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迅去世后,独守空房数十年的原配妻子朱安,终于说出那句震撼人心的的怨言
userphoto

2022.12.03 辽宁

关注

1936年10月19日,55岁的鲁迅在上海溘然长逝,守在他病床前的许广平,是他的爱人、知己、战友,唯独不是他明媒正娶的妻子,这时他的原配妻子朱安,还在北平的西三条胡同里照顾着鲁迅的母亲。

朱安在听闻鲁迅病逝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尽管鲁迅并不爱她,一直把她当成透明人,但这些年在生活上也不曾亏待过她,所以她对鲁迅也从未有过怨言,直到鲁迅去世几年后,她才在穷困潦倒的窘境下,呐喊出了那一句震撼人心的怨言......

-1-

1878年,朱安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户商人之家,从小被教养成性格温顺、识字不多、擅长烹饪和针线活的小脚女人,若是她嫁到同样的旧式家庭,或许她的人生会幸福很多,但偏偏她的命运,与反封建陋习的斗士鲁迅结下了不解之缘。

1901年,鲁迅的母亲开始操心起鲁迅的婚事来,毕竟此时儿子已经20岁,到了该娶妻生子的年龄,她一下就相中了温顺的朱安,在没有征得儿子同意的情况下,帮他定下了这门婚事,双方父母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这一决定,竟然给朱安和鲁迅埋下了长达一生的痛苦。

鲁迅因为接受了新式教育,对包办婚姻十分反感,何况对方还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小脚女人呢!而且此时的他刚拿到奖学金准备赴日本留学,根本就没有结婚的打算。

此时的朱安已经是个22岁的大姑娘了,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晚婚,但她们家也没有退婚的想法,觉得女婿将来学成归国,能有份体面的工作,对朱安来说也多了一份保障。

鲁迅这么一走竟然就是好几年,中途只回国两次探望母亲,他一开始也提出过退婚的想法,但都被母亲以影响两家声誉和女方名誉为由拒绝了,后来朱安因为等他年龄越来越大,他更没办法启齿了,只能要求把朱安的小脚解放了,送她去学堂读书。但这在朱家人的眼里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想都不用想。

鲁迅在日本留学的第四年,突然收到家中母亲病重的消息,他立刻返回了国内,却没想到迎来了一生的噩梦,原来母亲并没有生病,而是骗他回来成亲。

婚礼完全是按照旧时的婚俗进行的,新派的鲁迅还被安上了一条假辫子,大家都以为鲁迅肯定是要反抗的,于是七大姑八大姨的早就排好了阵势,打算应对,却没想到鲁迅顺从地举办着婚礼。

当新娘子朱安下轿时,绣花鞋掉到了地上,因为她知道鲁迅不喜欢小脚,就想着穿双大鞋来讨好他,没想到给鲁迅留下了十分不好的印象,觉得她不诚实,想欺骗自己。

新婚之夜,过得也是十分漫长,鲁迅把头埋在被窝里痛哭了许久,可见这场包办婚姻对他内心的伤害有多大,第二天晚上他就搬去了书房住,第四天就返回了日本继续完成学业。

新娘子朱安始终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鲁迅要这样冷落自己。但她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婆婆,等待鲁迅学成归来。

-2-

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朱安也总算看到了一丝希望,她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过上平常夫妻的生活了,却没想到鲁迅回国后,总是到处奔波,即便在家也是挑灯写字到深夜,两个人没有什么相处的时间。

鲁迅有时间时不是劝她放开小脚,就是劝她读书识字,她觉得都裹了几十年了,现在放开又有什么用呢,而且她从小就深知女子无才便是德,想不明白一个女人读书识字能有什么用,自己做得一手好菜、针线活也很好,足以伺候好婆婆和大先生,哪有时间去搞舞文弄墨那一套。

她始终不明白,她根深蒂固的思想,正是她和鲁迅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就像站在新旧社会两边的人,鲁迅有心拉她过来,她却怎么也迈不出那一步,甚至觉得没必要。

朱安又总是刻意地去讨好鲁迅,结果总是用力过猛,适得其反。有一次鲁迅给她讲日本的一种食物,想让她了解更多外面的事物,她却马上附和着说自己也吃过那个,鲁迅对她这种逢迎的性格十分反感。所以两个人从绍兴到北京,朱安一直跟在鲁迅身边,但两人只是顶着夫妻之名,处在同一屋檐下的人,彼此之间的交流却是越来越少。

-3-

鲁迅本以为自己一生的情感就这样完了,直到他遇见了生命里最重要的那个女人——许广平。

那一天,他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不顾学生们诧异的目光,身姿挺拔地站在台上讲课,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都为他的幽默风趣又不失大家风范的谈吐所吸引,而许广平正是这些学生之一,她在听闻他的一些经历后,更是对他充满了崇拜与倾慕。

没多久,许广平就以“受教的小学生”身份,给鲁迅写信求教,后来还大胆地在信中告白:现在给你写信的,是每星期翘望着盼望着的人。

而鲁迅却慌了,尽管他把朱安定义为“我母亲的太太”,但名义上他始终是结婚了,已经没有资格去爱人了,他这些年不是没有想过离婚,但离婚对朱安这样的旧式女子来说,却十分残忍,不是死亡,就是回到娘家饱受周围人的白眼和耻笑。鲁迅对她虽无爱情,却对她有责任和怜悯之心。

许广平明白鲁迅的想法,也表达了自己并不在意这些,依然与鲁迅书信来往。在鲁迅的影响下,许广平成了学生运动的骨干,经常与刘和珍等人并肩战斗。但在刘和珍遇害后,鲁迅挺身而出,保护了这些学生免遭迫害。鲁迅也被许广平在学生运动中英勇无畏的表现折服了,当许广平再次向他表白时,鲁迅只说了句:“你战胜了。” 

几年后,鲁迅搬去上海与许广平开始了同居生活,临行前鲁迅询问朱安是留在北京还是回老家去,朱安选择留在北京伺候婆婆,鲁迅就每月寄100元钱回家,由朱安统一开销,除此之还给朱安本人10元零花钱。

原本在包办婚姻里痛苦的两个人,如今却只剩下朱安一人饱尝苦果,但她除此之外又能怎么选择呢,她不是张幼仪,在被徐志摩抛弃后,能摇身变成一个女企业家,她必须留在鲁迅家,才能保障自己的生活无忧。

甚至在她得知许广平给鲁迅生了一个儿子后,也只能跟婆婆一样替鲁迅开心,她也能安慰自己,至少鲁迅没有因为娶她而断了后。

-4-

她原以为这一生没有爱情,有生活保障也是好的,直到1936年,鲁迅在上海因病离世,她才开始害怕,只能寄信给许广平求助,而此时孤儿寡母的许广平也并不好过,在鲁迅临终时最放心不下的也是她,还特意嘱咐她:“忘记他,去过自己的生活。” 

但许广平却没有按照他说的去做,她不但负责鲁迅母亲和原配的生活开销,还在上海沦陷时,为了保护他的遗物和遗稿,而不顾危险留在了上海,加入抗日斗争,继续为两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不息,她还四处奔波募捐抗日药品和物资,处境不只是艰难,而且十分危险。

一开始许广平寄给朱安的钱,主要是鲁迅的版税,这让朱安和婆婆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随着北平沦陷,物价疯涨,许广平寄去的版税根本不够她们维持生活,当时婆媳二人还有两位佣人,四口人光是维持吃喝已经需要不少钱了。

此时的朱安只能再次写信给许广平,说出了此时家中的窘境。其实许广平此时在上海的生活也过得捉襟见肘,适逢战乱,出版业萧条,版税经常延误,许广平也得东拼西凑才能给她们寄过去,让她们勉强度日。

后来不知为什么,许广平突然中断了给朱安的汇款,这让她们婆媳二人的生活更加艰难,没过两年婆婆离世,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媳妇朱安,她特意叮嘱二儿子周作人,让他把每个月给自己的钱,在她死后继续付给朱安。

但按照当时北平的物价来说,周作人每月给朱安的100元,不过是杯水车薪,朱安还是欠下了4000元的债务,她和女佣的生活更是一天都过不下去了。最后贫困潦倒的朱安在周作人的建议下,打算出售鲁迅的藏书用来维持生计。

远在上海的许广平在报纸上看到这则消息,忧心如焚。要知道她一直冒着生命危险在保护鲁迅的遗物和遗稿,此时见到朱安卖书又怎么能不着急呢,于是赶紧写信给她,告诉鲁迅遗物有多重要,还解释了汇款中断的原因。

此时朱安根本不相信许广平说的话,所以没有回信。许广平只能委托律师在上海《申报》上发表声明“私擅出售遗产事实,决不承认”,同时还让朋友从上海赶到北京,去劝说朱安。

与此同时,也有许多鲁迅的生前好友前来登门劝说,不要卖鲁迅的藏书,但朱安觉得我这都生存不下去了,为什么不能卖,而且她对许广平这两年不给她寄生活开销,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呐喊出了那一句震撼人心的怨言:“你们总说鲁迅的遗物要保存,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也得保存我呀”!

这时大家才明白她的生活有多艰难,也知道了她对许广平的怨气,于是才向她解释了许广平的事。

原来许广平当时被日本人抓走,关押在臭名昭著的76号魔窟,她一个弱女子受尽严刑拷打、电击和凌辱,却宁死也不肯说出任何一个爱国人士的行踪。她在那里被折磨了整整76天,在各种严刑拷打下全身麻痹、大小便失禁,被解救出来时头发都花白了,行走也不方便,还落下了很多病根。许广平不希望鲁迅的遗物被卖,是因为鲁迅一直都是爱国斗士,他的遗物对国家来说非常重要。而且现在北平与上海的邮路中断了,许广平跑了很多地方,钱根本汇不过来。

此时的朱安才了解到鲁迅这一生背负的东西有多重,他的遗物原来如此重要,而许广平一个小女子竟然跟鲁迅这个大先生一样,背负了那么多。本就善良的朱安,这两年多的怨气一下就全消散了,后来她的生活开销还是由许广平负担,如果有特殊情况时,就由朋友们凑钱帮忙。

-5-

因为朱安的这次“藏书风波”,引起了很多的人关注,纷纷送来钱款资助。但朱安为了顾及鲁迅的名誉,除了他生前好交的捐赠外,其余都谢绝了。

1946年10月,许广平重回北平,此时鲁迅也已去世10年了,两个女人,一个新式女性,一个旧式女子,明明应该是水火不容的两个人,却因为都爱着鲁迅,而善待对方,尽管只是短暂的相处,却让朱安感受到了难得的亲情。朱安逝世前,还将两块衣料送给许广平作纪念。她说:“许先生待我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的确是个好人。” 

朱安想跟鲁迅合葬的遗愿,却被许广平拒绝了,她觉得鲁迅生前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如果把他和朱安合葬,恐怕先生死后也会不安。

很多人会觉得许广平这么做是为了自己,事实上许广平在临终前,留下的遗言是:“不要将我葬于先生(鲁迅)墓旁,火化后的骨灰也无需保留。” 许广平一直以鲁迅为自己的终身信仰,一生都在打破一切世俗的虚礼,所以她那么做确实是尊重鲁迅的想法。

而朱安这个旧式女子,她一生所期盼的所有事都成了空,活着的时候无法与丈夫亲近,死后也不能同丈夫合葬,她说自己是鲁迅的“遗物”,但鲁迅却认为她是“我母亲的太太”。其实朱安和鲁迅都是那个时代办婚姻的受害者,并没有对谁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迅的原配朱安,伺候公婆守活寡40余年,临死前的怨言流传至今
无性无爱,守寡41年,鲁迅原配妻子命运悲惨,只愿生生世世不要再遇见他
乔丽华:礼物与遗物的一生——鲁迅原配夫人朱安
她是鲁迅的原配妻子,独守空闺数十年,晚年说出一句著名的怨言
1936年,鲁迅去世后,独守空房41年的朱安,说了句著名怨言
朱安鲁迅许广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