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美术”——中国画视觉审美

“中国画视觉审美”是《大学美术:美术与视觉审美(中国)》课程中的第一个系列。

中国画是融合着中国人文智慧的视觉图像艺术,最为典型的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特质。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哲学理念和独特的审视世界的方式,因而中国画表现出不同于西方的视觉审美体验。


本系列课程以视觉图像为载体入手,在学生知会作为特定视觉方式的中国画,其表现方式、造型原理、观察方法、构成原则、思维模式、审美特质、品评标准等知识之后,调动学生的视觉感知,引领他们感受中国艺术的魅力,培养敏感中国艺术的眼光,从而体验其对应的文化价值。


一、课程定位

定位之一中国画人文素养。包括:中国画演变之史、中国画技法知识、中国画视觉规律特征等。

定位之二视觉敏感力。通过三大系列中国画经典作品,进行“视觉”素材的有效提取,激活学生的视觉感知,形成审美期待、审美敏感,从而实现审美经验的储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

第一,关于中国画人文素养。同学们应该通过各类媒介快速了解中国绘画史,初步形成中国画历史之变;对中国画技法知识除了同学们自我积累之外,也会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讲授;中国画视觉规律特征则是伴随在“视觉敏感力”提升教学过程中获得。

第二,关于视觉敏感力。这是教学的主体,主要通过中国画经典作品的审美,在过程中予以实现。基本策略如下:

1.面对作品时,学生首先要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实用功能无关的态度。

2.养成整体观看的观念与习惯,以联系、比较的方式观看作品整体中的各局部与细节,努力去发现物体间的异同关系;通过视觉观看感受特定对象的造型、笔墨、肌理等形式特征,为进一步的认识与解读铺平道路。

3.直觉地感受图像的形似、同构、张力等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讨论等方式,认识和解读图像的意图、涵义以及表达的观念、态度与情感。

4.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了解图像的类型,并加以识别、指导图像在学习、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


三、以作品为例:


这是元代画家倪瓒的作品《容膝斋图》,通过画面大家看到和感受到了什么?



对,大家感受到了画面传递出的萧疏、简逸的意境。那么,他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递这种意境的呢?倪瓒画面以“一江两岸”为主,采用平远法来表现,即近坡杂树数株,远景云山一抹,中隔湖水一汪,孤亭寒树,这些景致的选择有利于突出简约高逸的意境。而他使用干笔皴擦的用笔也强化了这种萧疏淡远的感觉。


倪瓒《六君子》


他作品中呈现的去繁就简,以白计画,追求恬淡素净的风格无疑与他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洁癖习性相关。再来看他画中的树,倪瓒画中的树主要以枯树为主,这也与他的洁癖有关,而如果我们能进一步了解他的生平和比对他的其他作品,则能更为深入的理解他对于绘画的态度。(待续。。。)


倪瓒《秋林野兴》






郑文


 1968年生于上海

⋆ 199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

⋆ 200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

⋆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东元金石书画院研究员

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中小学师资培养的中国画教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基于可视化大数据分析的中小学教学评价体系建构研究》,出版《江南世风的转变与吴门绘画的崛兴》、《山静日长:郑文山水画集》、《中国画教学研究》等专著,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学术展览,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术家看中国美术史的本体研究
《绘事三论》前言:画是“无声诗”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美术的起源
建构中国式现代美术理论是我们肩负的学术使命
对中国画教学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