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开办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的风险与对策探析

李海鸥(创维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 518057)

【摘要】: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非银行金融机构,拥有天然而独特的产业金融风控优势。但在面临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亦有其不可忽视的产业风险和困难。本文通过深入剖析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开办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的特点、风险及成因,总结经验启示,提出风险对策,进而系统构建延伸产业链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对如何紧密集团核心企业协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如何更好地推进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关键词: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风险与对策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及实体经济产业链化趋势的加强,产业链金融逐渐成为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重点领域。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银监会等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规范发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稳步推进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工作,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并随后发文正式同意财务公司有条件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由此,财务公司服务范围由单一的成员单位扩大到成员单位及其上下游企业的完整价值链。在监管环境趋于宽松的大背景下,作为连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贴心人、桥头堡”的财务公司应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在产融结合方面的天然优势,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

一、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含义

产业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以产业链核心企业为依托,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向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点对面”式系统提供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模式(如附图1)。

(附图1: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系统图1)

产业链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服务集团企业的模式,更多强调的是:金融机构站在核心企业的角度去分析整条产业链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金融活动,最终目的是有效管理整个产业价值链,其服务对象由单独的项目和企业发展为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多个企业,服务内容表现为不同金融产品的组合,具备“面对综合对象、运用综合手段、创造综合价值”的“三综合”特征[1],讲白了,核心就是将企业经营主要涉及的“供、产、销”3个环节和与之相匹配的“应付账款、存货及应收账款”3个科目,利用这3部分资产作为企业融资信用支持工具,形成应付类融资、存货类融资、应收类融资3种基础的产业链融资方式,是产融结合的高级形式,有助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金融机构争取更多的业务机会。

二、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18)》披露,自2014年7月银监会决定开展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首批试点以来,为支持财务公司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在助力企业集团主业发展、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格力等5家财务公司成为首批试点企业。截止2017年底,全国共有42家财务公司经银监会批准备案开展了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累计发生额704.59亿元,同比增幅66.27%[2],其中:'一头在外’的票据贴现业务累计发生额581.45亿元、结构占比82.53%,'一头在外’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累计发生额123.14亿元、结构占比17.47%。

显然,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现状规模,与2017年末整个财务公司行业信贷余额2.52万亿元相比,份额极小,微乎其微。但:财务公司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降低了上下游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能够发挥熟悉客户、服务便捷、价格优惠、易控风险等优势,有利于实现双赢。随着监管部门进一步放开试点备案财务公司范围,基于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的“低风险”特性优势,“群狼”进入后必将使其呈现巨大增幅空间,成为财务公司行业拓展服务范围、丰富盈利来源、促进集团产业链的重点业务。

三、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四大特性:

1.准入对象的“特殊性”。根据银监会要求,开展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坚持以“服务核心成员单位,面向直接交易对手,促进企业集团主业发展”为原则,并进一步明确目前仅包括“一头在外”的票据贴现业务和“一头在外”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直接锁定“一头在外”是指产业链交易双方中一方为集团成员单位,另一方为成员单位的集团外直接交易对手(出票人为集团成员单位且承兑人为集团成员单位或财务公司的“一头在外”的票据贴现业务,不受直接交易对手限制)。在这合作对象“准入标准”选择规定下,不能孤立地评估单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应更侧重于考察其在整个集团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交易记录、购销行为并作为增信等级关键因素,这样,才能将金融资金有效注入相对弱势中小微企业,解决并满足其“融资难”等金融需求。

2.融资授信的“封闭性”。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主要基于商品交易中应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监管要求财务公司实行内部封闭授信,即对非集团成员单位客户融资纳入其相应成员单位的综合授信,严格审查基础交易的真实性,并在建立合理的内部准入标准和评定体系的基础上,实施名单制管理。显然,它被严格限定于供应商与核心企业间的真实购销贸易,甚至利用产业链购销中产生的动产[存货]或权利[应收帐款]作为担保,真正促进实体经济产业链体系内良性循环,以达到禁止资金挪用的目的。

3.授信方案的“锁定性”。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均依据产业链上核心企业与供应商间签定《采购合同》所明确的产品、金额、付款方式、供货期、帐期等等已确定因素,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进行“量体裁衣”式设计相应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决定给予供应商客户的融资金额、期限成本等等,把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设定融资方案,将资金准确有效注入到产业链上企业,针对性极强,丝毫没有可“忽悠”的成份和可能性。

4.还款来源的“自偿性”。不管是'一头在外’的票据贴现业务还是'一头在外’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都要求将核心企业的信用能力延伸到产业链上游企业,如'一头在外’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要求上游供应商把对核心企业的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于财务公司的对应授信余额;另外,产业链金融还开展以供应商拟销售给核心企业的未验收合格入库的存货“一一对应”质押的授信业务,这些,都明确体现了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还款来源具有直接“穿透式”挂钩自偿性。

注: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一目了然”的四大特性(如附图2)。

(附图2: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系统图2)

四、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及控制

(一)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

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四大特性决定了其相对“低风险”性,但该类客户毕竟是集团外企业,同时又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有着特殊差异。根据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的特性,结合企业集团产业特色,准确认识这些风险类型和产生因素、风险源,将有助于我们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风险控制体系并真正办成“低风险业务”。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主要面临风险有:

1.操作风险。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是基于其对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控制为风控核心的,这其中贷后操作的规范性、合法性和严密性是贷款能否收回的关键点,财务公司依托成员单位在产业链的核心地位,通过使用自偿性授信技术构筑起信用风险“防火墙”。但产业链金融参与主体较多、每个都是独立经营主体,当产业链结构日趋复杂、规模日益扩大时,产业链上发生错误信息传递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如果对于贷前、中、后的契约设计不完善或有漏洞,产业链金融操作过程、人员、信息或外部事件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和准确配置,因此带来了大量贷后操作环节,实际上就成了信用风险向操作风险“位移”,这定然增加引发操作风险的可能,进而影响金融债权的有效实现,这当是该业务第一风险。

2.道德风险。核心企业因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处于产业链金融中决定风险的特异性变量。如果核心企业不知道与供应商是互利互惠、发展共赢关系,而一昧过分利用其谈判中的优势地位,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上对供应商采取过分利己行为,以实现短期效益最大化,则会导致其资金紧张,迫使其进而融资维持基本运作;一旦其获得了融资缓解资金紧张状况,核心企业又可能进一步挤占其资金,如此循环中积累的债务负担超出其承债极限或持续亏损;或某个关键岗位有与供应商合谋诈骗等情况,核心企业就会由控制风险的“定数”转变为诱发系统性风险的“震源”变数,使得产业链出现不稳定而带来相应风险。

3.信用风险。产业链金融作为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授信类产品,其最大特点是强调授信的自偿性,对物流、资金流等通过控制技术结构化运用,规避了因中小微企业资信、实力不足所蕴涵的信用风险问题。因此,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弱化了主体评价、降低了对受信主体的资质要求门槛,而强化债项评价的权重,如更为重视对存货、应收账款等广义动产担保物权的授信支持性。而当因质量等问题产生担保物权选择不慎、或还有可能因其企业实力和经营经验而产生的履约能力信用问题时,信用风险自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4.渎职风险。在包含存货物流的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中,订单形式的需求信息、监管货物、担保形式等都在产业链上层层传递。在准入不严、或监管混乱情况下,货押监管变量可能转化为一个新的风险隐患,如出现货押监管方渎职、或与核心企业发生纠纷等,必然影响货物有序循环,使产业链金融风险管理得不到无缝衔接,严重时将使整个产业链金融中断或者崩溃。

5.市场风险。作为贷款收回最后防线的授信支持性资产-存货,其价格会随市场供需变化而波动,一旦贷款收回需将这些资产变现而其处于低价时,就给产业链金融业务带来了市场风险。

6.法律风险。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是基于应收账款形成的授信业务,涉及合同协议不健全、合同条款不受法律保护,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导致应收账款落空等法律问题。

(二)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的风险起因

纵观这些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的特殊风险问题,内窥可见其“万变不离其宗”的金融信贷风险核心起因,但亦有其既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财务公司成员单位信贷业务均不同的业务特质和客户定位所当然形成的风险源:

1.被授信企业间的产业链关联性,容易产生“火烧连营”灾难。基于产业链的产业链金融为融资业务带来了更广阔空间的同时,风险也就由传统单一贸易环节向产业链上下游“传染”,产业链上下游的不确定性也为贸易融资带来了风险,特别是当产业链金融的覆盖范围达到“端到端”时,其风险也就随之覆盖了整个产业链。此时,风险不再单纯来源于客户信用、贸易背景真实性等传统风险源,而是由贸易环节为出发点向产业链上下游扩散,如:当产业链上任意一个重要结点发生金融机构“异常收贷”风险问题时,必将波及和威胁整个产业链授信业务。因此,不仅应关注客户自身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对客户上下游客户的关系、商誉、信用度、财务报表真实性等都应当进行关注。

2.被核心企业“绑死”的小微企业,容易遭“殃及池鱼”之祸。产业链金融是基于企业间的实质性交易、授信因交易而存在、并据以发放贷款的,这就决定了交易的真实性、可控性成为贷款能否收回的关键。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偏爱信用评级较高的大型企业,并将目光聚焦企业评级、财务状况上,而常忽略了对企业每笔交易的真实性调查。但在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中,最需要资金支持的不是大企业,而是哪些相对小、实力弱的供应商企业,其又在产业链中处于劣势地位,“应收帐款”流动负债或在核心企业“待验收合格入库”存货所占份额很大,这决定了这些供应商企业容易被“死绑”在核心企业这条主船上,当其经营困难发生风险时,小微企业极易遭受其害被“绑死”了。

五、财务公司有效防范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虽然有核心企业与供应商间“应付帐款”等天然风险保障,但其供应商客户终究是“不穿同一条裤子”的集团外企业、终究有外部风险溢入的问题,所以,探索契合核心企业产业特色的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风控体系,当是成功开展该业务的关键。

1.依法合规,让制度先行成为开展新业务第一工作。为更好地控制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风险,财务公司作为一家金融机构,应坚决执行监管《通知》要求,严格按照开展新业务“制度先行”原则,制定制度、科学流程、明确授权和职责;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审贷分离制度,形成前、中、后台分工紧密协作,又互为制约的良好运营机制。

2.抓住核心,控住延伸产业链金融采购风险关键点。延伸产业链金融的风险管理首先是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选择问题。为防范核心企业道德风险,财务公司应制定明确的核心企业选择标准,如:高度重视核心企业“采购、仓管、财务”三个风险关键控制点的意愿积极性和协同能力;考察核心企业对上游供应商客户的“含准入退出机制、排产优先、订单保障”等掌控能力和采购计划管理精细化程度;考虑核心企业的经营实力,按照往年采购成本或销售收入的合理比例设定其延伸产业链金融授信限额。

3.名单管理,联动核心企业协同严把企业准入关。财务公司应依监管要求对申请开展保理及贴现的供应商制定规范而明确的准入条件,建立合理的内部准入标准和评定体系,采用成员单位(核心企业)推荐、财务公司与成员单位联合评价,规范操作、严把标准,动态管理名单制,暗暗把好供应商客户准入关。

4.限额管理,严格落实质押100%覆盖授信风险工作。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既要坚持“授信双占用,成员单位授信管总量,供应商授信管自己”的限额管理制度,审批用信和贷后监测中,更要适时动态参照应收账款数据,形成一个月度可用额度,按额度孰低且均不得突破限额为原则审批。同时,严格把好授信风险敞口关,确保供应商借款人应收账款或监管质押存货变现价值100%覆盖已用信余额原则,并及时完成财务公司及成员单位、供应商三方对其应收账款明保确认、对应收账款或存货质押登记手续,并应争取该客户实际控制人、股东或实际经营责任人共同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抵押等多种担保方式。

5.信息对称,努力实现“三流一致”的系统适时控制能力。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的最大风险点就是在操作过程中应收账款数据、或监管质押存货价值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及回款账户的唯一性。但实操中,由于涉及合同及单据多、人工核实容易出错、人工付款也容易出现回款流到财务公司以外账户的“意外”,无法保障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三流一致”准确性、真实性、适时性,操作风险较大。为此,当下大数据时代,带有金融属性的“业财融合”信息系统,是解决信息对称风险的可行有效方案。

6.契约管理,坚持规范严谨地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虽然财务公司与成员单位同属一个集团,但为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关系,仍应与成员单位、供应商之间签署三方《保理协议》,尤其是明确供应商将其现在或者将来与成员单位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或监管质押物收款权转移给财务公司,并由财务公司为其提供资金等金融服务,将法律风险降低到最小。

7.关注价值,协同物流抓牢监管质押动产的可变现能力。在引入第三方物流的存货质押监管模式下,物流企业的专业技能、违约赔偿实力和合作意愿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关键指标。物流企业在动产抵质押物监管、价值保全、质物变现等方面都有专业优势,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供风险防火墙,拓宽了授信范围,也为企业提供更便捷融资机会。同时,财务公司应在尽量避免损害“物”的流动性前提下,实现对其有效监控,这是产业链金融服务“动产”抵质押设计的核心,最大程度地降低产业链金融违约损失率。

8.封闭管理,确保供应商在授信额度内有可控支付能力。为有效监控资金流向,供应商企业需要在财务公司开立相应的结算账户,作为接收成员单位付款的专用账户和受托支付方式,并由成员单位确认;对于产业链企业所有回款都通过该专户闭环运行,防止贷款挪用,保障回款资金可及时用于归还融资款。

9.审计监督,独立监督落实贷后管理及案防工作。鉴于延伸产业链金融客户多为中小企业,经营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较差,为防范因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风险传导,财务公司对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要有严格的贷后管理措施,包括按月对帐和定期贷后检查、定期了解核心企业及供应商情况等;并借助审计监督,督促梳理和改善提高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

六、财务公司健康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的经验启示

1.以“成熟”为条件,选择确定合作的核心企业。合作核心企业是产业链金融成功的关节点,也是风险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为此,财务公司一定要“亲兄弟、明算帐”,坚持按照“成熟一个拓展一个”的原则,特别是核心企业本身是否“成熟”尤其关键,将按行业成熟(以核心企业所在行业衡量)、产品成熟(以核心企业生产产品衡量)、供应商成熟(以核心企业供应商体系衡量)及经营状况良好(以核心企业营业收入衡量)等“三熟一好”条件来选择确定“合作核心企业”;同时,还必须切忌财务公司产业链团队的“业绩冲动”,注意核心企业员工团队稳定性,尤其是核心团队、采购经理(供应商关系)、仓管经理(存货或待验收货)、财务经理(应付帐款)五个“人为因素”可能造成操作风险的关键点,把好业务风险“第一关”。

2.以“诚信”为前提,筛选拟授信合作供应商名单。财务公司应抓准合作核心企业的产业特色,注意不同产业间可能天然的供应商特性差异,适当淡化财务报表因素,对照制定明确且清晰的客户内部准入标准和评定体系,如生产能力稳定(以供应商成型生产设备衡量)、产品供应能力稳定(以供应商营业收入衡量)、合作关系稳定(以供应商与核心企业间的年采购量或应收帐款衡量)、信用记录良好(以供应商在金融机构、司法、工商及核心企业在商务交往记录等衡量,含企业、股东及关键自然人)等“三稳定一好”条件,更关注产业链客户过往与成员单位合作的历史情况,如账款逾期率、商业纠纷、违约情况、结算方式等,从日常贸易往来中洞察企业信用情况,来筛选拟授信合作供应商“白名单”,切实做到“量身定制”,从而形成有效并把好贷前客户市场准入关键风险“第二关”。

3.以“同心”为基础,紧密与核心企业间风险协同关系。虽然相较于买方信贷业务难以控制外部风险溢入,延伸产业链金融风险小且有可控的“内循环性”,但仍具有一定的风险,其中又以“财务公司与核心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对称性差异”形成的操作风险为关键风险点,这主要源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以及企业集团内没有真正实现“产融结合”一条心。所以,要在集团企业内各层级达成“产融一家人、利益共同体”的高度共识,并形成紧密、无间的风险协同关系。

4.以“交易”为根本,搭建契合本产业特质的有效风控体系。财务公司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具有与传统银行不同的风险特征,就是与核心企业一家人,“可以”完整掌握交易真相,所以,要把准、看透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其风控核心就是确认“核心企业与供应商间”是否具有可靠、稳定、诚信的“供应关系”,化成金融信贷业务就体现在基于《购销合同》而形成“订单验收及应收款帐”关系,只要较真地引入交易双方、及其真实交易背景、交易实质作为共同评判因素,就可以使风控系统整体运行更有效率。

5.以“控险”为目标,适时有效做好贷后跟踪风险管理工作。基于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发生操作风险概率比传统业务要高、又是关键风险点,这就要求财务公司客户经理贷后跟踪时尤其与核心企业“应付帐款”或“存货”管理岗间的互动沟通关系,主要是供应商对核心产业的应收款帐、或在核心产业的供应商未验收确认入库存货,形成并落实“按月逐笔对帐”工作,确保“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的有效应付款[或加可控担未验收的存款]价值有效覆盖供应商未还融资余额本息”,并根据可能需要决定是否随机对供应商持续供货资格进行抽查工作。

6.以“数据”为牵引,建设“业金融合”的大数据风控体系。当今金融风控手段呈大数据化趋势,所以,财务公司在发展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同时,尤其要清醒认识到自身在金融数据、信用建设、技术实力等方面单打独斗的局限性,远远满足不了对外部客户风险源的防范和排查,甚至在监管允许范围内大胆借助或引入社会先进风险评估模型和技术,注意信用评级系统数据库中数据的逐步积累,联动核心企业开发基于产业链的金融风险评估模型,使此业务今后的风险管理成本减少、更有效率。

7.以“出险”为警示,建立灵敏高效的异常风险应急机制。财务公司与核心企业间要建立明确而高效的业务联络协调整机制,时时以“若供应商现在有风险了,我有保证完全收回吗?我必须马上采取什么行动”为警示,尤其是应对诸如供应商生产经营不正常、采购供应不正常、还款付息不正常、核心企业对质押物(应收帐款)“失误付款”等异常情况下的适时沟通、反馈、处置应急机制,做到心中有底,预防并把好“万一”的可能风险关。

8.“以人为本”,组建专业的延伸产业链金融团队。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不仅需要深层次的从业经验,更需要注重“产融结合”持续建设专业团队,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兼备传统融资、创新型融资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产品特性深入了解,有卓越风险分析能力与交易控管能力,从而有效控制产业链金融风险。

在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过程中,只要坚持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制度先行、预防为主、促进主业、落实内控”为原则搭建有效风控体系,财务公司就能做到让供应商与核心企业共赢发展,让核心企业与财务公司战略双赢,让财务公司在监管关怀中更靓丽,财务公司也才能真正在“金融财务实体经济”大潮中拥有一席之地,才配得上不愧为企业集团“产业银行”本色。

其实,若积极推进产业链金融服务,所在集团产业链实现发展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了,产业链生态更健康了,这又何尝不也是财务公司在金融领域积极践行自己对国家2018年确定之“防范金融风险、精准扶贫、环境保护”这三大任务的一种行动呢?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力网《浅析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创新经验》

2、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18)》,第99页

作者简介:李海鸥(1971年-),男,汉族,福建永定,现任职创维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国际会计师[中国]职业联盟(简称“CUIA联盟”)理事长、深圳前海金融创新促进会副会长,金融“3600金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创始人,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兼会计学与金融学硕士生导师,中国财务公司协会行业研究人才库成员。专业著作有:《点通财眼:如何从财务报表中看透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EVA在国内银行业绩评价中的设计与运用》、《论构建P2P网络借贷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等。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及金融管理理论的实践运用、公司战略与法人治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商业模式设计、管理会计下绩效执行力、投融资方案、经济应用数学决策模型搭建与机制建设、经济敏感性与财务压力测试模型体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点】守住产业链金融“三岔口”
英大信托总经理:以产业链金融锻造信托产业盾牌
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核心本质及切入点 / 详解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控制
浅谈物流行业产业链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机会展望:做好风控可称王
供应链金融业务交易真实性风险成因分析及风险防范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