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很累的你:请停止内耗,去做有用的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内耗似乎成为了大多数人在生活中的常态。

内耗就像是与自己角逐的战场,敌人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就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说到的:“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真正能拖垮自己的,从来都不是什么外力因素,而是自己的「思维困境」「画地为牢」「自我设置的枷锁」。
对于有一部分人来说,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当前要做的事情中,如学习或工作,这种状态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种奢侈。
比如,生活中遇到一点小事,都会翻来覆去的想,甚至严重到影响睡眠。
会下意识的对很多东西保持警惕或怀疑,常常会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
一个处于自我内耗中的人,表面上看似与平常人没什么区别,但真实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或许此刻他笑容的背后,正上演着如千军万马般的思虑。

那么,为什么人会有内耗?

简单来说,是我们大脑有节省资源的需求,所以一切需要消耗资源,并且在短期内难以获得奖赏的事情,大脑都会排斥在外,不喜欢接受与受理。

而这种排斥,就会导致我们心理萌生出种种负面情绪,而这种负面情绪中最显著的,就是恐惧感。

恐惧感是什么?无非就是:威胁,不确定性,还有对自我价值感的怀疑。

而面对恐惧感时,我们大致就会出现两种行为,一种是,直面恐惧,通过行动去消除它。

第二种就是,采取回避策略,通过转移注意力,回避它,让自己暂时摆脱面对问题的困扰。

但是,逃避或转移注意力真的能彻底解决问题吗?肯定是不能的,只会给自己留下「我已经摆脱它」的幻觉。

而问题还是存在,而且只要你一天不去彻底解决它,恐惧感就一直不会消失。

换句话说,就是对我价值感的怀疑也不会消失。这也是造成内耗的根本原因。

所以,不要去欺骗自己,更不要小瞧了你大脑的聪明度。

存在脑海中的那些未解之事,会一直占据在大脑后台,分割你的注意力,让你不由自主的分心去想,最后使你精疲力尽,身心疲惫......

内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精神熵」。

米哈里在《心流》这本书中提出了“精神熵”这个概念,意思指,人们在面对不可掌控的信息时,会导致内心失去秩序,就是精神熵。

熵这个概念源于热力学第二大定律,无序的量度被称作“熵”,而一切自发的物理过程,就是熵增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熵是无序的代表,而米哈里借鉴了熵的概念,提出了「精神熵」。

用形容在“内耗”的状态下,人的心理能量是混乱的,无法有秩序地产生流动和转换。

因此,也就会出现一部分人面对困难时,因为恐惧不去解决,从而内心的无序也会持续放大恐惧感。

米哈里还提出想要摆脱精神熵,就要去践行心流,而心流的产生只能是在做事和行动中产生。

所以能够让我们停止内耗的方法,就是去做有用的事。

全神贯注的投入其中,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躲避,

更有实验证明,只要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就能减轻大脑负担。原因是大脑喜欢稳定,不喜欢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

那么,聊了这么多,如何才能摆脱内耗?

01
无需战胜恐惧,要去聆听恐惧

前面说到,造成内耗的来源,是源于对问题的恐惧感。因为绝大多数的恐惧都是自我想象,而这种想象是真实的吗?

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你并不知道要面对的问题有多难,只是在想象它有多难,于是你停下了脚步。

其实,在内心感到恐惧时,最好不要急着去逃避,假若你能很好的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就会自动找到更好的答案。

恐惧感并不是真的可怕,恰恰相反,恐惧感是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因为大多数时候,只有恐惧才能最忠诚的提醒你,什么是最重要的。

因此不妨转换一下视角,告诉自己勇敢点,去聆听恐惧后面所传递的信息,然后用行动去消除对恐惧感的未知。

02
想做的事情,立刻行动

有句话说的好“蠢蠢欲动,不如立刻行动”。

想到就去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才是不断扰乱我们心神的罪魁祸首。

想的多,做的少,生活中的烦恼自然就多。

分享给你一个简单粗暴的原则,如果一件事你想不到特别有力不去做的理由,那就去做。

很多时候,不去行动的种种原因,可能是怕麻烦,需要权衡的多,害怕不确定性。

但是不去做,这些东西永远都是未知、它们永远都得不到解决,会一直残留在你的记忆里,占据着你的大脑后台。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 “当我回顾所有的烦恼时,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临终前说:一生烦恼太多,但大部分担忧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所以,立刻行动,你才能将未知变成已知,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将它完成后,彻底清除出大脑,给大脑减压。

03
拥抱你的不完美

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虽然很难,但却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不要否认自己害怕孤独,不善交际,人无完人,即使你脑海中有一个在完美的自己,但却不是真实的自己。

有句话说的好“你骗得了别人,但你骗不了自己”。

接纳自己可以孤独,自卑,在人际关系中的笨拙。明白,即使真的呈现出一个完美的外在,也只能是骗骗别人而已。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 ·派克将认知自己这条路称为「少有人走的路」。原因是这个过程中,有太多我们不想面对的黑暗,痛苦。

认识自己的过程固然是痛苦的,但如果不去深入地触碰自己内心的黑暗,而是逃避黑暗去追求快乐,乃至一个外在的好形象。

将一直都无法认识和接纳自己,而只有学会接受真实的自己,感受当下,那些担心的焦虑,才会自愈。

去拥抱你的不完美,回归原本你真实的样子,这才是成为你自己的必经之路。

写到最后
豆瓣上有个话题:“当你挣脱「他人目光时」,是什么体验?”

有个很戳心的答案:“当我目光不在他人,而在自己时,生活逐渐明朗起来了。”

你的人生是为自己而活,如果太过在意他人的目光,就等于在为他人的生活买单负责。

学会做好课题分离,不要去操心别人,一旦你的思绪被牵走,就等于自己放弃了快乐的权利。

点个再看,愿我们都能减少内耗,拥抱快乐,拥抱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作者:晓萍,90后女生,一个励志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女孩,想陪你去看更大的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逆向思维:怎么快速克服内心恐惧,不被干扰做好自己的事情
不能轻易丢失的恐惧感
内耗比较多,情绪起伏原因是家庭还是自己?
庄子:胡思乱想高内耗根源,找准5个情绪点逐个击破,尤其第5点
2012是否刺激了你的原始恐惧?
“奥密克戎”离我们如此之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