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孝慈墓志铭》

《苏孝慈墓志铭》

 

    《苏孝慈墓志》,正书,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共一千二百九十二字。隋文帝仁寿三年(公元603年)立。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在陕西蒲城县出土。

  苏孝慈,扶风人。北周时曾做过工部上大夫,隋时仕兵部、工部尚书等职。此志书法结字谨严,用笔劲利,神采飞动,是隋代书法的代表作,是唐代欧阳询一派楷法的先驱。是初学者的极佳范本。

  此志出土后,即由知县张荣升在第二十一行“文曰”的“曰”字之下加刻跋文二行;此后跋文又被人凿去,在整纸拓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凿痕。





















































































 


 陕西省武功县和蒲城县各有一苏坊镇,前者系苏武故里,后者有说是苏武归汉时路过歇宿,故名。笔者存疑。

  前不久得《苏孝慈墓志》(又名《苏慈墓志》)碑帖,再参阅《隋书·苏孝慈兄子沙罗》等有关资料,得知隋朝大将军苏孝慈祖先是扶风人,后迁蒲城。现扶风县与武功县相邻,苏武故里和墓园距扶风县境不远,两地苏姓应有一脉相承关系。苏孝慈葬于今蒲城县苏坊镇崇德村,据悉该地亦多有苏姓,苏坊镇应由此得名。苏孝慈墓志铭原件现藏蒲城县博物馆,笔者遂在陕西省政协刘新民副巡视员(蒲城苏坊镇人)及该县政协左高亮副主席陪同下到该博物馆一探究竟。

  苏孝慈(公元538—602)生活在南北朝之北朝,经历西魏、北周至隋文帝杨坚的时代。这三个朝代都定都长安,都经过禅让继承改朝换代,所以多数朝臣也跟着继承换皇帝。孝慈之父先后在西魏—北周当官,孝慈则仕于北周和隋。《隋书》说他“少沉谨,有器干,美容仪”。《隋书》及《苏孝慈墓志》罗列他所当过的文武官职达十几种,老换岗位,看来是个通才重臣。例如在北周当过中侍上士、右侍上士、宣纳上士,拜都督,迁大都督,正大都督,大将军,统率禁卫军等等,在隋朝当过大司农、兵部尚书、工部尚书、民部尚书、刑部尚书,几乎把政府的各部部长都轮过了。在北周赐爵文安县公、临水县公,隋朝进爵安平郡公,均有封邑。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以渭水多受泥沙淤积,影响漕运,皇帝令著名的城市规划和建造专家宇文恺治理渭河,而以孝慈为漕渠总副监事,辅佐其事。通过开凿“广通渠”,从大兴城(今西安北郊龙首原一带)引渭水到潼关300余里,渠成运粮船可从黄河直达长安,且收灌溉农田之利。

  开始隋文帝立杨勇为太子,命孝慈辅佐杨勇。后来改变主意,欲废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恐孝慈等结伙反对,为剪除太子势力,调孝慈出京,授淅州(今河南西峡)刺史。文帝仁寿元年(601)迁授“使持节总管洪、吉、江、虔、饶、袁、抚七周诸军事”,又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刺史,交州(今广州)道行总管。刚过一年(602)病卒于交州任所,寿64岁。墓志说“归葬于同州(今大荔县,当年包括蒲城)莲勺县(今蒲城县境内)崇德乐邑里之山,谥曰安公”,据考即今蒲城县苏坊镇崇德村。另一资料说是“蒲城县苏起诉书乡北姚村新庄子西南”,是否同地异名,留待查证。墓志又提他有子叫会昌。苏孝慈墓是否尚存?后代在何处?均待考。

  清光绪十四年(1888)夏,大雨地陷,苏孝慈墓志出土。因此碑重返人间较晚,故字口清晰完好,点划清峻。其拓本制成碑帖后一时凤行海内外,视为书法楷模。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对此碑有很高评价,说它“初入人间,辄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足为干禄之资;而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于是翰林之写白折者,举子之写大卷者,人购一本,期月而纸贵洛阳,信哉其足取也”。说明当时应试或官场都喜用此字体。苏孝慈碑的书者不具名,但大书法家欧阳询(557—641)历陈、隋和唐三朝,隋时官至太常博士,即与苏孝慈同朝为官。孝慈去世时欧阳询45岁。此碑字体略近欧体楷书,未知两者有无联系,可供书家探讨。

  应当说从南北朝到隋朝是苏姓人物辈出的时代,名标青史者达十数人,且多为武功、扶风籍。《隋书》就把苏孝慈及其侄苏沙罗合写于一传中。同时代名人尚有苏顺、苏绰、苏威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孝慈墓志清晰版
力争史上最全 | 隋碑《苏孝慈碑书法全集》1.0版 | 已收录3篇
《苏孝慈墓志》,又称《苏慈墓志》、《苏使...
1400年前的楷书欣赏
高清楷书《苏孝慈墓志》赏析
欧体竟是学她!太美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