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才处女作,让一代人胆寒心惊!
userphoto

2022.05.20 云南

关注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影史上当之无愧的大师。也是目前豆瓣上为数不多全部作品都在8分以上的导演。他对于电影的贡献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更忠实于电影本身的语言,让那些触及人的内心的沉重主题在他诗意的电影叙事风格中缓缓流淌。今天要聊的是他的处女作,苏联电影从写实到抒情的过渡之作:

《伊万的童年》

影片获得第27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是塔式电影风格逐步成型的一部作品。把一部战争电影拍得很美极具诗意,但同时又很残忍,它会是什么样子?他就是《伊万的童年》的样子。

本片根据鲍哥莫洛夫的小说改编。在小说中,作者以一个散文作家的准确而专注的眼光描写了战争。

小说采用了哈尔采夫的第一人称,是平铺直叙的。而塔尔可夫斯基决定在片中一定要加上伊万的梦。他要让伊万在银幕上生活在两组镜头中:一组是现实世界,在这里他是一名侦察员,执行着战斗任务;而另一组,那便是他的梦幻与回忆的世界。

塔尔可夫斯基用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写出了一首诗:描写遭受战争摧残的“伊万的童年”的悲剧诗篇。这首诗表现出:遇到了战争之后,这童年变成了什么样;也表现出:如果没有战争,它又会是什么样。

伊万的形象不是银幕上常见的那种穿着合适的小军装和皮靴的、被收养的“团队之子”式的小战士,而是一个面孔黝黑、浑身战栗、背上布满伤痕、由于发抖而牙齿相击作响的小男孩。

战争毁灭了伊万这一代人的童年。伊万饱经风霜,变得早熟和深沉,他已经失去了儿童的纯真和信念,只有在梦境中他才恢复了对生活的光明的概念。

在梦中,伊万是作为一个自由的、完整的人而存在的,他与大自然的美和人的情感的美以及整个美好的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这里,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美好的、光辉的。

而在现实中,伊万仅仅是作为一个复仇者,作为一个武器而存在着。他所经受的战争的伤痛比别人惨重,他对战争的憎恨也比别人深切。

尽管部队里的军官们为了爱护他,想送他到苏沃洛夫军官学校去学习,但他们不理解:只有当伊万按照他自己所理解的那样报了仇之后,他的心才会平静下来。

影片中的战争是通过伊万的眼睛所看到的战争。战争的形象与暴力的形象对伊万来说是唯一的、绝对的现实,只有在睡梦中,他才能摆脱它们的羁绊。

伊万最后的那个梦意义深长,它绝不是影片的一个“光明的结尾”。这个梦是在观众们知道伊万被处死刑之后看到的。

伊万的实际命运是被处了绞刑,而这个梦表现出:如果没有战争,伊万可能会有的如此美好的生活。这个梦留给了人们无限的惆怅。

黑白影调丝毫没有影响影片的画面美感,除却独到的灯光设计,大面积色块的巧妙处理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影片中白桦林的一场戏便充分体现出这一点。

黑白胶片的使用屏蔽了很多视觉上的干扰,黑白两色的高反差反而增强了画面的可视性。低机位的处理使得白桦林显得更加明亮,玛莎的美更加凸显。

反观影片的其他部分,黑暗填充了画面的每个角落,光明难以呼吸。而白桦林中聚集了所有的光芒和美好,尽管其中的光芒非常短暂,美好又如此的不切实际。

冷酷的战争现实和伊万的梦境是一组对比,而白桦林中的爱情和伊万的梦境又构成另一组对比,一方是现实中的虚幻,一方是虚幻中的现实。

塔尔可夫斯基赋予了这个常见的故事情节以丰富深刻的内涵,在影片中,他本人的观点表现得极为明确而活跃。

因而,《伊凡的童年》属于当时在西方兴起的“作者电影”的范例。影片无论就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来说都是一部创新之作。

在《伊万的童年》和塔可夫斯基之后作品的众多差异中,长镜头的运用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该片中,导演为保持叙事的连贯性,没有使用过多的长镜头以延续情境意蕴。虽然长镜头并没有在该片中多次出现,但已然成为塔可夫斯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和重要线索。

《伊万的童年》 

战争/剧情 |95分钟| 苏联 |1962年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主演: 尼古拉·布尔里亚耶夫/瓦连京·祖布科夫

豆瓣8.8  IMDb8.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影圣徒: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塔可夫斯基:用长镜头书写电影史
这部电影有可能提升下国产片的逼格,40分钟长镜头看过吗?
孤独的价值:塔可夫斯基的七幕雕刻时光
镜子
凭借“土、火、水、气”四种电影元素,他如何解读塔可夫斯基的电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