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岑吴氏人物录

宗族之興旺,一在於人口之數量,一在於群體之質量。而後者尤能體現宗族之社會貢獻、地位與聲望。有鑒於此,輯錄九品以上或卓犖不凡之本族古代人物,與行政正局級以上、軍隊正團級以上、職稱正高級以上、學位博士以上、官方頒授榮譽稱號地市級以上及其他貢獻突出成就卓著之現當代人物。为本族作出贡献之修祠修譜主持者亦列名其上。以生年為序,生年在1900年前者稱『祖』,一百八十二人;以後稱『人』,一百十八人;共入編三百人。本着寧缺毋濫之原則,不能確定其入編條件者不列入,雖符合入編條件但信息過簡或無法核實者亦不列入,故為不完全輯錄,敬祈諒解。

吳芾(1104—1183),仙居排行元三,字明可,號湖山居士。南岑吳氏始祖。仙居田市吳橋人。紹興二年壬子科張九成榜進士。初為秘書正字,因與秦檜不合屢受抑。後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勵精圖治,建議高宗親征,駐蹕建康,『以繫中原之望』。紹興末年,權戶部侍郎、知婺州。隆興元年,知紹興府,充兩浙東路安撫使。乾道元年,任敷文閣直學士知臨安府,十二月,復為吏部侍郎。終為權臣所忌,出知太平州。淳熙元年,以龍圖閣直學士告老還鄉,修小西湖於後里吳,傾力著述。積封臨海郡開國公,食邑三千四百戶,贈光祿大夫、少師,謚『康肅』。朱熹為其作《神道碑銘》。著有表奏五卷,詩文三十卷。今存《湖山集》十卷,收入《四庫全書》。《宋史》有傳。列名《中國人名大辭典》且有百餘字介紹。

吳洪(1145—1212),仙居排行慶六,字禹功。南岑吳氏嫡祖。從學於呂祖謙,布衣蔬食,靜處一室。登乾道丙戌科蕭國梁榜進士,初授縉雲縣尉,遷永春縣丞,陞宣教郎、建德知縣。乾道七年(1171)任浙東江西提舉常平司提舉,階奉議大夫。因直言指責宰相燮理無方,獲罪當道,乃於乾道八年冬辭官歸里。贈中散大夫、仙居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奉父命於乾道九年(1173)定居東陽。道光《東陽縣志•儒林》有傳。

吳端(1229—1301),顯一,字公謹,號芝庵。六世祖。辭親入京上書謁左丞相伯顏,留為掌書記。問以事宜,無不通曉。後以文行除判和州,至元二年(1265)遷徽州路同知婺源州事兼勸農理刑事,階奉直大夫。為許衡請謚,重修朱熹祠,大有能聲。元貞初年,以疾辭官歸里。

吳方正(1257—1333),源六,字元表,號勉齋。七世祖。許謙弟子,以詞章著名,得陳樵褒賞。元大德間,以文翰薦補婺州路提領。延祐初,應『賢良方正』舉,里人因稱其為『方正』。除漳州路龍溪縣主簿,兼縣尉勸農事,階登仕郎。晚年不仕,課宗族子弟為樂。始修本族宗譜。

吳清之(1279—1367),清一,字清隱,號慎齋。八世祖,其孫八人衍為八房,現南岑吳氏均為其後裔。元末處州寇亂,襲擾東陽,募眾八百捍禦,在安恬接戰,寇潰境安。功上授官,固辭。續修本族宗譜。

吳伯修(1327—1396),壽一,字子成,號耕讀子。元房嫡祖。與宋濂同學,不樂仕進,隱居湖溪,號『耕讀子』,又號『養拙齋』。輯理本族宗譜。

吳仲紹(1336—1406),壽八,字子蓀,號守素居士。義房嫡祖。弟智房嫡祖仲美好道,久羈天台山,為之養其子,構『存義堂』招弟回家。卒,大學士楊溥撰墓表,太子少保于謙撰像贊。道光《東陽縣志•孝友》有傳。

吳德(1346—1415),寧二,字仲明。元房世祖。性謹厚嚴恪,好讀書,博物洽聞,善事父母。元末,父為處寇所執,迫取財賄,挺身翼庇,盡捐所有與之,以免父難。里人歲兇鬻子,贈白金歸之。洪武年間應薦至京城,將拜官,疾作而歸。晚年隱居西莊(今湖溪擎天坵),號『西莊居士』。

吳宗祥(1373—1412),仁三,字元祉。亨房世祖。洪武年間為千夫長,率民夫千餘人抵南京營造官舍,兩年不得完。民夫艱苦乏食,多餓死。宗祥因立券告貸兩萬貫,糴糧濟饑。後所貸皆己償,一文不索於眾。

吳澤(1384—1437),寧十四,字叔霖,號瑞竹。禮房世祖。永樂甲午鄉試第三名中式。永樂乙未科陳循榜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以行人司正出使調解高麗與樂浪之爭端,不辱使命。永樂二十二年(1424)擢兵科給事中。立朝剛毅,糾彈不避權貴。宣德三年(1428),巡按福建清理兵籍,循實釐正。與宋濂門人、浦江義門鄭柏親厚。著有《〈詩經〉奧義》十二卷。市文物辦存《瑞竹詩稿》八卷。《金華賢達傳》、道光《東陽縣志•循吏》均有傳。主持第三次宣德丁未本宗譜重修。

吳正(1398—1454),仁廿一,字希純,號靜齋。義房里仁世祖。著名書畫家。正草隸篆,各臻其妙,肆筆圖貌,摹寫逼真。明正統二年(1437)被舉薦博學鴻儒入翰林院,正統八年纂修玉牒入文淵閣,正統十年擢中書舍人,立朝號為『宋頭巾』。景泰元年(1450)任文淵閣經筵侍講官,與修玉牒,被景泰皇帝賜予御書、通典、勸善、五倫諸書一車。尋遷吏部稽勛司員外郎,階奉直大夫。以腦溢血卒於官,入祀鄉賢祠。道光《東陽縣志•文苑》有傳。主持第四次景泰癸酉本宗譜重修。

吳昉(1401—1494),德九,字世望,號愚莊。元房騰蛟世祖。永樂癸卯科鄉試中式舉人。次年會試列副榜一等,入太學,考授兵部。宣德七年(1432)任吏部文選清吏司主事,以峭直忤權貴,被都御史陳智誣彈,謫戍山西大同數十年。放回後任靖遠伯王驥參軍,征雲南,多所謀劃,領兵兩萬破孟養連環十寨,殲其渠魁。授欽天監職,力辭。天順改元,復授吏部原職及兵科給事中。學識博洽,詩情飄逸,著有《愚莊叢集》八卷。與從弟吳禧治稱循吏,載在省通志及府志,府治立有棠棣碑。道光《東陽縣志•循吏》有傳。主持第五次成化丙戌本宗譜重修。

吳禧(1404—1451),德十,字世福,號鳳翔。元房梁渡世祖。以孝聞名,十二歲能文,與王稌講學於義烏青巖書院。正統四年由歲貢入太學,累考文行第一,名重館閣,景泰二年選任湖廣常德府同知,階奉政大夫,卒於任。與從兄吳昉治稱循吏,載在省通志及府志,府治立有棠棣碑。

吳懋(1409—1473),德十七,字世勉,號清庵。貞房世祖。溫雅謹厚,貫通經傳,景泰二年(1451)以貢生入太學,歷禮部事,擢徵仕郎。成化二年(1466)選授湖廣武昌府興國州節判,階奉政大夫。鋤強扶弱,獎善恤困,蒞官清廉,能聲甚著。

吳本(1424—1491),成十四,字孟立,號成齋。元房後周世祖。以邑庠生入太學,初階承務郎,尋歷大理寺事,考授福建布政司理問。成化十二年(1476),漳州瘴癘橫行,囚犯多死於獄,吳本議立程限放歸。疫消,囚悉自動回獄。

吳梁(1458—1531),成九十八,字孟材。禮房世祖。敕授登仕郎,任四川重慶府倉大使。

吳宋(1467—1550),成一百十八,字孟京,號退修。禮房世祖。幼即嗜學,過目成誦。為首倡導,會同吳杲、吳桐、吳集、吳檠、吳滋等,擇地(今南市路南側雙峴路西側)建造新祠,訂立條規,歷時六年半完成。并主持第六次嘉靖辛卯本宗譜纂修。

吳瑤(1468—1550),宗一百零一,字廷章,號壽山。元房騰蛟世祖。歲薦,以義讓其友許治。由正德十一年(1516)歲貢任寧陽縣學訓導,遷直隸池州東流縣學教諭。

吳(礻+延)(1469—1519),宗一百零四,字懷延。貞房前陽世祖。弘治年間舉義兵剿常山賊有功,敕授巡檢。

吳元吉(1485—1569),宗一百七十二,原名(火+曷),字懷盛,號桐谷。義房里仁世祖。廉介剛正,人稱『鐵先生』。寇過其門,戒不入,說『此鐵先生室也』。為諸生時,拔蔣瑜於道士之中,後蔣中進士。嘉靖三十五年(1556)歲貢生,嘉靖三十八年擢江西臨江府學訓導。嘉靖四十一年任山東教授兼德王府教習。著有《桐谷翊義》。入祀鄉賢祠及崇正書院,道光《東陽縣志•介節》有傳。

吳天滄(1485—1572),榮七十,又名滄,字汝清,號桐庵。貞房節孝世祖。其母陳潤瑛(1468—1532)二十六歲喪夫。天滄成年後竭力侍奉母親,母親亡故後廬墓三年。又以自己早孤,未能為父廬墓,又為父廬墓三年。嘉靖初年,北上為其母請求旌表。嘉靖皇帝於嘉靖八年(1529)、十七年(1538)先後頒詔分別旌表陳氏母子。廉訪使李崧祥命名其里為『節孝里』。清乾隆五年(1740)又下詔命禮部頒《祭母子節孝文》。入祀孝子祠,道光《東陽縣志•孝友》有傳。

吳天進(1485—1559),榮七十二,原名進,字汝陞。元房騰蛟世祖。由嘉靖二十六年(1547)歲貢歷任膠州學正。

吳楓(1487—1544),成一百四十九,字孟宸,更字與丹,號三邱。禮房世祖。居城登雲門。正德丙子科第八名舉人。初任江西峽江縣學教諭,嘉靖十九年(1540)主持貴州開科取士,嘉靖二十一年任直隸鳳陽臨淮知縣,官至太僕寺丞。謝絕私賄,廉幹正直,才識通敏,學正行方。著有《故君子詩文集》十卷、《兩任為政錄》二卷。道光《東陽縣志•循吏》有傳。

吳一峰(1490—1544),富三,字子奇,號西峴。元房泮西世祖。儀容儼雅,問學淵源,由嘉靖十六年(1537)歲貢歷任任泗水教諭、建德教諭、海南崖州儒學學正。

吳焰(1496—1574),宗二百三十六,字懷玉,號朋溪。禮房世祖。邑介賓。好賢禮士,敬老憐貧。建樓設民社,捐地作義冢。捐重金助成大宗祠。主持第七次隆慶辛未本宗譜重修。

吳一儀(1504—1560),富四十九,原名鳳儀,字仕章,號南屏。元房騰蛟世祖。由嘉靖三十二年(1553)歲貢考授直隸束鹿縣儒學訓導。

吳一式(1513—1591),富一百零九,字仕正,號賓竹,又號南屏。貞房吳院世祖。志趣不凡,節概英發。初任邑掾,嚴拒苞遺。亨途在即,急流勇退。中年負笈於永康石門應典。萬曆己卯年,與從兄一來等主持宗譜續成。

吳良瑞(1514—1566),貴八,字廷麟,號文郊。元房騰蛟世祖。以功由浙江軍門聘授把總,嘉靖年間官至杭州前衛指揮僉事、宣威將軍。載入縣志。

吳一桂(1516—1576),富一百四十四,字仕芳,號秀川。貞房節孝世祖。繪山水人物俱入精妙,人皆珍藏之。

吳天德(1521—1581),榮三百四十七,字汝道,號明山。義房里仁世祖。崇孝好義,襟懷率直。隆慶年間倡修御書閣於大宗祠正寢之後,珍藏景泰皇帝賜予其高祖吳希純之御書、通典、勸善、五倫諸書。

吳良衝(1521—1598),貴十二,字廷茂,號甑山。貞房吳院世祖。頗具治煩理劇之才、牧民禦寇之略。隆慶三年(1569)由吏員選任南京寧國府含山縣典史。

吳良衢(1521—1575),貴十四,字廷州,號庵山。貞房吳院世祖。棄儒從醫,身先民瘼,曲盡人情。遊歷名山大川,足跡遍及吳魯薊燕。嘉靖三十九年(1560)援例授內府太醫院院判,階承德郎。

吳良知(1523—1586),貴十八,字廷通,號蘭谷。元房騰蛟世祖。嘉靖三十八年(1558)海道譚綸薦授把總,在台州、福州等處,領兵不滿千人,三戰三捷,殲敵數千,救還被掠男婦數千人。任南韶守備,剿寇數千。後歷任浙江都司、遊擊將軍、海門參將、溫處參將、廣東瓊崖參將,授昭武將軍。工書畫,善寫蘭。道光《東陽縣志•武功》有傳。

吳一鰲(1525—1595),富二百廿五,字仕元,號南橋。亨房世祖。由萬曆十七年(1589)歲貢授富陽教諭。

吳良能(1527—1598),貴廿七,字廷達,號雲松。元房騰蛟世祖。由萬曆二十年(1592)歲貢選授河南固始訓導,欽取監修國史。

吳良鑾(1536—1570),貴七十,字廷和。元房騰蛟世祖。隆慶初年以武生立功授處州慶元縣統兵指揮,後授顯武將軍。

吳從心(1544—1585),傳四,字彥正。元房騰蛟世祖。官至三屯衛鎮撫武毅將軍。

吳天明(1546—1627),榮四百七十三,字汝昌。禮房世祖。萬暦年間以武功題授把總。

吳廌(1547—1588),宗三百十九,字懷志。智房仁德世祖。由武功上京,敕授千户。萬暦十六年於征剿中陣亡。

吳天雄(1555—1625),榮四百八十五,字汝仁,號靜山。智房玉池世祖。由邑掾考授江西進賢縣尉,萬暦四十二年(1614)任滿陞河南南陽府唐縣主簿。以廉幹稱。年老謝病歸。

吳從道(1561—1616),傳廿六,字彥通。貞房吳院世祖。由邑掾選任直隸眉州監巡司使。

吳天龍(1568—?),榮四百九十七,字汝化。智房仁德世祖。世襲本府千户。

吳一忠(1569—1635),富六百廿五,字仕敬,號葵陽。智房世祖。由邑掾選授休寧屯溪巡司。

吳一彥(1581—1641),富六百七十,字仕美,號兆丹。邑庠生。禮房世祖。與良桂等主持第八次崇禎庚辰本宗譜重修。

吳學緒(1586—1636),名廿一,官名學聚,字季成,號敬南。元房縣前世祖。由邑掾選任湖廣黃州府團風巡檢。與張獻忠部糾纏,力瘁卒於任。

吳從芝(1588—1661),傳二百六十,字彥盛。元房泮西世祖。由邑掾選任廣東肇慶府陽春縣古良巡司。

吳一道(1589—1658),富六百八十六,字仕學,號東華。智房玉池世祖。由邑掾任廣東雷州徐聞縣主簿,調任湖廣益陽主簿,以功超擢湖廣長沙府通判。

吳從春(1590—1635),傳二百七十九,字彥芳,號寅初。貞房節孝世祖。初任邑掾,選授典史。

吳良珮(1593—1624),貴六百九十六,字廷玉。利房世祖。例授邑掾,任溫州府平陽縣典史。

吳良桂(1596—1665),貴七百廿八,字廷芳。義房里仁世祖。崇禎九年(1636)恩拔貢考授文林郎,候選知縣。生而英異,賦性剛介,勤學好問,藝苑馳名。

吳從儀(1599—1641),傳三百八十六,字彥文。貞房節孝世祖。由邑掾選任山東登州府萊陽縣丞。任職兩年,為政有方。辭職歸里,萊陽民送者數千人。

吳學成(1605—?),名九十一,字季仁。元房泮西世祖。由邑掾任湖廣嶽州府平江縣典史。

吳學宇(1606—1667),名九十四,字季位。元房縣前世祖。任禮部儒士。

吳從聘(1610—1669),傳五百五十一,字彥珍,號莘卿。義房世祖。陪貢生。崇禎十六年(1643),許都欲加害邑令姚孫棐,從聘救其兩子文燕、文烝,後兩子皆中進士。道光《東陽縣志•義行》有傳。

吳良楷(1612—1668),貴八百廿九,字廷懋。義房里仁世祖。考授節推。

吳良植(1613—1661),貴八百三十一,字廷建。義房里仁世祖。崇禎年間以武功授應天府都督僉事。

吳從望(1614—?),傳六百零五,字彥表。貞房吳院世祖。聘授浙江軍門把總。

吳從甲(1621—1705),傳六百九十四,字彥先,號蘭臺。義房里仁世祖。順治十一年(1654)恩拔貢,候選知縣。聘修《浙江通志》。

吳從中(1623—1700),傳七百廿一,字彥英,號其源。義房里仁世祖。三藩之亂,臥護親墓,冦平乃歸。康熙二十一年(1682)拔貢,考授修職郎、候授訓導。

吳良楨(1624—1675),貴重八百八十一,字廷臣。義房里仁世祖。性磊落,喜為人排解。徽商以鹽價殘民,良楨力革鹽價之弊。贈修職郎。道光《東陽縣志•義行》有傳。

吳良栻(1626—1674),貴八百八十六,字廷數。義房里仁世祖。邑庠增廣生。廣行義舉,購地捐作義冢,順治十七年(1660)倡募重建孔廟明倫堂,創修兩廡,築黌墻,康熙四年(1665)告成。順治十八年大旱,出己資設粥廠三個月,存活數千人。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亂』發生,為兵部侍郎、浙閩總督李之芳謀劃,出積蓄廣募技勇剿賊。回剿東陽途中病卒。入祀鄉賢祠。道光《東陽縣志•義行》有傳。

吳從臯(1627—1685),傳七百六十一,字彥賡,又字虞臣,號鵬泰。義房里仁世祖。詩文典贍,工書法,得懷素三昧。康熙十四年(1675)以博學鴻儒薦舉,因疾不赴。次年,與修康熙《新修東陽縣志》,為八參校之一。康熙十七年(1678)以歲貢考授訓導。郡縣交薦,與修《浙江通志》。康熙二十一年被知府征辟修《金華府志》,著撰多出其手。著有《歷試草》《北遊詩集》《文園遺稿》。

吳良枝(1633—1696),貴九百,字廷發,號漢友。義房里仁世祖。恩例貢監,考授縣丞。『三藩之亂』,守東陽城,與敵周旋歲餘,有功加一級。翰林院編修查慎行為之作傳。與修康熙《新修東陽縣志》,為八參校之一。與修《金華府志》。

吳良森(1635—1704),貴九百零五,字廷芝,亦作廷滋。義房里仁世祖。由邑庠入太學,考授州司馬。康熙十三年(1674),『三藩之亂』發生,隨康親王賴塔傑書征剿。只身入敵營,招降王國斌部十餘萬眾。次年,率兵肅清金華、義烏、麗水等地馮公甫、王虎、樓科、馬明山等部。授中議大夫,官福建等處招撫巡海督糧道,署泉州府通判,候補副使。

吳承斐(1643—1722),崇一百廿四,字君萊,號綠園。元房縣前世祖。雅重斯文,廣交名士,與趙衍、杜時萼等共修康熙《新修東陽縣志》,與王崇炳、李鳳雛結社論詩。著有《綠園詩集》《易林考索》《卜筮直指》《地理辯偽》等。

吳承芳(1648—1708),崇一百四十三,字得進。貞房吳院世祖。考授縣主簿。

吳雲龍(1653—1735),傳九百五十二,字飛黃。義房里仁世祖。以貢監生考授徵仕郎,候選邑丞。

吳承茂(1654—1715),崇一百八十六,官名仁望,字得功。貞房吳院世祖。由邑掾銓選授職湖廣岳州府巴陵縣尉。

吳從煌(1655—1708),傳九百六十,字燭遠。義房里仁世祖。好義舉,捐建育嬰堂。捐銀百餘兩修祠修譜及充祀田。以恩例貢監考授州同知。

吳從輅(1655—1730),傳九百六十一,字毅公。義房里仁世祖。雍正二年(1724)貢生,考授修職郎,即補儒學訓導。學問廣博,授徒百餘人。為文開爽坦易,揮筆立就。與王崇炳等莫逆。李鳳雛作《春秋紀傳》,多所贊助。與王、李合稱『東邑三名士』。

吳學玘(1655—1743),名六百六十一,字季瑞。貞房節孝世祖。好為義舉,荒年出穀賑饑。欽賜修職郎。

吳從勛(1656—1715),傳九百六十七,字烈公,號留庵。義房里仁世祖。康熙三十五年(1696)拔貢。考授文林郎,候選知縣。

吳學燮(1657—1713),名六百八十六,字公調,號筠村。亨房世祖。以孝聞,邑令聘為西席。薦授富陽教諭,不赴。主張學以實用,從遊者甚眾。平日著作多獨至語,脫稿爭攜傳抄,家無副本。著有《〈禮記〉纂要》,現存市文物辦。

吳從熾(1660—1728),傳九百九十五,字爾昌。義房里仁世祖。邑庠生。康熙四十年(1701)重建崇正書院。又出數十金修治泮宮。康熙己丑(1709)、癸巳(1713)災荒,捐賑獨厚。

吳承桂(1660—1711),崇二百廿九,字得馥,號秋生。元房縣前世祖。由邑掾考授候選巡政廳。

吳從霖(1663—1721),傳九百九十八,考名霖,字沛生,號培庵、存臺、蕓心亭。智房仁德世祖。邑廩生。精《易》,善文擅詩。先後受聘主吳寧講席及金華麗正書塾,後設帳浙江學政馬豫家。著有《如意拙草》《詳闡〈易〉義》《分類〈易〉語》《稽疑圖說》《〈書〉〈禮〉撮要》《月令歌詞》《〈離騷〉的錄》,市文物辦現存《四書衍義》《理學問對》。與良森、雲龍、承斐、承玫等主持第九次康熙庚寅本宗譜重修。

吳承翰(1669—1726),崇三百廿五,字錦章,號默庵。義房里仁世祖。康熙五十五年(1716)災荒,饑民搶奪穀倉為亂,為團練長維持地方治安。以歲貢授迪功郎,候選邑丞。著有《素適園詩草》《藝苑約編》。

吳希镕(1679—1755),敬一百廿三,字聖範,號凌雲。貞房世祖。邑庠生。樂為義舉,赤心辦理賑饑事宜。主持第十次乾隆己巳本宗譜重修。

吳希煒(1681—1748),敬一百四十,字輝友。元房縣前世祖。邑掾候選縣尉。

吳希軾(1683—1769),敬一百六十四,字尚蘇。貞房吳院世祖。棄舉業而事岐黃,術精名振,學師贈以『橘井流香』匾額。恤鄰信友,扶危濟困。恩賜八品冠帶。

吳學箕(1691—1739),名九百廿二,庠名元陞,字斗先,號拙庵,別號勤補子。義房里仁世祖。郡庠增廣生。力學安貧,敦倫飭紀,返璞歸醕。著有《力學說》《敦倫說》《勤補子吟草》。

吳學埈(1691—1757),名九百廿五,字德君,號克齋。義房里仁世祖。入明史館參與纂修《五朝實錄》。事畢,乾隆初年選任漢中南鄭縣尉,卒於任。

吳希鈖(1694—1755),敬二百八十四,字獻珍,號璞庵。貞房節孝世祖。邑庠增貢生。候選訓導。

吳希玫(1695—1810),敬二百九十二,字瑰玉。貞房城西世祖。府掾考授將仕郎。

吳承蛟(1696—1742),崇六百七十一,字志瑞。義房里仁世祖。邑掾,雍正三年(1725)考授登仕郎,候選邑丞。

吳學詔(1697—1747),名九百五十二,字慎之。智房仁德世祖。乾隆九年(1744)歲貢,選任遂安縣學訓導。

吳學埏(1697—1772),名九百五十四,字際載。義房里仁世祖。任衛把總。

吳承宵(1699—1775),崇七百十七,考名承祖,字聖文,號繩庵。貞房節孝世祖。雍正元年(1723)捐百金助賑,乾隆十六年(1751)又捐四百金助賑。議敘授營千總,候補守府。道光《東陽縣志•義行》有傳。

吳承鴻(1700—1774),崇七百三十五,字得大,號幽泉。義房里仁世祖,居峴畈。乾隆十七年七月大宗祠遭狂風暴雨,正寢倒塌,中堂也傾斜危殆。承鴻及弟承泮、承淇三人慨然承修中堂。

吳承鈺(1703—1768),崇七百六十九,字曰堅,號端庵,考名作賓。義房里仁世祖。樂善好義,積而能散,助銀八十兩修復宗祠,捐田五十畝作義、禮、智三房之祖福六鑑公作祀田。

吳學逵(1711—1796),名一千零十七,字天衢。義房里仁世祖。恩授迪功郎,八品冠帶。

吳希鎧(1712—1778),敬五百九十九,字衛士,號函谷。義房里仁世祖。美豐姿,有柳下惠遺風。亷而好施,曾襄賑事。廩貢生,授修職郎,候選訓導。著有《容膝軒詩草》,現存市文物辦。

吳紹漢(1712—1799),賓一百四十五,字朝宗,號嶓山。義房里仁世祖。邑庠生。恩授文林郎。

吳承泮(1714—1793),崇九百十八,字得芹,號韜泉。義房里仁世祖,居峴畈。郡庠生,鄉飲介賓。好為義舉。捐田十畝作義房小宗祠祀田,捐田五十畝作大宗祠養賢田。

吳國瀛(1717—1792),賓一百九十一,字成士。元房後周世祖。住縣前。乾隆五十年(1785)貢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獲選赴京慶祝乾隆八十大壽,被授六品銜,賜給蟒服頂戴、蟠龍鳩杖、綾絹及銀牌。

吳承紳(1718—1798),崇九百五十九,字子薦,號近庵。義房里仁世祖。恩授修職郎。父母及嫂先後歿於漢中南鄭任所,歷時十一個月,千里迎柩歸葬。

吳承鸞(1719—1799),崇九百六十七,考名日昇,字旭東。義房里仁世祖。恩賜八品壽官。

吳國恩(1719—1801),賓二百十六,字中澤,號蘭汀。貞房前陽世祖。恩授八品冠帶。

吳希銹(1723—1783),敬七百七十七,字御選,號礪齋。貞房節孝世祖。乾隆十六年(1751)浙東大旱,首出八百金賑饑。太學生,授修職郎,候選訓導。

吳國鏞(1723—1798),賓二百七十三,字元音。元房和厚世祖。欽賜九品冠帶。

吳希埅(1724—1808),敬七百八十八,字豫吉,號立庵。義房里仁世祖。恩授登仕郎。

吳希澄(1725—1804),敬八百十,考名雲標,字羽清,號鶴洲。利房縣前世祖。登嘉慶三年(1798)戊午科副榜,拔授修職郎,候選教諭。性極渾厚,髦年好學,著作多膾炙人口。

吳國璽(1725—1798),賓三百,字玉瑞。元房和厚世祖。恩賜九品冠帶。

吳彜孫(1726—1784),崇一千零廿四,考名寬,字倫敘,號栗山。義房里仁世祖。善排難解紛,仗義疏財。好收藏。例授修職郎,候選訓導。

吳希成(1726—1803),敬八百四十二,字九韶。貞房節孝世祖。太學生。賜九品。

吳希能(1727—1799),敬八百五十一,字時彩。元房新城世祖。恩賜九品冠帶。

吳國墀(1730—1808),賓三百八十八,字子陛,號丹崖。元房泮西和厚堂世祖。博通經史,授徒常數十人。由乾隆五十年(1785)歲貢生考授修職郎,候選訓導。嘉慶丁卯科欽賜舉人。次年北上赴試歿於京。

吳承統(1732—1801),崇一千零六十四,字垂一。義房里仁世祖。為父母及祖母廬墓凡九年。乾隆廿二年(1757)奉旨給『天性純篤』匾,乾隆六十年奉旨旌表,嘉慶元年建坊於南門外仰高祠後,歿殯其旁。道光四年縣令陳履和立碑『斯許遺風』,將吳承統入鄉賢祠崇祀,道光《東陽縣志•孝友》有傳。其墓碑尚存。

吳淵(1741—1827)賓六百三十二,字友泉,號澄潭。義房里仁世祖。鄉飲介賓,賦性渾厚,多好義舉,助造麻車埠義渡,獨造南關外法華橋。道光元年(1821)恩授文林郎。列名道光《東陽縣志•人瑞》。

吳應遴(1742—1841),賢一百八十一,庠名大經,字維賢,號甘泉。義房里仁世祖,住城內東南隅。郡武學庠生。道光廿二年(1842)以壽高百齡獲旌表,奉旨給『昇平人瑞』匾額。著有《甘泉詩稿》。

吳國鴻(1743—1818),賓六百七十六,字友崔,號蓼埜。義房里仁世祖。年十四入泮。乾隆五十五年(1790)歲貢生,選授樂清縣訓導。性孝謹,自拔流俗,天資穎敏,童年遊庠,闡抉奧義,手不釋卷,授徒常數十人。修孔廟尊經閣,創課士院。詩風近杜少陵。著有《韻梳》《井蛙詩草》《古文雜著》《訂譌錄》《〈禹貢〉圖考》,現存市文物辦。道光《東陽縣志•文苑》有傳。

吳國濂(1744—1824),賓六百八十三,字友宋,號蓮渚。義房里仁世祖。邑庠附貢生。年十九,補博士弟子員,遂絕意仕進。敦行孝友,博覽群書,著書二十二種一百六十餘卷,有《讀〈詩〉質疑》《四書質疑》《〈春秋集註〉纂疏》《詩思無邪》《經書圖考》《效覺編》《見聞異詞》《高隱錄》《尚志錄》《不如錄》《宮閨題品》《可軒類物詩抄》《月令行補註》《兩歡類志》《幸樂亭文集》《幸樂亭詩集》《蓮渚家訓》等。大多存市文物辦。道光《東陽縣志•文苑》有傳。與國鴻、國沛、承紳等主持第十一次乾隆戊戌本宗譜續修。

吳應棠(1747—1823),賢二百十七,字召蔭,號斐園。貞房節孝世祖。太學生,例授按察使照磨。族輯祠宇,不辭辛勞。邑建試院,獨任經營,歷時十寒暑。與應梁、承縉、國濂等主持第十二次嘉慶庚申本宗譜重修。

吳承縉(1748—1821),崇一千一百四十三,字得灝,別號若梁。智房玉池世祖。恩授登仕郎。嘉慶八年,與應棠、國濂、應梁等人捐資監工,歷時七載,修復御書閣。接着升正寢造兩廡,又一年,全部工程完成。

吳應桇(1751—1822),賢三百零三,考名開業,字紹直,號文谷。貞房節孝世祖。邑庠生。理明識精,敦崇古道,仁術濟世,學兼岐黃。

吳鼎元(1752—1830),敬一千二百八十五,字儀雲。義房里仁世祖。醫學訓科授登仕郎。

吳應梁(1754—1830),賢三百四十四,考名召南,字紹盛,號芾園。貞房節孝世祖。味道酣德,忘利遺名。道光二年(1822)邑庠歲貢生,候選訓導。著有《言志詩草》《學庸闡義會要》。

吳國菼(1755—1845),賓九百廿六,字葦南,號拙圃。利房縣前世祖。少年肄業,潛心詩禮。恩授九品銜。

吳應淮(1756—1841),賢三百七十一,字有三。元房後周世祖。性慷慨,有幹濟才。倡復都督甽古址,常資不足,出家資以告成。晚年博覽醫籍,精通岐黃之術,免費為人診療。道光十七年(1837),覃恩欽賜冠帶銀幣。

吳應達(1759—1822),賢四百零七,考名道南,字吉先,號穎昌。貞房節孝世祖。嘉慶十八年(1813)郡庠生歲貢,授修職郎,候選教諭。

吳國誥(1762—1818),賓一千零七十一,字寶綸,號徽音。義房峴畈世祖。授修職郎。

吳國澧(1765—1835),賓一千一百廿六,考名步雲,字仲堅,號春海。貞房節孝世祖。恩例貢生,例授修職郎。

吳國濟(1765—1830),賓一千一百三十八,考名芹,字鳳池,號雲藪。貞房節孝世祖。道光四年(1824)歲貢生,候選訓導。

吳應機(1765—1821),賢五百三十九,字思慎,號誠齋。義房里仁世祖。孝友尚義,風骨凜凜。金華郡庠增貢生,嘉靖元年(1796)保舉孝廉方正,候選訓導。著有《聽鳥齋詩稿》。

吳國洋(1767—1834),賓一千一百六十五,考名國泰,字廣友,號恬谷,邑庠生。義房世祖。道光九年,主持修復蠹於白蟻之大宗祠,大部換以石柱。

吳嘉魚(1770—1850),欽一百五十三,庠名步蟾,字炳然,號桂坪。貞房節孝世祖。性耽山水,力究堪輿。邑庠增廣生。恩賜登仕郎。

吳嘉隆(1773—1859),欽一百八十二,字朝仕。元房縣前世祖。例授登仕郎。

吳應烓(1779—1811),賢九百廿一,考名錫疇,字範之,號壽田。貞房節孝世祖。邑庠貢生,候選訓導。

吳國讜(1780—1834),賓一千四百五十,字標一,號春圃,別號心田耕夫,考名森。義房里仁世祖。郡增生。主持第十三次道光乙酉本宗譜重修。

吳應炳(1784—1817),賢一千零十七,考名錫珪,字訓之,號介亭,又號味蘭。貞房節孝世祖。候選訓導。工詩,有捷才,與人聯吟,按拍立就。兼岐黃術,尤擅眼科,針灸使人復明。著有《味蘭詩草》。

吳起堂(1786—1836),賓一千五百廿六,考名鑑森。義房里仁世祖。居杭州,仁和縣學右庠生,嘉慶癸酉科鄉試第三十六名武舉人,守府嘉興府桐鄉縣,官至千總。

吳應傑(1791—?),賢一千一百三十三,字春培,號蘭臺,考名文超。利房縣前世祖。例貢生,授修職郎。

吳嘉璞(1795—1847),欽重五百零五,字含輝,號潤山。貞房節孝世祖。道光三年(1823)入庠,邑庠增廣生。慷慨有大節,捐建育嬰堂、文昌閣。八年,助修《東陽縣志》。十五年大旱,解囊賑災。曾任邑人、湖北按察使程銓幕僚,正九品。

吳嘉熊(1797—1857),欽五百四十六,字春占,號杏園,官名樹榮。貞房節孝世祖。授九品將仕郎。精岐黃學,里鄰賴以活者甚眾。時知縣某患痰症,多方調治不愈,嘉熊一劑即愈,由是名益噪。著有《傷寒補遺》《婦科診治輯要》等。

吳友虞(1809—1863),增二百五十六,字翼臣,一字亮甫,號介石,別號笙六。義房里仁世祖。道光三年(1823)入庠,咨部優廩生。十七年拔貢,候選直隸州州判。主持第十四次咸豐壬子本宗譜重修。

吳國經(1810—1876),賓一千七百廿二,考名懋昭,字滋德,號載堂。義房里仁世祖。例貢生,博學能文。急公忘私,篤行根本,重修宗祠,不辭辛勞。與友鶴、望清等主持第十五次同治戊辰本宗譜重修。

吳友雲(1810—1862),增二百七十一,考名振鵬,字齊羽,號鯤池。貞房節孝世祖。邑庠貢生,授修職郎,候選訓導。殉難於太平天囯戰爭。賜恤布政司都事,世襲云都尉。

吳嘉美(1814—1896),欽九百七十八,榜名世煜,字燿人,號蘭苑。義房里仁世祖。太學生,恩授儒林郎。

吳國光(1815—1858),賓一千七百四十八,字尚賓,號笙陔。智房玉池世祖。授修職郎。

吳世爣(1820—1895),欽一千一百四十四,譜名世煐,字皙人,號星堂,世爣為其考名。義房里仁世祖。光緒四年(1878)任州同,階儒林郎。

吳世煇(1820—1861),欽一千一百六十二,名嘉煇,考名世銘,字達人,號杏香。義房里仁世祖。因殉節而世襲雲騎尉。

吳應瑽(1824—1878),賢一千八百四十八,考名瑞涵,字品瑢,號佩舍(有廣字頭)。義房里仁世祖。太學生。欽加五品銜同知,。

吳應奎(1826—1861),賢一千八百六十三,字世昌,號文硯。智房玉池世祖。賜修職郎。

吳友鶴(1832—1906),增六百四十五,考名甲書,字琴一,號研薌,又號矅(月旁)鶴。貞房節孝世祖。咸豐十年(1860)邑庠歲貢,就職訓導。曾主城南崇正書院師席。光緒甲申,會同杜、盧、李、韋、徐、張、陳等九族在杭城貢院平安橋側建造考寓,供本邑學子秋闈赴試之需。

吳友煒(1833—1862?),增六百五十九,字秀煐,號欽堂。貞房節孝世祖。五品軍功。

吳應祝(1836—1891),賢一千九百四十五,字復清,號景三。義房里仁世祖。急公好義。六品軍功。

吳應達(1838—1907),賢一千九百六十九,字朱蘭,考名應芳。義房里仁世祖。太學生。慷慨好義。出助南街三思橋店屋一所,作大宗祠培風常。

吳望高(1843—1897),紀二百七十八,字步雲,號曉峰。義房天坵世祖。從九品,例授修職郎。

吳嘉愈(1844—1918),欽一千七百零四,字賢之,號怡如。貞房節孝世祖。金華考寓修理,捐助一百二十千緡。從九品。

吳友浩(1845—1897),增九百廿六,考名景韓,字光浩,號月韶。貞房節孝世祖。例授登仕佐郎。

吳應琳(1846—1911),賢二千零廿二,字世成,號崑山,又名樹琳。智房玉池世祖。例授登仕郎。主持修復大宗祠,全部換用石柱。與友鶴、望魯等主持第十六次光緒甲午本宗譜重修。

吳嘉恩(1846—1917),欽一千七百三十九,字嘉禮,號步雲。貞房節孝世祖。登仕佐郎。

吳友裘(1847—1909),增九百八十七,考名聯魁,字子獻,又字子馨,號樂正。義房里仁峴畈世祖。光緒乙亥科鄉試第十八名武舉人。署理本城守把總,補授建德把總;獲盜有功,保授五品銜代理嚴營守備,委理嚴協左營守府千總,咨部候陞。

吳兆祥(1847—?),綱六十二。元房縣前世祖。敕授修職郎。

吳友傳(1848—1907),增一千零十五,考名世昌,字蘭五,號香甫。貞房節孝世祖。例授儒林郎,候選直隸州州同。

吳廣進(1849—1914),義房里仁世祖。世襲雲騎尉。

吳應彭(1850—?),賢二千零四十九,字兆籛。智房玉池世祖。敕贈登仕郎。

吳友棠(1853—?),增一千零五十三,字思琳,號鶴珊。貞房節孝世祖。登仕佐郎。

吳嘉足(1857—?),欽一千九百三十五,考名鎮濤,字餘三,號尚田。義房峴畈世祖。登仕佐郎。

吳應信(1858—?)賢二千零九十七,字秉中,號芝田。智房下陶世祖。世襲雲都尉。

吳望培(1859—?),紀五百三十二,考名士魁,字植元,號梅生。貞房節孝世祖。例授登仕郎。

吳望雲(1861—?),紀重五百五十,字太祥,號經賢,印鴻聲。元房密溪世祖。宣統元年以賑濟功授經歷,六品銜。

吳嘉訓(1864—?),欽一千九百七十,字金發,號玉屏,考名琢章。義房里仁世祖,住南街朝北廳。太學生。與友仁、兆美等主持第十七次民國丁巳本宗譜續修。

吳望成(1866—?),紀重六百十二,字太鈞,號通甫,印駿聲。元房密溪世祖。宣統元年以賑濟功授中憲大夫州司馬,五品銜。

吳友仁(1867—?),增一千四百十一,職名允南,字成統,號益三,一號可齋。貞房節孝世祖。登佐仕郎,捐資興學給嘉祥獎。

吳友杞(1868—?),增一千四百廿六,字友炎。貞房節孝世祖。登仕佐郎。

吳望炯(1868—?),紀六百四十,字震修,號蘭孫。貞房節孝世祖。從九品。

吳洵愷(1869—?),禮廿六,考名品珊,字惕安,號卓庭。元房縣前世祖。廩貢生,例授修職郎、軍用文官。

吳嘉芝(1871—1951),欽二千零十,字壽仁,號靜山,考名景星。智房玉池世祖。優廩生。民初,堅辭浙江都督湯壽潛令其護理本縣之請,出避上海。民國九年(1920),和蔣雪舫發起在杭州創辦東陽腿業公所。民國二十年,改設大東陽火腿公司。有傳略。

吳友梅(1871—?),增一千四百九十二,字仕榮,號學海。貞房節孝世祖。登仕郎。

吳嘉熊(1876—?),欽二千零三十一,字英士,號子銜,庠名毓華。智房玉池世祖。廩貢生。精岐黃,里鄰賴以活者甚眾。時知縣某患痰癥,多方調治不愈,嘉熊一劑即愈。由是名益噪。著有《傷寒補遺》《婦科診治輯要》等。入民國《東陽縣志稿•醫林》。

吳允讓(1876—1965),增一千五百八十九,譜名友梅,字季能,又字季直,號雪香,又號一公,考名允讓。貞房節孝世祖。晚清秀才。光緒三十一年(1905)創辦廣益初等小學堂,自編教材,著成《東陽鄉土歷史》《東陽鄉土地理》六冊,並附全縣地圖一張。民國元年(1912),當選東陽城區自治會會長和教育會會長,籌創東陽中學。北伐軍興,奔赴廣州投身革命,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審計處少校科員。著有《審計芻言》《吟香詩草》《民情風俗》《一公文存》等。有傳與行狀。

吳望鉅(1877—?),紀八百四十五,字樟鈿,號芝田。貞房節孝世祖。從九品,捐資興學給嘉祥獎。

吳望镕(1879—?),紀八百六十八,考名振聲,字仲和。義房里仁峴畈世祖。以六品軍功署嚴州建德把總。

吳望芝(1881—?),紀重九百零二,字太芬,號啟瑞,印樹聲。元房密溪世祖。宣統元年以賑濟功授中憲大夫,五品銜。

吳望祉(1882—?),紀九百三十三,字樟信,號華臣。貞房節孝世祖。登仕郎。

吳友僑(1883—?),增一千六百九十八,字亦森,印秉元。義房里仁世祖。北洋陸軍學堂畢業,民國初年任陸軍炮兵上校,浙江督軍署參謀。

吳錦雲(1884—1965),綱重三百五十九,譜名兆星。元房騰蛟東蔣世祖。師從名醫韋阜如。在義烏、巍山、郭宅、吳寧等地行醫四十年。後在『吳寶仁堂』坐堂問診。1954年至逝世,先後在吳寧聯合診所和吳寧地方醫院從醫。精通內科、兒科,尤擅婦科。1959年起享受東陽縣政府特殊待遇,1963年被評為東陽首屆名老中醫。係東陽縣第一至五屆人大代表。有傳略。

吳金松(1889—1962),紀一千零八十,譜名望松,號定方。元房後周世祖。為人慷慨樂善,熱心地方公益。曾任四十四都鄉鄉長。倡修毀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洪災之石獅橋。續建『三星堂』,題額『世紹清華』,前廳、中堂、後堂共三十五間,現易地拆建於橫店明清民居博覽城內。有傳略。

吳兆春(1897—?),綱五百七十三,官名吳靚,字梅先,號雪樵。義房峴畈世祖。北京大學畢業。民國十二年(1923),成立東陽縣教育局,為首任局長。

吳望隆(1899—1968),紀一千三百零七,譜名望儀,官名則民,字子威,號德成。貞房節孝世祖。民國三十七年(1948)5月任浙江三門縣縣長。

吳洵棋(1899—1972),禮一百八十二。元房後周世祖。獨力建造禹山西麓涼亭及石橋。

吳治康(1900—1937),義廿六,譜名立治,字衢臣,又字頌升,治康爲考名。元房縣前人。1913 年天官第小學畢業,以優異成績考入東陽中學。畢業後在鄉執教。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炮科。畢業後曆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五十八師一七四旅三四七團二營營附。1937年8月淞滬戰役爆發,率部參加上海保衛戰,浴血奮戰兩個多月,予敵以重創。因戰功卓著,遂晉升爲少校營長。同年11月奉命撤離上海,退守南京。12月4日起,日軍分三路進犯南京。他率領全營官兵粉碎日軍一次又一次瘋狂進攻,固守陣地。6日,利用戰鬥間隙匆匆寫下遺書:“……我軍浴血奮戰,情況非常危急,面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我作爲一名指揮員,獻身報國,此時其矣……忠孝不能兩全,若有意外,請家人以國家安危爲重,不要悲切……”後抱著必死決心,率部堅守,不幸中彈,壯烈殉國。所部也全部陣亡。時約12月8、9日間。後被國民政府追授中校軍銜。1988年被追認爲革命烈士。

吳兆祥(1901—1986),綱六百五十三,譜名兆雲,字璧輝。元房騰蛟東蔣人。師從名醫韋阜如。民國十年在白雲後上田開設『吳寶仁堂』藥店,民國三十五年將藥店遷城營業。吳寶仁堂享譽東城。1954年組建吳寧中醫聯合診所,後發展為吳寧地方醫院,1980年易名東陽中醫院,實為該院之創始者。從事醫藥七十餘載,尤擅婦科與內科。兆祥不僅醫術精湛,且醫德高尚,曾任東陽縣第六屆人民代表,1986年榮膺『名老中醫』稱號。有傳略。

吳兆莘(1901—1978),綱六百五十四,乳名小弟,筆名吳樂堯。貞房節孝棋盤街人。曾求學上海震旦大學。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6月,中共東陽獨立支部成立,推為負責人。1928年1月,任中共東陽縣委首任書記。1935年4月,東渡扶桑,先入東京日本法政大學經濟學部,後轉仙臺東北帝國大學法學部。1937年歸國,受聘於暨南大學、英士大學、廈門大學,任教授、經濟系主任。1937年著成出版《中國稅制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沈陽東北行政學院、廈門大學教授。著有《中國財政金融年表》,已刊行。有傳。

吳允周(1902—1996),紀一千三百七十八,譜名望春,別名吳斌,字洪春,號雲舟。元房新城人。黃埔軍校第三期步兵科畢業。歷任國民革命军騎兵第三軍副軍長、西北幹訓團少將教育長、陸軍軍官學校西安第七分校教育處中將處長。1947年任陸軍軍官學校中將教育長。1949年去臺灣,任『國防部』中將高參兼『國防部』業務法規研究整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臺灣銀行顧問等職。有傳。

吳望伋(1905—1992),紀一千四百廿六,譜名望傑,字靖夫,號治安。貞房節孝人。早年入黃埔軍校任教官。1932年,任浙江省禁煙特派員,有『浙江林則徐』之譽。其間籌資建成東義公路並任董事長,並促成東永、東嵊兩公路之建設及竣工,集資創辦東陽電燈公司等企業。1935年,任國民黨浙江省黨部書記長。1937年,復任軍委會中將特派浙江、河南兩省檢舉禁毒特派員。抗戰期間,任浙江社會事業促進會理事長、《正報》社社長。1944年當選國民參政員。有傳。

吳之謙(1909—1977),綱八百零八,譜名兆棠,常用名松林,之謙為官名。元房良渡吳宅人。政法大學畢業,從戎入國民革命軍陸軍七十四軍五十一師,參與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湘西雪峰山會戰等著名戰役,歷任團長、師政治部主任、副師長,少將軍銜。抗戰勝利後轉業至浙江省民政廳任專員。解放後解赴青海勞動教養。1975年獲特赦後留場工作直至去世。有傳略。

吳望佐(1912—2001),紀一千五百四十九,字周丞,號濟民。貞房節孝人。廈門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參與滇桂鐵路建設。1949年5月參加軍管會浙江省幹校學習,10月調入杭州鐵路局視察室。1952年任職鐵道部第一設計勘察總隊第四設計院。1962年任上海鐵路局設計所總工程師。

吳讓周(1913—2019),綱九百零五,譜名兆梓。義房里仁人。現年一百零五歲,為南岑吳氏迄今之最高壽者。擅書法。歷任上海美豐紗廠車間主任、浙江省行政幹部訓練團科長、省社會處科長、中國中學文書兼會計、建國印刷廠廠長、東陽百貨公司會計。1981年平反退休後曾任吳寧鎮老年協會常務理事、南門老年協會會長。

吳樂園(1914—2007),綱九百廿二,譜名兆園。貞房節孝棋盤街人。集郵藝術家。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收藏並研究紅印花郵票。1948年移居臺北。1983年印行《紅印花加蓋郵票專集》一厚冊。內容豐富,精美異常。收藏郵票珍品之多,收藏面之廣,收藏時間之長,均屬海內外鮮見。有傳略。

吳兆吉(1915—1998),綱九百五十七,又名祖岐,字峙山,號文鎬。元房湖塘人。曾任北京鐵路局臨汾鐵路分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擅詩詞書法,積有詩詞數百首,在全國鐵路系統職工書法比賽中多次獲獎。

吳兆謨(1916—2001),綱一千零四,義房里仁南門人。1949年5月於臨海起義,1954年12月自南京步兵學校高級教官轉業至安慶市財政科工作,以行政十六級離休。

吳廣裕(1920—1987),增二千零廿九,字章良。智房里坊人,居義烏。國立暨南大學畢業。歷任君毅中學、中國中學、義烏中學教員,樹國中學主委,義亭中學副校長。義烏市政協常委。

吳華乾(1921—2008),綱一千一百六十七,譜名兆乾。元房後周人。1949年6月廈門大學法律系就讀時加入閩中地下黨,同年8月參加閩中遊擊隊泉州團隊服務團,後轉入廈門市軍管會。解放初任職鼓浪嶼區公所和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1953年至1966年先後任廈門機器廠、廈門火柴廠、廈門酒廠廠長。『文革』期間受沖擊。1979年任廈門瓷廠廠長。離休後享受正廳級待遇。

吳望喜(1922—2016),紀一千七百零一。義房錦坊人,金華師範畢業,從教一生。擅書畫,多次獲獎。熱心公益,創建錦坊老年協會,連任會長五年。2000年與其長子兆恒等主持纂修《東陽南岑義房錦坊家譜》,并搜尋複印全族宗譜。

吳君逸(1922—2010),禮四百廿九,譜名洵洪。元房湖塘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赴臺灣,後定居美國舊金山。畢生傾力於書法理論研究,研究運筆方法。潛心研究孫過庭書譜,將筆法列為十四法,認定孫過庭譜序所傳之法,與羲獻當時所傳之法無異。著有《遇見內行人相說內行話》《王羲之假帖真寫》《觸機》《窺奧》《突破》等。有傳略。

吳洵陽,1923年生,禮四百三十六。義房錦畈人。中共地下黨員,上海解放時協助軍管會接管學校、醫院,曾任上海市蓬萊區工會幹部、蓬萊區政協常委。

吳漢(1924—2012),紀一千七百零八,譜名望乾。智房玉池人。舞臺美術設計師。中國舞美學會浙江分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上海分會會員。潛心山水畫,成就以粉畫最著,代表作為《雙陽公主》《鐵靈關》等。1994年出版《吳漢山水畫集》一冊。有傳略。

吳兆羆(1924—1978),綱一千二百十三,字和球。元房後周居佐村西山人。曾任九峰鄉鄉長、中共西山村黨支部書記等職。

吳兆鵬(1924—2002),綱一千二百十四,字子平,又字志鵬。元房新城人,寓臺。高級工程師,曾任臺湾『中國造船公司』主任、廠長。

吳友祥(1925—2016),增二千零四十二。義房里仁人。上海造船廠總工程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吳洵祺(1925—2017),禮四百五十七。元房騰蛟東蔣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華東野戰軍蘇北兵站汽車三連調度管理員,歷經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渡江戰役後隨二十九軍軍部駐無錫市,1950年秋集體轉業無錫市內河航運公司,參與城市接管和管理工作。1958年調無錫冶金局,參加籌建無錫鋼鐵廠,先後任供銷科倉儲主任、後勤黨總支工會主席,供運科代理書記等職。1983年春離休,任中共西莊村黨支部書記,大力培養建黨積極分子,帶頭捐款創辦幼兒園,扶植五千元戶,大樹萬元戶,發展專業戶,使西莊大隊工業總產值達到三百萬元以上,為西莊大隊成為金華市第一個億元村打下基礎,從而得到政府獎勵。熱心宗族修譜,搜集資料,慷慨捐款人民幣貳萬元,完成《南岑吳氏東蔣宗譜》之纂修。搶救全族宗譜時,帶領三個兒子共捐款人民幣二萬八千元。

吳兆震,1926年生,綱一千二百三十九,小名珊元。貞房節孝人。國立英士大學畢業。先後任教於北麓中學、磐安中學、東陽中學。1957年被錯劃右派。東陽高復事業先驅,1983年創辦『東陽前進文化補習學校』,為高校輸送新生七千餘人,享譽一時。《文匯月刊》《浙江教育報》等都先後報道了吳兆震和『東陽前進文化補習學校』之辦學事跡,其本人也被農工民主黨中央授予『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09年紅椿巷區域拆遷,代表後裔將祖屋補償款人民幣八十五萬元捐出,設立『吳一公婦女兒童關愛基金』。2013年起先後被評為第三屆『東陽市道德模範』、『金華市最美老幹部』、『浙江好人』、第十屆『浙江省文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曾任農工民主黨東陽市委會主委、東陽市政協第六至第十屆常委、東陽市退離休教育工作者協會會長,享受縣處級待遇。著有《風雨人生》。熱心宗族修譜事業,係第十八次修譜董事會榮譽董事長。

吳家豪,1928年生,增二千零五十六。義房里仁城南前山頭人。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鐵路車站與樞紐學術帶頭人。從事鐵道運輸及鐵路車站與樞紐設計研究近四十年。中國鐵道學會減速頂調速系統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交通項目部專家,《鐵道運輸與經濟》總編。曾主持二十餘項重點科研項目之研究,多項獲獎,其中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鐵道部科技大會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各一項。先後在國內外重要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五十餘篇,並撰寫《鐵路編組站》《國外鐵路編組站設計》《國外鐵路樞紐》《鐵路編組站系統設計優化》等四本專著。曾獲全國鐵路優秀知識分子稱號,1991年獲國務院『為發展我國科學研究事業做出突出貢獻』表彰,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個人業績載入美國《當代世界名人錄》。

吳銀棣,1928年生,禮四百九十六,譜名洵輝。元房騰蛟塘裡人。曾任中共浙江建築科學研究所黨支部書記,1977年至1982年,被連續評為浙江省先進生產工作者。

吳文萼(1928—2003),正十一。元房後周人。歷任杭州下城區團委書記、下城區人事勞動局局長、下城區輕工業局黨委書記。

吳望坤,1929年生,紀一千七百三十八。智房玉池人。博士,寓居美國北卡羅來納州。

吳兆寧,1929年生,綱一千二百九十四,字寧生。元房新城人。1948年考取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十三期炮兵科,次年隨校在成都起義。1950年入朝參戰。1954年開始受其父吳允周寓臺影響回鄉任代課教師。1957年被錯劃右派。平反後1979年至1986年任省縣兩級人大代表。1984年起連任東陽市第六至九屆政協副主席。民革東陽市一、二屆主委,東陽市僑聯主席,東陽市臺聯一、二屆理事長。金華市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東陽市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享受正縣處級待遇。熱心宗族修譜事業,係第十八次修譜榮譽董事長。

吳兆仲(1930—1990),綱一千三百十八,字桂根。元房良渡吳宅人。曾任上湖鄉鄉長、人民公社社長。

吳兆安(1931—2017),綱一千三百廿七。義房峴畈人。抗美援朝時自清華大學投筆從戎。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北京電子管廠高級工程師,北京七七四廠工業電力電子顧問。設計并試製之脈衝功率十兆瓦之雷達剛性調製管TM—904C及在此基礎上派生之工業加熱400KW高頻振蕩管FU—914C分別獲四機部一等獎和電子工業部優秀獎,裝備於遠望一號、二號測量船及衛星發射地面測控站。為全國各地高頻、中頻、調速、固態弧焊設備及焊管生產線排除疑難故障百餘例。參編專業書兩本,發表論文多篇。

吳望堯,1932年生,紀一千七百五十五,筆名巴雷。智房玉池人。淡江英專畢業,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 將現代科學思想融入現代詩之想象中,風格岸然卓立,為該時期臺灣現代詩壇靈魂人物之一。曾獲臺灣文藝基金會特別創作獎。主要作品有詩集《靈魂之歌》《玫瑰城》《地平線》及《吳望堯自選集》。

吳兆昂,1932年生,綱一千三百四十,字金昂。元房新城人。浙江省財政廳處長,浙江会计师事务所副所長。

吳友林,1933年生,增二千零六十七。義房里坊人。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時,為某部八連三班機槍手,1951年2月23日,擔任白冬里南山二二六八高地狙擊任務,堅守陣地,殺傷大量敵人,榮立一等功。其時有戰地通訊《人民英雄吳友林》予以報道。

吳兆洪,1933年生,綱一千三百五十二,字洪其。元房密溪鹁鸪尖人。杭州市交通警察大隊正處級幹部,一級警司。

吳炳和,1933年生,綱一千三百五十五,譜名兆鳴。義房里仁節孝門人。歷任東陽縣人民銀行農村金融股長、企業信貸股長、工會主席等職。1983年起先後任磐安縣農業銀行行長兼黨組書記,磐安縣人民銀行行長兼黨組書記。1993年5月受聘浙江廣廈集團總經理顧問,組建廣廈集團公司內部銀行並任行長。多次被評為縣先進工作者、優秀工作者和金華市、浙江省人民銀行系統先進工作者。為磐安縣第五、六、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主編《磐安縣金融志》。主持搶救重印《南岑吳氏宗譜》,主編《南岑吳氏世譜》。

吳天月,1933年生,禮五百七十七,譜名洵月。元房後周人。1951年2月參軍,1953年初入朝參戰。1956年榮立二等功一次,被蘭州軍區授予『積極分子』稱號。歷任連指導員、政工科長等職。1978年轉業,任東陽駐義烏轉運站書記兼站長。革新裝載技術,獲省科技成果三等獎。1982年任市供銷學校書記兼校長,兩獲商業部『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吳友田,1934年生,增二千零七十一,字成連。智房仁德人。曾任中共吳寧食品公司黨支部書記,離休,享受副縣處級待遇。

吳家傑(1934—2011),增二千零七十三。義房里仁前山頭人。曾任浙江省委海寧『社教』辦公室主任,中共湖州鋼鐵廠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中共嘉興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委對臺辦公室主任,嘉興市政府僑務辦公室主任,政協嘉興市第二屆、第三屆委員會秘書長。

吳兆俊,1934年生,綱一千三百六十四,字桂秀,號士超。元房良渡吳宅人。杭州大學物理系副教授。中國物理學會、中國電子學會、中國計量測試學會、浙江省科普協會等會員。編著有《巧識電子線路圖》《新型電子元器件檢測》《近代物理與計量》《電子小制作入門》《數字電路入門》《萬用表使用維修入門》《傳感器應用制作入門》。                                                                                                                                                                                     吳兆棋,1935年生,綱一千三百七十九,字中寶。義房下和人。高級工程師,曾任紹興市礦石冶煉廠廠長兼黨委書記、總工程師,中共紹興市委常委。

吳炳高,1935年生,禮六百零五,譜名洵信。元房泮西趙宅上田畈人。藏譜五十一冊,同治戊辰、光緒甲午、民國丁巳『肇』字號三種版本均有,其中重卷十五冊。所藏譜為宗譜重印續修貢獻巨大。

吳本爐,1935年生,正十九。元房騰蛟磐安玉山元里人。任村幹部三十多年,兼任信用站記賬員。藏譜三十六冊,民國丁巳本『南』字號缺卷六、卷廿四、卷三十共三冊,與吳炳高所藏宗譜合成完璧,使宗譜重印續修順利完成。

吳創之,1936年生,禮六百二十。貞房節孝吳寧南門人,博士。僑居加拿大。

吳立軍(1936—2002),義一百八十,字志維。義房天坵人。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吳杏丹,1937年生,紀一千三百五十四望儼次女。貞房節孝人。寧波婦女兒童醫院主任醫師。擅長小兒血液病診治,尤其對小兒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及小兒溶血性貧血診治有豐富臨床經驗。

吳洵衛,1938年生,禮六百六十八,字聯星。元房新城人。高級工程師,浙江省地質礦產廳處長,省砂石協會秘書長。

吳水慶(1938—1995),禮六百七十。義房下和人。福建機械工程公司、福建重工業廳機械研究所高級工程師,1988年至1991年任福建連城縣副縣長。

吳兆龍,1939年生,綱一千四百五十五。義房里仁下研徐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學院腎內科主任,教授、博導。

吳梓昌,1939年生,禮六百八十三。貞房吳院祥莊人。曾任浙江省勞動廳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吳兆龍,1940年生,綱一千四百六十四。貞房節孝人。會計師,曾任烏魯木齊鐵路局物資供應科科長。

吳兆傑,1940年生,綱一千四百六十六,字桂芬。元房良渡吳宅人。浙江農業大學畢業,高級農藝師。曾任中共蒼南縣種子公司支部書記。有論文《早稻冷害及其對策》《蠶豆『五改』高產栽培技術的初步探討》《細綠萍種萍的旱地養殖越夏》《協優46秋制畝產超225公斤技術》等。曾獲溫州地區科技成果二等獎第一完成人,溫州市農業豐收一等獎及省農業豐收獎等獎勵。曾參加『種子與種子生理研究進展』國際學術交流會議。係中國農學會、中國作物學會會員。

吳友金,1941年生,增二千零八十三,字尤金。智房仁德人。曾任溫州鹿城區勞動人事局局長。

吳兆平,1941年生,綱一千四百七十五,又名潘公平,字平生。元房新城人。唐山鋼鐵公司技術科長、廠長,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河北省節能先進工作者。全國金屬學會四、五屆理事。第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吳兆生,1941年生,綱一千四百八十五。元房良渡居嵊州金庭鎮后廠村人。浙江農業大學副教授,高級農藝師。1959年畢業於紹興師專,任教于北莊中學。1978年調嵊縣教育局。1985年調浙江農業大學。1988年出席農業部學術研討會,論文《中國甜葉菊的栽培》獲通過,與時任農業部顧問之國防大學政委李德生上將、農業部劉培植副部長合影。2002年退休後,婉拒杭州諸多單位高薪聘請,回嵊州創辦『浙江省嵊州市紅楓種植基地』。熱心支持宗族修譜事業,2005年,良渡吳宅修譜任榮譽會長。2010年重陽,出資修建后廠之大太公、二太公墓。係第十八次全族修譜榮譽董事長。

吳立根,1942年生,義二百二十。貞房新屋人。大連海運學院畢業,台州航管處高級工程師,副處級。

吳望文,1943年生,紀一千七百九十五。智房玉池人。1965年畢業於上海美專本科,一級美術師,上海市政府採購評審專家組成員。曾任上海建築設計所所長、上海美術設計公司設計總監,1994年設計人民大會堂上海廳,1999年主設計之上海城市規劃館獲白玉蘭獎。2004年主設計之上海鐵路博物館獲上海市博物館精品獎。

吳洵傑,1943年生,禮七百四十三,字洪高,又字吳煒。元房泮西趙宅上田畈人。高級工程師。獨立研制固體鋁電容器,填補國內空白,獲電子工業部科技二等獎,獲省電子局先進科技工作者、科技開發先進工作者、金華市中青年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東陽市第七、八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市政府人民監察員。

吳友糕,1946年生,增二千零九十,字生法。智房仁德人。曾任東陽市人民檢察院辦公室主任,院黨組成員,四級高級檢察官。

吳初偉,1946年生,禮七百九十,譜名洵偉。元房良渡吳宅人。1989年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1996 年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9年被評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傳承人,2012年被評為第二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傳承人』,2016年被評為第三屆『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現任東陽市木雕研究設計院院長,金華市古匯園林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總設計師。係中共黨員,連任三屆政協東陽市常委,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高級委員、浙江省協常務理事,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木雕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木雕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金華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浙中城市文化群推廣會會長。1990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深造,1991年11 月受復旦大學之邀,成為全國工藝美術行業第一位受邀特聘客座教授。現經常被各大院校聘請藝術講授。傳承與弘揚東陽木雕民族文化,共培養學生六百多名,並為各大學木雕專業培養師資力量,對東陽木雕之傳承作出傑出貢獻,被譽為東陽木雕領航人。鉆研木雕五十餘載,融匯各類雕刻技法,創作了四百餘件木雕作品,風格迥異,享譽中外,在國際國內各大評審展會中屢獲金獎。其中《百猴嬉春》《春江花月夜》《盛世神舟》等五十多件作品在國家級、省級精品評展中獲最高獎項。六件作品被選為國禮,其中《曹操贈袍》於2002年由國務院贈送給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將軍,並獲高度贊賞。熱心支持宗族修譜事業,係第十八次修譜榮譽董事長。

吳小偉,1947年生,禮八百廿七。義房里仁人。東陽三建公司副總經理,廣廈集團湖北第六建築工程公司董事長,廣廈集團第一建築工程公司總經理,廣廈控股董事局副主席。

吳水生,1947年生,禮八百三十四。義房下和人。華東師大畢業。曾任磐安縣委報道組組長、金華廣播電視總臺廣播新聞中心主任。

吳偉生,1949年生,紀一千八百十九。智房里坊人,居義烏。高級講師。歷任浙江水泥機械廠廠長、浙江機電技師學院院長。

吳潮海,1950年生,綱一千五百八十一。義房擎天坵裔孫,居義烏。歷任義烏市政府辦公室工作綜合科科長、副主任,義烏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局長、經理、黨組書記等職。2001年起擔任《義烏市志》《義烏年鑒》《義烏叢書》主編。其中四百五十萬字之《義烏市志》已出版。《義烏年鑒》先後蟬聯全國出版質量評比綜合一等獎和特等獎。啟動近四千萬字之《義烏叢書》編纂工作,已出版古籍影印三十五種,新編五十九種。主持開展『重走義烏兵戍邊路,義烏兵後裔桑梓行』活動和『重走義烏兵東南沿海抗倭路』活動,挖掘明朝義烏兵抗倭禦虜歷史文化,出版明代義烏兵專集五種,在浙、閩、冀、遼、京、津等地引起強烈反響。系金華市作協副主席,著有《西土如夢亦如金》《現代都市不是夢》《華山天下雄》。在《人民日報》《瞭望》等報刊發表文章多篇。為義烏市委、市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

吳立梅,1951年生,義三百十一,字凌寒,號八面山人。元房騰蛟塘裡人。曾獲東陽市先進工作者、教學能手、文史工作先進個人,金華市優秀教師、藏書達人,首批『浙江省全民閱讀示範家庭』,第二屆全國『書香之家』等稱號,《東陽日報》曾兩次專版介紹。編寫高中語文復習資料百餘萬字,浙江省普通高中選修課教材一本。論文征文獲國家級二等獎一次,省級和地市級獎各十餘次;非教學論文八獲市一等獎,大半名列榜首。通古文,能詩詞,擅辭賦碑銘,多有刻石。個人著述二百餘萬字,著有《悠悠東陽》《夏山文叢》等。主編、參編、校審之著作三十餘本,七百餘萬字;編刊二十四期,近二百萬字。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東陽市志》副主編兼第一、二冊主編,東陽市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東陽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東陽市政協特聘文史委員,東陽市地名顧問;中華吳氏宗親總會常務理事,浙江省吳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東陽吳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南岑吳氏宗譜》2017續修本主編,標點藝文并司校對。

吳并,1954年生,禮一千零三。元房湖塘人,居杭州。高級經濟師。曾任東陽市自來水公司經理。

吳洵梅,1954年生,禮一千零八。元房後周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田漢研究會會員。曾任橫店集團演出放映公司總經理。2007年被文化部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通覽》編輯委員會認定為『傑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2010年12月8日,受中央電視臺『華人會客廳』面對面訪談欄目之邀講道情文化。 2013年被確定為第二批『浙江省優秀民間文藝人才』和『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金華道情」代表性傳承人』。2016年 『中華頌』全國小戲小品曲藝大展獲劇目銀獎和優秀演員獎。

吳越川,1954年生,正一百十。元房後周人。早年從軍。歷任四川廣安縣稅務局副局長、高坪區國稅局局長、南充市國稅局總經濟師等職。

吳洵美,1955年生,禮一千零十九,女,字美玲。元房新城人。英國牛津大學博士。臺灣大學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吳羽飛,1955年生,禮一千零廿九。元房湖塘人。空軍少校,轉業后任婺城區人民法院辦公室主任,現任中共萬里揚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

吳忠仁,1956年生,禮一千零五十二。貞房湖溪前陽人。部隊曾任營長,轉業後歷任杭州下城區統戰部部長、中共下城區委黨校校長,現任中共下城區行政執法局黨委書記,正處級。

吳餘糧,1956年生,禮一千零八十,譜名餘良。義房湖溪光明人。湖溪農技站站長,參與八里灣現代化農業示範園區、全國十大財政支農科技示範園區、一萬四仟三佰零七畝中低產田改造和土地整理項目建設,組織領導各種示範基地四十五個。2004年獲浙江省勞動模範稱號。

吳偉豐,1957年生,紀一千八百五十一。智房里坊人,居杭州。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歷任浙江大學基建處處長、浙江大學紫金港新校區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現任中共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院長。

吳順海(1957—2004),禮一千零九十五。義房湖塘頭人。在北海艦隊旅順基地海島水井區歷任軍士長、艇長、教練艇長等職。轉業東陽檢察院歷任檢察員、法紀科副科長、反貪局副局長。2004年5月12日,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時遭遇車禍,於6月11日因公殉職。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追授『模範檢察官』,被中共浙江省委追認『優秀共產黨員』。

吳金桃,1958年生,禮一千一百三十一。元房密溪嶺溪人。大學本科學歷。在空軍八七〇三九部隊歷任班長、司務長、連指導員、政治處幹事,1990年轉業至安徽蚌埠市工商質監局,歷任副所長、人事股長等職。現任局政治處主任科員。

吳曉庭,1958年生,禮一千一百三十五。元房湖塘人,居杭州。高級經濟師,現任廣發銀行杭州分行副行長。

吳建華,1958年生,興十六。元房後周人。1989年河海大學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專業工學博士,教授、博導。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工作,完成國家攻關、自然科學基金、水利部基金及橫向項目二十餘項。發表論文三十餘篇,部分被SCI、EI收錄,1995獲水利部優秀論文獎,高土石壩施工水力學問題研究獲1998電力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吳偉年,1959年生,紀一千八百七十一,女。智房里坊人,居金華。副研究員,歷任金華市規劃設計院院長、金華市規劃局總規劃師。

吳洵紅,1961年生,禮一千二百三十,字洵洪。元房良渡吳宅人。博士,數學教授,美國微軟公司工程師。

吳海麗,1961年生,禮五百七十七天月長女。元房後周人。國家一級演員,曾為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臺柱子,呂派花旦,代表性角色係在越劇《五女拜壽》中飾演之雙桃。其夫系著名羽毛球教練李矛。

吳孫能,1962年生,禮一千二百五十七。貞房節孝伯房城東東宅人。在職研究生學歷。曾任建德市委黨校校長及杭州市委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培訓處處長等職,現任杭州市委黨校學員管理處處長。

吳水淼,1962年生,禮一千二百六十四,譜名水苗。元房密溪嶺溪人。長沙炮兵學院畢業。先後任職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第三師、浙江臨海市人武部、天台縣人武部。轉業后在天台縣政府工作,歷任任天台縣縣府辦副主任、人民防空辦公室副主任、民防局副局長,享受正處級待遇。曾參加九八抗洪,立二等功一次,係軍隊抗洪英模報告團成員,受江澤民總書記接見。現任天台縣新四軍研究會會長。

吳躍明,1962年生,義五百三十三。元房騰蛟東蔣人。東陽市人民醫院主任醫師,胸外科主任。擅長胸外科手術及嚴重創傷急救及食道癌、賁門癌、肺癌、縱膈腫瘤、乳腺癌等之診治。

吳大天,1962年生,正一百七十八。元房良渡吳宅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浙江農業大學環保本科專業首屆畢業生,任職金華市環保監測站,開創建立大氣及廢氣質量監測、土壤和底泥質量監測、生物監測、噪聲和振動監測等專業業務。省級課題螢石浮選廢水處理技術研究獲金華市科技進步一等獎,被列入國家環保最佳實用先進技術A類在全國推廣。創立浙江省環保產業骨幹企業金華天乙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長,曾被評為金華市十佳環保模範人物。

吳朝良,1963年生,綱一千七百廿五,又名王朝良。元房湖塘人。上海海軍幹休所政委,大校軍銜。

吳苗法,1963年生,綱一千七百廿八。元房密溪嶺溪人。高工。勝利油田高原石油裝備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主要從事石油機械之研發與制造,兩獲山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獲山東省機械工業科技成果一等獎三項,獲國家專利十一項,主持和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修定六項,獲第二屆全國機械工業勞動模範。

吳光榮,1963年生,禮一千二百七十八。義房湖溪光明人。博士,杭州中電五二研究所研究員。

吳洵麒,1963年生,禮一千三百廿五。貞房節孝吳寧裡托人。浙江工業大學畢業,歷任景寧縣城關鎮副鎮長、景寧縣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局局長、麗水市建設局副局長,現任麗水市城管執法局局長。

吳順錄,1963年生,禮一千三百三十七。義房湖塘頭人。在部隊歷任排長、副連長、作訓參謀等職。轉業麗水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任主任科員、綜合處處長等職。曾獲全省人民防空先進工作者稱號。

楊玲秋,1963年生,元房騰蛟塘裡義五百六十五吳慶之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任職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從事電子政務研究和建設工作,負責電子政務項目方案編制和組織實施,承擔省發改委電子政務規劃研究課題。獲國家、省級優秀研究成果、科技進步等七項獎,其中一次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參編計算機應用能力培訓考核教材《電子政務教程》《計算機實用培訓教材》等。

吳立飛,1963年生,義五百七十六,字飛良。禮房白溪人。浙江農業大學畢業,高級講師。曾任金華農業學校副校長,現任中共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經管學院黨委書記、副教授。

吳宏耀,1964年生,禮一千三百八十五。義房里仁吳寧和平人。浙江農業大學茶葉系畢業。歷任農業司糧油處處長、種植業管理司農情信息處處長,國務院辦公廳副局長、局長,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秘書,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農村二組組長。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現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浙江大學兼職教授。

吳允華,1964年生,綱一千一百九十二幼女。元房湖塘吳寧和平人。東陽市中醫院主任醫師、呼吸內科主任、金華市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東陽市名中醫、東陽市首批重點學科呼吸內科學科帶頭人。擅長中醫內科,尤擅長中西醫結合呼吸內科系統疾病。在國家級、省級雜志上發表論文十餘篇。其夫盧方係東陽市人民醫院主任醫師。

吳建軍,1964年生,義六百十一。元房泮西橫店上城人。博士,在美國俄亥俄州從事能源研究。

吳曉東,1965年生,義六百四十二。義房錦坊人。歷任舟山師專學生處處長、團委書記,舟山市文化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共青團舟山市委書記、黨組書記、青聯主席,中共舟山市定海區委副書記(正縣處級)、區紀委書記、常務副區長,舟山市普陀區區長、區委書記,紹興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副市長。現任中共紹興市委副書記。

吳永良,1966年生,禮一千四百七十六,譜名洵永。禮房白溪口人。移民至巍山上滄塘。198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哲學社會學系。任教於浙江師範大學,1992年調入浙江省委高校工委工作。2000年10月起,先後任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副主任、調研員、法制辦公室主任等職,2007年8月任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主任。2012年1月任浙江省教育廳副巡視員。妻杜蘭曉,浙大博士,現任浙江理工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校黨委委員、宣傳部長、新聞辦公室主任。

吳立平,1966年生,義六百四十三。元房泮西人。大學本科學歷,會計師、註冊會計師。歷任浙江信聯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會計、寶鋼集團浙江金屬制品公司財務科長、浙江信聯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總經理。現任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安徽科苑集團董事長。

吳立義,1966年生,義六百六十二。義房下和人,現居加拿大多倫多市。浙江中醫學院畢業,主任醫師。

吳明紅,女, 1968年生,貞房節孝禮四百四十五德貴幼女。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大學副校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上海大學國家211重點學科環境工程學科帶頭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2年獲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科技獎。擔任國家自然基金委專家評審組成員、上海市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特邀常務理事、中國核學會核技術應用分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教育系統勞模協會副會長。長期從事輻射技術應用於環境保護領域中的基礎理論與工程應用研究,在輻射防護設計、污染物降解、大氣污染監測、環保功能材料研制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

吳建國 ,1968年生,義七百十三,譜名立國。元房泮西橫店上城人,居美國。美國路易斯大學博士後。

吳天福,1969年生,綱一千七百七十一。義房下和人。博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技術,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研究員。

吳波,1969年生,義七百九十。義房下和人。曾任福州市食品藥品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政委(正科級),現任福州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黨委辦公室主任。

吳衛生,1970年生,禮一千六百三十二。元房騰蛟東蔣人。1998年獲浙江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副教授,化工基礎教研室主任。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專著一部。

吳立軍,1970年生,義八百十八。元房泮西人。高級會計師。任職中鋼集團公司,歷任財務部資金處副處長、中鋼期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鋼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黨總支書記,中鋼投資有限公司係公司控股股東中國中鋼股份有限公司之全資子公司。兼任中鋼集團天澄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北京華一科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中鋼集團濱海實業有限公司監事、中鋼集團邢臺機械軋輥有限公司監事。

吳善(言+善)立,1971年生,義八百四十。貞房節孝吳寧南門人。博士。僑居加拿大。

吳京,1971年生,義八百四十一。元房泮西趙宅上田畈人。1989年至1999年就讀東南大學土木工程系,獲博士學位。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導。主講國家精品課程《工程結構設計原理》,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和東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各一次。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九十餘篇(包括SCI收錄論文十五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十八項。

吳冠陽,1972年生,禮一千六百六十七。義房下和人。軍校畢業,曾任廣州市特警大隊大隊長,轉業後任廣州大學宣傳辦公室主任,現任廣州大學城管委會文體中心主任。

吳力純,1973年生,義九百廿五。義房下和人。曾任職金華日報社和金華市旅遊局,現任政協金華市委員會綜合二處處長。

吳艷芳,1973年生,禮六百三十四明輝幼女。元房後周人。2005年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區域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先後就職於寧波市中策電機有限公司,寧波市政協教文衛體委、經科委、文史委、人資環和城建委,現任寧波市政協人資環和城建委辦公室主任。

吳麗花,1973年生,正六十四春山長女。元房後周人。浙江大學醫學博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副主任機構管理辦公室主任。論文有《鹽酸曲馬朵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氟伐他汀調節內皮細胞與T細胞之間信號轉導的作用研究》等。

吳強強,1975年生,義一千零三十三。義房擎天坵人。博士,定居美國。

吳喆陽,1976年生,綱一千八百廿九。智房玉池人。數學博士,美國馬薩諸塞州伍斯特理工學院終身教授。

吳剛,1976年生,興一百零一,譜名士剛。元房後周人。1993年由東陽中學保送東南大學,在東南大學獲博士學位(碩博連讀),後在日本茨城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2008年晉陞教授,先後入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國青年科技獎等。現任東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其妻黃嵐亦係博士。

吳軍良,1977年生,義一千零七十四。貞房節孝人。博士,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主攻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與計算機技術在環境學中之應用。

吳曉輝,1978年生,禮一千八百零八。義房下和人。西南大學畢業,現任金華市委組織部科技幹部處處長。

吳江,1978年生,義一千一百十五。義房天坵人。華中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社會計算研究中心博士後,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學院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網絡計算、網絡信息計量、社會建模與仿真。現為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信息系統與電子商務系主任、碩士生導師、武漢大學珞珈青年學者、湖北省楚天學子。已在國內外高水平雜誌和會議上發表學術研究論文三十餘篇,其中被SCI/SSCI收錄十餘篇,出版學術專著《社會網絡的動態分析與仿真實驗》。

吳卿,1978年生,興一百十九。元房縣前人。浙江大學工學博士。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計算機學院院長,計算機基礎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成員。兼任電子政務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浙江省人大電子信息研究會副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分布式計算、嵌入式系統、人工智能、汽車電子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一項,浙江省科技計劃面上項目一項。在國內外重要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其中SCI和EI收錄二十餘篇。出版學術專著一部,教材四部。於2008年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二。

吳志丹,1980年生,紀一千九百六十。禮房登雲人。先後畢業於北京空軍工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現任浙江省國安廳科長。

吳小玲,1986年生,禮一千二百六十五竹明之女。元房騰蛟塘裡人。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畢業,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獲碩士學位,在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獲博士學位後與其夫楊歐留校從事衛星和遙感技術博士後研究。

吳鋼鋒,1988年生,正六百零二。元房縣前人。浙江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系本科畢業,浙江大學水利與海洋工程學系碩士研究生畢業。2014年在浙江大學獲博士學位,其學位論文為《二維定床和動床洪水數值模型的研究和應用》。現任職義烏中信銀行。

吳承栩,1989年生,綱一千九百十一。智房里坊人。復旦大學刑事訴訟法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有論文《大陸法系刑事證據制度變遷及啟示》《公訴變更問題研究——以刑事訴因變更制度為視角》《刑事庭前會議制度基本構成探析及完善》等。任復旦大學法律碩士輔導員,獲『2014年度研究生十佳輔導員』稱號。

                                     

                        丁酉孟夏立梅輯錄

            原载《南岑吴氏宗谱》2017续修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傷骨科響譽民間,名醫世家齊爭輝
《絕妙好詞箋》道光愛日軒戊子夏刊
关于商河胜祖支系的一点解读——文/湖北黄梅 商学文
董其昌书法-楷书天台鹦鹉二赋册页
夏洲拔贡余锡年朱卷
看26位清朝状元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