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央视“开讲啦”迎来机器人圈男神王田苗教授,畅谈机器人科研产业美好时代!撒贝宁“险失业”


《开讲啦》王田苗教授完整视频来源于央视CCTV-1频道,请戳文末“阅读原文”浏览央视影音。推荐大家多次观看学习,定受益匪浅!


王田苗教授是机器人大讲堂的老朋友,曾经多次登上机器人大讲堂的讲台,为机器人行业的求知者答疑解惑。至今想来王田苗教授温文儒雅、风度翩翩的样子还萦绕在小编的脑海里。而得知王田苗教授将要做客《开讲啦》,小编激动不已的早早就坐在电脑前,等待心中的男神开讲!

西装革履尽显儒雅

王田苗教授是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十一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及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田苗教授的头衔很多,但给大多数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身上不一样的“理工男”标签。

很久以来,人们对“理工男”都有非常固化的印象,《开讲啦》的一位女观众便一语中的的道明了真相:


要知道,有“北航前三帅”外号傍身的王田苗教授,并不是浪得虚名的。其实不仅仅是《开讲啦》的舞台,小编细细回想,似乎每次见到王田苗教授,他都是西装革履,满满的仪式感。

据说,王田苗教授在平常的教学中也是这样,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他依旧是坚持穿西装,在他眼中:衣着得体是对每一位交流着应有的尊重。

还真是呢!王教授在咱们机器人大讲堂也是西装革履不变啊

当然,这位在整个机器人圈里说句话,都会带来骤风效应的王田苗教授,不仅有颜值,他的“言值”更令大家佩服。

当小撒问道:主持人是否有可能五年内被机器人替代时,王教授的回答令小撒甘拜下风:

这样的王教授,用他的实力诠释着理工科学者应有的风采气度,总之广大理工男拿他做标杆就没错了!!!

大师的风采

当然,王田苗教授立足机器人圈,受到这个领域人才的仰慕、钦佩与信服,除颜值与“言值”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在机器人领域多年的深度思考、前沿的认知,和坚持不懈为之付出的努力。

在《开讲啦》的舞台,王田苗教授向我们清晰的介绍了机器人的类型、应用的领域,并为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中国机器人领域的现状。在他眼中,机器人就像人一样具有着自己的“个性”,在机器人的世界里具有着不同的分工,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使机器人智能化也成为着发展的主题。

在演讲中,王教授满腹情怀地向我们分享了自己与机器人结缘的故事。从小时候对科技的热爱到博士时为了研究机器人,深夜被锁实验室,翻厕所窗户回家。王教授心中一直都保持着对科技、对机器人的热爱。

在南极洲无人值守机器人的研究中,为了使得机器人更好地协助科学家进行极地考察活动,王教授亲身前往到南极恶劣的环境中进行考察。

借助极地风力供能的无人值守机器人

正如王教授所说,科技应当造福人类,这样的机器人未来肯定能促进人们对极地的研究。

接下来,王教授向我们展示了携学生一起制作的“灵巧手”,这款灵巧手让我联想到了不久前哈佛大学制作的“灵巧手”,两款机械手在外形和功能上十分的相近。小编觉得,至少在这个领域,国内的灵巧手和国外的水平应当处在同一水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公众号历史文章)。

王教授携学生制作的灵巧手

王田苗教授还提到机器人技术探索的两条路线,这两条技术路线分别是:1.研发仿生机器人;2.将机器人嵌入到生活生产设备中。这两条路线在小编看来就代表了两种机器人的形态,一类是机器人通过不断地发展变得愈发独立、愈发像人,独立应用到各类无人的环境;另一类就是机器人通过更多的配合人类实现对人的增强。这两个方向一个是机器人的独立、人格化,一个是“机器+人”,将人类活动的增强化。

王田苗教授还强调基础理论研究、技术交叉、前沿领域交叉对机器人研究的重要作用。这充分体现了机器人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当在未来的研究中尽可能的打破学科界限。

在后面观众提问阶段,王田苗教授除了回答了自己为什么时刻西装革履外,还围绕着服务型机器人、人工智能是否能替代人类,解答了大家的疑惑。

列举大家可能更感兴趣两个点:第一个是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另一个就是国内机器人发展的原创性问题。

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但是替代人类这个问题我们应当换个思路思考,我们其实不用让机器人完全替代人类,对于机器擅长的领域我们使用机器人,对于人类脑力擅长的领域我们保留人力,这样实现机器人于人的分工在小编看来是更好的发展方向;正如王教授所说,人类独有的感情和对孩子的陪伴是人工智能不可替代的。这不禁令小编想到了电影——《机器管家》,人工智能或者说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能否真的有一天会产生情感或者令人类产生爱情?设想如果机器人都可以替代人类,机器人也可以创造机器人,那么人和机器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原创性问题在中国一直是受到重视却一直难以获得突破的领域,在机器人领域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相关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在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三大核心零部件的进口比例高达75%、80%、80%。虽然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今天的现状也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突破。我们应当在核心技术领域沉下心来,瞄准一个方向,可能这个方向对应的市场很小,这个过程的前期是非常痛苦的,但是一旦获得了突破就可以为机器人产业带来“妥妥的”技术安全感。

南有李泽湘,北有王田苗

除了科研,将实验室科研成果与产业相结合也一直是一个难题。这其中要以孵化了大疆等一系列伟大的科技公司的李泽湘教授为代表。而“南有李泽湘,北有王田苗”的称号,也证明了王田苗教授在促进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也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王教授的实验室就像是一个聚宝盆一样也曾经孵化出过很多项目:

王田苗教授曾指导孵化了两轮平衡车Ninebot,如今的Ninebot不仅收购了国外平衡车鼻祖Segway,还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他们正在以自己的努力改变人们未来短途出行及生活方式。

 医疗机器人Remebot,其在医疗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尝试与进军,对于中国机器人领域的影响意义深远。

另外,王田苗教授指导孵化的汽车智能液晶仪表、车联网、软体灵巧手等多个高科技项目,其中医疗机器人 Remebot、汽车智能液晶仪表AutoI/O等硬科技项目已获得真格基金投资。

收获、责任、期盼

毫不夸张的讲,作为一个机器人行业的求学者,小编认为王田苗教授在《开讲啦》舞台上的演讲,值得我们反复观看很多遍。

从王田苗教授一登上舞台开始,小编就被王教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从西装革履,到对主持人问题的回答以及对同学们提问的解析,每一处都是一丝不苟,严肃谨慎,在小编看来都反映了王田苗教授治学的严谨态度;王田苗教授进行科研时同样也不惧实验环境的恶劣,亲身处地的完成每一项工作。此外,王田苗教授也努力的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与产业相结合,将科研转化为产业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转化为了生产力,为未来的科研机构的转化提供思路,为社会的进步助力。

同时,在获得许多成就的同时,王田苗教授也时刻意识到中国机器人在原创性上不足的问题,他在其它的演讲中每每提到中国机器人领域的现状都会提到原创性的问题,在他心中有着对未来中国机器人发展的担忧。

王田苗教授作为机器人大讲堂第一讲重磅嘉宾在2016年2月开讲,在近三年时间里,在机器人大讲堂走进高校、机器人天使会等活动中,为行业带来了许多真知灼见,分享了许多宝贵经验。我们感谢王教授的付出,同时机器人大讲堂作为服务于机器人行业垂直领域的媒体平台也深感责任重大。

最后希望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中国机器人的研究领域和产业发展都获得巨大的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会是你吗?未来5-10年,这个领域将被机器人占领,大部分人“被下岗”
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是帮助人
往期回顾|001讲王田苗—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热点与趋势
干货|王田苗教授最新讲座:服务机器人未来发展--期盼春天黎明
徐小平对话王田苗:他的实验室是个聚宝盆 | 投资家网
北航王田苗:机械臂售价降破5万大关,工业机器人开始引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