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边缘化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其成因研究

​“边缘化人群”这一概念源自社会学的一项研究,是一个相对于主流社会之外而言的一个群体概念。而在我国当代的学校课堂中,正有一群被边缘化的学生,他们被教师、家长及同学忽视,对自己也缺乏信心,逐渐成为学校、课堂的弱势群体。

一.边缘化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心理分析

边缘化学生的成绩普遍较差,位于班级末端,他们的反应较慢,思维跟不上课堂,所以他们对于缺少思考的自觉性。他们更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问题,养成了只会听的习惯。一直以来,他们都是课堂中的配角。他们不能融入课堂,与老师、同学之间缺少互动交流,惧怕他人眼光与嘲笑。

二.边缘化学生的形成原因

1.课堂管理

在当下我国教学环境下,教师们不得不“赶进度”,一节课讲话速度飞快,往往点到为止,需要学生在课后自我消化。而有些学生往往就没有这个自觉,一拖再拖,不会的慢慢积累,这时,很多教师都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致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退缩、逃避,进而自甘“边缘化”。

2.自我原因

有些学生由于自身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遇到问题常常自己埋在心里。因此,他们不敢问问题,缺少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逐渐边缘化。

三.教育策略之我见

1.从学生角度来说,要感兴趣,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得多从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入手,强化课堂的时效性及功能性,不要太过于把课堂边缘化。多想方法将课堂气氛活跃,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

2.从教师角度分析,教师的个人感染里和个人魅力,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方法之一,平时还是要多注意教师本身的自我修养和教师的自我素质提升。作为教师,虽说无法决定班级里学生的人数,但也必须公平地关注、关心每一位学生。常常用眼神、表情、语言加以鼓励与支持,主动了解同学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心理健康,早发现早疏导,帮助他们摆正心态。

3.从课堂角度分析,老师平时上课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延展空间,不要简单粗暴的讲解知识点,还是要有适当的拓展,把知识点的宽度拓展开来。这也是激发学习的重点,如果把知识的大门打开,那么学生走进去,收获的比教师填鸭式的教法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课堂学习研究”的认识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研究》问卷调查的分析与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3
初中生独立思考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题
个案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