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近代海军之父沈葆桢世家与江南造船厂——贺航母福建舰在江南造船厂下水
userphoto

2022.06.21 云南

关注

海军、海防乃国之重器。孙中山于1912年元月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时任海军总长的福州人刘冠雄在孙中山解职临时大总统后,即邀请、并促成了他参观中国两大制造舰船的军工企业——江南机器制造局和马尾船政局。

孙中山解职后即于4月5日与4月21日马不停蹄地造访国内两大制造舰船的军工企业,足以见得海军海防对我们国家之重要。

马尾船政局是近代海军及航空事业的发源地。作为近代中国海军之父,船政大臣沈葆桢(文肃公)对造船建设海军的贡献自不用多说。始于沈葆桢(总理船政大臣)的第一代;至庆字辈的第二代(如沈瑜庆,江南水师学堂总办);至清字辈(如沈翊清,船政会办大臣、船政总稽查;沈颋清,福州船政局局长)的第三代;至觐字辈(如沈觐宸,海军中将,福州海军制造学校、海军学校校长;沈觐冕,海军总司令部秘书长;沈觐笏,海军总司令部公署候补员)的第四代;至祖字辈(如,沈祖同,福州海军学校航海专业第一届毕业生;沈祖贤、沈祖熙,省立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学生;李舒平(配沈絪青),马尾造船厂副厂长,福建船舶工业公司经理)的第五代;沈氏船政子孙绵延数代,为中国的海军和海防事业做出了不懈、或不可替代的贡献。

百年前,当孙中山造访福州马尾时,负责接待孙中山的正是沈葆桢长子沈玮庆的第五子沈颋清(1876—1915)。沈颋清又名希南,字蟢男。1897年,沈希南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第十四届驾驶班。后奉派为船政第四届出洋生(出法学船机、出英学造舰)。1903年,沈希南再次奉派赴美国留学,获得制船桥梁工程师文凭。回国后,任福州船政局副局长、工务长;民国元年兼摄局长。任船政局工务长期间,曾带领船厂工程技术人员攻坚克难,研制出马尾船政史上最先进的商船——“江船”号(船长87米,排水量2160吨,新式省煤立机,三缸功率5000马力,航速15节,全部钢胁钢壳)。这是清末船政制造的第40号船,也是最后一艘船。随后,又创造了一项中国第一:制造出中国第一艘折叠式水上飞艇。他带领员工,根据法国图纸制造出折叠式水上飞艇,以厚篷布为船底,船舷、船艏、艉皆用薄木片,轻如一叶,可坐一人;能折叠收展,改变形状,面积较少,重量轻,手提背负,开合自如。这是中国第一艘折叠式水上飞艇。

马尾船政16号舰:元凯。1875年6月4日下水。排水量:1,258吨。长204尺,宽33.5尺,舱深16.5尺,吃水13尺。1台150马力蒸汽机,500马力。航速10节。

4月18日孙中山在上海乘 “泰顺”(Tai Shun)号轮船南下,4月19日在马尾船政制造的“元凯”舰护航下,4月20日抵闽江口。福建都督孙道仁派代表陈恩焘到闽江口等候迎接。11时,“泰顺”号停靠马尾码头后,船政局副局长兼摄局长职务的沈希南率欢迎队伍在码头迎接。沈希南等官员以及等船政局员工与群众先期云集在马江罗星塔等候。孙中山先生在船上接见了各级官员。

4月21日午后,孙中山至马尾参观福州船政局,船政局代局长沈颋清(希南)等陪同孙中山一行及从省城来的官员,从铁水坪登岸,参观了船槽及轮机、锅炉、拉铁、铸铁、铁胁各厂,继至工程处小憩并接见了在局人员。

当晚沈希南在储才馆设宴招待孙中山一行。孙道仁、彭寿松等70余人出席了宴会。沈希南首起朗读颂词,接着孙中山发表答词谓:“船政足为海军根基。”其间,他表达对马尾船政局领导沈希南的殷切期望。他说,“沈君在欧美习学制造有年,办理必能称职。且当时此局,系沈君令祖文肃所创设。从此沈君绳其祖武,勉力进行,兴船政以扩海军,使民国海军与列强齐驱并驾,在世界称为一等强国,则文所厚望于沈君也。”

《武林沈氏迁闽本支家谱》沈颋清(希南)词条。

船政大臣沈葆桢后裔不仅对马尾船政,而且对省外的江南造船也能有贡献,当也在情理之中。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6月17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造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军工造船企业。它创建于1865年(清朝同治四年),历经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江南船坞、海军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1996年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在福建舰在江南造船厂下水的日子里,用心对沈氏族人或口述或笔述的历史做一回顾,即可发现沈葆桢后裔对江南造船厂、对建造航空母舰确有许许多多或直接、或间接的贡献。

江南制造总局时期

也为省外海军效命的沈葆桢第二代代表人物是沈瑜庆(1858-1918年),初名志雨,字爱苍,号涛园,葆桢四子,出嗣尔康(廷元子、大铭孙),移居上海。邑庠生,清光绪十一年(1885)乙酉科举人,特用主事,刑部广西司行走、江南水师学堂总办。

海军江南造船所时期

也为省外的江南造船效命的沈葆桢第三代代表人物或是沈觐赓:

据《武林沈氏迁闽本支家谱》记载:

沈觐赓 字歌屏 永清三子 颋清嗣子 福州海軍飛潜學校毕业 海軍二等造械官 船政局見習 江南造船所材料課课员 配饶氏名婉贞。(62页)

沈毓炳,字子煇,良邁長子。福州海軍飞潜學校畢業生,供职上海海軍江南造船所,西安空軍供應處督察官。(56页)

沈觐赓、沈毓炳、陈长钧(配沈觐宸次女沈燕)三人为福州海軍飞潜學校第三届(丙班制机 1910--1925)同班同学。陈长钧毕业后留学英国。回国后任上海江南造船所少校工程师。抗日战争中在湖北宜昌中央航空委员会飞机修理厂任课长,专修美、苏飞机发动机。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澎湖马公造船所所长(上校)兼总工。

由此,这三人抑或能称为第三届“丙班制机”为上海海軍江南造船所服务的沈家“三剑客”。

其中,在沈葆桢 → 沈玮庆 →沈颋清(玮庆五子)→沈觐赓(颋清子)→沈祖贤(觐赓二子)这一房中,正因为有了沈颋清(福州船政局局长)、沈觐赓(江南造船所材料課课员)、沈祖贤(省立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学生)祖孙三代人的坚持,使之成为沈葆桢后裔参与船政事业唯一保持绵延不断的一房。而沈觐赓长子沈祖德因入北京俄语学院而中断了他这一房的链接。冥冥之中,沈祖德长女沈园在上海海事大学所学专业又是港口、造船起重机械设备设计与制造,不知这“回马枪”能否为其父重续上中断的一环?

沈家亲家陈兆锵:双肩挑的海军江南造船所所长与福州船政局局长

陈兆锵(1862~1952年),字铿臣,闽侯县螺洲人。福州船政学堂管轮班毕业。民国元年(1912年),以少将衔,首任江南造船所长,仅3年,制造各类舰船89艘,总排水量达17074吨。民国4年,兆锵晋升为轮机中将,调任福州船政局长。民国5年又督办福州制造学校和海军学校。民国6年创设海军飞潜学校,并兼校长。第二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接着又制成教练机、巡逻机等4架及军用飞船2艘。民国14年,飞潜、制造、海军3校合并为'福州海军学校',陈兆锵仍兼校长,并兼闽海关督办。是年陈兆锵奉令回江南造船所为所长。陈兆锵在马尾船政局11年任内制造飞机15架,培养飞潜学生56人。

为加强江南造船所自身的技术力量,陈兆锵从福建马尾调来飞潜学校毕业生王荣宾(后为著名舰艇专家、上海市劳动模范)、陈薰(后为上海沪东造船厂总工程师)等23人到造船所任职,为日后为美国承造万吨级轮船,造炮艇6艘,开创了生产繁荣,营业蒸蒸日上的局面。

福州海軍飞潜學校第三届(丙班制机 1910-1925)学员名单;海军江南造船所职员录(其中福建籍占绝大多数)。沈继(歌屏)即沈觐赓。

这位对造船、造飞机都做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江南造船所所长与福州船政局局长将自己的长女陈任君嫁给了沈葆桢的曾孙---沈觐宜。沈觐宜(1895—1969),字来秋,沈黻清三子。在觐字辈中,螺洲帝师陈宝琛家族与沈家联姻的还有:陈宝璐长女陈瑟如适沈翊清长子沈觐平(福建船政秘书,经营造船工程14年);陈宝璐次女陈秀贞、三女陈锦贞皆适沈翊清四子沈觐冕(海军总司令部秘书长);陈宝璵长女陈露西适沈永清二子沈觐康(欧亚航空公司西安站站长)。

螺洲陈氏的杰出人物:首任江南造船所所长陈兆锵与林夫人(图源自《沈来秋百年冥诞纪念》p.9.)。

一人统领二所(福州马尾造船所与海军江南造船所)的所长:马德骥

与陈兆锵有着类似双肩挑履历的是江南造船所所长马德骥。从1937年底到1945年8月,江南造船所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曾经的江南造船所所长马德骥在这八年里与江南造船所的命运紧密相联。人称:一个人的抗战。

马德骥毕业于南洋海军学堂,曾到英国学习造船,后来转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攻舰船制造。回国后,他被调往福州船政局任职。1927 9月26日任海军福州马尾造船所所长,并兼代海军江南造船所所长。1930年4月21日任海军江南造船所所长。1935年5月17日复任江南造船所所长。

海军江南造船所所长在为美国承造“官府”号系列万吨轮的收据单上签字。

“福州马尾造船所”与“海军江南造船所”共同受一位所长的统领,这也说明中国这两大制造舰船的军工企业形同一家人,曾密不可分。

“中国海军航母之父” 陈绍宽与沈家

陈绍宽(1889—1969),字厚甫,福州人,中国现代海军创始人之一,国民政府海军部长、国民革命军海军一级上将,有“中国海军航母之父”之称。

1917年5月,他随英国海军战列舰和潜艇部队参战,目睹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暴怒”号的下水和作战。从航母起飞的英军飞机轰炸了德军的基地,显示出巨大的作战能力。陈绍宽意识到航空母舰对现代海战的重要,认为中国海军要发展,一定要赶上世界海战的潮流,也要建造航母。

他据自己在欧洲考察海军和在英国参战的所见所思,写了一份报告书,形成了他初期的海防思想——对中国海防与海军现状,深表忧虑。沿江、沿海炮台设施陈旧不堪一击,而军舰艇年龄太长,战力有限。中国需要建设基本的岸基炮台、战列舰、航空母舰这样的海陆空海防力量以遏制英、日等列强于海外。

1928年12月5日,刚刚晋升为海军署长的陈绍宽,就亲笔撰写了《条陈扩充海军呈文》,提出了建设发展海军的若干建议。

其中,有这么一条:“兹拟以最低限度,请添造驱逐舰四艘,约须1200万元;潜水艇二艘,约须600万元;巡洋舰三艘,约须3000万元;航空母舰一艘,约须2000万元。”

正是此条建议的最后一项,让陈绍宽成为中国提出建造航母第一人。

陈绍宽毕生都在追求他的“航母梦”,他执掌民国海军17年,是孙中山海权思想的忠实继承者和执行者,并将孙中山的海权思想进一步加以发挥和运用。

沈觐宜(来秋)与陈任君(秀莹)结婚时,男傧相是当时任海军司令部副官的陈绍宽。

右一陈绍宽(男傧相);右二沈觐宜(新郎);左二陈兆锵长女陈任君(新娘)。图源自《沈来秋百年冥诞纪念》p.3.

 陈绍宽1937年批转交沈燕(沈觐宸次女)夫婿陈长钧审查的海军部文件。

中国最早专门研究舰船、飞机制造的学术研究期刊与沈家

沈觐宜(1895—1969),字来秋,黻清三子。青岛大学、同济大学毕业,留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获博士学位。1924 年沈觐宜回到船政局工作,任海军造舰少监、福州船政局制机主任、军需主任。民国15年(1926)他和船政局巴玉藻(中国飞机制造的先驱者,时任船政局飞机制造处正主任)、王助(波音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时任船政局飞机制造处副主任,配萨镇冰的孙女萨闺琛)等人,发起成立“海军制造研究社”。

这是中国最早的学术研究团体之一,是中国最早专门研究舰船、飞机制造和其他工业的学术研究团体,吸引了江南造船所等全国各大造船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界的专家学者,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影响极大。

1927 年5 月1 日,海军制造研究社召开成立大会,沈觐宜和巴玉藻被推举负责主编社刊《制造》(季刊)。期刊第一卷第一期于同年9月出版发行后,巴玉藻赴欧洲考察各国的航空实业,直到1929 年才回国,不久便逝世。所以从第二期开始,就由沈觐宜一人在主编这个学术期刊。期刊质量可与中国科学社《科学》杂志分庭抗礼。

海军制造研究社社刊《制造》(季刊)创刊号(源于《沈来秋文集》p.4)。

总之,在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17日上午在江南造船厂举行的这一天,当是完满地圆了福州人陈绍宽的未竟航母梦。也应了孙中山先生对沈葆桢之孙沈颋清的厚望“海军与列强齐驱并驾,在世界称为一等强国”。

虽然不是马尾造船厂,而是江南造船厂建造出了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当福州人民遥望这艘令国人无比自豪的福建舰出坞下水,也足以告慰近代中国海军之父沈葆桢的在天之灵:功不在我,功必有我。

作者沈园的沈家谱系为:沈葆桢 → 沈玮庆 → 沈颋清(希南) → 沈觐赓 → 沈祖德 →沈园、沈群。

作者沈蕾的沈家谱系为:沈葆桢 → 沈玮庆 → 沈翊清 → 沈觐笏 → 沈祖椿 → 沈蕾(适李纾)。

作者李纾的沈家谱系为:沈葆桢 → 沈玮庆 → 沈永清 → 沈觐康 → 沈絪青 (适福建省交通厅总工程师李舒平) → 李纾(配沈祖椿之女沈蕾)。

通讯作者:李纾,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浙江大学讲座教授、中国侨联特聘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尾斜阳
西泠十五周年秋拍 |珍品福州船政成功大清御赐金牌|船政|沈葆桢|西泠
马尾造船厂:曾经远东第一船厂,建国前走向了没落,如今枯木逢春
1866年8月19日,左宗棠在福州马尾设立福州船政局
150年血脉传承船政:海防近代化与国家工业化的起点
壮哉,船政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