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篇一 :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信度和效度分析是问卷分析的第1步,也是检验该问卷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所以,我们在做问卷调查之际第1步就要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才能确保我们的问卷有意义。

信度(Reliability)就可以靠性,是指使用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1个好的测量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其结果应该始终保持不变才可信。例如,我们用一把尺子测量一张桌子的高度,今天测量得高度与明天测量的高度不同,那么我们就会对这把尺子产生怀疑。因此,一张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应该具有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目前最常用的是Alpha信度系数,一般情况下我们主要考虑量表的内在信度——项目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通常认为,信度系数应该在0~1之间,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9以上,表示量表的信度很好;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0.9之间,表示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0.8之间,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修订;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以下,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抛弃。

信度分析是:“分析”——“度量”——“可靠性分析”,把所有主观题选到:“项目”中,确定就可以,得出总的信度。把统一维度的题目选中,得出先关维度的信度。

具体步骤:分析——度量——可靠性分析

模型选择a,点击确定就可以。

结果分析:

分析各个维度和总量的信度后,将它们列出1个表格,其中每个维度的a信度系数都大于0.7,说明该量表信度较好,符合问卷调查。

维度1

维度2

维度3

维度4

维度5

维度6

维度7

总量表

a信度系数

0.7789

0.8004

0.8159

0.7796

0.8244

0.7909

0.855

0.940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是衡量综合评价体系是否能够准确反映评价目的和要求。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效度越高,即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其所

要测量的特征,反之,则效度越低。常用于调查问卷效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项与总和相关效度分析

这种方法用于测量量表的内容效度。内容效度又叫表面效度或逻辑效度,它是指所设计的题项能否代表所要测量的内容或主题。对内容效度常采用逻辑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逻辑分析一般由研究者或专家评判所选题项是否“看上去”符合测量的目的和要求。统计分析主要采用单项与总和相关分析法获得评价结果,即计算每个题项得分与题项总分的相关系数,根据相关是否显著判断是否有效。若量表中有反意题项,应将其逆向处理后再计算总分。

2、准则效度分析

准则效度又叫为效标效度或预测效度。准则效度分析是根据已经得到确定的某种理论,选择1种指标或测量工具作为准则(效标),分析问卷题项与准则的联系,若二者相关显著,或者问卷题项对准则的不同取值、特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则为有效的题项。评价准则效度的方法是相关分析或差异显著性检验。在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中,选择1个合适的准则往往十分困难,使这种方法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3、结构效度分析

结构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体现出来的某种结构与测值之间的对应程度。结构效度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有的学者认为,效度分析最理想的方法是利用因子分析测量量表或整个问卷的结构效度。因子分析的主要功能是从量表全部变量(题项)中提取一些公因子,各公因子分别与某一群特定变量高度关联,这些公因子即代表了量表的基本结构。通过因子分析可以考察问卷是否能够测量出研究者设计问卷时假设的某种结构。在因子分析的结果中,用于评价结构效度的主要指标有累积贡献率、共同度和因子负荷。累积贡献率反映公因子对量表或问卷的累积有效程度,共同度反映由公因子解释原变量的有效程度,因子负荷反映原变量与某个公因子的相关程度。在结束本文时应再次强调,为了提高调查问卷的质量,进而提高整个研究的价值,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绝非赘疣蛇足,而是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其中因子分析是:分析——降维——因子分析,把所有主观题选到:“项目”中,点击描述,选择KMO和Bartlett’s检验。点击旋转,选择最大方差法。点击选项,按大小排序。其中,KMO值大于0.7,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具体步骤:

“分析”——“降维”——“因子分析”

(1)将问卷的主观题部分全部选择为“变量”。点击“描述”,设置如下:

(2)点击“旋转”,设置如下:

(3)点击“选项”,设置如下:

结果分析:

在输出结果中,第1个表格中,第一行的的位置的值为0.927,即KMO值大于0.7,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这个是旋转成分,总共有九个成分,前八个是第一维度,在后面六个是第二维度,类推。。。找出因子的维度。

篇二 : 专业认同对学习动机的影响问卷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4-0296-03

摘要:目的:编制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对学习动机的影响问卷并检验信度和效度,明确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为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测量有效工具。方法:借鉴黄涛编制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卷》,加入心理学有关条目进行改编,确定5个维度;结合黄希庭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2004)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施测中专业认同量表与学习动机量表的相关程度较高,达到0.246,经编制和修订的专业认同量表信效度较高。结论:本量表可以较为准确的测量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并且得证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正相关度较高,p=0.029。

关键词:专业认同 学习动机 问卷编制

一、引言

就现状而言,大学生学习现状严峻。现代大学生厌学情况严重,平均退学率5%,并逐年攀升。学习劲头不高,挂科率高,没有学习动力。专业认同感低,就业率不高。大学生学业倦怠如今已成为高校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关于大学生学业倦怠或者称之为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研究发现,专业认同度低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陈萍,马丁,刘雪飞,2009)。樊明成对全国31个地区175所普通高校47000余名2007级大一新生及其中536名大二学生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不高,他们学习本专业的热情度普遍不高(樊明成,2011)。

就现有研究而言,专业认同会影响到大学生对学习的满意程度和倦怠程度(连榕等,2006),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张田、孙卉,2008),并进而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成长(杨宏、施远程,2009)学习动力的相关影响。

但目前,国内外关于专业认同的研究主要围绕专业认同的重要价值、影响因素及影响力等方面开展。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专业认同会影响大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和倦怠度,影响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影响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但缺乏实证探讨(许世梅 2012)。

已有的对专业认同与学习效能的研究中,对象也只是是医科(男护工)和经管类专业的。并没有研究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同时这些研究偏向于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没有很强的严谨性和可验证性。

本文通过一项对武汉大学心理学系学生的心理测量,来探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以期望帮助我们解决心理系乃至其他专业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使每个学生 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对学校选择专业政策的制定起到呼吁和指导作用。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1、专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

认同是个体潜意识向某一对象模仿的过程,其可以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林崇德,2004)。相比于北美学者认为的认同更多的倾向于个体在自我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的意识,欧洲学者强调个体所处位置的意识,我们学者更重视态度研究领域的概念,从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过程出发,将认同定义为对某一对象的认知与情感过程(杨宏、施远程,2009)。

对于专业认同,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张弘、曹大友认为专业认同是个体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对专业的积极情感(张弘、曹大友,2010)。

Henning对专业认同度有以下界定,即个体对于社会现实中的专业在主观上的一种感受,是个体与该专业内心保持一致和平衡的程度(Henning,2001)

专业认同的研究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最新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从研究方法看,采用了质性和量化研究,但以量化研究为主,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研究变量看,综合分析了专业认同的前因条件和影响结果,促进了研究的深化和系统化。在前因条件上从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逐渐过渡到人格、价值观等心理变量和职业预期和人才类型等社会学变量。在结果变量上从学生在校的学业表现、学习动机方面逐渐过渡到个人的生涯发展方面。从研究视野看,从单一的学科背景研究逐渐向跨学科的方向发展。西部几所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调查研究(张丹钢,2012)

综合以上研究,结合我们希望测量的效果,我们采用了许世梅的定义:专业认同是对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和归属感,包括正面的评价、积极的情感和投入的行为倾向(许世梅 2012)。

2、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e)

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Deci E L&Ryan RM.(1985)将动机明确区分为内生动机和外生动机。内生动机是个体为了寻求挑战和乐趣,满足好奇心而参与活动的倾向;而外生动机是个体为了活动本身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奖励、他人认可和评估、完成上级的指示、与他人竞争等而参与活动的倾向。

动机理论学者常把动机分成三种成份:期望、价值和影响(Pintrich 1989),期望包括学生用自己能力去完成任务的信心;价值指学生关于任务目标信念和那方面任务对他们较重要;而影响包含对任务的情感反应。本研究聚焦价值元素,即学生注意到那方面较重要。

国内学者也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成分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杨渝川等人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析取为求知进取、集体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个人成就、他人取向六因素(杨渝川等,1996);杨德广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成就动机、外部动机、社会动机(杨德广,1997);张建玲等人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就业与生活型、求知型、消极回避型、社会奉献型、报答型、成绩目标型(张建玲,2005)

经过比较综合,我们决定采用以下定义,即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李清 2004)。 (二)研究假设

假设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呈现正相关,即高专业认同会伴随高学习动机。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变量与量表编制

1.自变量

本研究的自变量为专业认同。参照黄涛编制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卷》,由于受试者为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加入有关心理学专业特质条目,编制专业认同量表,共5个维度,分别为投入度,如“即使没人监督,我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反映了大学生对专业的行为性认同;美誉度,如“我愿意在所学专业上发展我未来的事业”,反映了大学生对专业的价值性认同;喜好度,如“目前所学的专业知识是我真正想学的”,反映了大学生对专业的情感性认同;认知度,如“我了解我所学专业的发展渊源”,反映了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性认同;匹配度,如“我对自己在本专业的发展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反映了大学生对专业的适切性认同。本问卷采用5点记分方式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共5级评定,与此相对应,分别记5、4、3、2、1分,得分越高,表明对心理学专业的认同感越强。

2.因变量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学习动机。黄希庭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需要可分为6 种基本类型:生理、安全、交往、尊敬、发展和贡献。根据这6种需要在学习上的体现,黄希庭等编制了学习动机问卷并对大学生施测,测查结果显示,问卷中的6种动机与6种需要相对应:求知进取的动机对应发展的需要,社会取向动机对应贡献的需要,物质追求的动机对应生理的需要,害怕失败的动机对应安全需要,个人成就动机对应尊敬的需要,小群体取向动机对应交往的需要。

本次调查,采用黄希庭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2004),对大学生学习动机内容进行调查,以了解大学生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的现状,为改善大学生学习动机提供科学依据。问卷包括个人的性别、年级等基本情况。问卷分6个维度26个项目,分别测试大学生的6种学习动机的强度:求知进取(6个项目)、社会取向(6个项目)、物质追求(4个项目)、害怕失败(4个项目)、个人成就(3个项目)、小群体取向(3个项目)。自变量分别为性别(男、女)二分变量、年级(1、2、3、年级)三分变量。本问卷采用5点记分方式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共5级评定,与此相对应,分别记5、4、3、2、1分,某种学习动机得分越高,表明动机强度越强,得分越低,动机越弱。

(二)量表预测与分析

为初步考察自编问卷的结构和检验每一项目的质量,先进行了初步的预测。

2.1项目编制

围绕这样的理论构想初步拟定了43道题目,请2位本科生对题目的语句表述做了恰当修改,并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被试进行访谈,要求被试在不改动项目内容的基础上,对问卷的指导语和题目作修订,纠正表述不清、难于理解或有其他歧义的语句,确保被试能够确切理解题目意思。最后再由8位心理学系同学商定,形成了包括31道题目的预测专业认同问卷,计分方式为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记1~5分。

2.2项目分析(T-Test)

计算各分问卷的总分并进行排序,取前27%作为高分组,后27%作为低分组,求决断值(CR)。将未达到 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师范类专业大学生正向性别角色特质自我认同感调查问卷的编制
为什么我们会讨厌某些人,喜欢某些人?——解析群际偏见(上) | 社论前沿
分享一点关于”潜变量“的知识点。
前瞻性人格与创业意向的关系:成就动机的中介效应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