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药结合,治疗眩晕一气呵成


小编导读


眩晕可由多种疾病引发,让人难以捉摸。因此,对于眩晕的治疗,尝试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相信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针灸名家谷世喆擅长灵活使用针灸与方药治疗疑难病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谷世喆教授针药结合治疗眩晕的精妙治法吧。


晕是一种临床症状。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除耳鼻咽喉科疾病外,还涉及内科及骨科的疾病。谷老师认为,眩晕多为肝所主,《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同时与血虚、痰阻、髓海不足等多种因素有关。故治疗大法宜随证而立: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调养心脾;肾精不足证,滋养肝肾,益精填髓;痰湿中阻证,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针灸基础方:百会、风池、太阳、内关、悬钟、足三里、三阴交。肝阳上亢加太冲;气血亏虚加太溪、中脘;肾精不足加关元、太溪;痰湿中阻加丰隆、中脘。

中药处方:肝阳上亢证:天麻、金银花、钩藤、夏枯草、杜仲、龙骨、牡蛎等加减。气血亏虚证:党参、白术、黄芪、当归、大枣、远志、何首乌等加减。肾精不足证: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杜仲、枸杞子、牛膝、菟丝子等加减。痰湿中阻证:半夏、白术、天麻、蚕砂、茯苓、陈皮等加减。

方义:①针灸:眩晕病位在脑,脑为髓之海,无论病因为何,其病机皆为髓海不宁。故治疗首选位于巅顶之百会穴,《胜玉歌》说“头痛眩晕百会好”,因本穴入络于脑,可清头目,止眩晕;风池、太阳均位于头部,近部取穴,疏调头部气机;悬钟乃髓之会穴,充养髓海,为止晕要穴;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可健脾和中;太冲为肝经原穴,疏肝理气,平降肝阳;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调补脾肝肾;中脘、丰隆可除湿化痰;太溪为肾经原穴,可补益肾气。②方药:潼白蒺藜、牛膝、杜仲以滋养肝肾;龙骨、牡蛎以镇肝息风;夏枯草、金银花可清肝泄热;清半夏、陈皮、菖蒲可化痰开窍;黄芪、党参、大枣益气生血养血,白术补气健脾;白芍、当归、川芎补血养血、活血调经;熟地黄补血滋阴;陈皮、柴胡理气通络;制何首乌补益精血。

病案举例

病案1

张某,女,40岁。2011年3月14日初诊。

主诉:头目眩晕3年。

现病史:测血压200/140mmHg,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在130/80mmHg。近半年来心中烦热,夜眠不宁。月经规律,二便可。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既往史:高血压。

诊断:眩晕。

证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①中药处方

郁金10g,菖蒲12g,牛膝15g,何首乌15g,桑寄生15g,川芎10g,豨莶草15g,夏枯草10g,赤芍10g,白芍10g,代赭石30g,玄参10g,茯苓10g,地龙10g,琥珀1支(冲),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②针灸处方

百会、安眠 、太阳、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

留针30分钟,隔日1次,共10次。

二诊:2011年3月28日。药后血压略平(123/75mmHg),面色较红,脉弦细而数,治以平降为主。

①中药处方

潼白蒺藜10g,牛膝15g,杜仲15g,夏枯草12g,清半夏10g,陈皮10g,豨莶草15g,生龙骨50g,生牡蛎50g,菖蒲10g,磁石50g(先煎),谷精草12g,金银花20g,密蒙花12g。

②针灸处方

百会、太阳、风池、合谷、三阴交、太溪、太冲。

三诊:2011年4月12日。患者眩晕感较前明显减轻,自觉脾气变好,二便正常,脉微弦细,谷老师继予守方加减,巩固疗效。

按语:谷老师认为,眩晕一证在临床较为多见,其病变以虚实夹杂为主,其中因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而导致的眩晕最为常见,此型眩晕若肝阳暴亢,阳亢化风,可夹痰夹火,窜走经隧,病人可出现眩晕头涨,面赤头痛,肢麻震颤,应当警惕有中风的可能。必须严密监测血压、神志、肢体肌力、感觉等方面的变化,以防止病情突变。

病案2

李某,女,60岁。2008年4月16日初诊。

主诉:半年前头晕而重如蒙。

现病史:胸闷,恶心,纳差,寐可,二便可。舌苔白厚,脉弦滑。

既往史:无。

诊断:眩晕。

证型:痰浊上蒙。

治法:健脾除湿,化痰通络。

针灸处方:百会、风池、悬钟、内关、足三里、关元。

留针30分钟,隔日1次,共7次。

针灸治疗2次后胸闷、恶心减轻,但眩晕偶有发作,但间隔时间延长,且症状减轻。因痰浊上蒙清窍日久,健脾除湿是关键,加中脘、丰隆。同时嘱患者平日以清淡饮食为主,少食油腻厚味之品,以免加重痰湿。连治1个月遂愈,观察年余未再复发。

按语:眩晕病位在脑,脑为髓之海,无论病因为何,其病机皆为髓海不宁。故治疗首选位于巅顶之百会穴,因本穴入络于脑,可清头目,止眩晕;风池、太阳均位于头部,近部取穴,与百会共同疏调头气街之气机;悬钟乃髓之会穴,充养髓海,为止晕要穴;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会中脘”,此穴具有健脾消积、理气和胃之效。《十四经要穴主治歌》说:“中脘主治脾胃伤,兼治脾痛疟痰晕,痞满翻胃尽安康。”同时,加内关、足三里、丰隆,共奏健脾和中、除湿化痰之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 针灸之道 】十三、眩晕
头痛的全面解析
妇科疾病(绝经前后诸症)针灸治疗方法
眩晕
针灸治疗:眩晕的针灸治疗
治眩晕经验方:平肝清晕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