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月之蚀
今日壬午,斗指酉,日行至周天194度,留于南方轸宿,月宿于西方昴宿,为秋分三候第五天,象应雷泽归妹卦第五爻,气运木运太过,昼少阴君火司天,夜阳明燥金在泉,其气木,其应肝,其音角,律中林钟,乐于竹木而发于笛萧。

紫竹调 音乐: 传奇乐坊

关于日食的研究,在我国古代天文学及历法中个重要问题。日、月食也是现代天文学名词,意思是日与月的亏蚀。月绕地球运行,地球绕太阳运行。如果在朔望日恰逢黄道、白道相交,则日、月、地同在一直线上。在朔日时则月居地、日之间,此时月体遮蔽日光因而产生日蚀;在望日时则地居日、月之间,地球蔽月而生月蚀。

如果时间到了朔望而黄道、白道不值交切,或黄道、白道相交而不逢朔望时,则均不能产生相蚀之象。所以每年蚀之次数,一般为四次,最少也有两次,而这两次全都会是日蚀。最多则可能有七次,其中日蚀五,月蚀二;或者日蚀四,月蚀三。

每十八年间,日蚀四十一次,月蚀二十九次。惟独日蚀仅能于某一地见到,而月蚀则各地皆可见到。所以在全地球而言,日蚀多于月蚀;就一地方言,反而会是月蚀多于日蚀。

日蚀有全食、偏食、环食三种。如下图所示,若地球在月之影内,即为日蚀。在月半影下以内的人就只能看见日之一部,这样看见的就是日偏蚀;在月球本影下以内的人一点太阳都看不见,这样看到的就是日全蚀了。



在AB与直线之延长线上,及其附近的人,仍然能够看见日之周围,这个时候看见的就是日环蚀了。全蚀与环蚀又统称中心蚀。而月蚀之状,却仅有全蚀、偏食两种,全蚀是由于地影遮蔽了月之全部而形成的,偏食则是月球一部分在地影内,而其它部分在地影之外或南或北,因而显出偏食之象。

我国古代对日、月蚀的研究源远流长,因此想考证古人对日、月食的正确认识究竟始于何种年代,实在难以推敲,但至迟在西晋已有了对日、月蚀的正确而完整的科学理论。

如晋杜预的《春秋左传正义》中,对《春秋》隐公三年经文的“经三年,春,王二月。已巳,日有食之。”他作注说:“日行迟,岁一周天,月行疾,一月一周天(此处迟、疾,是对于日、月的“行动”缓急互相比较而言),一岁凡十二交会,然日月动物虽行度有大量,却亦不能不小有盈缩,故有虽交会而不食者,或有频交食者。唯正阳之月君子忌之,故有伐鼓用币之事,今释例以长历推经传,明此食是二月朔也。不书朔史失之,书朔日例在桓十七年。”

我们再看唐孔颖达为上录杜预的注释所作疏证说:“正义曰:古今之言历者,大率皆以周天为三百六小五度又四分之一,日行比月为迟,每日行一度故一岁乃行一周天;月行比日为疾,每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故一月内则行一周天又行二十九度过半,乃逐及日。

言一月一周天者,略之耳,其实及日之时不啻一周天也。日月虽共行于天,而各有道,每积十九日过半,行道交错而相与会集,以其一会谓之一月。每一岁之间凡有十二会,故一岁为十二月。日食者,月掩之也,日月之道互相出入,或月在日表从外而入内,或月在日里,从内而出外,道有交错,故日食也。二十九日过半月及日者,以历家一度分为九百四十分,则四百七十分为半,今月来及日凡二十九日又四百九十九分,是过半校二十九分也。日有食之,言物来食之也。日月同处则日被月映而形魄不见,圣人不言日被月食,而云日有食之者,以其月不可见,不知之辞。

《谷梁传》:“其不言食之者何也?知其不可知也,是言慎疑,故不言月也。”朔则交会,故食必在朔,然而每朔皆会,应每月常食,故解之言日、月动物,虽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小有盈缩,故有虽交会而不食者,或有频交而食者。自隐之元年尽哀十七年,积二百五十五年凡三千一百五十四月唯三十七食是虽交而不食也。襄二十二年九月、十月频食、二十四年七月、八月频食,是频交而食也。食无常月唯正阴之月君子忌之,以日食者阴侵阳也,当阳量之月,不宜为弱阴所侵,故有伐鼓用币之事,余月则否。

其日食例皆书朔,已之下经无朔字,长历推此已实是朔日,而不书朔史失之也,此注作大判言耳。战国及秦历纪全差,汉来渐候天时,始造其术,刘歆三统以为五月二十三分月之二十而日食,空得食日而不得加时。汉、会稽都尉刘洪作乾象历,始推月行疾、求日食加时后代修之渐盛益详密,今为历者推步日食不符合,但无频月食法,故汉朝以来,殆将千岁,为历者皆百七十三日有余而始一交会,未有频月食者,今频月而食乃是正经,不可谓之错误。

世考之历术事无不验,不可谓之疏失,由是注不能定,故未言之也。又汉书高祖本纪,高即位三年,十月、月晦日频食,则自有频食之理,其解在襄二十四年《谷梁传》曰:“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朔日并不言食,晦夜也,朔日并食,正朔也:言朔不言日,食既朔也。”

从以上所录晋杜预所注的关于《春秋》经文中的日食记载,可知当时对日、月蚀的认识与现代天文学对日、月蚀的解释是一致的,也可由此推测,我国古代对日食的认识,在晋以前应早成熟。

而唐孔颖达对杜预所注的《春秋》经文中有关日食的记载之疏证,更是细致地解释了日、月蚀的成因和述说了日、月交会的详细情况,并以此证明发生频食和交会而不蚀的两种情况之原因。孔颖达疏证中所谈有关日蚀的科学理论,与现代天文学对日、月蚀的解释十分吻合。可见中国古代对日、月蚀早已有过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现代天文学对日、月蚀的有关理论,也是继承了我国古代对日、月蚀长期研究的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编历法第三章日、月、年的概念(一)日
开元占经-卷9--日占五--維基天文-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乾象典  第三十卷
《开元占经》卷九
《论衡》第十一卷│说日篇第三十二(13)
卷四 ◎天部四【太平御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