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啊,我想很多人都有过那种慕强的暗恋经历。那时候,班级里或者学校里总有那么一些闪闪发光的人,他们可能是成绩特别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让我们这些在学习苦海里挣扎的人只能仰望;也可能是在某个特长方面特别出众,比如篮球打得超棒,在球场上飞奔的时候就像带着光,吸引着无数双眼睛。
我就暗恋过一个学霸,那家伙真的是厉害。每次上课老师提问,他都能对答如流,那解题的思路清晰得就像高速公路一样。我呢,就偷偷地关注他,看他认真做题的样子,看他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题时自信满满的模样。那种暗恋啊,带着一种对强者的钦佩和向往。因为他身上有我没有的东西,我就觉得他特别耀眼。
可是到了大学就不一样喽。刚进大学的时候,我满心期待,以为会遇到更多厉害的人。结果发现,大家好像水平都差不多。当然,不是说大家都一样平庸,而是没有那种特别明显的强弱之分了。比如说,高中的时候可能一眼就能看出谁是学霸谁是学渣,可在大学,大家各有所长,在不同的领域里各自发展,很难说谁就比谁强很多。
而且大学的社交模式也很奇特。接触的人虽然多,但都不怎么固定。就像我在校园里遇到的那些人,今天在学校的某个角落看到一个帅哥,哇,那颜值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我当时就想,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缘分呢?可是第二天,我在同样的地方就再也遇不到他了。这时候就很纠结,你说要是直接上去问人家要微信吧,感觉特别冒犯,就好像自己有很强的目的性似的。毕竟大家都不认识,这么唐突地去要联系方式,换做是我自己被这样对待,可能也会觉得有点不舒服。
可是如果不这么做呢,又没有办法去深入地了解这个人。在大学,大家都很忙,课程安排不一样,社团活动也不一样,不像高中的时候,每天都在一个教室里,有大把的时间去慢慢观察一个人。在这里,想要长期接触去判断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真的很难。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选择一样,充满了矛盾。我们渴望去认识新的人,去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可是又被很多无形的规则和自己内心的顾虑所束缚。我们想要找到优秀的人,像高中时那样去仰慕、去暗恋,可当周围的人看起来都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又不知道该把目光投向哪里。
从这个小小的人际交往的现象里,其实也能看出一些人生哲理。我们总是在寻找一些确定的东西,在高中的时候,那个慕强的对象是确定的,他的优秀是摆在那里的。而到了大学,这种确定性消失了,我们就变得有些迷茫。这就好比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候习惯了有明确的目标和榜样,一旦进入到一个相对平等、多元的环境里,就会不知所措。
但也许这就是生活给我们的考验呢?它让我们学会在不确定中去寻找确定,在看似平凡的人群中去发现每个人独特的闪光点。不能因为没有那种一眼就能看到的“强”,就放弃去认识和了解别人的机会。同时,也不能因为害怕冒犯或者被拒绝,就总是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去接触他人。比如说参加一些共同的活动,在活动中自然地和别人交流互动。这样既不会显得太冒犯,又能有机会去深入了解一个人。就像我后来参加了一个志愿者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我们一开始是因为共同的目标——帮助他人而走到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发现彼此的优点和缺点,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或者传统的观念所束缚。无论是慕强的暗恋,还是在大学这种看似难以找到心仪对象去欣赏的环境里,都要保持一颗积极主动又尊重他人的心。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变化和挑战,我们要学会适应,学会在不同的环境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人际交往方式,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中的美好。
大学的这种社交状况,其实也是一个让我们成长的机会。它让我们更加独立地去判断一个人,而不是仅仅基于表面的强弱。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对待他人的态度、在小事上的选择等方面去了解他的本质。这就像我们在人生中,不能仅仅看一个人的成就,还要看他的品德、他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