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把手教你做出一把容雅的明式素圈椅

作者  王升

       圈椅是中国传统家居文化最具影响力的家具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弯曲的屏几,屏几弯曲类似于圈椅椅圈,三足支撑放于身后供人依靠。真正与圈椅类似的型制家具最早记录出现于唐代敦煌壁画中。在唐代《执扇侍女图》、《唐太宗李世民画像》中也清晰记载了圈椅型制家具。至少说圈椅在中国唐代已经在民间普及。元代任仁发所画的《张果见明皇画卷》中唐玄宗坐的彩饰圈椅可以佐证圈椅在唐代发展地高度。圈椅发展到宋代更是型制多变,比如南宋扇面画《蕉荫击球图》中出现了交椅型制的圈椅,在胡床的基础上安装了扶手和圈椅式样的后背。在宋代《会昌九老图》、《捣衣图》、《梅花诗意图卷》中出现了在四足凳基础上加椅圈和“S”型靠背的圈椅。这些圈椅已经开始具备了明式素圈椅型制的特点。圈椅发展到明代不论型制还是结构都已经非常成熟,天圆地方梯形框架结构的圈椅开始定型,我们今天称之为“明式素圈椅”。明式素圈椅底部为梯形框架结构,四腿外撇辅以牙板或罗锅枨或霸王枨鼎力支撑座面。四腿穿过座面与扶手和靠背支柱为一木连做,顶部与椅圈相连,两侧加联帮棍后部加‘S’背板加固椅圈。椅圈多采用三拼或五拼用楔钉榫联接。明代圈椅也有多种型制,如交椅型、绣墩型、宝座型等。到清代出现了带束腰型制的皇宫圈椅,增加了很多修饰。但明式素圈椅仍以其结构简洁、造型比例优雅、实用舒适成为圈椅中的经典。今天我就通过图文的方式教大家如何做一把明式素圈椅,并指导大家如何鉴赏明式素圈椅。

圈椅上身正面图

       打造一把经典的明式素圈椅讲究“型韵艺材”,我们不妨从“材”、“艺”、“韵”、“型”倒着来做。这样从材入手,以严谨的榫卯工艺保证结构,以基本刮磨和修饰手法打造意境和神韵,最终以整体比例协调和素雅稳重的造型决定成败。

       材最讲究传统材质,只有经过历史考验的材质才是最好的材质。木质细腻、结构不易劈不易裂、坚硬、有韧性者为上,如果纹理和味道俱佳,那就更好了。传统的材质有紫檀、黄花梨、乌木、酸枝木、铁力木、花梨木、鸡翅木、榉木。就做明式素圈椅来说,这些材质都是理想的材质。确定了材质我们就要开料了,根据需要我们锯开符合尺寸的料。比如腿足35*35毫米,我们开料的过程就要开出36-37毫米厚度的板料。座面的边是30毫米厚度,我们开料时就多开1-2毫米余量,解31-32毫米厚度的板料。解好的板料要烘干处理,还需要50-90天的陈放稳定期,达到使用要求后才可精准下料。比如腿的造型需要36*36*720毫米的木方;后腿的造型需要36*36*910毫米的木方;椅面大边是71*31*610毫米的长方料等等。椅子最注重强度,框架部分选料要以二膘料为主,芯料和靠皮料不能用,芯料密度不实收涨大,皮料棕眼粗大纹理欠佳。明式素圈椅座面一般为弓形大枨撑框子打孔后用粽绳搭底网加藤丝编席面,这种工艺学名软屉。软屉坐着舒服,底下通气,即便长时间坐着也不影响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透气性好,对健康益处颇大。软屉最大的问题是寿命较短,一般20-70年之间,用的藤丝不好或保养不到位很容易出问题。藤丝编制比较专业,费时费力维修很不方便。另外一种座面便是大边抹头嵌板为面,底下设穿带支撑,这叫硬屉。今天我们展示的乌木圈椅用的就是硬屉,硬屉寿命长,和椅子可以长生共老,正常寿命可以使用300年以上。如果需要软屉的效果可以在硬屉的基础上加设透气软体垫子。

圈椅偏侧面图

     我们常说开料解板,之后便是下料开方了,大边抹头腿枨牙板是圈椅主要用料,有方有板接下来就是按放样精加工。素圈椅大边和抹头是座面,也是椅子主体结构的核心部分。首先是大边和抹头的连接,明式家具一般是透榫,我们自然也要采用透榫的结构。大边和抹头我们采用典型的45度角双榫卯连接,主榫和副榫分开,主榫以连接功能为主,副榫辅助大边和抹头保持一个平面,在主榫和副榫之间对应大边和抹头的位置我们都留90°空缺,为四腿上延一木连做留出一个方型咬合位置。大边和抹头距离上面7-8毫米处开槽嵌座面板,座面板一般厚度12-15毫米,底部加穿两道穿带为上,座面板可以为平面预留伸缩缝(与大边抹头上面齐平),也可以为斜口面(一般低于大边抹头顶面3毫米),嵌口可大可小,根据你采用的面板厚度和你所留的插板厚度决定。嵌口的深度一般预留10毫米左右,插口厚度保留6-8毫米就足够了。明式素圈椅后腿一般是上下通直的,前腿穿过上面板后会有一个前鸭脖结构(但整体是一个木方出料),略微前探是因为椅圈需要一个向前的拉力,这个拉力要抵消人依靠椅背产生的后张力,也是为了配合椅圈前部的把手下探的结构,在装上扶手下部的小牙板后你会发现这个鸭脖与牙板的造型非常对称。前后腿结构都是上细下粗渐变,座面下为内方外圆,底部尺寸为35*35毫米方,顶部为28.5毫米直径圆。

圈椅侧面图

       座面和腿出来了,明式素圈椅的主体结构就出来了。明式素圈椅底部最典型的结构是步步高赶步枨,前面的脚踏枨最低,两侧的枨子略高,后腿间的枨子最高。这种结构在官帽椅中应用较多,因为寓意“步步高升”深受百姓喜欢。座面下辅助的结构有12块牙板,包括前面的券口牙子,侧面的梯形牙以及枨子底部的结构牙板,牙板的镶嵌深度一般为6毫米就够了。明式素圈椅四腿呈现外八字楔形扎在地上,下大上小梯形块结构稳重,四角与座面的四角基本为同一垂直线,这样一来上下一致,及稳固又稳重。前枨突出前腿前面一公分左右,起到脚踏的作用。脚踏部位一般离地80毫米左右,这个尺寸是个适中的尺寸,大部分人足后脚跟踩脚踏时脚尖还可以着地,给足弓一个放松休息的机会。

    明式素圈椅最值得称赞的就是椅圈结构了,这是一个神奇的圈,以至于明式素圈椅成为世界文明的标志之一。明式素圈椅作为中国古文明的代表是世界公认的,至今其结构还是世界范围内最完美的结构。几根小小的长方木条就能将几根木棍形成整体圈式结构,在十八世纪的时候外国人拿到国外当魔术展示。时至今天,好多飞机的大型圆骨架构件也都采取了这种楔形榫卯结构,解决了装配中的超级难题。明式素圈椅椅圈一般是三拼或五拼,通常见到的都是五拼。每两节间的连接都是带舌头的榫卯咬合后顶入楔形榫止退,只要榫卯严谨、楔形榫不退,整个椅圈左右前后都会一动不动如同生铁铸就一般。楔形榫在明代家具中应用非常广泛,到清代宫廷紫檀无大料可用,楔形榫起到了很多想不到的拼接功能,在清宫的紫檀塔和木制钟表楼都有巧妙的实用。明式素圈椅的椅圈非常像张开的怀抱,前低后高的怀抱像老人对孩子的后背式拥抱,尤其是端部的扶手像伸开的双手一样。椅圈与椅子的整体连接除了延伸的前后腿外还有两侧的联帮棍和后背板,联帮棍和后背板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联帮棍造型也呈现“S”型,底部为普通榫接抹头中间,一般落底3毫米大约直径27毫米的圆,联帮棍从27毫米渐变到15毫米顶在椅圈上。后背板的“S”弯是非常符合人体脊椎结构的,有助于腰部的椎间平衡,常坐圈椅就不会有椎间盘突出的问题。椅圈的顶部是浑圆的结构,70多公分的直径适合大部分人的背部结构,当疲劳的人后背有了靠山,当腰部顶在一个舒适的位置,双手自然会张开下垂,椅圈这时候就变成了搁臂,同时给大臂、小臂一个良好的休息机会。也就是这个时候,你可能感觉到顿然间瘫坐在圈椅上的舒适。遗憾的是圈椅没有安排头部的休息,头必须用脖子自己挺立着。圈椅这个缺失保持了你大脑的清醒,提醒你还不是彻底休息的时候,毕竟所有椅具功能都是短暂的身体局部的放松休息。明式素椅圈椅圈的最大直径在两个联帮棍之间,按照现代人身宽体胖的标准改进后到710毫米就很宽松了,扶手间的进身位置保持500毫米的宽度就可以了。椅圈与靠背板连接的地方弧度相对要调直,便于更合理的和后背板连接,不能出现连接处前后夹角太大的问题,那样椅圈整体强度就降低了。椅圈内侧与靠背板顶部距离太远在依靠的时候也不舒服。椅圈与靠背板链接的地方最粗,一般直径为35毫米左右,到扶手前支柱的位置椅圈大概在29毫米左右,从靠背板中心到前支柱位置这个中间是个渐变的过程,扶手宽度大约50毫米左右,扶手头基本是一个手把件大小。榫卯和加工工艺主要是榫卯操作和刀锯之功,明式素圈椅大量应用了修边和刮磨,现代加工机械省却了大量的功夫。比如沙盘磨光机的应用,榫卯机械和修边机的应用也省去了大量的人工。

圈椅背部整体图

       但不管纯手工制作还是选择用高科技任何机械设备加工,明式素圈椅有历史传承而来的意境审美和内涵神韵还得看对造型比例的把控,毫厘之间的差距带来的可能是风马不相及的效果。哪怕是一块牙角板的安装角度不对,对已经简约到极致并臻化到无极的纯正明式素圈椅造型来说都是致命的伤害。从整体来看明式素圈椅首先要稳重,下部的梯形要明显但不能斜度太大,椅圈要宽大浑圆,但却要弯曲有度,不能以正圆矩视。座面的设计无需过高,有500毫米足以,因为不需设专门脚踏,当今也没有潮湿的地面需要专用脚踏来隔离。在《周易》八卦中,一般的家具最多只能占一个卦位,而圈椅确有乾坤两个卦位,这是因为圈椅天圆地方,复合了中国传统宇宙学说的观点。从这点上来说圈椅就独立于其他家具了,为什么到明代后官帽椅盛行,官方很少像唐代一样用圈椅,就是因为天地合一的论点不符合统治阶级思想。但天时地利确是投机者最喜欢的,所以素圈椅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明式家具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椅圈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一个良好的休息,唯独让其头脑保持清醒,这正是信息时代互联的一种惊醒。明式素圈椅以浑圆的椅圈并四个支柱辅以宽大舒适的外张型后背板以及联帮棍的饱满支撑打造了乾之境,四角四根支撑柱子通天接地传达坤之势。这也算天庭饱满地阔方圆的一种文化升华。明式素圈椅内涵文化非常深厚,不光因为几千年文化发展的赋予,还因为简约不简单的社会实质表现,那种“为者不能做”的场气让人感到理想的美好。明式素圈椅神韵和意境的最高境界大概如此吧!文化内涵的真实存在让明式素圈椅审美缺失了标准,单纯的结构美又无法诠释内涵,这就是传说中的神韵。做明式素圈椅很多年,从里面学到了很多哲学的东西,有时候很苦恼如何在神韵中表达哲学。其实哲学和思想一样,神会言传往往需要时空的共鸣。

椅圈部分图
背板部分图

     明式素圈椅构件装配的过程非常讲究,最好是师徒两个人一起动手也可以辅助与支架和夹持工具。明式素圈椅榫卯和构件间的间隙是过盈配合的,觉不可松松垮垮。组装过程中用锤敲击构件的同时要感触到构件受力的舒适度。不要人为涂油蜡当润滑剂,木头之间的自然砌合是最完美的,构件砌合好了对结构之间都是互相的支撑。构件的安装顺序一定要科学,一般我们采取从下到上的顺序。关于用不用胶和什么胶的问题,我的建议是用,胶质好且能还原的最好。起码椅圈链接,大边抹头连接处要用点;框架结构的连接处必须要用,省的你把榫头劈开加楔形尖榫,那样也是很残忍的事情。椅子成型后,刮刀就要上阵了,一把神奇的刮刀除了削木如泥外,还会在方圆间游刃有余,更会在结合处微不足道,甚至于在雕刻线条间距中突出一丝真迹。明式素圈椅雕饰一般是画龙点睛之作,所以制作的过程不管你用什么机械唯独不建议你用电脑全雕机,不要把这最神圣的一笔稀里糊涂了。从锉草到砂纸是不是进化真的不好说,千号的砂纸效果确实无法逾越锉草的历史,但“事无巨细”,千号砂纸打磨完后的手感还是不错的。

椅圈楔形榫结构

     
大边抹头连接图

      别忘了最后还要火上一把,一定要记得明火烫蜡是置换包浆最快的方式,用大火用大刷考木上蜡是明式素圈椅制作过程最豪爽的时候,火光中映照着收获的欣喜。当一把实实在在的明式素圈椅作品放在你面前时,需要你要用语言去表达对它的审美观点时,你可能会觉得语言在文化思想哲学面前很苍白。王世襄先生提出的家具十六品是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浓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八病是繁琐、赘复、臃肿、滞郁、纤巧、悖谬、失位、俚俗。这十六“品”和八“病”对于指导我们品鉴明式家具的造型和艺术价值有重要意义。文化的升华形成了文明,明式素圈椅是明式家具的一个代表,其所蕴含的思想相比整个明式家具更融通,更具个性。如果有朋友非要我用个词来形容,我觉得“容雅”一词应该成为明式素圈椅第一个品位致辞。

人生很短暂,世事如浮萍如秋菊。面对一件几倍于你人生生命痕迹的明式素圈椅,能有些感叹也是一种容雅之举。感叹生命的短暂!感叹生命的创造力!欢迎朋友们和我交流,寄希望于制作一把容雅的明式素圈椅,那或许是你我生命的延续!

                 2016年1月16日星期六写于潍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式椅类家具结构形制探微
榫(sǔn)卯(mǎo)十二式
【新提醒】榫卯十二式
史上最全!古典家具之魂—33种榫卯结构动图全解析!
榫卯,最熟悉的“陌生人”
名品丨看懂这把交椅,才明白王世襄多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