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往今来所有套路都出自此书——《骗经》的几个小故事

话说,有个马贩子叫陈庆,得到了一匹银色的好马,天天在南京的三山街出售,叫价白银40两。

终于有一天,主角登场,这位兄弟衣着光鲜,手上打着一把好伞,一副翩翩佳公子的模样。(以下称为小骗)

小骗踱着步子走到陈庆的马前,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表示很感兴趣。漫不经心的问道:“你这马怎么卖?”陈庆说:“四十两。”小骗大手一挥:“我买了,走,跟我回家拿银子。”

陈庆心里大概觉得很庆幸,终于卖出去了,还是个不砍价的好主顾。忙问:“公子住在哪里?”

小骗踱着方步仰头四十五度角大大咧咧的说道:“洪武门。”这地儿并不远,于是乎,陈庆就牵着马兴高采烈的跟在小骗身后去取银子。(看看人家这气度,奉劝现在的骗子后辈们,别动不动操着一口地方话,装老板让我去一趟办公室,拜托拜托)

走到半道,两人路过一个缎子铺,小骗停下脚步,把自己的伞塞给陈庆,万年不变的仰着头漫不经心道:“你先给我看一下伞,我进去买几匹缎子。”陈庆心想:“缎子好金贵哦,这公子果然是个花钱如流水的主儿,这笔买卖想必是能成的。”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小骗又踱着方步进入缎子铺,故意与伙计讨价还价,等到卖缎子的伙计讥讽他不识货时,小骗马上演技爆棚装出一付气恼的样子,说:“你丫别瞧不起人,我去找个识货的看看,回来再跟你说价钱。”

缎铺的伙计说:“我这货绝对是好货,你拿给谁看我都不怕,但不能走远了。”小骗说:“我的马和伙计不就在门口那等着么?有什么可担心的?”

缎铺的伙计一看门口,果然一个伙计模样的拿着伞牵着马在往里面张望,便放下心让小骗抱着两匹最好的缎子出了门。

小骗到了门口,又仰着头一副大爷样对陈庆道:“再等一下,马上就回来。”说完悠闲的走远喽,一去不复返。

再说陈庆,他等了好久不见小骗会来,破口大骂,这犊子真是浪费老子时间,爷不伺候了,闪人。

缎子铺的伙计自然不能放过拿走他缎子的人的伙计和马,俩人免不了一番争吵和厮打,不过小骗早已得手,这些不是他关心的了……

他实际不是为了买马,而是要借买马之名,行骗钱之实。所以先是满身绸缎,让人看了觉得他是个大富翁,接着又站在那儿装模作样地相马,使人觉得他是真想买马;等到了缎铺,又假称有马与同伴在外,令人信以为真,以至拿了缎子帘卷而逃,达到了目的。至于给陈庆丢下把伞,与缎铺的伙计讨价还价,这也都是他套路的一部分

话说,在福建省有一位高人,他颇有识人之术,一张金口判人前程很是神奇。高人姓沈,人人称他为沈大师。

庚子年,又一次让大家见识了他的神奇。这年在乡试前,沈大师提前写好了中举的名单封存。揭榜后,人们对照新举人名单和沈大师的预言,果然十中八九。

这个高人的奇事,吸引到骗子白小五的注意。

白小五行骗多年,本来颇有积蓄,奈何生性好赌,早已经入不敷出。这些天总有债主上门,白小五设下计谋,决定利用沈大师来帮他还债。

按照朝廷的规矩,新中的举人在几个月后就要去京城参加会试去考进士。白小五找来新举人的名单打听好各位举子的住所,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布置。

白小五先找到了沈大师在名山古刹的题字真迹并进行了拓印,又物色了一个在街上替人写书信糊口的老童生帮忙。授意老童生模仿沈大师的字体和语气写了很多封书信。作假自然是一套的,免不了又伪造了沈大师的私章,最后把信封好分别送到每一位新举人的家中。

此时新举人们都在京中赴考,只余下家中父母妻儿焦急的等消息。白小五拿着伪造的书信,每到一家都是一个说辞:沈爷有私信,打发我机密送来。沈爷断言你家相公这次赴京必然高中。而且沈爷还做了很奇怪的梦写在信中,这是天机你们一定不要泄露。沈爷知道你们和XX举人府上过往甚密,担心他家知道我给你家私信后有怨恨,也顺便写了一封信让我送过去,不过,这只是顺路顺便之事,不为专程。等送到下一家,自然又是一样的说辞。

收到信的人,自然很兴奋的打开来瞧,果然是字漂亮、词奥妙。信中会说沈大师做了一个关于这位举人的吉祥好梦,断言他必然金榜题名。这里面又因人而异,或者是借用收信人的名字一部分,或者说取某些地名去验证,或者直接编造一段梦话,总之是来说明必然高中的缘由。

这里举一个例子,是送到熊绍祖举人家的信件。信中说:我们福建多才子,即使京城浙江才子也不及我们多。我拜读过很多阁下的文章,眼见行文浑厚博古通今,言辞锋利才高八斗,至于金榜题名,不用我说也是自然之事。在三天前的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一只飞熊,嘴里还叼着一朵红春花。天空中有“大魁”两个字,我看的清清楚楚。醒来后仔细寻思,这熊正是您家的姓氏,春花是代表《春秋》文章,红色也是吉庆的预兆,“大魁”更是大吉大利。所以我断定凭您的才华,又加上我的奇梦,您必然金榜题名,名扬天下。想到这里,兴奋异常,赶快派人来报喜。谨记,天机不可泄露。

熊绍祖家人见到这封信,自然是大喜过望,当即赏给送信的白小五十两银子。

白小五在几天时间里送了七八十封这样的信件,无一例外每家人都高高兴兴的赏了银子,多则十两二十两,少则三五两。算下来收入居然有五百两之多。

等到在京城赶考的举子都回到了家中,大家聚在一起时,才有人提起沈大师书信一事。尴尬的是每个人都有秘密私信和吉祥的梦兆,方知上当。

诸位举子拍手大笑:这骗子还是真让你我家人做了一场美美的春梦,高兴了好几个月,也罢了。

白小五利用沈大师的名气,为自己解决了生活危机。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上。这骗术不算太过阴损。

故事发生在夏日的午后,一个落魄的云游和尚懒散的漫步在乡间土路。
突然,眼前的一幕吸引了他。一个小牧童悠闲的躺在矮矮的树杈上,晃荡着两只没穿鞋的小脚丫。奇怪的是,一头大黄牛不停的伸出舌头去舔牧童的脚丫,左脚、右脚、又一个慢动作……
和尚好奇怪,上前问道:“这牛怎么一直舔你的脚啊?”小牧童收起脚丫,斜了和尚一眼,表情分明在说——瞧你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我和这牛相处久了,哥俩关系不错。主要是吧。牛这东西,喜欢吃咸的,恰好我的脚……”(读者请注意,不允许自己去验证自己脚丫咸不咸哦)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落魄和尚食不果腹,心生一计。
当天晚上,和尚找来许多盐粒,玩了一把真正的海盐SPA,把盐涂抹在自己脸上、手上、身上,最主要是光秃秃的头顶。
第二天一大早,和尚开始做情报搜集,情报表明附近这个村庄有个姓索的大户,家里养了四五头牛。最重要的是这位索庄主架桥修路、乐善好施——上佳目标人群。
一切准备完毕,和尚坐在索家门口等着索家的牛。果然,不一会儿一个索家的下人赶着四五头牛走了出来。
和尚瞅准了一头高大健壮的黄牛,瞬间影帝上身,趴在这头牛的身前,一边痛快流涕一边引导牛的嘴巴凑近他的光头。
于是索家庄的吃瓜群众见证了一件新鲜事,大早上一个大和尚给一头牛下跪还哭泣,更奇的是这牛还不停的伸舌头舔和尚光头,很亲热的样子。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吃瓜群众在哪个朝代哪个地方都是事件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终于,门口的吵闹把索庄主吸引了过来。
索庄主大早上估计刚起床还没来得及上厕所,看到眼前奇观忙问道:“和尚,你这是作甚?”
和尚依然跪地不起,哭泣道:“大善人,求求您发发菩萨善心,超度我们母子吧。”
老索大惑不解:“你这话从何说起呢?你一个和尚让我这俗家人超度,你母亲又是哪位?”
于是和尚讲了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小故事——和尚的母亲生前不愿意吃斋念佛,没有乐善好施,于是去世后就一直在阴间受苦受难。和尚有心帮母亲积善德除苦难,发愿出家侍奉佛祖,专为超度母亲。终于天可怜见,前几天菩萨在梦里告诉和尚,他母亲已投胎到了索家,成了一头黄牛,和尚便匆匆赶来,一见果然如菩萨开示。
和尚讲的情真意切,声泪俱下。老索听的冷汗淋淋,汗毛直立。
老索晃了晃还没完全睡醒的脑袋,惊悚的看着不停舔和尚光头的大黄牛,问道:“和尚你先别哭,应该怎么超度?”
和尚依然跪在黄牛面前,哭的更加惨烈:“这就是我的母亲啊,如果我有钱,应该从您这里买了回去奉养,可是,我是一个穷和尚,实在没有银两付给您呀。我希望老庄主能把我母亲施舍给贫僧,让我带回寺院。我天天煮粥割草来奉养她,一直到她寿命终了赎完了罪孽。我再将她好好埋葬,诵经祈祷来世不堕畜生道。和尚也会日日夜夜惦念您的恩情,诵经祈福。”
这一番话老索听到更是毛骨悚然,心道:这和尚情真意切。若是我不肯施舍,待我死后会不会在阴间受苦甚或也堕入畜生道。幸好我家道殷实,就施舍于他当做善事一件罢了。
于是乎,和尚目的达到,千恩万谢后,在吃瓜群众的唏嘘中,牵着大黄牛慢慢走远了。流氓有文化可怕,骗子有文化更可怕。这个和尚学到一点知识,活学活用,套路来一头大黄牛。巧妙使用了群众对神秘学的畏惧,并利用善人的善心。

古代有一位姓鲁的风水先生,精通堪舆之术。一生四处奔波为人家看阳宅选阴宅,年过四十还是膝下无子。
鲁先生有一天来到了宁城,看上了一块风水极佳的宝地,打算买下来埋葬早已过世的父亲,以期借助好风水的力量,让他得生贵子过上幸福晚年。
四处打听后现实有些绝望,这块地位于当地大户杨乡绅家的祖祠后面,买是买不到的,偷偷安葬也不可取,很伤脑筋。
鲁先生在宁城盘桓多日,毫无头绪。恰好此时杨乡绅过世了,他家两位公子在找风水先生选父亲的阴宅。
听到消息的鲁先生把自己关在客栈里想了整整一夜,定下一个奇谋。
第二天,鲁先生主动来到杨府,把自己看好的风水宝地推荐给了两位公子,并带他们实地观测详细介绍了这块地形的好处,并断言,如果把先人埋在这里,后代必会生下贵子,出将入相、富贵不可言述。两位公子听后大喜过望,这墓穴藏风聚气、山水走向这么好,又恰好在自家祠堂范围内,不用花钱另求,真是上天眷顾。
当下两位公子安葬了父亲,并拿出来五十两白银重谢了鲁先生。
鲁先生在打什么主意呢?看官别急,容我慢慢道来。
拿到银两后,鲁先生并没有离开宁城,而是租下了杨府旁边的一个小院子住了下来,然后用剩下的银两去城中青楼买来一个年轻貌美又风流的女子做小妾。
这样日子过去了两个月,这些天鲁先生和杨家两位公子也时常走动,两家人慢慢熟悉起来。
这一天,鲁先生对小妾说:我不能一直守着家,需要出门看风水赚钱生活。这一去,也许要很长时日,不过你别担心,我会把你托付给邻居杨家的两位公子,如果家里缺柴少米了,他们自然会照应。
说到这里鲁先生停顿了半晌,又接着说:两位公子是我的恩人,因为他们给了我很多银两,我才能娶到你这样貌美年轻的女子。我离开的日子里,如果两位公子对你挑逗调戏,你可以放心的答应他们,我保证不会对你有不好的想法。只是有一条谨记,他们家的仆役下人千万不要招惹。
鲁先生临走去又去见了杨家兄弟,托他们照看年轻的小妾,说道:我这一趟远门要去很久,家里就一个年轻女子怕照应不来,希望你们能多加照顾,等我归来后,再还礼道谢。
这一切安排妥当后,鲁先生就拿上行李出门了。
再说杨家的两位公子,受人之托,果然忠人之事。对鲁先生的美貌小妾日常照顾有加。只是,两位公子都是恰逢壮年,走动多了,日日见到美貌小娘子孤身苦守,难免动了淫心。
先是大公子开始挑逗鲁家小妾。这女人记得鲁先生的叮嘱,就半推半就的从了,两人成了美事,甚是情真意切。
又过了半月,二公子也来挑逗,小妾也不拒绝,同样缠绵恩爱。
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鲁先生回到了家里,看到小妾神采奕奕,家中食粮充足便明白了一半,忙问:公子是不是与你私通了?
小妾低声道:是的,两位公子都来过了,我也……没有拒绝他们。
鲁先生不怒反喜,劝慰小妾道:这两位公子都是有福之人,你跟了他们并不羞辱。我不在家,平时有人能照顾你,我也安心。
小妾颇为奇怪,嗔怪道:你就一点不吃醋啊?那也好,我平时吃的用的都不缺,比你照顾的还要好。
鲁先生笑着答:我不嫉妒,本来他们就是我的恩人,又这样照顾你,甚好。只是现在你记住,以后他们不能同时来,每个月你只能和同一人欢好,其他的我都遂你快活。
很快,鲁先生又离家行走江湖了。小妾果然听话,与两位公子商量好了,单月大公子来幽会,双月二公子来欢好。
两位公子也欣然同意的,并商量好了:这个月谁来,他就负责这个月的米菜供给。
三人按约行事,平安欢乐。
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了四年,鲁先生才再次回到家里。这时,小妾已经生下了两个儿子,都是公子的血脉。根据日期来推算,果然是大公子一个,二公子一个。鲁先生不动声色,第二天就带着小妾和两个儿子离开宁城。
十多年后两个儿子都高中进士,果然出将入相,鲁先生夫妇也跟着享了半世清福。
鲁先生心里最明白,这全是杨家的风水好,这两个儿子都是杨家的“好种”,被他巧妙的借了来,做了鲁家的儿子。

明朝时候,在江苏有一座小庙叫天元寺,这庙年久失修风雨飘摇。庙里的主持是完朗和尚,自他接手天元寺以来庙里一直香火不旺、度日艰难。

完朗主持每天看着已属危房的庙宇发愁,可惜庙小又没名气,始终没有香客信众愿捐资修庙。完朗和尚一边念着“阿弥陀佛”一边“等风来“,都快要患上抑郁症。

终于有一天,寺里来了一位云游的和尚来投宿。

云游和尚有个文艺又矫情的法名叫“若冰”,黑色幽默的是若冰的长相——腰粗膀圆,一张黑脸又长又方,铜铃一样的大眼睛配上一对儿长长的耳朵,简直与天元寺里供奉的呼叫伽蓝一模一样。

完朗主持也是个极伶俐的,见到若冰的第一眼就福至心灵如获至宝,暗喜:佛祖保佑,我这天元寺的兴旺全靠此人了。当下,完朗主持腾出了寺庙最好的客房,奉上最好的斋饭,嘘寒问暖那叫一个殷勤。

若冰和尚四方云游,何曾受过如此盛情,受宠若惊道:“完朗主持,您这宝刹也不算很兴旺,估计日子不算好过,何必这么铺张待我一个云游和尚?”完朗笑道:“您是我的贵人,我这天元寺能否兴旺,全靠您的相助,您一定不看僧面看佛面。”说完倒头就拜。

这下,若冰和尚没有一丈二也摸不到自己脑袋了。忙问:“天下佛子是一家,只是我一个走四方的小和尚,哪有什么福德帮得到您?”

完朗主持一张老脸笑靥如花,趴到若冰耳边如此这般的说了一番计谋。

第二天,若冰和尚来到了几十里外的苏州城里,依照完朗主持的授意,瞄准了一个大商人。这巨富商人叫荆秀云(怎么名字都如此秀气),他靠贩卖柴炭发的家,是明朝版煤老板真真家财万贯。

若冰和尚找到荆秀云的豪宅后,也不跟门房打招呼,进得门来径直走到了富丽堂皇的大堂,大喇喇在地上盘腿一座,扯着豪壮的大嗓门喊道:化缘,化缘。

荆秀云平素也不是个吝啬的,见到这种情状,就让下人送上一点碎银,要打发这黑脸和尚出去。

若冰瞅了一眼下人手中的碎银子,冷哼一声:“贫僧可不是来要这点小钱的,你我缘深,少说了你得给我白银千两。”

白银千两可不是个小数目,荆秀云奇道:“你一个和尚,要那许多金银做什么?”

若冰气定神闲,缓缓说道:“出城五十里有一座古刹,名为天元寺。二百年前这庙宇初建时,您的前世就施舍捐助过,有了莫大功德,所以你这今生才有了这般富贵。现在这座古刹年久失修,需要五百两施工费,然后,再加上五百两银子在寺庙周边置办上一些土地田产,如此这般才能保证寺庙长远兴盛。您也有了一件大功德,可保世世富贵。”

荆秀云能把生意做这般大,肯定不是个愚钝的,又怎么肯轻易相信若冰和尚的话,问道:“那你是寺庙人?难道你前世也和这寺庙和我有很深的缘分?”

若冰和尚笑得很神秘,“我一直就住在寺里”说完就闭目打坐,不再啰嗦。

荆秀云显然没听懂和尚的禅机,他生意忙碌事情繁杂,交代了下人几句先好生招待的话就丢下和尚去处理自己的事情了。

若冰和尚在荆家一呆就是三天,不吃不喝。

到了第四天,荆秀云实在忍不住了,急着打发和尚离开,道:“这样吧,既然你说我们缘深,我给你三百里银子,你再去别人家化缘吧。”若冰和尚态度依然强硬:“三百,不够。”

荆秀云气道:“你这和尚好没道理,三百两白银还嫌少。”若冰和尚瞪着铜铃眼死死盯着荆秀云,良久道:“你若只想保住今生富贵,起码捐银五百两。若想为来世造福,一千两白银分文不能少。”

荆秀云一脸无奈:“我不信你说的什么前世来世,就三百两。

若冰和尚装作思考半晌:“也罢,这些银两需要你亲自到天元寺奉给主持。你答应,我就走。”荆秀云无可奈何,只好答应十天后亲自把银子送到寺中。

若冰和尚一脸冷漠,双掌称佛,飘然而去。

十天后,荆秀云果然带着银子和两个随从到了天元寺。完朗主持虽然明白却要装作糊涂,故意问道:“施主贵姓?哪里人氏?”荆秀云一肚子不高兴:“十天前,你让一个黑脸的怪和尚去找我化缘,相约来这里捐银子,现在又这般啰嗦。”

完朗故作惊讶:“我这寺庙仅我一人,没有什么黑脸和尚,贫僧也没有去贵府化缘。”

荆秀云心中奇怪,暗道:“如果和尚是骗钱,为何给他银子却推辞,一定事出蹊跷。”当下便要求在破败的寺庙中逛逛。

完朗主持故意引导荆秀云和两个随从走到了供奉伽蓝的店里。到了光线昏暗的大殿,两个仆人指着伽蓝神像齐声惊呼:“这就是那个黑脸和尚。”荆秀云越看越奇,惊骇莫名:“顶上呼叫伽蓝化身黑脸和尚,去点化我的,劝我行善积德。”

故事进展到这里就简单了。荆秀云不再有任何疑虑,也不再计较是三百两还是五百两。忙驱使随从回府上取银子千两奉于完朗主持。

临别之际,荆秀云还不忘叮嘱完朗:“这一千里银子,您使用五百两修缮庙宇,为诸佛重塑金身。另外五百两,要在寺庙周边置办土地田产,这样才能长久……”

当天晚上完朗主持叫来躲在寺外的若冰和尚,俩人把一千两银子二一添作五,皆大欢喜。若冰和尚凑巧和天元寺供奉的伽蓝模样一致,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奇事一桩。不过,完朗主持的套路也着实太深,一招借鸡生蛋运用到炉火纯青。精明若荆老板,面对这样的神秘事件,也只好乖乖就范,一句话,得罪的起和尚,得罪不起神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风水师最狠辣最深的套路——《骗经》故事七
吴敬梓《儒林外史》55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王昊、徐雅萍:《儒林外史》中的局骗叙事
徐啸《闲扯儒林》|第十三回:蘧駪夫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财
『骗经一』古今骗术一脉相承,现代骗子的伎...
清朝的绸缎王是传奇人物,有人设计想害他,没想到却让他发了大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