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根道魂 何为日历
今日戊寅,斗指酉,日行至周天190度,留于南方轸宿,月宿于西方奎宿,为秋分三候第一天,象应雷泽归妹卦第一爻,气运火运太过,昼少阳相火司天,夜厥阴风木在泉,其气火,其应心,其音徵,律中林钟,乐于丝弦而发于琴筝。

冰菊物语 音乐: 周桃桃

《说文》:“曆,象也,通作历。”《书·尧典》:“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正字通》:“曆,以日为主,故历日;其从厤者,推其所经二十八舍正日躔也。历法始、中、终皆举之。先求日至以定历,无履端于始也,参以昏星,举正于中也。察日与天会,月与日会之盈虚,齐以闰归余于终也,《史记》、《汉书》通用历。”法,常也;制度也。

综上述解释,“历法”一词,可作如下解释:“象日月、星辰,察其常规而定制以度时间,叫历法。”也就是说:观察日、月、星辰的一切动态,以测定其规律、制成法度、用它来度量时间。这个法度,就是历法。

我国古代的历法学,是在天文学与观象授时这两者密切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我国的历法本身也仍包括观象授时的成就,并非仅对天文的研究而已,惟其中对天文的研究仍居于主要地位。

一天为一日,《说文》:“日,⊙,实也。大易之精不
亏,故曰实。从O从一,象形。O象其轮廓,“一”象其中不亏。”

从造字的原则可以知道古人以太阳的形态来称“日”,而且以太阳的出没(日出东方没西方)的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日,这是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最重要的、也是最原始的概念。因此,其它的一切时间概念,也均以日为基础,如三十日为一月,三百六十日为一年等等。

古代的观象授时,对太阳的观测是其中最原始的方法,因为太阳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最为密切,当它出现时,大地才有了光亮,人们可以自由活动,当它没落时,大地一片黑暗,人们只好休息。于是对太阳的一切现象进行观测,是最迫切的任务。

即使到了中国传说中的帝尧时代,虽然古人已经对太阳进行了相当悠久的观测,但帝尧当时,也仍以对太阳的观测作为观象授时的首要根据。

《尚书·尧典》记载,帝尧即位之后,第一政务即是制定历法:“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而创设历法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测观太阳的表象。帝尧乃“分命羲仲,宅嵎夷,日肠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羲、和是分掌天地的官员,下设春、夏、秋、冬四官。羲仲为春官。尧命令羲仲在嵎夷、旸谷地方测观太阳初出时的表影长度。寅宾的意思,就是礼接太阳的东升,像对待贵宾那样要预先早早地恭候,由于以表影的斜直来测度日躔的进退,所争在顷刻之间,故必先迎候,免失分秒。

“平秩东作”中的“平”字,《礼记·周官冯相氏注》平当“辨”解;“作”当“始”讲。意思是,辨别太阳始出于东方之时的次序。古代天文家认为:“日,每日行天一度;月,每日行天一十三度又十九分度之七。周天三百六十度。星二十八宿环列于天,又二十八宿之度为十二次。”观测太阳在哪一宿和哪一次,以断定四季、二十四节气等等。

根据《礼记·月令》中所载,当时测定季节,也首先是观测太阳的所在。如“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温风始至,蟋蟀在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是月也,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是月也,土浔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

又如:“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是月也以立秋…”一年四季中,每季又分孟、仲、季,均以观测太阳在二十八宿中之位置等来断定季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一统(二)12:陶寺观象台是炎帝烈山氏观象台 登封王城岗大城是黄帝天鼋氏城
天文学基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历法典  第七十五卷
古代观星史丨二十八宿怎么来的?一年不是365天?【观象授时】02
黄道芳:中国最早之天文仪器《璇玑玉衡》
古人如何“观象授时” 马明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