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抑郁症 厌学”,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个病是怎么来的?

话聊九段聊心理

人的原初攻击性,是与生俱来的,是情绪发展的核心。

——【英】温尼科特

“妈妈,我不想去学校了,我有抑郁症,我想死”,高三女生童童对妈妈说。

“年纪轻轻的,你怎么会有抑郁症?”妈妈有些不耐烦。

童童从小学习成绩都不错,总能考到班级前几名。妈妈很严厉,她坚信孩子一定有个光明的未来。

听完童童的话,妈妈心里有些恼火,觉得孩子意志软弱,高三怎能畏战?她嘴上一个劲的鼓励孩子:到关键时刻了,妈妈相信你,你没问题!

童童起先断断续续的休息,在家休息时,基本不出屋。又过了一段时间,爸爸妈妈说什么,她也不肯去学校了。

妈妈犹豫了许久,终于带孩子去了医院,为的是让心理医生说出她的想法:“孩子没得抑郁症”。

当医生说出“你的孩子符合中度抑郁的标准”时,妈妈懵了。

这并非故事。

这些年接触的案例中,我有两个感受: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抑郁症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小。

究竟是孩子变得比我们小时候更脆弱了,还是他们学习压力更大了?来聊聊这个话题吧。不愿看文字,也可直接拖到文末看视频

话痨九段石虫语

以下:1929字

阅读:4分钟

1

抑郁症就在身边

一代艳星陈宝莲产后抑郁从24楼跳下。

朦胧派诗人顾城因抑郁上吊。

年轻之星乔任梁从业压力抑郁自杀。

张国荣患抑郁症,选择跳楼结束生命。

原先说起“抑郁症”,往往是成年人才会得的病。

然而现在,这个病更多的出现在孩子身上。说个几年前的数据吧:

在《中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中,针对900名中学生的样本调查,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达43.5%。其中中度和重度占了患者的30%。

当年这个数据让不少人惊讶,现在看来并非危言耸听。起码有一点很确定:有抑郁情绪的中学生非常多,只是许多人未达到“症”的级别而已。

那么,“抑郁症”究竟是个什么病?

它不是单纯的“心情不好”,也不是摆脱考试压力的“借口”,更不是孩子身上的性格“软弱”。

它像一只摄魂怪,让孩子感到彻骨的寒冷,快乐完全丧失,不由自主的陷入求死的想法中。

关于致病原因,有人说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我觉得这不是主要原因,抑郁症本质上是孩子的攻击性没了。对,攻击性没了,就像火熄灭了一样。

火被谁压下去了呢?被他自己。他为什么要压自己呢?

这得从孩子的成长过程说起。

2

攻击性是种生命力

首先明确一点,从心理学角度讲,攻击性不是个坏东西。它是一种生命力。

它不是我们世俗理解的骂人打人,而是指由内向外的一种心理力量,敢于表达意愿、捍卫边界感、敢于做自己。

攻击性,有一个合理范围。攻击性太猛了,你可能会失去一些人际关系,会孤独。

你去看看生活里,一个不怕孤独的人,大都是有攻击性、有能量的。

攻击性太弱了,人就会变得懦弱忍让,习惯性讨好,害怕被惩罚,而把自己的感受排到最后。这部分人是很容易患上抑郁症的。 

孩子一生下来,都是有攻击性的。

从基因角度讲,如果孩子父母曾患过抑郁症,那么孩子更容易患上这个病。但这只是个概率而已,并非必然。因为目前科学显示,它并没有确定的遗传性。(实质上,遗传的是家庭教育模式

孩子的攻击性,会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性格强势,“这是我的玩具,别人不许玩,谁也不能碰!”

释放攻击性是很快乐的,但这种攻击性总是会被家长压制。

如果你是家长,你可以想想,每次训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在他正愉悦的时候?

孩子的这种愉悦感会让家长有一种将被惩罚的恐慌。“你这样长大了会吃亏!就麻烦了!”所以家长就出手去压制这种攻击性。 

家长为什么会有这种担心呢?

因为他们小时候就这样过来的,一释放攻击性就被父母惩罚、或在社交中失去过某段关系。

所以家长有种潜意识:压抑是安全的,愉悦是要被惩罚的。 

当然,这种压制,也可以看做是家长教育孩子适应社会的过程。此过程没有对错之分,但里面有个“度”的问题。

10岁前,孩子大都会接受这个过程,相安无事。

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攻击性会大爆发,他就试图要把自己的感受往前排列:请看到我的感受,我要为自己的感受而活。

此时,家长再去压制,就可能有冲突了。有的孩子会遇强则强,因为压制引发强烈的青春叛逆。也有的孩子遇强则弱,攻击性之火,被家长的强势压熄了。 

所以,你去那些抑郁症孩子的家庭去看一下,亲子关系往往是比较差的。

3

抑郁症,并非孩子自己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同时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

这两种病常常相伴发生,容易被混淆。简单科普一下,两者比较明显的区别点在于“活力的差异”。

孩子的焦虑也好,抑郁也好,根源都来自于家长的“控制”。

这几年,我接手的几个百案例中,得抑郁症的孩子, 家中大都有一个控制型的家长(甚至两个),在常年打压孩子的攻击性。

可惜很多家长并不自知,他们往往认为,孩子之所以抑郁,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了。

其实对孩子来说,学习从来不是一种压力,学习不好导致家长生气失望才是一种压力。

“考成这样太丢人了,我没你这样的孩子!”

“我都不好意思跟同事说你的成绩!”

“你考不上,以后去干苦力,我可不管你” 

每次给抑郁症孩子做咨询,我都要求家长必须参与进来,通过自省改变,去改善亲子关系,重建孩子建立情感支持系统。因为单纯靠孩子自己走出“抑郁症”的泥潭,难度太大了。

实话讲,有时,家长的工作比孩子难做。

4

怎么走出抑郁的阴霾?

以上我讲的,只是抑郁症的某一类情况。

其实不光是孩子,许多成年人在工作生活中,也被抑郁的阴霾笼罩着。

好多人回望自己的一生,会发觉自己压抑了一辈子。小时候听父母的,学校听老师的,结婚听对象的,老了听孩子的。总是为了别人的开心,放弃自己的感受,就像没真正为自己活过一样。 

比如说,为何老年人如此喜欢跳广场舞?

这里面就有这个心理因素,她们压抑一辈子了,现在终于有机会体验到“释放自我”的感觉了。这种释放攻击性带来的愉悦,让她们感觉生命力回来了!

多唠叨一句,作为儿女,我们多鼓励她们去释放吧,因为他们为我们付出太多了。不要做“上压老人,下压孩子”的事,老跟别人的攻击性较劲,你即使“控制”成功了,也不会真正快乐。

文章结尾,你可能会问:抑郁的人怎么治疗?

这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说清楚的。概括说,就是要释放你的攻击性。

你无须担心,人的攻击性,从来不需要学习,因为生来就会。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人的原初攻击性,是与生俱来的,是情绪发展的核心。

想要释放原有的攻击性,你只需要“克服恐惧”

克服关系被破坏的恐惧、克服被惩罚的恐惧、克服被别人评价的恐惧。。。

当你的恐惧被看见,被安抚了,攻击性自然就回来了,生命力也就回来了。

你可以体会体会这种感觉,不要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意淫。真的去尝试一下,才会有体验。整个过程,往往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引导。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欢迎加入“石虫语学友群”,由心理咨询师组成的“虫虫特工队”在这里等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拿抑郁当借口,不上学,怎么办?
攻击性行为是孩子原始生命力的表达
15岁男孩写下遗书连续2次要自杀 只因生母一句话
把学习的事教给孩子——走出家长替代学习的误区
妈妈自述:和青春期孩子爆发手机争夺战,也许是转折的契机丨我的故事
孩子厌学叛逆辍学不读书,还暴打妈妈,家长如何做才是有效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