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阳南岑吴氏的节孝义行

节孝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提倡,东阳南岑吴氏也身体力行之。道光《东阳县志》“孝友”列名的有吴荪(即义房嫡祖吴仲绍)、吴沧(即吴天沧)、吴承统,占东阳吴氏之半。“义行”列名的有吴从聘、吴良栻、吴良桢、吴承祖,在东阳吴氏7人中占有3人。县城东南隅贞房聚居区竟至以“节孝”命名。宗谱第一卷载“节孝”匾额达72块。

受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制约,妇女夫亡守贞,往往是血泪悲歌。孤儿寡母,外有强邻地痞环伺,内有耄老弱孤待养,生活无着,家计维艰。“霜晨月夕,机声伴鸡声相咽,孀姑偕孀媳同凄。”(《先伯祖母陈氏暨伯母陈氏双节行状》)设身处地,令人不寒而栗。

吴从爚之妻蒋氏(1681~1765黄田畈太学生蒋熙琬长女18岁出嫁,年后夫亡,时其子不满周岁。蒋氏“痛哭哀伤,殒身莫顾,孤灯只影,矢志弥坚”,抚子成人,守节60余载。此类事例在《特传》、《女传》、《女祭文》、《女行状》、《公呈》、《墓志铭》等卷册随处可见,每一座贞节牌坊每一块贞节牌匾都是心酸血泪所铸造的。有子可抚的尚算幸运,无子者因毫无指望则更为悲苦。家资殷实者守节不难,绳床瓦灶者可以想见其度日如年。因此,金玙在《节妇楼氏安人传》中感慨系之曰:“妇人女子以身适人,之死靡他,从一之义则然。顾其间要有难易之辨,何则?同焉为嫠,或者家素封也,年将艾也,是犹易也,而非难也。若值窭空而当青春之候,凛凛守一醮不改之义,则惟楼氏安人为最著。”

而孝子之代表则为吴天沧(一名“沧”,1485~1572),贞房节孝人。其母陈润瑛1468~1532二十六岁丧夫,吴天沧成年后竭力侍奉母亲,母亲亡故后庐墓三年。因自己早孤,未能为父亲庐墓,又为父亲庐墓三年。这样,他就在桐冈山下的荒郊野外乱坟岗足足住了六年之久。嘉靖初年,北上为其母请求旌表,过长江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所乘船只几欲倾覆。吴天沧说:“我死不足惜,可是我母亲的贞节就被埋没了啊!”嘉靖皇帝于1529年、1538年先后颁诏分别旌表陈氏母子。因此,节孝坊柱石、县衙西侧旌善亭内碑石和大宗祠内匾额上均有十六字:“母节子孝,两沐恩光;乾坤正气,万古纲常。”廉访使李崧祥命名其里为节孝里,节孝也成为贞房的一大支派。二百多年后,清乾隆五年(1740)又下诏命礼部颁《祭母子节孝文》。

      孝子吴承统墓碑,碑高174㎝、其中包括榫长14㎝,碑宽69㎝,榫宽44㎝,碑厚13㎝。上镌“皇清旌表孝子吴承统之墓”,碑在镇圣巷朝北厅之南作洗衣板多年,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辨。此碑现移至老市府保存。

吴承统(1732~1801),崇1064,义房里仁人,为父母及祖母庐墓凡九年。乾隆廿二年奉旨给“天性纯笃”匾,乾隆六十年奉旨旌表,嘉庆元年建坊于南门外仰高祠后,殁殡其旁,道光四年县令陈履和立碑“斯许遗风”,将吴承统入乡贤祠崇祀。宗谱卷三十四有墓志铭并载入县志,卷四十有“公呈详文”6页。

但封建社会也特别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义房里仁吴应魁(1824~1880?),“父丧,哀毁骨立,筑庐于墓旁独居三年,粗粝不给,晏如也”,族中本拟请求旌表,但因其不娶妻有碍而作罢。庐墓之举,固然是孝的表现,但孝的途径甚多。独居荒野,与虎狼为伍,视父母留给自己的生命和躯体为无物,于死者无补,于生者有害,即便古人也认为过分。而为了父母终身不娶,更大可不必。至于宗谱中屡见记载的拜斗延寿、割股疗亲之举,其诚可嘉,其行则近愚昧了。

南岑吴氏的义行,如扶危济困、修桥铺路、荒年赈灾、乐于捐输之类热心公益的善行义举甚多,略举几例以见一斑。

吴应淮(1756~1841),宿儒王崇炳之孙婿,字有山,号原泉,元房后周人。宗祠毁于白蚁,捐资修复。都督堰被洪水裹挟的泥沙堙埋,嘉庆六年1801竭尽家财疏浚渠堰,使历时千余年的古老水利工程恢复活力,造福百姓。晚年博览医书,精通岐黄之术,免费为人诊疗。贞房节孝吴承宵(1699~1775),在雍正癸卯1723大旱时捐百金助赈。乾隆辛未(1751大旱,又捐四百余金。顺治辛丑1661)大饥荒,义房里仁吴良栻(1626~1674)出己资设粥厂三个月,存活数千人。怀德乡(今黄田畈一带)有个名叫葛七一的人,眼瞎,孤苦贫穷,投水上吊数次,均被人救下。义房里仁吴荩(1434~1502)听说,就将其收养。过了两年,葛七一的眼睛渐渐复明了,吴荩又张罗让他娶妻成家。此外尚有礼房吴焰(1496~)、义房吴良栻购地捐作义冢,义房里仁吴渊(1741~1827)助造麻车埠义渡和独造南关外法华桥,贞房城西吴应叙(1781~1834)建南溪桥,义房里仁吴从煌(1655~1708)则先后捐银百余两修谱修祠充祀田,还捐建育婴堂等,此类义举宗谱中记载颇多。民国期间,则有元房后周吴金松(18881962)倡修毁于壬午年洪水的石狮桥,吴洵其(1899~1972)独力建造禹山西麓之凉亭及石桥。

旧时代,公常就是集体,大宗祠是南岑吴氏宗族的集体财产。为大宗祠的建造维修,不少人捐地出资,投入人力物力,当然也属义举。如吴宋、吴学垓、吴学埏、吴承鸿三兄弟、吴承缙、吴国濂、吴国洋、吴国经、吴应棠、吴应梁、吴应琳等为建祠修祠捐地出钱出力,其事迹不一一列举。此外,为建小宗祠,房岘畈吴承泮17141793一次捐田10亩;义房里仁吴承钰17031768,一次助田500。还有后裔子孙用祖先名义捐田助款的,数额往往不菲,限于篇幅,不再罗列。

为鼓励读书求仕,捐助养贤田产,宗谱列有清单。房岘畈吴承泮一次捐田50亩给大宗作养贤田。义房里仁吴应芳(18381907)出助南街三思桥店屋一所。也有为金华和杭城考寓的购地、建造、维修出钱出力的。如为修葺金华考寓,需费120千缗,贞房节孝吴嘉愈18441918慨然承担。修建邑内文教设施的有,吴良栻、吴季霖出资倡修文庙明伦堂及两庑,吴良柟复建乡贤祠、名宦祠,吴希潮、吴国鸿修尊经阁、创课士院,吴嘉璞、吴世杰修文昌阁,吴应棠建造试院。

南岑吴氏节孝义行,一篇短文无法尽言,欲求详细,只能披览宗谱。摒弃其中的封建糟粕,节孝义行对社会风气有着不容低估的正面引导作用。损己利人,总能得到肯定和赞扬。排除其中片面强调的守节和愚孝,节孝义行对于现在而言,值得肯定的地方也颇多。

                    吴立梅2009.6.20

                  原载《南岑吴氏专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阳先生用书(十)(李仁贵珍藏版)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二(十六策-10)-【赏罚​】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元曲释义-22】
欣赏-现代-潘长宏诗-《怀念周恩来总理》
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诗词赏析-43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21-【朝发南郑牋】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