训机构做辅导老师,抑或是换个环境做本专业的工作,都不是一条好走的路。

如果陈彬的理想是多赚钱,那么公务员和教师显然不是个好选择;但如果渴望人际关系简单干活不累,则公务员和教师又是不错的选择。

看到没有,问题就出在这里,陈彬的理想化要求里,本身就夹杂着自相矛盾的因素。

如果不做取舍,在现实中根本找不到这样的职业。

2、正视工作或生活中的商业化元素

任何一家企业的底色一定是商业化元素,陈彬所厌恶的“商业交换”、“功利”等因素切实发生在我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

  • 我认为,陈彬最该做的,是升级落后的认知模式,例如多去阅读商业类书籍,多去接触不同的人,有意识参加一些商业化活动,有助于理解今天的商业化元素,而不是一味躲进自己构筑的理想国里。

对于类似陈彬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来说,他们最缺的,恰恰就是他们看不起的“世俗技能”,因为他们对于生活质量普遍要求较高,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支撑,也不过是空中楼阁,且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更容易造成失落、烦躁等负面情绪。

05

针对陈彬之前的设想,我给到的建议如下:

1、从认知和行为模式分析,不建议考公务员。

因为公务员考试历来竞争激烈,想要过关斩将必须专注备考,但陈彬焦虑太多方向不明,根本做不到安心备考;一旦考试失利,则意味着梦想的再一次破碎,如此一来,只会雪上加霜。

2、从能力情况排查,不建议轻易北上或南下。

因为不论北上还是南下,处处都是围城。

要知道,一线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压力爆棚的工作状态、疲于奔命的工作节奏,无疑会让抗压能力本来就不足的“职场婴儿”们水土不服,不仅不利于他们成长,而且还会在高强度的节奏和压力中迷失自我。

——越是商业化发达成熟的地方,就越是成年人的天下。

3、从心智发展程度考量,培训机构辅导老师绝非上策

这些年来,陈彬的职场成长之所以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从“学校模式”切换到“职场模式”中来。

因此,如果此时的陈彬一脚踏入商业培训机构做辅导老师,必然会出现“适应不良”,只有等他主动从“理想化的自我”中走出,认识到完美的理想国未必有不完美的世界高贵,才能真正踏出关键性的第一步。

我给陈彬的补充建议主要有两点。

一是边做边调整。

  • 不论是认知行为模式,还是心智发展程度,甚至是能力维度,这些绝非某一份工作就能给予的,而是个人在适应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的结果。

因此,这个过程无法逾越,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倒不如打开自己融入当前的工作中,从具体工作中加以改进(具体建议部分涉及个人隐私,略)。

二是如果实在呆不下去,可以考虑从体制路线切入社会。

  • 陈彬的应试及学习能力不错,如果能从教师这个职业切入,逐步感受社会并增强自己的社会化进程,对他而言,倒也不失为一条现实可行的职业路径。

“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生毕业进银行两年辞职,他提醒后辈:辞职前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教师待遇这么低,为什么不辞职?
疫情之下,70%的职场人想回家找个“铁饭碗”
未来三年,这三个铁饭碗工作岗位,收入稳定,不会有失业风险
2020年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将这样安排!注意薪资待遇有变化
教师版之《春天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