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来自福建,连续三届入选国展,第十二届时楷行两种书体同时入选

书法的发展,能在书法面目上有所贡献,概括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为开拓者,各种书体的“领头羊”,对某种字体有开创性的建设,灵敏的嗅觉意识到书体中特有的美,此时普罗大众审美概念尚未成熟,开拓了这种书体的表现形式,引领着时代,例如学手札就会想到二王,写小楷就会想到钟繇,写到大篆就会想到李斯………

第二种就是“不破不立”,在某一种书体系统里,细项中挖掘出一些新的发展领域,并能改变前人书写的惯有形式,例如欧阳询的字从二王和魏碑中来,颜真卿的字从篆书和魏及褚(褚遂良)中来,对笔法字法都有些突破。

第三种就是传统的功夫型,对传统的继承,多年对古人碑帖进行临摹学习,不断的磨练打磨,水到渠成,融合中出新意,像米芾赵孟就是这种高人。

几千年的书法发展,如今理论上还是有创新开宗立派的可能,但历史的长河书法整体的框架已经完备,“纯粹性”的突破基本上已经成立了。分支细项的完备,虽然有些空间,只能拥有天才般的嗅觉,才能发掘整理,得到天下人的共识,也非易事。

近几百年来,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书法人才,基本上都是走米芾的那一条路,融汇贯通,磨练出新,磨练出“巧”的那条路。当代书坛的表现形式,以一本字帖“打天下”已经不够用了,众多的国展书法高手,百分之九十几的都是“鸡尾酒”的调配方式,用这一种书体加另两种书体进行不断的调配组合,调配的比例不同,创作出来的形式自然就有区别。

当下的书法发展,能调配出“精、真、新”的表现形式,这种人才大多都是国展的好手,在继承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多年的磨练,技术层面已经能熟能生巧,达到这种水平,功夫自然了得。

来自福建平潭林传生老师就是从传统书法艺术中锤炼出来的书法高手,这几年他的书名从福建传播到全国,二十年来一直保持创作的热情,能在第五届《兰亭奖》及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国展中连续入展,特别是第十二届国展中,楷书行书两种书体同时入选。看到了这张书法“成绩单”,可以联想到林传生老师一路的艰辛,一路的付出。

我们欣赏林老师的作品,很难从作品中看到单一书种的表现形式,笔者所提到第三种的成功路线———融合中出新意,林老师也是这条路的耕耘者。

林老师的书风涉及面非常广泛,楷书和行草书取法各有不同。每这种书体都没有单一的表现元素,审美元素叠加再进行分配,他的楷书有二王的笔意,字势又有欧柳的纵势,线条的厚重又有颜真卿的趣味,线条交接的干脆,又有赵孟的连绵灵动,正因为是这种“组合”,其楷书端庄中透露出飘逸,恢宏里笔性又酣畅淋漓。

行书的辨识度就更加强烈,有苏东坡的扁实敦厚,二王的温润典雅,添加了米芾、黄庭坚赵孟頫的影子,整体萧散简约,法度森严,欣赏林老师作品,有传统的古意盎然也具有时代的审美共性,这种古为今用,今与古合,也许是他入展的主要原因吧!

林老师先后几十次入选国展,对书法的创作又有了新的认识,他在作品集中这样表露自己创作的思想:“越来越觉得时间宝贵,必须将把宝贵的时间回归到书法的本体,不追逐时风,不取媚今人,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林老师对书艺务实的追求,让自己的心境慢慢的沉静下来,相信他越走越远越走越稳健,期待他更多的佳作。

林传生老师介绍

林传生 福建平潭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政协书画院特聘书法家,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作品曾获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展览优秀奖(最高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在全国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书法篆刻展中连续三届入展。其中楷书、行书双体同时入展十二届国展。连续两届获得福建省“八闽丹青奖”金奖提名。累计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中入展20次。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的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名”书法工程----柯云瀚(新古典)【访谈视频.简介】
为什么田英章写不了行书?
我想学书法,能从行书开始吗?
书法最体现功力的是哪一种书体?为什么?
书法家各种书体皆通,只是某种书体特别突出 写静的书体如楷书,端庄
在没有老师指点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自学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