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葡萄疫(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皮肤性病学》(范瑞强、邓丙戌、杨志波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出版)[1]

(1)好发于双下肢,特别是小腿及踝部,但亦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包括背、臀部,对称分布,常成批发疹。

(2)发病时有前驱症状,急性者发病前及发病其间均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关节疼痛及胃肠道症状;轻型及慢性复发者发作前仅有头晕及全身不适感。

(3)皮疹呈多形性,包括红斑、丘疹、风团、紫癜、浅表小结节、血疱、溃疡等损害。但其特征性表现是可触及性紫癜,鲜红色至紫红色,压之不褪色。其上可发生溃疡、坏死及血疱,有时可发展为结节。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斑,或有萎缩性瘢痕。自觉瘙痒或烧灼感,少数有疼痛感,极少数无自觉症状。单个皮损持续性2~4周,可反复发作使病程迁延数月至数年。

(4)本病可侵犯黏膜,发生咯血、便血、鼻衄。2/3患者可有关节痛、关节发热及关节肿胀;1/3患者有肾脏受累;若侵犯胃肠道,可发生腹痛及便血。有些病例X线检查有肺部弥漫性或结节样浸润性损害,亦可出现胸腔积液;有的可侵犯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复视、出血性视网膜炎、吞咽困难、感觉或运动机能障碍等。亦可侵犯心、脾、肝脏而表现为多脏器损害。

本病可分为皮肤型和系统型,前者仅表现为皮肤症状,后者常有明显的系统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2004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2]

(1)皮疹多形性,以可触及性紫癜、坏死、溃疡为主。

(2)发病部位以下肢多见。

(3)可有瘙痒、烧灼感、疼痛。较重时可伴有发热、关节疼痛及肾脏等脏器受损的表现。

(4)病程慢性,易反复。

(5)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增快,补体C3及总补体降低,贫血,白细胞升高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有肾损害者出现蛋自尿、血尿及管型。

(6)组织病理: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闭塞、血管壁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管周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核尘为主,红细胞外溢,有少量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二)证候诊断

1.热毒壅盛证:发热急促,下肢、躯干泛发紫癜性丘疹和坏死性溃疡,颜色鲜红或紫红,自觉灼热疼痛,伴发热、乏力或咯血、便血,口干喜冷饮。舌红,苔黄厚干,脉数。

2.湿热阻络证:皮疹分布以双下肢为主,在紫癜性丘疹的基础上伴发水疱、溃疡,发热、关节胀痛,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濡数或滑数。

3.寒阻脉络证:皮疹为紫癜性丘疹,可有溃疡和坏死,皮损处麻木或疼痛,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而润,脉沉迟。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热毒壅盛证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推荐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药物组成: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玄参、黄连、连翘、淡竹叶、紫草、板蓝根、穿山甲、皂刺、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湿热阻络证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通络

推荐方药:四妙散加减。药物组成: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土茯苓、白芍、泽泻、汉防己、生地黄、金银花、丹参、白花蛇舌草、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寒阻脉络证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

推荐方药:阳和汤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鹿角霜、肉桂、炮姜、白芥子、麻黄、炮附片、鸡血藤、地龙、川牛膝、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二)中医特色疗法

1.中药溻渍疗法:根据辨证选用清热除湿(黄柏、黄连、大黄、苦参、马齿苋等)或温散寒湿类(艾叶、当归、蜀椒、五味子、白蔹等)相应中药,煎煮后冷却至37~42℃,用5~7层纱布浸湿至不滴水为度,湿敷于皮疹及疼痛处,每日3次,每次15~20min。

2.中药涂擦疗法:辨证选用清热除湿(黄柏、黄连、大黄、苦参、马齿苋等)或温散寒湿类中药(艾叶、当归、蜀椒、五味子、白蔹等)磨细粉,用蜂蜜或凡士林调成膏剂,外敷溃疡或疼痛处,每日1次。

3.针刺疗法:辨证选取穴位,以近端取穴配合辨证取穴位为原则,可取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等穴,急性期可用泻法,中强刺激,慢性期宜用补法,每日1次或隔日1次。

4.灸法:适用于寒湿阻络证。可选取足三里、血海等穴等穴位随证加减,可使用艾灸盒,每次约20~30min,每日1次。

5.耳针疗法:可取肾上腺、皮质下及交感等穴,或找敏感点,中强刺激。

6.中药离子喷雾:根据辨证选用清热除湿(黄柏、黄连、大黄、苦参、马齿苋等)或温散寒湿类(艾叶、当归、蜀椒、五味子、白蔹等)相应中药煎煮后冷却至室温,3~5层纱布浸湿后敷于局部,用中药离子喷雾机喷雾,对热毒壅盛证及湿热阻络证患者采用冷喷,对寒湿阻络证患者采用热喷。

7.穴位贴敷:根据辨证选用相应中药,粉碎研末后加姜汁调匀涂在专用贴敷膜上;选取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地机等穴位。患者取坐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药贴于相应穴位,4~12h后取下即可。

(三) 西药治疗

参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2004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系统药物指导意见:①非甾体抗炎药:对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选用。② 含有雷公藤提取物的制剂:皮疹严重者难以用中医药单纯控制时可选用。③秋水仙碱、沙利度胺:对难以控制的溃疡可选用。④糖皮质激素:对于有系统受累的患者可视病情而选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⑤免疫抑制剂:对于病情进展快且伴有严重系统累及时,可加用免疫抑制剂,选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和环孢素等。

(四)护理调摄要点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久立,可适当抬高。

2.避风寒,以减少上呼吸道感染。

3.忌辛辣、海鲜、醇酒之物。

三、疗效评价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一)评价标准

1.治愈:紫斑、坏死、溃疡及全身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

2.好转:紫斑、坏死、溃疡明显减少,全身症状减轻,实验室指标有改善。

3.未愈:紫斑、坏死、溃疡未减轻,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无变化。

(二)评价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和出院当天病情按照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

[1]范瑞强,邓丙戌,杨志波.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543-546.

[2]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 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6-13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7月第一版:18.著录不规范,核实原书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

牵头人:段逸群(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主要完成人:

段逸群(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曾宪玉(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李 凯(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胡吉升(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赖 彬(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紫癜风(过敏性紫癜-皮肤型) ​中医诊疗方案
口腔溃疡中药贴肚
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国医智慧】高永祥:辨治过敏性紫癜经验
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技术
紫癜病诊疗规范2014——杨淑莲名中医工作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