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252】【253】【254】【255】【256】

【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六。用前第二方。

陈修园:然亦不可拘于不轻下之说以误事也。阳明有悍热之气,为害最速,不可不知。《灵枢·动输篇》云: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出颇,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卫气别走于阳明,故阴阳上下,其动若一。伤寒六七日,为一经已周,其悍热之气上走空窍,故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其悍热之气别走阳明,上循空窍,不在表而亦不在里,故无表里证。惟其无表证,故身不大热而止微热者,此悍气之病而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急下之以救其阴,稍缓则无及矣。

此言阳明悍热为病是当急下,又不可拘于小便利而后下之也。不了了者,病人之目视物不明了也。睛不和者,医者视病人之睛光,或昏暗或散乱也。

【按】此证初看似不甚重,至八九日必死。若遇读薛立斋、张景岳书及老秀才多阅八家书,惯走富贵门者从中作主,其死定矣!

黄元御:肝窍于目,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是胃火伤及厥阴,血亡木枯,目系干硬,是以睛直。无表里证,表无寒热,里无满痛也。身热虽微,而腑热则剧,故当急下。

此与少阴自利清水,色纯青章义同。

阳明之病,胃家实也。篇中脉实者下之,以表虚里实故也。此为内实也,此为实也,皆发明胃家实之义。

刘世祯:此示热亢精消,法当急下之证。曰伤寒六七日,已传经尽,大邪应衰,乃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者,此热甚精灼,目系不转,经曰:诸脉者,皆属于目。又曰:热病目不明,热不已者死。盖此证不但津液内亡,且使精血受灼,必平日阳气太盛,常令血过温热,病阳明则经气内阖,热陷血脉,上犯神藏,以阳明气血俱盛,故虽气涩血浊,危而未亡。目中不了了,谓视物不明,必热瞀畏光如火。睛不和,言未至直视之甚,但目系不灵活尔。无表里证,谓表无恶寒,里无满痛。大便难,为阳明内结。身微热,知热邪陷里。曰此为实也,证实则脉当沉大而实,盖可知矣。宜大承气汤,急下以救阴精之竭,不急下必邪陷入阴(少阴下证是也),精枯气散。若脉转数大而散,则胃气将绝,下之亦死。由此知强阳之亢,其证更急于糟粕之结。此证必有汗出,若无汗而手足乍厥,便属少阴。假令目盲直视,呓语见鬼,脉浮而洪,是为魂脱,法在不治(无论阴脱阳脱,皆非本证之比类矣)。阳明虽血气俱盛,仍以主气为用,故曰:阳明者,为行气于三阳。此证若加血偏盛,则病机顿异,不属阳明而求之肝,是为卒中大厥之变,又当于厥阴求之。毫厘之别,诚有下学难达者矣(凡阳明病不能说到血偏胜也)

【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七。用前第二方,一云大柴胡汤。

陈修园:又宜急下者。阳明病,审气发热,系悍气之为热。其汗多者,为热势炎炎而津液尽出。亢阳无阴,缓则无及,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此言悍热之气内出,迫其津液外亡者之宜急下也。魏千子云:止发热汗出,无燥渴硬实之证,而亦急下者,病在悍气愈明矣。

黄元御:肾主五液,入心为汗,发热汗多,木枯土燥,伤及少阴,故当急下。

此与少阴口燥咽干章义同

刘世祯:发热汗多,即蒸蒸发热之甚。邪热内实,府气外通,若汗出如洗,此热迫津亡,顷刻将尽。脉象实大者,当急下存津,以泻强阳之亢。宜大承气汤主之,非白虎、连芩所能治也。阳明发热大汗,外开而内阖也,外开即为内阖之因,故曰表虚里实,久则谵语。凡各经开阖枢转,皆有缓急轻重之异,失其常则病作矣。

 【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八。用前第二方。

陈修园:更有宜急下者。悍热为病,阳气盛也。阳盛则阴虚,复发汗以伤阴液,其病不解,悍热之气反留于腹。其腹满痛者,与燥屎之可以缓下者不同,须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此言悍热之气不上走于空窍,而下循于脐腹者,宜急下也。

以上为杨明三急下证。

黄元御:发汗不解,是非表证,乃胃气之实也,汗之愈亡其阴,燥屎阻其胃火,伤及太阴,故腹满而痛。阳亢阴亡,则成死证,故当急下之。

此下三章与少阴急下三章,彼此互文,是阳明之阳亢而伤阴者。阳未盛而下早,则亡其阳,阳已亢而下迟,则亡其阴,故有缓攻之法,又有急下之条。

此与少阴六七日,腹胀,不大便章义同。

刘世祯:发汗而身热不解,转加腹满痛者,此传经入府之证。脉象必实大可攻,濈濈手足汗出,便当以大承急下,失下则目不了了,睛不和之证成矣。

【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九。用前第二方。

陈修园:三急之外,又有不可以言急,而亦不可以故缓者,医者不可不明。腹虽不痛,而常满不减,即偶减一二分亦不足言,虽不甚危,亦当下之。以其病在阳明,无形之悍气从肓膜而聚,有形之胸腹又与阳明之本气不同,必宜大承气汤,方足以济之也。

【述】承上文而言,腹满痛者固宜急下,若不痛而满云云,虽不甚急,而病在悍气,非下不足以济之也。

刘世祯:腹满不为骤减,此大满大实之证,如上条当急下者是也,此加减不足言,谓证象有似减时而实未轻减,故曰减不足言,盖已较满痛不减者为缓。曰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当下则较之急下,自有迟回之意。若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然脉象必有实大虚小之辨,且其证不系阳明。知辨脉则虚实不眩于心矣。

【25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四十。前第二方。

陈修园:合病既审脉而知其顺与否,亦审脉而知其可下与否。阳明为金土,少阳为木火,二阳合病,则土受木克,金被火克,故必下利。若阳明脉大,与少阳脉弦相敌,其脉不负者,与病机为顺也。若只见少阳之脉弦,而不见阳明之脉大,为阳明负于少阳者,于正气为失也。然木火固能乘其所胜而克金土,金土却亦能乘其所不胜而侮木火,此胜彼屈,互相克贼,两败俱伤,名为负也。盖阳明负于少阳则下利,少阳负于阳明则有宿食。若脉滑而数者,乃内有宿食也。阳明戊土有余,少阳初生之甲木郁于土中,不能畅达,当下之,以平土中之敦阜,而助初生之甲木,以大承气汤。

此言阳明之少阳合病,审其应下者下之,中寓土郁夺之,木郁达之二义。

【述】经云:食入于胃,散精于肝。又土得木而疏,阳明土胜,少阳木屈,则为顽土。故木不可太胜,土亦不可太旺,平则治,偏则病也。

黄元御:阳明少阳合病,胆经郁迫,胃气壅遏,失其受盛之职,故必下利。甲木为贼,土气未败,则脉不负,不负为顺,负则木贼土败,是之为失。负者,互相克贼之名。宿食阻碍,经气浮荡,故脉滑而数。胃主受盛,脾主消化,水谷入胃,以脾土之湿,济胃土之燥,燥湿互济,阴阳交蒸,是以消烂腐化,中无宿物。阳明病,胃强脾弱,燥夺其湿,未及腐化,已成结硬,是宿食者,虽太阴之咎,而实阳明之过也。

刘世祯:凡合病有在经之合,有在府之合,有两气之合。今曰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者,言胆邪乘胃,木气疏土太甚,迫胃阳下泄为利(此热利也),其象必暴注奔迫,一气倾泻。此犹风入肠胃,称太阳阳明合病之类,盖府邪之相合也(西学知胆汁排泄,促肠之蠕动而为下利,即此种下利是也)。少阳之秉气相木,阳明之秉气相金,少阳脉当弦浮,阳明脉当实大,若两阳合病,脉象必大而弦急。所谓负、不负者,谓弦大两相较量,弦多则木胜而土负;大多则胃气不负,虽受木贼,其病为轻,故曰不负者顺,负者失也。所谓互相克贼者,谓阳明属金,少阳属木,若两阳合病,肺脉与肝脉平等者(肺气行右,肝气行左,故亦可以左右分之),金不克木,兼治自愈;若见肺脉过强,金必贼木,肝脉过强,木必乘土,金木互乘,故曰互相克贼,有胜则必有负,故曰名为负也。此推论病机之意,示平脉辨证,当知此法,不必临病常有此象。合病下利之治,宜小柴胡汤加茯苓、枳实消息。以下更举宿食脉象滑数之例,即示阳明不负之证,非承上指二阳之合病也。中有宿食,当恶食、腹中痛满;脉滑而数,与滑而疾者相似(数者至数之加,疾者其势躁疾,疾较数为甚),胃气实之诊也。其证必下利反快,痛随利减,以脉不兼弦,故知阳明不负恨(即胃家自实,非受木邪之克),此当通因通用,宜大承气汤下之。曰当下之者,示审慎迟回之意。然亦有寒凝宿食之证,脉如转索之无常者,又当温里,非宿食便可下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悬解》阳明腑病,阳实伤阴,孤阳独阴,俱是死阳死阴
少阳坏病入阳明证_《伤寒说意》
【中药十大主帅 二、干姜】
伤寒说意
中医基础知识学习: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调胃承气汤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