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辨证论治教程》第一章之第二节第一之(二)

(二)《内经》阐发了辨证论治的主要方法:

《内经》关于辨证论治具体内容的论述,散见于各篇之中。其内容涉及疾病的辨证大法、论治原则、各种治法、治疗手段、制方要求、病后调养等诸多方面。

1、 疾病的辨证大法:

《内经》有关疾病辨证的阐述颇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字见于《素问》“五脏生成篇”和“至真要大论”。

《素问·五脏生成篇》在阐述了五脏与五体、五色、五味的正常联系和病理表现之后,对疾病的辨证方法进行了总结,突出强调:“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对于此段文字中“母”字的含义,众说纷纭。然而细观紧接此段的原文,“是以头痛癫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瘨胀,支鬲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鬲中,过在手巨阳、少阴”。“母”为证候性质,当属无疑。那么“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就可以理解为:临床辨证,首先要辨清脏腑经络病位和虚实等证候性质。至于如何判断病位和证候性质,下文提出了“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并举例说明了五脏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方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辨证的论述更为详细具体,原文在讨论了自然气候变化规律以及对人体疾病的影响之后,提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的问题。并以病机十九条为例,阐发了审察病机的具体方法。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说明了根据临床证候进行五脏定位诊断方法。“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指出了辨析风、寒、湿、火等不同病因和证候性质的方法。而“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以及“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热瞀瘈,皆属于火”等等,则阐发了再病因、病位和定性诊断中必须辨析证候同异的精神,基本概括了中医临床辨证的原则和方法。

2、 疾病的论治原则和具体治法:

关于疾病的论治原则和具体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要“谨察其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并且具体提出:治疗疾病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各种治法也进行了阐述,认为:“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同时又主张有病早治,指出:“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素问·八正神明论》和《灵枢·官能》也谈到了“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的问题。《素问·刺热篇》则在描述了五脏热病的面部色诊表现之后,重点强调了“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表达了见微得过,早期治疗的思想。

《灵枢·病本》和《素问·标本病传论》对病症的标本缓急和治则先后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总结性地谈到:“谨察间甚,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素问·五常政大论》还就用药和制方原则提出里具体要求,指出:“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并且对病后调养也发表了看法,主张疾病后期要“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强调要“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

在具体治疗手段方面,《内经》也有丰富的记载。如《灵枢·九针十二原》和《灵枢·官针》篇中以锋针治疗痼疾,以铍针破脓排毒,以员针作为按摩工具;《素问·病能论》用泽泻饮治疗酒风,用生铁落饮治疗狂证;《灵枢·经脉》用马膏膏法治疗口僻;《灵枢·寿夭刚柔》用蜀椒、干姜、桂心、淳酒等热敷治疗寒痹等等,皆属其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阳不一定源于《周易》 证候并非指疾病本质 阴阳五行及辨证论治钩玄
岐黄之声丨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论治(上)
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理论基础》学习笔记-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周易》+阴阳不一定源于《周易
中医诊断之辨证与病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