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中原小国,一箭射了个周天子

东迁之后的周王室,已经失去了它往日的荣光。

然而传统的力量毕竟是巨大的,各诸侯国彼此之间投鼠忌器,虽然对周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尊重,却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

有赖于此,周王室还仍然暂时保持了其天下共主的地位。

不过很快,当时最强大的诸侯之一郑国就第一个出来打破了周天子的权威。

在春秋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郑国的风头可谓一时无二。

在一代豪杰郑庄公的带领下,郑国先是平定了国内的叛乱,接着又在中原诸国的混战中纵横捭阖,依仗高明的外交手段和较为强大的军事实力,压过了宋、卫、陈、蔡等国。

郑国的势力扩张得如此之快,以至于郑庄公已经不满足于做一名普通的诸侯了,他开始向周王室所谓的“权威”发起了挑战。

由于郑国在平王东迁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郑国领土与周王室接壤,关系密切,因此郑武公和郑庄公先后进入周王室担任执政的卿。

郑武公本就是权力欲极强的人,而郑庄公比起其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们在周王室把持朝政,让周平王颇有掣肘之感。

不仅如此,郑庄公时期郑国的四处扩张也让周平王感到了危机。

为了削弱郑庄公的权势,周平王便决定以其忙于处理国内事务,无暇顾及朝政为由,将郑庄公掌握的部分职能转交给了虢国国君虢公忌父。

虢国同样是平王东迁时的有功之臣,而且虢公忌父是又甚得周平王的宠信。

平王如此这般,自然是想以虢国的势力来牵制郑国。

可是,平王没有想到,领土狭小、国力有限的虢国怎么能是郑国的对手呢?

消息传到新郑,郑庄公自然大为恼火,便赶到成周质问周平王这么做的原因。

周平王眼见郑庄公气势汹汹来者不善,顿时没了先前做出决定时的胆气,知道郑庄公得罪不得,只好矢口否认了对郑庄公心怀不满的事实。

可这样苍白无力的谎言怎么能骗得了老谋深算的郑庄公呢?

为了安慰郑庄公,表明自己的对郑国的信赖,周平王只好表示愿意同郑国交换人质。

郑庄公派出自己的儿子公子忽住到成周,而周平王则派出自己的儿子王子狐到郑国去。

这一事件,史称“周郑互质”。

在那个时候,诸侯之间为了表示同盟的诚意,交换人质本是寻常之事,但“周郑互质”绝非如此简单。

交换人质的一方,乃是此前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的周王室。

原本具有绝对统治权威的周王室,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居然不得不用交换人质的方法来确保和平,真可谓破天荒头一遭。

这也说明周王室的地位实与普通诸侯无异。

然而事情还远未结束,受到羞辱的周王室试图挽回面子,结果却遭到了更惨痛的教训。

周平王五十一年(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逝世,其孙王孙林即位,是为周桓王。

周桓王年轻气盛,对郑庄公更是不客气。

他甫一上台,就重申要将周王室的政务全权交给虢公忌父。

郑庄公对这一声明的回应则是命大夫祭仲带兵将周王室田土上生产的粮食抢了回来。

这次硬碰硬的交锋,让周郑关系迅速恶化了。

按照周礼,新天子即位,诸侯应前往觐见。

而郑庄公作为离周王室最近的诸侯之一,又在周王室担任职务,本应该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都城成周。然而郑庄公为了给周桓王一个下马威,居然直到三年之后才到成周朝拜周桓王。

而周桓王对此也毫不让步,以极其冷淡的态度接待了郑庄公,过程简慢,毫无礼法可言。

周郑双方的冷战还在继续。

周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郑国刚刚攻下宋国的邬刘、芳、邗四座城池,周桓王就表示要用自己的领地同郑庄公交换。

郑庄公答应了此事,却没想到,周桓王接受四邑之后,拿出来的却是周王室无法直接管理司寇苏子位于温地的采邑。

郑庄公吃了这个大亏,一怒之下,这才有了前文所述与鲁国交换祭田的举动。

平心而论,周桓王虽然看似在几轮交锋中占了便宜,重新找回了周天子的威风,但周王室的确已经今非昔比,并非建立在实力之上的威吓,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面对前来朝觐的诸侯,周桓王居然不以礼相待;而作为天子,周桓王又用诈术骗取诸侯的土地,这两件事都大大败坏了周王室的身份和尊严。

可是沉浸在“胜利”中的周桓王可并没意识到这些。

到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他干脆彻底解除了郑庄公的职务,并以其长期不朝见天子为由,召集了陈、蔡、虢、卫数国军队联合讨伐郑国。

面对王师,郑庄公不甘示弱,也率领一众大夫统兵迎战。

双方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发生了一场激战,史称“繻葛之战”。

在这场至关重要的大战中,周王室摆出了传统的“鸟阵雁行”阵势,将军队分为左中右三军,周桓王自领中军,而由左右卿虢公忌父和周公黑肩各领一军分列左右。

周军主力集结在中路,盟国军队则分属左右两翼。

在战争主力还是兵车和步卒的时代,这是一种很正统的战法。

针对周军的布阵,郑国大夫子元则提出了一种称为“鱼丽之阵”的阵法:全军仍然分为三军,但主将所率领的中军的位置则位于全军后方。主力集结在突出的左右两翼,并将步卒和兵车混合编队,全军形成密集的方阵。

按照子元的设想,战斗开始后,先以较强的两翼猛攻周军较弱的两翼,击溃对方后,左右军向中间收缩,对敌主力形成包围之势。

而且,位于左右两军的诸侯国军队本来就不是真心参战,战意不强,士气不高,倘若被击败,必将四散奔逃,极大地影响周军的战斗力。

郑庄公接受了子元的意见,命大夫曼伯、祭仲分率左右两军,自己率原繁、高渠弥坐镇中军;并下令以鼓声为号,左右两军同时出击。

果然战事的进展一如子元的预料,两军交战,周军的两翼被杀得大败,主力随即陷入了郑军的重重包围。

周桓王更是被郑国大夫祝聃一箭射中肩膀,只得忍痛负伤逃窜。

最终,周郑“繻葛之战”以郑国的大胜而告终。

得了便宜的郑庄公见好就收,他并未对周军赶尽杀绝,相反还在夜里派祭足问候了周桓王。

“繻葛之战”的影响是深远的,周王室残存的那点摇摇欲坠的权威,就这样被祝聃的一箭射落在地。

原本代表正义和权威的王师,居然被区区诸侯以一国之力击败。

在战争手段都无效的情况下,周天子已经对诸侯国没有任何威慑力了。

威信扫地的周王室只能听凭诸侯国恣意妄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51-公元前八世纪末郑国崛起
军事强国仓皇谢幕 “悲情虢国惊现天下”系列之六
读史春秋:春秋一出好戏,春秋小霸郑国的割麦子戏码
郑庄公:春秋初年的的霸主(2)
新视角读《史记》之九 郑国射出对抗周王第一箭
二.郑国和周王室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