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的儿子们(1)
userphoto

2022.05.03 河南

关注
王羲之在逝世前几年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儿女帖》,说到自己的家庭成员“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另外他还说:“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直系的儿孙,共有24人。
所谓“七儿一女,皆同生”,当然是郗璿一人所生。
 
长子王玄之
 


王羲之的长子叫王玄之,字伯远。永和九年(353)春天的兰亭雅集上,在众多参加雅集的高士中,王玄之也在内,而且,他写成了一首五言诗:
 
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
消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
 
前二句写景,后二句写情,情景交融。


王玄之的史料很少,但如果仔细爬梳王羲之的存世信札,不难发现王玄之的“存在”——书信中提到的“远”,应该就是王玄之:
 
十月五日,羲之忽有感,情兼深,足下得不可至。前得足下似行一书为慰,故不适足下昨还如常耳。虽不得旨问。远得足下书,辄具问为慰。吾顷胸中恶,不欲食,积日勿勿。五日来小差。七日,羲之白。
 


得远嘉兴书,计今日必度,喜迟可言!足下至慰。今有书,想足下有旨信,别具告之。
 
知远比当造,顷迟见此子,真以日为岁。足下得审问,旨令吾。
 
这里所说的“远”“大儿”,无疑就是王玄之。
然而,在王羲之的好几通信札中,都谈到了王玄之的病:
 
此诸贤粗可,时见省。甚为简阔。远顷异多小患,而吾疾笃,不得数为叹耳!
 
王羲之还有一封信提到王玄之的病让王羲之格外揪心:
 
诸贤子,粗足自枝,注示。吾弱息毁弊,大儿恒救命,足令人心燋!先是之欢,于今皆为哀苦,自非复衰年所堪,岂复以往累心?率事,自难为怀,如之何?
 
“弱息”是指弱小的孩子,有时特别用来指女儿。这里的“大儿”,当然是王玄之,他的病已经到了病危的阶段,一直在抢救之中。王羲之说,以前和儿女在一起时的所有快乐,如今都成了痛苦的根源。王玄之曾经参加永和九年(353)的兰亭雅集,王玄之可能不久就死掉了,五十多岁的王羲之自称“衰年”,也在情理之中。
不仅王玄之病重,王玄之的媳妇也病重:
 


远妇疾犹尔,其余可耳。今取书付,想一一。
 
这里的“远妇”,是王玄之的夫人。
王玄之的夫人是谁?也可以从王羲之的信札中找到答案:
 
小大如何?二妹佳为慰。诸舍可。何新妇委顿,愁人!期弟各可不?想今日能□□□□书,暮必来宿也。若宜日□思夏。羲之报。
 
这里的“何新妇”应该就是王玄之的夫人——据《泰康王氏谱》,王玄之的夫人是庐江何氏,但也死得早——庐江何氏,或者是何充(次道,292346)的女儿,或者是何准的女儿。
王羲之信札中提到的“何侯”,也许就是何充。
 
关于何充
 
在王导死后,何充成为最重要的政坛人物,他接替了王导的职位。他在建元元年和永和二年(343346)年间的一系列活动,都可以看作是王氏一派的卷土重来。
何充是庐江郡灊县人,长相优雅俊美,善写文章。起家为王敦主簿,迁东海王文学。何充又是王导夫人姐姐的儿子,自小就得到王导的喜爱。成年后,他娶了明穆皇后庾文君的妹妹授中书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从婚姻的角度说,何充又是庾亮的姻亲。
王导非常喜欢何充,有次何充拜访王导时,王导以拂尘指着床让何充与自己同坐:“这是你的座位。”后来王导修补扬州官舍时也这样说:“这是为你何充而修。”咸和三年(328),苏峻兵陷建康后,何充东奔三吴地区联合王舒、虞潭等,讨伐叛乱,苏峻之乱被平定后,何充封都乡侯,拜散骑常侍。又先后出任东阳太守、建威将军、任会稽太守,后又迁丹阳尹。在王导与庾亮共同的荐举下,何充迁为吏部尚书,晋封冠军将军,又兼任会稽王师。咸康五年(339)王导去世后,何充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一起录尚书事。咸康八年(342)六月,晋成帝病重,何充及庾冰与武陵王司马晞、会稽王司马昱及尚书令诸葛恢皆受诏为顾命大臣。次日,晋成帝死,司马岳继位为晋康帝。
建元二年(344),晋康帝病重,庾冰及庾翼打算立晋元帝子会稽王司马昱为帝,何充则建议立皇太子司马聃,并得到康帝的认同。康帝逝世后,何充以康帝遗诏立司马聃为帝,是为晋穆帝——这一行为引起了庾冰及庾翼的愤恨。
当时晋穆帝年幼,临朝的皇太后褚蒜子重用何充。晋穆帝即位后,庾冰逝世,次年庾翼亦患病,何充一人独掌大权,辅助幼主。庾翼临终前上表朝廷请求将他的职位由儿子庾爰之继任,也遭到何充的反对。在何充的强烈建议下,桓温(312373)轻易地得到了荆州刺史的职位——镇守荆州,是谯国桓氏崛起的重要起点,凭借这一职位,桓温左右了其后数十年东晋的局势。
刚强果敢的何充身居宰相之位,虽然没有能够超越王导的功绩,但在选任官职时只看是否有功绩,不为私人树立亲戚党朋,因此得到了人们的敬重。永和二年(346)正月,何充逝世,享年55岁。朝廷追赠司空,谥号为文穆。他自己没有儿子,侄儿何放过继给他为嗣。  
  琅邪王氏与庐江何氏通婚,正是门阀世族之间加强联系的纽带。然而,也不能不考虑到另外一个因素,何充是信佛的人,与王羲之的信仰不同,因而他们的儿女之间是否会结亲,值得怀疑。
王玄之无子,就过继了王凝之的儿子王蕴之
 
王珣的《伯远帖》中的“伯远”是谁?
 
因有“伯远”二字,有人以为王珣的《伯远帖》是写给王玄之的: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王珣是王导的孙子,王羲之的堂侄,自然与王玄之同辈。但是只要稍微用些考证的工夫,就发现王珣的《伯远帖》不可能写给王玄之(伯远),而是另外一个“伯远”。
稍微将史料罗列一下:
王珣生于永和六年(350),这一年,王羲之48岁,在护军将军任上。
前面已经提到,王羲之和郗璿结婚,大概在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或太宁二年(324),当时的王羲之二十一二岁;最小一个儿子王献之出生,是在建元二年(344),王羲之42岁——王羲之夫妇20年间生了8个孩子。如此算来,王玄之的出生,应该是在太宁二年(324)后的一两年或两三年间(325327)。
倘若这个假设成功,王玄之至少比王珣大25岁左右,再假设王珣的《伯远帖》写于20岁时,王玄之也45岁了。《晋书·王羲之传》附《王玄之传》,说“玄之早卒”,或者,他不到30岁就死了,也即在兰亭雅集之后不久就死掉了。而王玄之如果是在45岁时去世,自然并不符合史书“早卒”的特征——王玄之应该是在永和九年(353)兰亭雅集之后的不久也即30岁左右甚至不到30岁死去的。当然,我更希望有新的史料推翻我这一假设。
如此一来,王珣《伯远帖》中的伯远,就只能是另外一个人:王劭的儿子王穆。
王珣的父亲王洽是王导第三子,王穆的父亲王劭是王导第五子——因而二人是关系至为亲近的叔伯兄弟。《晋书·王劭传》云:“穆,临海太守”。又《世说新语》附《王氏谱》云:“王穆,王劭子,字伯远,晋临海太守。“《南史·王球传》下附球之从子王彧云:“王彧,字景文,球从子也。祖王穆,字伯远,司徒王谧之长兄,位临海太守。”
入仕后的王珣是桓温身边的大红人,而桓温又是时时刻刻威胁到晋室安危的权臣,这引起了谢安的不满。王珣本来娶了谢万的女儿,是谢氏家族的女婿,但是谢安却毫不留情面地拆散了他们的婚姻。不仅如此,谢安还想把王珣逐出京城,调到江西南昌任豫章太守,王珣则以拒不赴任为抗议——无疑,此时王珣的心中是极其苦闷的,他写信给当时任临海(今浙江台州)太守的堂兄弟王穆倾诉自己心中的愤懑和不满,自在情理之中——《伯远帖》就这样流传下来。
此时,已经是晋孝武帝在位期间(372396),王羲之死去十多年了,“早卒”的王玄之也应该是死在王羲之之前。
到谢安去世(385)之前,王珣只是负责秘阁图书的秘书监;在谢安死后,王珣才和他的弟弟王珉在政坛上重新大放异彩。
隆安四年(400),王珣病卒,获赠车骑将军、开府,谥号“献穆”,后改赠司徒。有文集十一卷。

郗璿:王羲之的夫人
王羲之的《破羌帖》
王羲之的女儿
《丧乱帖》与王羲之的“先墓”


致力于中国学术与艺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野史乱弹]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14
书圣王羲之系列之二 ——宦海沉浮
王汝涛·魏晋琅琊王氏述考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王氏究竟有多强大?远不止出了个王羲之而已
背靠东晋王朝最大家族,为何王羲之未能成为中流砥柱?
只有晋明帝一半的才华,却遗传了短命,东晋的希望再次凋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