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分9.0,这本书值得反复看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这本书,你肯定不会陌生,它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要说这本书啊,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他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更是殿堂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一生,穿越了法国第三共和国的整个历史。有着这样经历的作家,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复杂的社会现状给他们的作品带来了火花般的灵感,但同时作家的生平也是跌宕起伏,激情与苦难并存。

有些人断言说罗曼·罗兰在创作这本《约翰·克利斯朵夫》时,是以音乐家贝多芬为原型的。

但是结合罗曼·罗兰的生平来看,更多的可能是作者结合了他自己的生活和经历。

作家所写的第一部重要小说,往往是与自己的经历有关的,那么这本书也不例外。

罗兰的家庭和童年生活虽然说与克利斯朵夫不同,但是作者对母亲的挚爱、失去母亲的痛苦都在克利斯朵夫的身上得到宣泄。

而罗曼·罗兰的第一次婚姻更是完全移植到了克利斯朵夫唯一的知己奥利维埃身上。

罗曼·罗兰的影子不止这一些,还有呢。

一个人的作品往往会带着作者自身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约翰·克利斯朵夫》就是这样。

这本书的献词就开宗明义地宣称,把作品献给“世界各民族在受苦,在斗争,然而必将获胜的自由灵魂”。

会有这样的想法,肯定是与作者的经历有关。没错,罗曼·罗兰投身于政治运动一辈子。

他是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席,旗帜鲜明地反对两次世界大战,是和平与自由的坚定支持分子,在1915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有意思的是,由于法国政府的反对,身为法国人的他直到1916年底才被通知获奖。

罗曼·罗兰是法国人,笔下的主人公是德国人,主人公唯一的知己也是法国人。

在小说中,罗曼·罗兰数次阐述了自己对于德国与法国的看法。两个民族的矛盾和统一之处,在两个小说人物的行为和对话中展示的淋漓尽致。

罗曼·罗兰一生都厌恶巴黎,于是我们看到克利斯朵夫对巴黎处处看不惯。可是罗曼·罗兰又是法兰西优秀的儿子,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于是借奥利维埃的口说出自己对法兰西的深情。

罗曼·罗兰写的是一代人的悲剧,他丝毫没有掩饰他们的缺陷和德行、沉沉的忧伤、莫名其妙的自负、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及极为沉重的负荷下的辛劳。

可是他又是多么地充满希望,在小说的最后写到:今天的人们啊,年轻人,该轮到你们了!你们以我们的躯体做踏板,向前进吧。希望你们比我们更加伟大,更加幸福!

最喜欢这本书的这段话。“你得对这新来的日子抱着虔诚的心。别去想什么一年十年以后的事。只去想今天。把你的理论统统丢开。所有的理论,甚至有关道德的理论都是不好的,愚蠢的,对人有害的。别用暴力去挤逼人生。先过了今天再说。

每一天都得抱着虔诚的态度。得爱它,尊敬它,尤其不能侮辱它,妨碍它的发荣滋长。便是像今天这样灰暗愁闷的日子,你也得爱它。你不用焦心。你先看着。现在是冬天,一切都睡着。将来大地会醒过来的。你只要跟大地一样,像它那样有耐性就是了。你得虔诚,你得等待。

如果你是好的,一切都会顺当的。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没成功,那还是应当快乐。因为那表示你不能再进一步了。

干嘛你要抱更多希望呢?干嘛为你做不到的事而悲伤呢?一个人应当做他所能做地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曼罗兰
先相信自己 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八秩老翁(oscarg)的日志 -
《约翰·克利斯朵夫》灵魂最美的音乐是慈悲
亚凌随笔:很抱歉,克利斯朵夫
读罗曼罗兰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上)
《约翰·克里斯朵夫》现代心灵的道德史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