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点那些跟古代名人有关的美食,每一道都很赞!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且各具特色。这其中有很多美食,不仅味道很赞,还和历史名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美食。

1、东坡肉:说起苏东坡,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一枚地地道道的吃货。苏东坡在徐州当政的时候,在一次抗洪救灾中他亲历一线,百姓感恩他的付出,纷纷杀猪宰羊送给苏东坡,苏东坡将这些猪肉做成红烧肉,回赠给百姓。这些红烧肉是用半肥半瘦的猪肉佐以配料焖制而成,上桌后它就像是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鲜艳透红。由于红烧肉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当地人一致称它为“回赠肉”。

后来苏东坡被贬黄州的时候,当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他便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再后来,苏东坡在杭州任太守,又将红烧肉的做法带到杭州,并在民间流行起来了,人们才亲切地称之为“东坡肉”。

2、包公鱼:在安徽合肥有一条从包氏祠堂经过的护城河,人称包河。包河里有一种背部是黑色的鲫鱼,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北宋的包拯,所以也被叫作包公鱼。这道菜属于冷菜系,它的做法是取鲫鱼、莲藕、冰糖等食材,先用旺火烧干后,改用小火焖炖,等出锅冷透后,将它覆扣大盘中,再浇上芝麻油就可以了。

3、饺子:饺子又称水饺,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饺子是东汉的医圣张仲景最先做出来的,张仲景发现很多穷人在寒冬腊月的时候,耳朵会生冻疮。张仲景心生一计,他用羊肉和各种药材做馅儿,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取名“祛寒娇耳汤”,这些病人耳朵的冻疮也被治好了。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张仲景,就在每年的冬至这天模仿“娇耳”做成美食,称为“饺耳”,后来由于这名字拗口,就改称“饺子”并延续至今。

4、涮羊肉:关于涮羊肉,它的发明和元世祖忽必烈有关。忽必烈在一次出征途中,刚好肚子饿了,他就吩咐厨师去煮羊肉。但前线战事吃紧,如果将羊排一整块煮熟根本来不及,厨师们灵机一动,就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到滚水中烫几秒钟,羊肉就熟了,最后撒上适量的盐。忽必烈吃完这味道鲜美的水煮羊肉片,称赞有加,事后他让厨师做给部下享用,并赐名涮羊肉。从此,“涮羊肉”就流行开了,成为大家冬日里暖身的必备美食。

5、太白鸭:太白鸭也称为太白鸭子,是四川的一道美食,它是由诗仙李白发明的。李白在四川生活的时候,他特别喜欢当地的焖蒸鸭子这道菜。这道菜做法是将鸭加酒等各种调料,放入锅中,再注入汤汁,用一张浸湿的大绵纸封住锅口,蒸熟后的鸭肉很嫩,而且保持原汁原味。

后来,李白到长安供职翰林,他便在焖蒸鸭子这道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用陈酿花雕酒、枸杞、三七等做调料。李白将这道新菜献给唐玄宗后,唐玄宗赞不绝口,就将这道菜赐名为“太白鸭”,从此历代相传。

6、西施舌: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将西施送给吴王夫差,巧施美人计最终灭了吴国。事后越王想接西施回国,越国王后担心西施回来后,会使自己地位不稳。王后便叫人将西施绑上巨石沉于江底。西施死后,便化为贝壳类“沙蛤”,每当有人找到她,她便吐出丁香小舌,似乎在尽诉冤情,后来人们就将沙蛤称作西施舌。

西施舌肉质硬嫩,特别适合炒、拌、炖等做法,成菜后味道鲜美,有“天下第一鲜”之称。

7、宫保鸡丁:宫保鸡丁是清朝封疆大吏丁宝桢发明的,身为贵州人的丁宝桢这个人不仅喜欢吃辣,还很喜欢吃鸡、花生米。丁宝桢在山东当巡抚的时候,他指导家厨在鲁菜“酱爆鸡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一起爆炒,这道菜就成了如今的美味菜肴宫保鸡丁。

8、贵妃鸡:相传唐朝时期,有一次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饮酒作乐,喝醉的杨贵妃突然说道:“我要飞上天!” ,李隆基误以为她要吃 “飞上天”,于是命厨师赶紧做出来。

这不是无中生有,还好一位厨师急中生智,他建议将好几只童子鸡翅膀焖煮熟烂,然后取名'飞上天’,杨贵妃尝试之后,赞不绝口。后来因杨贵妃爱吃这道菜,于是人们就将它取名“贵妃鸡”。

9、龙井虾仁:相传,清朝皇帝乾隆微服私访,在杭州的一个茶农家里喝到一杯龙井茶,口感非常不错,离开时便趁主人不备暗中抓了一些茶叶。后来乾隆在市内餐馆用餐,便将衣服里面的茶取出,吩咐店小二去泡茶。店伙计看到乾隆内着的龙袍外露一角,知道了他是天子,便偷偷告诉正在烹调虾仁的厨师。厨师惊慌中竟把店小二拿进来的茶叶当成葱撒在正在炒的虾仁上。 没想到,这样炒出来的茶叶虾仁色泽鲜美,还特别好吃,从此龙井虾仁便成为了杭州的一道美食。

10、李鸿章大杂烩:这是一道合肥名菜,它是以鸡杂、肚片、火腿、海参、面筋、山笋、香菇作为底料,再搭配高汤、麻油、料酒、酱油,用陶罐文火慢炖,菜熟后香气扑鼻,味道也很不错。

相传清朝时期,李鸿章出访欧美,由于吃不惯西餐,他便吩咐随行的厨师在当地购买蔬菜、肉类,然后将它们放在一起乱炖,没想到这样做出来的菜香气扑鼻,也很美味。每次老外询问的时候,李鸿章都说这是“大杂烩”,从此它被命名为“李鸿章大杂烩”,风靡全中国。

11、五柳鱼:唐朝安史之乱时期,诗圣杜甫来到四川成都躲避战乱。有一次,他几个朋友到他家做客,一群人吟诗作赋,玩得不亦乐乎。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杜甫却发现家里空空的,没什么可招待的,正好家里人从溪边钓来一条鱼。杜甫灵机一动,他先把鱼清洗后加上佐料就放锅里蒸上。等到鱼蒸熟以后,杜甫把炒熟的当地甜面酱加入辣椒和汤汁,和好淀粉,做成汁趁热浇在鱼身上,最后撒上香菜

朋友吃完后,都觉得这道菜酸、甜、辣味俱全,还伴有酱香,特别美味。杜甫说,这鱼背上有五颜六色的丝,特别像柳叶,要不就叫五柳鱼。当年东晋陶渊明弃官隐居,人称 '五柳先生’,叫'五柳鱼’表示对他的敬仰之情。”从那以后,五柳鱼的名称就流传开了。

12、曹操鸡:曹操鸡又称“逍遥鸡”,是徽菜中的一道传统名菜。

相传在三国时期,曹操南下讨伐孙权时,因军务繁忙而操劳过度,在庐州卧床不起。随军医生吩咐厨师在鸡内添加中药,加以烹饪,做成药膳鸡,曹操吃了以后病情好转。由于这道菜味道鲜美,骨酥肉烂,食后满口余香,曹操特别喜欢吃。后来这道菜在民间流传开来,被人们称为“曹操鸡”。

13、金华火腿:金华火腿传说与宋代抗金名将宗泽有关,当时宗泽在抗金前线打了胜仗归来,义乌县的百姓都争送猪腿让他带回开封犒劳将士。由于路途遥远,古代交通工具又不方便,宗泽便让乡亲们撒盐腌制猪腿以防止猪肉变质。腌好的猪肉运到目的地后,大家打开船舱一看,所有的猪肉全部变成红色,发出一股扑鼻香气,烧熟后比鲜肉味还美。后宗泽将这些腌猪肉献给康王赵构,赵构见其肉色鲜红似火,便赐名“火腿”。又因此时的义乌属金华府管辖,故又称为金华火腿,一直流传至今。

14、粽子:相传在战国时代,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报国无门,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后,当地的老百姓为了防止江河里的虾、鱼类撕咬屈原的尸体,就用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想让鱼吃米饭而不去咬屈原的遗体。这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后来逐渐演化为用艾叶包裹,再用丝线捆扎,最终演变成现在的粽子,成为端午节的一道美食。

15、腊八粥:腊八粥,是一种由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等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

这个习俗来源于佛教,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他的信徒为了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佛教传入中国后,各寺院也沿袭印度的风俗,于是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喝腊八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

16、四喜丸子:这道美食的来源与唐朝著名宰相张九龄有关,传说张九龄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因为才华出众被招为驸马爷。然而此时张九龄家中突然遭遇了大水灾,他与老家父母失去了联系。幸运的是就在张九龄成婚的那一天,忽然传来了父母的消息,张九龄赶忙从家中接回了父母,他欢喜之余让厨师做了四喜丸子,象征着团圆、平安,从此这道菜就成为了家宴、喜宴上的一道必备美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清名臣墓疑现身!对不起,我只知道宫保鸡丁
考50道美食题 你行吗?
五百五千 | 用味道“看见”绍兴故事
《庆阳饮食文化》连载(七)
以四大美女命名的美食
排律 西施故里(平水韵 二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