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企业“抄底”澳大利亚 多重风险犹存 中字头企业
中国企业“抄底”澳大利亚 多重风险犹存
http://finance.QQ.com  2009年02月23日01:36   东方网 陈姗姗  我要评论(0)

春节过后,肖亚庆就没有消停过。辗转于英国、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的他,一直处于疲惫但兴奋的状态中。

彼时,肖亚庆还是国内铝业巨头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的“掌门人”,他所忙碌的,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一项单笔投资,对象则是澳大利亚第二大矿业资源企业力拓。去年的这个时候,中铝就曾经“突袭”力拓,成为这家矿业巨头的单一最大股东。

2月12日,中铝与力拓间的“惊天”交易最终公布:中铝通过72亿美元认购可转债增持力拓的股份,并用123亿美元参股力拓在铁矿石、铜和铝等领域的优质资产。

要知道,这些资产,是中铝一年前还想都不敢想的。另外,掏出巨额真金白银的中铝,还要求获得力拓的两个董事会席位。

这之后不到一周,肖亚庆被调离中铝,火速到新单位报到,升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事实上除了中铝,近期包括五矿、中金岭南、鞍钢、首钢等国内大型矿业、钢铁企业,都迈出了投资海外矿业企业的步伐,而且目标和方式也出奇一致——通过全现金的方式收购澳大利亚的矿企。在资源聚集的澳大利亚西部,珀斯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设立公司或办事处。

目标:澳大利亚矿企

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中铝与力拓的有关洽谈,从去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就开始了。不过直到去年10月,大宗商品价格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开始大幅下滑,双方的实质性谈判才得以加速。那个时候,刚刚收购了加拿大铝业的力拓,又遭到竞争对手必和必拓的“弃购”,还债压力立刻“逼上眉梢”。

“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中国一些大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会,过去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很大, 而现在由于西方不少大公司遭遇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 它们对中国企业的投资态度也从拒绝转为欢迎, 这就为中国企业投资外国优秀企业奠定了基础。”对于能够与力拓最终达成如此大规模的交易,中铝公司副总吕友清把首要原因归结为“天时”。

刚刚以17亿美元达成对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公司OZ Minerals公司全资收购交易的五矿有色金属股份公司副总焦健也告诉记者,之所以可以与对方达成收购意向,主要是因为债务缠身的OZ Minerals公司要为5.6亿美元债务进行融资,其本身的项目进一步开发也需要资金,而金融危机爆发则使公司失去了融资渠道。“在澳大利亚,很多矿业企业现在都面临类似的问题。” 焦健说。

事实上,不管是力拓还是OZ Minerals公司,都曾寻找过其他缓解资金压力的途径,比如出售部分资产或者配股,但力拓中国区总裁路久成也承认,在目前金融市场低迷的时期通过配股去融资,首先不容易,其次,即使能融到,规模也会大打折扣。

在中铝和五矿先后与澳大利亚的矿业巨头达成巨额交易后,国外媒体都感慨道:在全球的矿业企业都在为资金发愁时,拥有雄厚财力支持的中国企业,已经果断出手了。

不过,业界并不认为目前的矿业市场已经跌到了谷底。

焦健就对记者透露,目前并不能绝对地说有色金属行业已经到了最底部,而公司之所以在此时就出手全资收购OZ Minerals公司,也是从长远的战略角度考虑,毕竟OZ Minerals拥有的铜、锌、铅等矿产资源,都是中国进口依赖度很大的。

“天时”不可失

是出手还是观望?何时是收购的最佳时机?这可能是从华尔街到北京, 整天关注来自电视、报纸和网络信息的全球企业家们都在共同思考的问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单尚华对记者分析到,目前澳大利亚矿企的股价相对去年已较低,再加上澳元一直在贬值,从长远的资源战略储备来说,此时投资已经是好时机。而如果行动迟一步,感兴趣的资产很可能就要被别人抢走了。

“就像没有人能预测股市的最低谷,何时是投资的最佳时机也是因人而异。”翰威特咨询公司企业变革与重组咨询全球业务总监皮奥特·贝德纳佐克(Piotr Bednarczuk)指出,国际大公司的经验是,在市场大起大落时保持谨慎,但会根据自己的并购动机和战略要求列出值得关注的并购对象的名单,然后持续关注,直到它们在经济周期中的走势和价格达到并购所可以承受的能力。因此,在这一时期,清晰的并购选择标准和理性的收购成本底线,是企业最需要明确的两个因素。

多重风险犹存

虽然对于许多中国企业来说,“走出去”所需要的现金并不是问题,但要最终实现并购成功却并不容易。

贝德纳佐克就指出, 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亚洲公司在实施跨国并购时,更关注的是被并购资产的价值本身,但只进行财务评估是不够的,实际上风险更多来自于整合,以及并购之后的管理。

“中国公司之所以要选择海外并购,一般是希望获得技术、研发能力和渠道,而这些都对并购后的管理要求非常强。一些拥有全球并购经验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并购和评估流程,包括对被并购公司的文化、制度、核心团队能力和稳定性以及监管环境各个节点的评估,这正是中国企业需要学习和建立的。”贝德纳佐克说。

中钢总裁黄天文告诉记者,如果没有经验、能力,操作大项目会有风险,比如需要对当地的税收、法律了解很清楚;另外,团队水平能否适应西方国家管理的要求,也不是一般公司能达到的。“学懂了再干,而不是边干边学,遇到问题再补课。”

焦健也认为,收购海外企业,中外管理层在文化上的差异将是一大挑战。肖亚庆也曾告诉记者,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不是容易的事,西方国家制度稳定,公司治理比较规范,而包括中铝在内的中国企业离世界一流企业差得还很远,熟悉西方的规则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此外,如何通过国外政府审批,也是目前中国企业需要过的一个坎。

在去年,对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资源领域的投资是否会危及该国的国家利益,就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澳大利亚财政部长韦恩·斯万(Wayne Swan)曾表示,澳大利亚政府将严密审查那些来自矿产消费国的公司对本国矿业公司的投资,希望这些投资决定是基于商业考虑。

而在中铝与力拓宣布巨额交易达成的当天,澳大利亚政府就宣布将对外国投资法作出修改,在审议海外投资时把可转换债券视同为股份。这被当地媒体视为系针对力拓和中铝的交易,并判断澳大利亚政府对这笔交易的审批会更加收紧,持强硬立场。

[责任编辑:jbya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矿成功并购OZ矿业 专家:企业对外投资应更理性
中铝并购澳洲力拓始末及启示PPT文字资料
国际矿业垄断加速中国铜铝难免步铁矿石后尘
矿业海外并购的理性思考
中国100亿美元护航,中矿企获得世界上最优质的冶金级铝土矿之一
境外矿业投资分析[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