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许叔微医案:失汗衄血证

失汗衄血证第八十一

【原文】

里人秦氏子得伤寒,发热,身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或者劝其不须服药,待其自安,如是半月矣,而病不除,不得已召医治之,医至问日数,又不审其脉与外证,但云已过期矣,不可汗下矣,且与调气药以正气。复延予,子诊其脉,浮涩而紧大,此麻黄证无疑者,但恐当汗不汗,化为衄血,必有是证,言未已,衄血作,予急以麻黄汤与之,继之以犀角地黄汤,血止汗解愈。

论曰:仲景云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或稍迟,病即传变,虽欲除必难为力,今医不究根源,执以死法,必汗之于四日之前,下之于四日之后,殊不知此惑也

又云病不服药,犹得中医,此为无医而设也,若大小便不通,必待其自瘥乎。盖前后不得溲,必下部腹胀,数日死矣。又况结胸蓄血,发狂发斑之类,未有勿药而愈者,知者知变,愚者执迷,以取祸也,须是随病浅深,在表在里,或阴或阳,早为治疗,如救火及溺然,庶易瘥。

素问云: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扁鹊望齐侯而逃,其斯之谓欤。

【语译】

邻居秦家的儿子患伤寒病,表现为发热,身体疼痛,关节痛,怕风,无汗等症状。有人劝说病孩不需吃药治疗,可以让他自愈。这样拖了半个月,病证不除,不得已请来医生为他治疗。那位医生一到就问发病的天数,不仔细观察病人的脉象和症状,便断定疾病已经超过了治疗的期限,不可以,使用发汗、攻下的方法治疗,只用具有调理作用的药物来扶助正气

病人家属又请我去,诊其脉象浮涩而紧大,结合症状,辨证属于麻黄汤证。本来只要用发汗法使病人汗出,病证即可痊愈。但现在失去了发汗的机会,这时,可能由于阳气严重郁闭,损伤血络,出现衄血,使邪气有透出的机会。根据患儿的病情,应当有衄血的情况,但病人家属否定孩子曾经衄血。没多久,衄血果然发生,我当即给病人用了麻黄汤,然后又用犀角地黄汤,病人出血停止,身体出汗后,疾病解除。

张仲景说:“凡辨证疾病需要服汤药治疗的,不论时间早晚,即使刚觉有不舒服,只要时机适宜,便可采用祛邪的治疗方法。治疗及时,疾病容易治愈,如果稍微拖延,,病往往发生传变,要想治愈就比较困难。”

现在有的医生不深究疾病的本质,墨守成规,认为发汗法一定要在发病的前四天使用,攻下法一定要在发病四天后使用,而不知这都是错误的概念。

还有的医生说:疾病不经服药治疗,也有自愈的。这是没有医生治疗时的下策,如果病人大、小便不通,也要等待自愈吗?脉象大、小便闭结,不能排出,出现腹部胀满,持续几天就会死亡。更何况结胸、蓄血、发狂、发斑这类病证,没有不用药物治疗而痊愈的。

明白医理的人,就能够根据病情变化,运用不同治则;愚昧无知的人死守教条,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治疗疾病必须能够随着病情的轻重,病变部位在体表或内脏,疾病性质属阴或属阳,争取早期治疗,就象扑救火灾与救助溺水者一样,不容片刻迟疑,这样疾病才容易治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外感致病因素伤害人体,急如疾风暴雨。善于治疗的医生,当邪在皮毛的时候,就给予治疗;一般的医生,当邪在肌肤才治疗;比较差的,当邪在筋脉才治疗;更差的,当邪在六腑才治疗;最差的,当邪在五脏才治疗。假如病邪传入到五脏,就非常严重,这时治疗的效果,只有半死半生了。扁鹊观望齐侯面色而逃去的典故,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评述】

太阳伤寒证是太阳病的主要病证之一,其病机以寒郁卫阳为主,故而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身体骨节疼痛、无汗、脉浮紧有力等特点。本证寒郁较重,正阳不虚,邪正在表相争有力,若能得麻黄汤辛温发散,使寒邪外散,郁阳得伸,病证可除;若失于治疗,郁阳将另寻出路,损伤阳络,导致鼻衄借以外透。本案例即为伤寒日久,失于解表,形成衄证,然鼻衄之后,表邪未解,伤寒证仍在,自当用麻黄汤主治

张仲景明文指出:“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结合临床太阳伤寒证日久不解,出现衄血者可有多种转归,不能概以麻黄汤论治。

如病人衄后,脉静身凉者,说明邪从衄解,不可再与麻黄汤;若衄血过多,汗源不足而表邪未解,可改用桂枝汤缓汗兼补;若病人细后身热不退,更见舌绛苔燥,脉数等证,是病邪化热内伤营血,则当以滋阴凉血为主。

■  小结:

伤寒,发热,身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

半月不服药,病证不除,

他医不辨脉证,给调理作用的药物来扶助正气

许医诊脉象浮涩而紧大,

寒郁较重,正阳不虚,邪正在表相争有力

辛温发散

麻黄汤

伤寒日久,失于解表,衄血

犀角地黄汤

血停,汗出,病愈

外感致病因素伤害人体,急如疾风暴雨。

善于治疗的医生,当邪在皮毛的时候,就给予治疗;

一般的医生,当邪在肌肤才治疗;

比较差的,当邪在筋脉才治疗;

更差的,当邪在六腑才治疗;

最差的,当邪在五脏才治疗。

假如病邪传入到五脏,就非常严重,这时治疗的效果,只有半死半生了。

注:本文选摘自《伤寒九十论译评》是在许叔微《伤寒九十论》的基础上而成,主编为张启文,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4.10。本公众号仅用于传播中医文化和学习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希彦 | 见血止血,治好的少,治不好的多
脉证辨识(十六)- 辨血证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二、(三)太阳病的变证
中医锦句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