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陵大盗王绍义:隐忍10年弹棉花为生,钢板做钥匙,差点搬空皇陵

近期,随着《鬼吹灯》的热播,盗墓这一惊险刺激的行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当然,观众们都深知盗墓违法,只是被精彩的情节所吸引,并不会真正付诸实践。

然而,历史上靠着盗墓发财的却不在少数。

据传,三国时期,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专设“摸金校尉”一职负责盗墓,用以补贴军饷。

此后,盗墓贼也就被称为“摸金校尉”。

曹操究竟有没有派人盗墓,历史太过久远,已经无从考证。盗墓这一行业虽然风险极大,但始终有人趋之若鹜,不惜以身犯险。

民国时期,臭名昭著的孙殿英带领属下,用七天七夜的时间,盗掘了清东陵,导致众多珍贵文物下落不明。

然而,清东陵的厄运并没有结束,继孙殿英之后,一个名为王绍义的盗墓者潜伏多年,一举搬空皇族陵墓,成为名副其实的“东陵大盗”。此人究竟有何能耐,为何能够屡次得手?

早年经历

早在孙殿英进入东陵盗宝之前,就有一个名为马福田的悍匪对东陵虎视眈眈。马福田本是土匪出身,后来成为奉军团长,而王绍义则是他的参谋。

1928年,马福田脱离奉军,重操旧业。马福田与王绍义臭味相投,对东陵垂涎三尺,于是两人一拍即合,驻扎在东陵旁的马兰峪,企图长期挖坟盗宝。

国民革命军派出孙殿英前往剿匪。孙殿英驻扎在与清东陵仅有一山之隔的蓟县马伸桥。听闻马福田计划盗宝的消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利用手上的兵力赶跑了马福田,接管了盗宝大业。

此后,孙殿英便以军事演习为幌子,堂而皇之地炸开地宫,将乾隆与慈禧的墓葬洗劫一空。

马福田手下的匪徒们在遭受重创之后四散而去,侥幸逃过一劫的王绍义却并没有走远。

眼睁睁看着即将到手的财宝落入他人手中,他怎能甘心,奈何势单力薄,无法与孙殿英的队伍对抗,只能躲藏在东陵附近,隐姓埋名,靠弹棉花维持生计。

多年来,他默默隐忍,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长期潜伏

孙殿英盗宝被发现后,舆论哗然,各界人士呼吁严惩孙殿英,东陵也随之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王绍义不敢在这个关头顶风作案,便继续等待。

不久后,日军占领了东陵,派重兵把守。王绍义没有下手的机会,他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渐渐老去,却从没有放弃盗掘财宝的梦想。

十多年后,机会终于来了。1945年8月,日军无条件投降,撤出中国,而新生的共产党则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解放战争中,无暇他顾。看守东陵的艰巨任务,落到了当地民兵身上。这无形中成为了盗墓者作案的最佳时机。

展开行动

王绍义抓住机会,有条不紊地实行自己的宏图大计。

他先找到挚友杨芝草,拉拢他一起共谋大业。人称“小诸葛”的杨芝草听他分析完局势后,顿时心动了。两人招兵买马,先收买守陵人,又将区长、区助理等人拉下水。

为了唾手可得的财富,众人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顺利进入了东陵。

由于王绍义曾经是修筑陵墓的工匠,所以他非常熟悉陵墓内部的构造。在他的带领下,众人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入口,又用钢板做成的钥匙打开了地宫,将皇陵洗劫一空,珍珠玛瑙装了一袋又一袋,直到麻袋都装不下了,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地宫。

然而这还只是开始,为了行事方便,王绍义又以珍宝引诱冀东军区工作部部长张尽忠。在毕生未曾见过的财富面前,张尽忠放弃原则,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有了上级的庇护,王绍义等人更加胆大妄为,带领大批地痞流氓,盗走了不计其数的文物。

不仅如此,王绍义还鼓动周围不明真相的群众们,以打倒地主、反抗封建剥削的名义,让村民们自发去东陵盗宝。

最终,整个东陵十四座陵寝、一百五十七位皇族的陵墓竟无一幸免。与王绍义带领的二次盗宝相比,孙殿英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九牛一毛。

昔日万人之上的皇族,剥削平民、搜刮民脂民膏,甚至卖国求荣,到头来却不得安宁,被人挖坟掘墓,尸骨无人收敛。

生前显赫,身后凄凉,不禁令人感叹。

事迹败露

由于行事过于明目张胆,不久后事情败露,王绍义等人听闻风声,便逃之夭夭。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经过五年的追捕后,公安人员终于成功将王绍义缉拿归案,并1951年三月执行枪决。

遗憾的是,虽然王绍义等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由于所盗珍宝数额巨大,有的流落海外,有的被人私藏,不知去向,以至于许多文物至今仍下落不明,导致难以估量的损失。

这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也造成了文化的断层。

客观来说,从弹棉花的老人到震惊全国的大盗,王绍义的经历也算得上一段传奇。为了一个目标,能够隐忍多年,精心谋划。这份坚定的毅力,非常人所能及。

换个角度想,若是能将这份毅力用在正途,定能取得非凡的成就。然而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他目光短浅,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选错了道路,也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许多珍贵的文物遭到破坏和掠夺,前有道士王圆箓将敦煌文物低价贱卖给外国人,后有孙殿英、王绍义之流打开地宫大门,洗劫一空。

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行为,同时也是时代的悲剧。

当时,许多民众尚且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至于古人的遗物,就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文化在,则国家存。”文物不仅有其历史价值,同时也传承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记忆。只有国家强大起来,才能使文物得到应有的保护,发挥其最大价值,在新时代重现昔日的光彩。

文/趣史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北弹棉花老人,潜伏东陵十数年,以钢板做钥匙,把皇陵差点搬空
河北弹棉花老汉潜伏东陵10余年,用钢板自制钥匙,差点将皇陵搬空
河北弹棉花老汉,潜伏清东陵附近10余年,险些用自制钥匙将其搬空
河北一山村的弹棉花的老人王绍义,潜伏东陵数十年,差点将皇陵搬空
河北弹棉花老人,潜伏东陵十余年,差点把皇陵搬空,为何没人发现
孙殿英盗掘东陵17年后,一弹棉花老汉再次光顾,差点把皇陵搬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