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存在主义视角解析《项链》的文学艺术魅力

生活真是古怪多变,只需小小一点东西,就足以使你断送一切或者使你绝处逢生。——莫泊桑

中学时期在课文里读过《项链》,单一的认为文章的寓意是说女主人公的虚荣。再次读到这篇小说时,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集中的一篇,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该小说叙述了女主人公马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满足自己的欲望,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整整劳苦了十年,放低身份为别人打短工,最后,偶遇朋友时从中得知所借的项链是假的。

莫泊桑刻画了有血有肉且极易引发读者共鸣的虚荣角色,鲜活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存在”的问题,人的自由选择,自欺,最后以荒诞的故事结局彰显着小说的戏剧性。

对此,今天以存在主义的视角分析故事中蕴含的自由、自欺以及荒诞的表现。

01

存在主义的内涵之一:尊重个性与自由

存在主义又叫生存之一,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

该词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其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

从人学角度理解,存在先于本质这项原则中的本质是指人的本质。存在则是指人所面临的、不断变化的人生境遇。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萨特强调个人的绝对自由和与这种自由相伴随的责任: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你自己决定去选择的。你的行为所导致的一切后果,正面也好,负面也好,都是由你自己去担当。

故事的女主人公出生在清寒的工薪家庭,无嫁妆,无遗产的情况下只能嫁给教育部的小职员,但她的内心里渴望被人艳羡,风流标致,到处有人追求。居于家庭的清贫苦涩,她不愿结交朋友,不愿与好友联系,不想被人看到自己的寒酸,更不想看到别人过得比她好。

若是看到别人生活滋润,内心会不平衡,接连的几天,她都要伤心、懊悔、绝望、痛苦得整日哭泣。玛蒂尔德内心是虚荣的,但作者并没有刻意升华这一点而是合理化马蒂尔德的行为,爱美是女人的天性,而美丽本身就是女人生存的资本,是他们征服世界的重要手段。

女子原是没有什么固定阶层或种族的, 她们的美丽、她们的娇艳、她们的丰韵就可以作为她们的出身和门第。

接着故事掩藏着的自由选择的机会来了,玛蒂尔德的丈夫拿回了教育部部长乔治·朗蓬诺暨夫人的晚会的请柬,用于满足玛蒂尔德的虚荣心,经过百般的纠结后,她的选择是抓住这次机会尽显自己的魅力,为此她花掉了丈夫本作为爱好的资金换取赴宴衣服,在丈夫的建议下决定跟自己的朋友借首饰。

玛蒂尔德如愿的在晚宴引起了贵族的注意,但是再回家的路上,项链意外丢失了。作者的蓄意斗转似乎是在打击虚荣面具下的主人公,也应证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

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质。人唯一确定的就是此时自己做出的自由选择 ,由于世事难料,我们此刻的选择或许是错误的,但人一旦作出抉择就要为此负责。

人人生而自由,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背后掩藏着相应的责任。所以玛蒂尔德做出选择后的她享受到了在宴会上被人追求艳羡的满足感,同时也将要承担项链丢失的后果。面对项链的丢失,她必须面对现实,担起负债偿还的义务。

02

存在主义的内涵之二:自欺的主题

在萨特最重要的著作《存在与虚无》中,就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专门讨论“自欺”的问题。而且在其它地方也多次对此问题有所涉及。

萨特:我能有在焦虑内部虚无化的能力这种虚无化的能力在我逃避焦虑时使焦虑虚无化。在我为了逃避焦虑而成为焦虑时,这种能力本身化为乌有。这正是所谓的‘自欺’。

简单来说,自欺就是自己既知道事情的真相,又向自己隐瞒了真相。

玛蒂尔德面对家中的境况,厌倦焦虑,她内心渴望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在还没有收到请柬之前,常常陷入幻想,以逃避现实,满足内心的欲望,此时她已经处在自欺的状态里。

她幻想家的接待室四壁挂着东方的帷幔...幻想两个高大的穿着短裤长袜的仆人被暖气熏得昏昏沉沉....她还幻想自家有几个挂着丝绒帘幔的客厅....这些密友当然都是女人们心仪仰慕、渴望获其青睐的名流。

终于迎来机会去实现欲望的时候,玛蒂尔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舞会中沉浸自我臆想的上流社会里,她认为她的项链,美丽的衣服,就是她处于这个阶层的符号,所以夜凉时,她丈夫给她披上普通外套时还责怪其打扰了她自欺的快乐。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自欺理论中讲过,为了逃避困难,人们很自然地要求助于潜意识。以达到自欺的目的“是使我按‘不是我所是’的样式是我所是,或按‘是我所是’的样式不是我所是”,通俗来说,就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来,而不是事实就是那样。

自欺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相信。

玛蒂尔德存在自欺的意象里,去相信自己戴上了项链,自己也就处在上流社会中,拥有了那样的令人迷醉日子。她宁愿自欺的生存,也不会去怀疑她的朋友能如此爽快的借项链的原因。

当玛蒂尔德遇见朋友时,直接把10年来自己的遭遇归罪于对方,而不是自己的虚荣。她这么想,是存在主义自欺的心理仍然存在的,从她面对家境清贫仍然幻想自欺时,进入了了怪圈,再想摆脱自欺又没有这么容易了。

萨特说过人们同沉睡一样地置身于自欺之中, 又如同做梦一样地自欺着。一旦这种存在样式完成了, 那从中解脱出来就与苏醒过来同样地困难,因为自欺就像入睡和做梦一样,是在世界中的一种存在类型,这类存在本身趋向永存。

记得奇葩说有一期辩论,说到精致穷,根据定义,它是指一种普遍发生在年轻人群体中的生活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虽然赚得不多,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精致。为了自己向往的生活和喜欢的东西变穷,即使穷得明明白白,也要活得精致闪亮的态度。

爱美是人之天性,能力范围内,让自己适当的精致是对自己的犒赏和激励,对于年轻人而言,如果过度的追求所谓的精致外衣,使自己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掉入广告包裹着的欲望陷阱,追求表面看起来的精致,内心贫瘠是对自己的自欺。

如果没有办法去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只会一直负债,一直穷下去。因为这种精致,带来不是自由,是幻觉,是为逃避现实的焦虑,激发存在主义潜意识中的自欺。

面对现实就是面对真相, 这是个痛苦的过程。萨特认为, 只有通过反思和面对所处的境况, 自为才能实现超越。

03

存在主义的内涵之三:世界是荒谬的,人无往不在荒诞之中

在萨特看来,相对于人来说,世界和人生都是“自在的存在”,既然作为存在,都有其既定的本质,而这种本质,萨特即认为是荒谬和痛苦。

并在著作《恶心》里写到:我明白了,我已经找到了存在的答案,我恶心的答案,我整个生命的答案,其实,我所理解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荒诞这个根本的东西。

加缪也《西西弗的神话》中写道:“一旦世界失去幻想与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陌路人。就成为无所依托的流放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的家乡的记忆,而且丧失了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的生活之间的分离,就像演员与舞台之间的分离,真正构成荒谬感。

回看《项链》整个发现线,故事的最后将项链为主线对荒诞的进行了进一步的演绎,当马蒂尔德偶遇当年借她项链的朋友,脸上挂着笑容的告诉对方关于项链的事情,内心还感到骄傲和天真的欢快。

她朋友说出“哎呀,我可怜的玛蒂尔德,但我的那一串是假钻石呀,它顶多值五百法郎……”时故事结束了。

一瞬间激发极大地讽刺气味,也是莫泊桑完成了对存在主义的扣问:人无往不在荒诞之中。让读者留下无限的遐想。

不得不惊叹作者这个'十年后相遇'的艺术构思是极具匠心的。先是让玛蒂尔德自由选择,然后让她陷入人生的悖谬之中:自由选择机会,机会夹杂着自欺,在偿还债务进行自我救赎,以为完成救赎的玛蒂尔德换来的结果却只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小说之所以不急于把谜底点破,而放到十年以后,就是要让当事人和读者同时为之一惊,增强出人意料的戏剧性,从而使作品结束时产生强烈的震撼人们心灵的悲情艺术效果,以此来烘托存在主义发扬者萨特的“世界是荒谬的, 人生是痛苦的”的原则。

04

评 价

莫泊桑通过《项链》的发表,以文字间潜藏存在主义的韵味,揭示法国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的恶性循环发展,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扭曲的人性道德观念。

由于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大家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社会。然而现实是大多数却在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命运漩涡里。

社会环境是我们没办法去改变的,被社会不良风气同化,人生也会是痛苦的。但不代表我们不能避免不幸,因为人存在而自由,当然自由也不是不受约束,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我们不能选择遭遇到什么,但可以选择如何看待它。

谁也不能一些标签定义谁,因为个体始终会是一件正在加工的作品。我们不断地通过行动创造自身,在萨特看来,我们所面对的环境,困难,机遇等它本身就是人类境遇,从我们有意识开始,直到死亡将其抹去为止,我们是我们自己的自由:不多,也不少。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人在面对诱惑,困境,选择创造自己。往远了说,就如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李子染,原生家庭的糟粕没有让她沦陷,她选择了正向看待积极行动。往近的说就隔壁外卖小哥,一年四季都没消停,每次见他都是乐呵呵,他在自己的境遇下,他选择去自己人生走向,定义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萨特的存在主义总结,也许你在受着道德规范的指引,或者以特定的方式行事,乃是源于你的心理状态或过往经历,或是因为你周围发生的那些事。这些因素确实会有一定影响,但把它们全加在一起,也仅仅相当于你必须要做出行动的那个“境遇”。

而就算这种境遇难以忍受,也仍然可以自由地在心中和行动上决定如何去看待它。从现在所处的地方开始,进行选择。而在选择中,便选择了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再从存在主义的视角看《项链》,女主人玛蒂尔德最终的结局自然是悲剧的,她选择了虚荣自欺,走进自己设下的圈套,选择下就是代价。

莫泊桑这部作品值得被世人品读一百多年,说明他的艺术魅力是无穷的,更重要的是他通过书给到当下的我们警示,处在这样偶然荒谬的世界,虽然我们会面临各种苦难,但是人们依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成为什么样的人并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正确的方式与世界相处,能赋予个体“存在”的价值意义。

我们存在,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本质。我们可以做许多白日梦,可以失败,可以哭泣,但也可以光芒万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莫泊桑《项链》:如果你没读懂玛蒂尔德的不幸,说明你还年轻
莫泊桑《项链》:10年辛苦还债之路似泡影,为何我却觉得她很幸运
萨特的存在主义_归途
老子与存在主义
浅谈存在主义
从反抗者到局外人|曾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