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立1年拿亿元融资,这家建筑施工机器人企业为何受到资本青睐?

机器人做建筑,听起来遥不可及,但又在一步步成为了现实。对此,资本也在尝试布局建筑机器人市场。

11月15日,蔚建科技宣布完成 A 轮、 A+ 轮共亿元融资,这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建筑类智能机器人的企业,打开天眼查的资方名单,红杉中国、保利资本赫然在列,天使轮和A轮融资都于今年完成,从具体资料看,其A轮由险峰K2VC 领投,红杉中国、保利资本和老股东线性资本跟投;A+ 轮则由保利资本独家投资。关于最新一轮融资的目的,对外提到的则是主要用于抹灰及钢筋机器人的研发、产品化和市场推广。

(蔚建科技的融资情况,图源:企查查截图)

▍始于执着

从天眼查的资料可以看到,蔚建科技这家公司的成立时间在2020年6月,创始人梁衍学曾在发那科工作十年,是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可以说称得上机器人高精度动力学、机器人寿命评估等领域的专家。

在2018年7月,碧桂园成立机器人公司博智林后,梁衍学就前往担任机器人智能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是建筑机器人和机器人餐厅两方面的技术负责人。但在2019年6月上旬,梁衍学就正式离任。同年5月25日,时任博智林总裁的沈岗也被爆出走。

沈岗后来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盈峰控股,负责平台型机器人公司盈合机器人的工作。而梁衍学则放不下热爱的建筑机器人事业,又或者是情怀之外也非常看好建筑机器人市场,最终毅然决然继续投身到了建筑这个领域。

(梁衍学博士,图源:中国机器人峰会)

梁衍学在博智林任职时,就曾多次提到在建筑机器人市场,存在着2万亿的市场规模,这个市场却被大多数人所忽略。但他一直相信未来会随着机器人在其他行业越来越普及,中国建筑工人的数量却越来越少,机器人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必然将逐步被验证。

博智林这段经历最终结果稍显遗憾,虽然2019年底博智林已经有20多款机器人项目进入工地测试,但单梁衍学却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离开。

蔚建科技是梁衍学新的开始。2020年初在疫情中考虑了许久,并思考过往在工业机器人与建筑业的经验后,梁衍学认为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和建筑工人逐步减少的矛盾需要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决定创建公司带着原先的团队成员一起创业。

(梁衍学团队在“起航楼”,图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网站)

2020年9月,梁衍学带着最初的一批班底入驻了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在该园区的“起航楼”的一个楼层里,几个人就开始一脚踏入到建筑机器人这片还没有怎么被开辟过的新兴产业领域。

建筑行业的流程非常复杂,按照工艺流程而言,一般分为规划、论证、勘探、设计、施工四个大环节。其中,施工是人力较为密集的流程,这里面又包括土方工程、基础建设工程、主体施工、二次结构施工、内装工程等,占据了整个施工流程90%以上的时间。

在创业之初,梁衍学团队分析了国内建筑领域各个细分环节的机会和切入可行性后,最后选择主攻的第一款建筑机器人是抹灰机器人,主要应用场景是建筑内外墙的表面处理和刷涂料。

因为建筑是非结构化的环境,导致也面临着技术与建筑场景相融合等更大的挑战,想要更好实现一些细分功能,仍然需要许多技术提供支持。例如抹灰这个很细分的场景,抹灰是整个建筑产业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由于工程量较大、施工效率较低、验收要求较高等因素,抹灰一直缺乏充足的技术型人力资源供给。从技术而言,抹灰不仅需要保持对墙面的压力,防止出现空鼓、开裂、脱落等问题,还要保证抹灰质量、稳定,兼顾效率、成本。

梁衍学的机器人做到了这一点,相对国内外专业的建筑科技机构或公司的抹灰设备,利用智能机器人解决施工场地抹灰作业空鼓率几乎接近0,而且稳定性也非常不错。

▍起步与选择

但在2020年,投资的热门领域并不站在建筑机器人这一边。投资机构们更愿意关注着更热门的AMR和服务机器人赛道。

就建筑机器人赛道而言,一方面是建筑行业本身的工艺难度巨大,且大B客户的市场切入周期长、难度大,另一方面则由于博智林这个建筑机器人巨头一直在不惜耗费巨资疯狂挖人,虽然两年来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商业化进程缓慢。资本难免踌躇不决。

公司创立后,梁衍学一方面在寻找客户尝试合作售出产品,另一方面也开始报名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希望吸引更多资本的目光并提升行业知名度。

但一款新产品想要获得客户,前期推广必然相当艰难。

在2020年,虽然蔚建科技的抹灰机器人在梁衍学的不断努力和上海工业园区的帮助下,也吸引了国内一些大中型建筑总承包企业的关注,但实验室理论效率近10倍于人工,常规效率5倍于人工的数据和测试结果却只能作为一把钥匙,要匹配正确的客户场景,接下来必然就是漫长的应用场景测试。

经过多次测试,蔚建科技的抹灰领域机器人在测试阶段100%通过了验收标准。不仅能自主导航、自动作业、稳定喷浆,而且其他验收指标均2-4倍于人力操作水平,几个客户均对该款操作简单,无须预先编程,无过多繁琐步骤,建筑工人极易上手的机器人表示了认可。

在4月23日,宝山工业园区企业中建三局一公司与上海蔚建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让蔚建科技走出了艰难一步。此后,蔚建科技又陆续与多家国内知名建筑施工企业展开战略合作,并约定就施工展开钢筋作业机器人、建筑材料搬运机器人、地面平整作业机器人等多领域的技术预研和深度合作。

(蔚建科技与中建三局签约,图源:蔚建科技官网)

2021年,地产行业收缩明显,随着政策、人力成本等因素的变化,建筑行业已经遇到了发展的瓶颈问题,建筑企业对于降本增效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

从大行业角度客观而言,中国建筑工人的数量却越来越少,按照有媒体统计的以当下5400万人为基数,每年建筑工人数量以100万递减,未来机器替换人力在建筑业是大势所趋。能够数倍甚至十倍提升效率的智能机器人,不仅能解决建筑行业面临的建筑工人极度短缺问题,同样能快速拿下客户回收研发成本。

蔚建科技抹灰机器人在建筑工地实地作业效率稳定在人工作业效率的5-6倍,实验室环境下工作效率可达到人工的10倍。这种漂亮的数据以及多家头部客户的认可与买单,成功吸引了一直关注建筑行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线性资本目光。加上梁衍学团队漂亮的简历以及博智林产品成果和舆论风向的改变,线性资本接触后选择了独家对蔚建科技进行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

消息在2021年5月20日那天正式公布,意味着线性资本选择了相信梁衍学,相信中国市场有能力催生出千亿级别的建筑机器人公司,并决定保持从0到1的研发耐心和支持。

▍发展中的耐心迭代

对于建筑机器人而言,建筑施工地面、墙面不平整,施工环境恶劣,建筑机器人依靠 AGV 自主移动的难度较大且施工精度难以达到施工标准要求,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难题。

由于抹灰需要在保持高压力的情况下将 3000斤砂浆均匀涂抹在墙体上,意味着一个抹灰匠平均每天需要抹灰约50平方米计算,巨大的负担容易造成熟练的抹灰工人贵、稀缺以及抹灰工人断层等现象,抹灰机器人替代需求明显。

同时,抹灰对于墙体质量的关键之处不在于流程的完成度而需要保证低空鼓率。墙面空鼓率过高会出现开裂、墙砖脱落等问题,地面空鼓则会导致地砖脱落。因此蔚建科技智能机器人在抹灰时对墙面保持30Kg左右的压力,相较纯建筑行业人工抹灰平均0.7% ~ 1.2%的空鼓率,蔚建科技的抹灰机器人产品优势明显。

此外,蔚建科技的机器人的持续作业能力和稳定性也相对更强。蔚建科技利用传感器自动感知机器人姿态,并通过设计一个自动调平机构,解决了AGV作业原先地面不平整问题。对于墙面复杂的情况,则又通过3D视觉技术加强布料机构自适应调整能力以解决。

除此之外,蔚建科技还自主研发基于BIM模型的离线仿真软件,让机器人能够自动进行路径规划、生成作业程序和作业地图,并通过测距传感器自动补正实际房屋和模型之间的误差,提升抹灰机器人工作效率。软硬件结合是蔚建科技的优势所在。

(内墙抹灰现场,图源:网络)

第一代抹灰机器人,蔚建科技基本完成建筑机器人的技术与工艺积累,目前仍然在通过不断迭代进化。未来蔚建科技将覆盖从主体工程到装修工程的不同领域的机器人产品矩阵,完成从建筑施工场景、工艺、数据以及技术的完整闭环。

这种技术优势和市场需求,在2021年下半年得到了放大。蔚建科技陆续与中建八局、中建一局、浙江建工、龙湖地产、金茂地产、金地地产等主要总包商与开发商展开不同程度地沟通合作。而险峰K2VC、红杉中国、保利资本也紧跟着线性资本在今年9月投资了A轮,在11月保利资本又对蔚建科技独家投资了A+ 轮。义柏资本连续两轮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蔚建科技股权分布情况,图源:企查查截图)

尽管融资变得顺畅,但梁衍学也表示,目前产品依然均处于升级迭代的研发阶段,在没有打好其他工艺环节基础前,蔚建科技不会盲目扩张,他坚持认为建筑行业的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底层技术与逻辑,耐心沉淀和积累依然是发展的硬道理。

据梁衍学透露,能大批量推向市面的抹灰机器人产品预计 2022 年第二季度前落地,用于建筑现场施工的钢筋裁剪定型的钢筋机器人目前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中。

▍未来与竞争

中国建筑业市场是一个庞大的人力密集型传统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4万亿人民币,建筑工人数量从2014年6100万减少到2020的5400万,现有建筑从业者的平均年龄持续老化及新进建筑从业者的人员缺失将促使建筑施工企业进一步考虑机器化的解决方案。同时,安全与效率问题也进一步推动建筑施工企业考虑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

几家投资了蔚建科技的资本非常看好建筑机器人市场。例如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就表示,随着建筑施工“用工荒”现象愈发挑战,催生出更加迫切的替代人力和优化人效的诉求,而建筑机器人更处在工业化建造的核心环节。险峰K2VC副总裁杨润心则认为,建筑行业驱动了中国经济过去30年的发展,当前正处于科技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建筑领域的机器替人是一个明确的巨大市场。而保利资本副总经理李文轩则提到,近年来建筑行业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建筑机器人的出现直击痛点,不仅拓展建筑施工新工艺、新技术的创新模式,并将带来施工效率的极大提升。

蔚建科技团队也是几家资本愿意耐心参与其中的重要原因。目前蔚建科技团队共有约 60 人,硕博比例超过 50%,涵盖机器人、建筑工艺、控制、IoT等多个领域。这种跨学科背景,兼备对于建筑土木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机器人产业化应用实践的团队,未来或许更有机会能够把科技、工程、管理的思考融入到产品中,实现建筑工艺数字化,完成从实验室到工地应用的跨越。目前,蔚建科技的团队也在加快扩建中。

(蔚建科技的招聘主页,图源:BOSS直聘)

在建筑机器人行业,博智林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博智林的智能随动式布料机、地面整平、地面抹平及地库抹光等4款建筑机器人在2021年逐渐成形,并在各类建筑工地亮相。后续产品也曾公布已经发展出地坪漆涂敷、外墙多彩漆喷涂、楼层清洁、室内喷涂、地坪研磨、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等,大有将建筑工艺全部实现机器人化的趋势。博智林目前现有核心研发人才超2000人,平均年龄30.6岁,团队包含人工智能、数字化、机器人、建筑学、土木工程等各领域优秀人才,而且正借助碧桂园的丰富渠道资源,快速向着各类行业工地铺设。

传统做建筑工程装备的企业,例如程工智能、科是美、华蔚物联等企业其实也都有建筑相关机器人产品出炉,只是在性能和细节上,可能缺少一点科技属性。而建筑领域后发的机器人企业例如帝蛮神科技、自砌科技、阿尔特机器人、工布智造、熵智科技、筑高机器人等,也正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开拓创新。

目前业内比较知名的是一家深耕建筑行业的机器人企业大界,其也在4月宣布完成过亿人民币B轮融资,资方中同样有保利资本和线性资本。但大界机器人的服务领域与布局工地端的施工机器人不同,其更多在建筑工艺设计流程,主要为地产商、建筑设计机构和建筑师提供智能建造服务。产品则主要是针对建筑工厂项目定制化、产品多样化、生产设备碎片化的痛点提出综合的智能建造解决方案,以降低工业机器人在建筑行业的使用门槛。

建筑机器人行业早期的竞争,或许不仅仅是客户的竞争,也会演变成为对人才和专利技术的竞争。

▍结语

建筑行业最终去到哪,2021年仍然迷雾遮眼。保持理智和乐观和耐心,打磨产品技术,是穿越周期的无二法门。

对于建筑机器人,其实我们也不用想得太过狭隘。最后附上几张国外建筑机器人的创意思路图,祝愿建筑行业的奋斗者们,莫让迷雾遮望眼,拨开浮云见天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开精密减速机行业想象空间,智同科技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股权融资
2023上半年AGV/AMR行业融资14起,总额超6亿
首发 | AMR企业灵动科技完成1亿元B 轮融资,落地近10家500强客户,提升2-3倍生产力
投了车和家、李群自动化的明势资本,会和小米聊什么?
电话机器人的工作效率高吗?
从物流“转战”工业,移动机器人如何“变异”? | 卓见线上沙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