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战时真实的地道战是怎么打的?更为残酷,别再被电视剧给误导了

其实影视剧即使拍得再真实,也不可能与现实中做到一模一样,因为种种场景、情节都要考虑艺术宣传手法。当然,这艺术手法是要恰当的,稍微过些没什么。就好比抗战剧,要是太过头了,那就成了雷人的神剧。不过今天不说神剧,而是来说说历史上真实的地道战,更为残酷,别再被电视剧给误导了。

首先地道战并不局限于现代,在中国古代很早便已经出现,宋明清的史料上都有所记载。但要说发挥到极致,那还是抗战之中,令后来的日军、越军都进行了学习。事情要从1939年说起,当时日军占领了河北保定蠡县,时常包围村庄洗劫。一次次的血案,令人们不得不想办法,好躲避敌人的突然袭击。

某一次冀中负责人旷伏兆去村里调研,结果遇上敌人突袭,他临时躲到老乡挖的蛤蟆蹲(类似地道)里。事后他意识到这种简易地道一旦被发现,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必须变被动为主动。于是提出可以选一个基础好的村子,在偏僻院落挖多条秘密地道,为方便所有村民,最好是院院相通。

这种方式得到了认可,随即地道大肆发展,有的村还搞了什么连环洞、洞下有洞、假洞之类的。不过一开始只是当隐蔽用途,旷伏兆又提出,既然可以藏人,那也可以运兵、储存弹药当等用途。随即旷伏兆便带人开始尝试地道战,他亲自设计了挖掘图,还修筑了防水、防火、防毒、防烟设施。

口子自然的伪装,他们制作了一个木匣子,与地道内的土颜色几乎一致。也有别的隐蔽物体,其共同特点都是与地道颜色相似,且不大。同时又在地道内部设置观测系统,通过这里可以观察敌人动向,以便消灭敌人或防备敌人发现地道。内部设置射击孔,一般是在墙基下或者门槛处,为的是保证敌人过不来也无法伤到自己。

入口处放了陷阱,里边不是地雷就是尖刀,假若日本人发现,还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里边一般也都是黑漆漆的一片,黑暗能抵消部分敌人武器上的优势。而设计好的地道不是电视剧中的平直,而是忽高忽低、忽粗忽细。这能让地道能达到最大利用境地,防可守、进可攻、退可走。在村子的外边会有一个突围口,能有一个后路,完全令地道成为一个特殊的堡垒。

到1944年,冀中的地道已长达一万多公里,对于平原地区的反扫荡斗争起了很大的作用,栽在这上头的日军可不少。冉庄的地道对敌作战72次,配合作战85次,却只牺牲了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此战术很有效的为军民的生存提供了条件,生存便是对敌人最大的威胁。不过地道战也有一定的缺点,因为是人工开挖,工程量比较大。

另一个是万一出了汉奸,辛苦的挖掘便功亏一篑,遇上地震一类的天灾也撑不住。总的来说,只要不出汉奸,地道还是比较安全的一种战术。放在当时的环境,利大于弊,从战术成果便足以证明。如今还有不少当年的地道未被挖掘,比如西河头地道战遗址等等,感兴趣的不妨自己去游览一番。

像地道战这种战术大多是被逼出来的,那是一段为民族生存而战的历史,它将始终铭记在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底。先辈们的智慧击败了敌人,把侵略者赶出家乡。而十四年的抗战,也绝非抗日神剧中那般简单,是先辈们用自己的热血换来了最后的胜利。

他们以及这段历史都应该被后人铭记,小编推荐的这本《抗日战争全记录》讲述的便是抗日战争的经历,内容优质,读来让人感慨万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国中将旷伏兆,发明挖地道战法,让日军在冀中平原吃尽苦头
被日军包围,他钻进地洞躲了三个小时,居然想出了一个奇特的战法
1998年,开国少将临终前要与一中将葬在一起:我们53年前已约定好
地道战创始人
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的由来
从蛤蟆蹲到地道战,开国中将的传奇发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