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情况介绍

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情况介绍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背扼伏牛山系,俯瞰豫东平原,淮河的最大支流——颍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全市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相继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卫生城、文明城,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中排名第64位。在2009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排名第77位。

禹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史称夏邑、阳翟、钧州。悠久的历史地位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璀璨的历史文化,因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在这里诞生,享有“华夏第一都”之誉,并以黄帝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钧瓷文化和画圣文化而闻名遐迩、驰名中外。古往今来,历代先贤圣医在此行医采药,取得了中医药理论的伟大成就,名商大贾在此坐堂开庄,汇集天下药材,故得“天下药都”之称。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着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史和中医药文化发展史,使禹州与中医药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自古就有“医到禹州方为妙,药到禹州倍生香”的神奇传说。

一、历史沿革

自上古时期轩辕黄帝在禹“率众臣研究医学,教民疗治百病”,开创“歧黄之学”伊始,神医扁鹊、华佗在此坐堂行医,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在此悬壶济世,禹州因此成为中医药的发源地之一。后人依托黄帝之名编著的《黄帝内经》就是采用黄帝与大臣岐伯、雷公、桐君、少俞、俞跗等论医对话的形式编写而成,与《伏羲卦经》、《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经”。唐代药王孙思邈长期在禹行医采药,研究医学,他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胜于此,因此用千金作为书名编著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医学巨著,是唐代之前医学成就的系统总结,在中国医学及药物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明周定王朱一生热衷于植物医学研究,就藩开封后,亲自在禹州实地考察、采集标本,著就《救荒本草》、《普济方》等医学专著。南北朝时期的禹州籍医学家褚澄以医术显著于世,编写的《医病十论》,为历代医学家所推崇。神奇的传说,圣医的遗迹,绝妙的禹药,以及独特的炮制技艺,赋予了禹州医药之源的特质,医药之魂的风采。充分诠释了中医中药密不可分和根植民间、普济百姓的中医药理论,造就了禹州磐石般的中医药文化。为禹州药市的兴起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禹州药市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禹州人为纪念唐代药王孙思邈云集祠庙,隆重祭奠,由供奉活动逐而形成药材交易市场。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曾诏令药商汇集禹州,正式成为官办药市,是当时全国四大药都之一(禹州、亳州、安国、樟树)。至清乾隆年间,药市达到鼎盛时期,形成了春、秋、冬三季定期药材交易会,“内而二十二省,外越西洋、南洋,东极高丽,北际库伦,皆舟车节转而至”,时禹州有大小药商2000余家,药行、药棚林立,药庄、药铺环伺,出现了“无街不药行,处处闻药香”的繁荣景象,每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大为壮观。长期的药材交易逐渐产生了以经营特点划分的经营门类(细分市场),形成了药棚帮、丸散帮、甘草帮、怀药帮、祁州帮、亳州帮等18个帮会组织,并且捐建庙堂,联盟结社。现存于禹州西北隅的“山西会馆”、“十三帮会馆”、“江西会馆”、“怀帮会馆”以其宏伟的建筑艺术及行帮组织的经营盛况,成为禹州作为天下药都的重要标志。由于中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制论》源于雷公和雷公封地禹州方山,经过世代传承,形成了禹州独特的中药炮制理论和加工技艺,以“遵古炮制、加工精良”著称于世,在“浸、煅、煨、炒、灸、蒸煮”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并成为禹州药商必不可少的技艺和“前店后作”的传统经营特点。

二、市场现状

步入新世纪的禹州,沐浴着时代的春风,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69月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被国家一部两局批准为全国十七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199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第二次升级改造,建成了占地面积400余亩,街道三纵十三横,门店2000余间的现代化专业市场。市场现有药商650余家,经营中药材品种2000种以上。市场内商店、宾馆饭店、医药物流、货运、洗浴及其它服务行业150余家,从业人员达20000人。商户中禹州本地占三分之二,三分之一外地商户。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整个市场已步入管理有序、稳步发展的轨道。为加强横向联合,活跃医药经济,进一步提高禹州中药材市场在同行业中的地位,扩大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推动禹州中医药产业的发展,2002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八届以“文化、和谐、共赢、发展”为主题的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暨中医药交易大会累计成交额达到50亿元以上,并借助盛会平台,其它合作领域签约逾百亿元,成为禹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极大地提高了禹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5年禹州道地药材禹白芷、禹白附、禹南星、豫西丹参被国家批准为原产地地域保护品种。2008年,“禹州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禹州药会”被列入河南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成为禹州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为中医药国粹的弘扬和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发展,带动了禹州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中医药加工企业12家,中医药物流企业30多家,其中投资近4亿的大型物流中心两家,全市从事中医药产业人员达到20余万,形成了具有药业文化、营销网络、中药资源、产业基础四大优势的大药业格局。有力地带动了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经营、中药材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尽快启动交易大厅。督促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尽快对中药材专业市场交易大厅进行升级改造。依托交易大厅建立中药材交易、仓储、信息、检测、加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中药材物流配送交易中心。开展中药材期货贸易、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化中的资源配置作用。二是建立按照企业化运作模式,对现有市场商户进行整合,逐渐改变传统的固定门店,前店后作,规模小,管理难度大的现状。是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为华中医药物流中心、万家中药材物流中心,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推进禹州市中药材交易上档升级。四是积极推动公司加农户工作,大量发展中药材种植,促进企业与农户的联合,提高中药材产品质量,减少中药材中间流通环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7个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
寒嫣:怀邦会馆记
河南省禹州医药文化初探1
中药材交易市场--------中华药都
禹州中药材市场及其遗迹
以质为本,诚信经营,禹州药帮自信看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