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 溪 行

花 溪 行

吴立梅

花溪一名,颇有诗意。试想,山花烂漫,溪水潺潺,花艳溪清,人游其中,何等惬意。2009年清明节,踏青来到花溪。此处离磐安县城安文不远,沿东(阳)仙(居)公路南行十来公里即到。风景区位于大盘山腹地,处处山野风光,空气极清新,“天然氧吧”之称果然不虚。

  重山叠岭,林木葱郁

       一路沿溪而上,山径迤逦,涧水急湍。行至半途,忽见巨石如门,一水中泻,气势磅礴,吼声如雷。看那瀑布,洁白清冽,春寒料峭之时,飞沫扑面而来,不禁打了个寒噤。 拾级而上,但见汪汪一碧,宛如温润的碧玉——不由蹦出朱自清《绿》里面的句子。

  巨石如门,一水中泻

  山间堰坝,千瀑齐挂

  民居石墙,也为一景

茶坞口一带,系狭长的山间小盆地,地势平旷。民居山墙,就地取材,以山石排砌,层层而上,朴拙而有韵味。时近中午,鸡鸣声声,炊烟袅袅,雾气氤氲,远山近水,皆在朦胧中,活脱脱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山水画。在家的多为妇孺老幼,生活闲适而自在,连说话的音调都显得悠闲而舒缓。此地原属永康孝义乡四十七都,划入磐安后曾与东阳合并,我们以方言与当地人交流,毫无阻碍。过惯了快节奏生活,蓦地来到世外桃源似的花溪,对这儿的人们颇有些艳羡。

平板长溪,最大卖点

  溪水急湍,奔流不息

长约千米的平板溪就在前方,快步走近,不如想象中那么宽阔,只十来米罢了。但溪床平坦,全由一块巨石形成,也属少见。这也是大自然对花溪的恩赐。可惜不是盛夏,否则,在这清清的溪水中涤暑消夏也是一大乐事。沿溪边走了一段,捡了十几块鹅卵石,以作腌咸菜的镇石——在我所在的小城市,要找几块没污染的石块也并非易事了。


 瀑如一线,蜿蜒而下

平板溪边抬头望去,有一脉瀑布,蜿蜒而下,有如李白所咏之庐山瀑布,其规模气势虽有不如,但其形倒是颇肖,可谓具体而微。瀑布下端,有米芾的摩崖题刻“天下一绝”,也不知这题刻的来历究竟如何,却将我的思绪前推了千年。那恃才傲物、豪迈不羁的米元章竟然和这浙中山水结缘,抒发“此地风光三吴无,平砥清流世间殊”的感慨,使这深处闺中的花溪陡然平添了浓墨重彩的人文气息,也使得好古如我者于此流连彷徨,久久不愿离去。

“天下一绝”,米芾书法。其下为平板溪之局部,左下为磐安电视台记者在拍摄

几位磐安电视台的记者正在拍摄那摩崖石刻,随着他们的镜头远眺,花溪上游尽头处是一片苍苍莽莽,这是一片绿的世界。在这绿色的拥围中,山的博大与自身的渺小适成对比。在大自然面前,人类自当谦卑,这似乎也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当地人说,山那边就是榉溪,南宗孔子后裔的聚居地。圣人可能想不到,一千六百年后,他的四十八代孙会和这大山结缘,并在此繁衍生息,成为江南孔子后裔最大的聚居地。

搭乘电视台的车子出来,在陈华坑下车,村口有座廊桥。桥不长,一边为公路,一边为民居。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廊桥的功能已退化。桥侧有块石碑,为《陈淮坑创造济阳桥序》。原来,陈华坑旧名陈淮坑,那廊桥名叫“济阳桥”。廊桥在浙南比较多见,东磐一带不多,乍一见,颇给人几分惊喜。那碑已非原物,文字用机械切割而成。碑文作于道光戊申,即《共产党宣言》问世的公元1848年。作者是东阳防军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包大成。包大成与晚清名宦李品芳同榜,李品芳殿试二甲,官至一品。而包大成文才绝不亚于李品芳,因名列三甲,仅以七品县令告终,人生际遇颇可感慨。


 廊桥石碑,包大成撰文

离开陈华坑,磐安县城在望时,蓦然记起,那十几块辛辛苦苦挑选的鹅卵石忘记带回,竟丢在了济阳桥。

                                                          2010.11.29

原载2011年2月23日《横店集团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灵动山水花溪之美
磐安旅游攻略
【洞庭作家】蒋新明/神农谷游记
花溪坝上桥
陆文三| 清清花溪水
花溪碧·惜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