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禹锡: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userphoto

2023.02.27 天津

关注


元和十年(815)二月,长安玄都观,春意盎然,桃花灼灼。

长安城里前来看花、上香的人络绎不绝。

人群中一青袍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刚刚从朗州(今湖南常德)被复召的左降官刘禹锡。此刻,他被众人围个水泄不通。“来一首,来一首-----”的呐喊声音不绝于耳。

刘禹锡被众人的热烈情绪所感染,提笔落墨,当即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梦得诗作更胜当年、梦得威武!再来一首-----”,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声。

只是人群中,一獐头鼠目之人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魅笑,扒开人群悄然离去-----

大殿之上,唐宪宗正襟危坐。

“武爱卿何事,速速奏来。”

只见武元衡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

“圣上,请为我等忠心之臣主持公道!

那刘禹锡刚刚蒙恩复召,就写桃花诗,污蔑我主昏昧,将我圣朝君臣统统贬为他刘禹锡走后所栽之桃花,桃花可是品调低下的媚俗之物呀。”

本以为武元衡有什么军国大事要汇报,原来是这等小事。

宪宗漫不经心地斜了一眼龙案上的桃花诗,淡淡道:“这刘禹锡外放十年回朝待诏,发点牢骚可以理解,武爱卿不要理他就是了。”

宪宗接着说:“如果仅凭这首模棱两可的桃花诗就治他的罪,让天下人怎么看朕?”

谁知这武元衡早有准备,又从袖笼中抖搂出一份奏章,呈奏宪宗。

“老臣斗胆再奏陛下!刘禹锡外贬朗州十年间,非但不深刻反省永贞乱政之过,反而和王叔文余孽柳宗元等人来往频繁而诡秘。

这篇《华佗论》就是刘禹锡寄给柳宗元的。文中将不赦罪人王叔文比作华佗,把我主陛下比成嗜杀成性的曹操。这曹操可是篡汉之奸臣也-----

“够了!大胆狂徒!”宪宗勃然大怒。

武元衡赶紧伏地再叩首连称“臣该死”,可心里却是乐开了花:刘禹锡呀,刘禹锡,你们跟我斗没好果子吃,哼!

就这样,刚刚回到长安的刘禹锡、柳宗元等人未等屁股坐热,再遭贬斥外放。

武元衡一直强硬主张武力削藩,获宪宗青睐,有铁血宰相之称,在诗词歌赋上也颇有文采。最后因得罪藩镇被刺杀。

这么一位能臣,为何对外贬归来的刘禹锡等人如此仇恨?这要从十年前的那场“永贞革新”说起。

我们知道,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它给唐王朝留下三大后遗症:一是藩镇割据,二是宦官专权,三是朝内党争。

德宗朝后期已无力征讨藩镇,不得不对藩镇由强硬转为姑息,这让藩镇更加嚣张跋扈。

德宗同时重用宦官,并开启了宦官统领禁军之先河,而这之后皇帝的废立全被宦官掌控,为争夺朝政控制权,多任皇帝都死于宦官之手。

为改变这种局面,自然有有识之士站出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应运而生。

贞元二十一年(805)二月,德宗驾崩。太子李诵经过25年的漫长蛰伏等待,终以44岁高龄带病登基,是为顺宗。

唐顺宗性格宽仁,富有谋略,甫一即位即下定决心铲除官宦势力、平定作乱藩镇,重现大唐昔日荣光,并任用自己最为亲近的王叔文主持改革。

而年富力强、仕途上顺风顺水的刘禹锡,旋即被王叔文招至麾下,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兼判度支盐铁案,掌管财政,成为王叔文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三十出头的刘禹锡何德何能,能堪此大任,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这要从刘禹锡的人生经历说起。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刘禹锡,字梦得,出生于苏州嘉兴。祖籍洛阳,刘家为避北方战乱举家迁至江南。

刘禹锡祖上世代官儒,父亲刘绪在江南为官,母亲卢氏出身范阳望族,知书达礼。

卢氏生刘禹锡前,梦见大禹赐子。于是给刘禹锡取名“禹锡”,语出《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思是说舜赐给大禹一块玉佩,以表彰其治水之功。“锡”在这里同“赐”。

刘禹锡对外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不知是不是跟刘备学的。

刘备向别人介绍自己时,因职业所限,他不给别人递名片,他就淡淡地说一名:“我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对方瞬间就感受到了压力。

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据有人研究这刘皇叔是真的。我很无知也就纳闷:这刘胜有100多儿子,这刘皇叔是哪个儿子的一支?

至于刘禹锡也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那就纯属给自己贴金装门面了。当然你也不能就说刘禹锡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什么的,这个操作在那个时代很正常。

你看那个快要骚上天的诗仙李白,也称自己是北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但凡见到皇室成员,那非得跟人家攀亲不可。到底是不是李暠的九世孙大概鬼也不知道。

再看大唐创始人唐高祖李渊把老子封为始祖,接着又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呵呵,老子天下第一,认老子作祖宗不吃亏。

还有民国时期,国学大师章太炎给当时上海滩黑道大亨杜月笙编家谱,章大师一番捣鼓后大惊:啊?!杜老板,你是尧的后代呀。

刘禹锡退休闲居洛阳,一次和白居易喝酒聊天侃大山,酒阑微酣之际,再也不装了,对白居易说:我乃匈奴后裔,你老白不也是龟兹后裔嘛。

白居易听后粲然一笑:哈哈,老刘终于实事求是了,还有我们共同的好基友微之(元稹,字微之),他是鲜卑后裔,可他年纪轻轻就抛下我们哥俩走了。

当年我们三人不是一样诗冠华夏,何卑之有?

接着刘、白二人深情对视,眼眶湿润几乎异口同声道:微之,你在那边还好吗?我们老哥俩敬你一杯,呜呜-----,在座者无不动容。

刘绪夫妇老来得子,而且是独生子女,自然视刘禹锡为掌上“明珠”。但人家文化人毕竟是文化人,教子有方,对刘禹锡并不娇惯,完不成作业照样罚站打屁股。

刘绪公务之暇,好与名人雅士交游。待刘禹锡稍大一点,刘绪便携之遍访名流,刘禹锡领略了大家风采,学识日精月异。

接着,刘禹锡又拜皎然、灵澈二位高僧为师。少年刘禹锡聪明伶俐,恭敬有礼。每当皎然、灵澈写诗,刘禹锡便双手捧着笔砚,恭敬陪侍,一起吟咏。二位师僧直夸刘禹锡“孺子可教”。

刘禹锡师从皎然、灵澈二位高僧,对其后来哲学思想的形成和诗歌风格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贞元六年(790),刘禹锡年及弱冠,已是诗书满腹,名闻江南了。想要实现“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那么舞台自然在帝国的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二都。

刘禹锡在父母亲友的见证下,行了弱冠之礼,从此他就从一大男孩变成了一大丈夫,需要顶天立地,行走江湖了。

带着父母的嘱托,乡亲们的期盼,年轻的刘禹锡怀着对天堂般长安的憧憬,踏上了进京扬名的旅程。

长安作为大唐一线城市、帝国中心,虽饱经战火摧残,但仍不失繁华,“京漂”遍地,才子云集,谁都想在帝都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刘禹锡天性豪爽,爱交友游乐,很快就和在长安游学的李绛、韩愈、崔群、王涯、李观等人打成一片。

接着他又带着诗文拜访朝廷郡望、文坛领袖,皆因其文章工整而得礼甚隆,短短一年,刘禹锡便在长安声名鹊起,为士林瞩目。

公元793年,年仅22岁的刘禹锡首次科考,一举而中,接着又登博学鸿词科。一年连中进士和博学鸿词两科,刘禹锡一跃成为长安街闻巷议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看一看同一时代的韩愈吧,进士考了四次,博学鸿词考了四次,整整考了15年!

而跟刘禹锡同龄的白居易直到7年后才考上进士,29岁的他傲娇地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咳,咳,那个孟郊嘛-----

孟郊: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探花郎你再这样,我晚上可要找你谈谈了。

一年连登两科算什么,精彩还在继续。795年,吏部公开选拔人才——拔萃科开科,刘禹锡又是轻轻松松以高分中第,第三次在含元殿上被皇帝召见。

紧接着,刘禹锡得授太子校书一职,入东宫为官。刘禹锡的人生开局如此完美,就像老母猪下崽一样,嘟嘟嘟,顺遂至极!

只是刘禹锡任太子校书的第二年,父亲刘绪去世,刘禹锡不得不辞官守孝三年,给他将要狂飙的仕途点了一下刹车。

有才的人总是让人惦记。这不,刘禹锡丁忧尚未结束,淮南节度使杜估的邀请函就送上门了,请他到府上担任掌书记一职。

杜佑可能有的读者朋友不太熟悉,但杜牧你一定知道,杜佑的孙子是杜牧。

杜审言也赌气地说:你们不认识我没关系,我爸是李刚,我孙子是杜甫。

好像有点悲哀呀,杜佑、杜审言也都是所处时代的风云人物,硬是给孙子的光芒给遮掩了。就像有人说的那样,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是那帮孙子们的。

在淮南幕府,刘禹锡凭借着自身的才华,在掌书记岗位上如鱼得水,尤其是帮杜佑完成了卷帙浩繁的《通典》,赢得了杜佑高度赞誉。

两年后,刘禹锡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紧接着调入中央任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虽然只是个八品官,但其执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等实权,有“八品宰相”之称,许多二、三品大员在街头望见监察御史,都得乖乖下车回避。

好巧不巧,当刘禹锡走进监察御史办公室,一看那边还坐着两个人。

再一看,我去,是韩愈和柳宗元,这俩货什么时候调来的?这下好了,这三铁哥们天天胡搞在一块,人称“三角铁”。

我猜想,这三大才子在同一间办公室办公,天天吟诗弄赋的,还能安心办案吗?

接上文②,正是刘禹锡的一路“暴走”,让他成功地引起了王叔文的注意——“梦得有宰相器”,而得以进入改革中枢,和王叔文、王伾、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二王刘柳”。

改革光有核心当然不行,还需精英人才的加入,更需要朝中元老重臣支持。改革成功吸引了如韦执谊、韩泰、陈谏、程异等一批才干加入。

不过王叔文的改革集团人员组成,以御史台和六部中下级官员为主,声名时望尚不足以折服群臣。

于是王叔文又将德宗朝因直言而遭贬斥的名臣,如陆贽、姜公辅、郑余庆等人,召回朝廷再充高位。

御史中丞武元衡也是王叔文争取的对象,他派刘禹锡前去游说。

不料,武元衡眼中根本就看不起王叔文,说他不过就是一江南小吏,会下下围棋而已,却倚仗太子权势,私结朋党,擅权乱政。

而更将刘禹锡视为攀附新贵的龌龊鼠辈。武元衡可以说是反对新政的顽固派。

王叔文行事一向刚直强硬,当然不能容忍武元衡对自己的无视,直接将武元衡贬为太子右庶子。

由此,革新集团就和武元衡结下了梁子,这也为此后武元衡借桃花诗诬弹刘禹锡埋下了伏笔。

新政在顺宗支持下轰轰烈烈展开了,减赋税,遣宫女,惩贪官,罢宫市,放逐五坊小儿-----这些新政举措迅速赢得了民众的支持。

新政虽然赢得了民众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官宦势力,但对于改革的核心——军权却还牢牢掌握在官宦手中,这也是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

而值此改革紧要关头,带病上岗的顺宗病情突然加重,已不能理事。

再加上革新集团内部又发生严重内讧,王叔文掌掴宰相韦执谊,韦宰相差点哭了,这才叫搧人泪下。

宦官趁机勾结藩镇及朝中保守势力逼宫,扶持太子李纯继位,是为宪宗。

唐宪宗对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深恶痛绝,很快下诏,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贬王伾为开州司马。

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

持续仅146天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

中兴大唐,再现大唐盛世荣光,可以说是刘禹锡人生的终极理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刘禹锡当然不愿躺平,而参加革新集团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料却被武元衡之流污蔑为攀附权贵之鼠辈。

而今,新政失败,刘禹锡被流放至偏僻荒凉的朗州,刘禹锡心中的理想会被浇灭吗?

人生如梦,似幻不真。昨日还是朝堂新贵,今日就成远州逐臣。伤心总是难免的,刘禹锡像一只受了伤的独狼,蜷缩在黑暗的角落舔舐伤口-----

“新皇登基改元,会大赦天下的,我很快就会重回长安的。”刘禹锡心中充满无限期待。

只是很多的时候,希望和失望总是成正比。

元和元年(806)八月,宪宗下诏:左降官韦执谊、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而为首的王叔文却落了个下诏赐死的结局。

“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乃金口玉言,这似乎让刘禹锡彻底绝望了。

朗州距长安千里之隔,属尚未开化苦寒之地。第二任妻子薛氏水土不服,在朗州苦熬苦掖了八个年头,终撒手人寰,撇下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刘禹锡长歌当哭,肝肠寸断,从此再未续弦。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即使我改变不了世界,也绝不能让世界改变我。

刘禹锡用二首《秋词二首》(其一)点燃了自己的冲天豪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的萧瑟,秋的肃杀,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素材库,再配上自己苦逼或装苦逼的情绪,掰碎了搅拌几下,名句就这样诞生了。

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贾岛: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李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喂,各位大佬,你们是不是太矫情了,人家刘禹锡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个熊孩子,孩子还没妈,自己还被判了个无期,刘禹锡有抱怨吗?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才是该有的样子,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们都要保持倍儿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当你不向命运低头,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那么命运最终也会向你屈服。

元和九年(814)十二月,唐宪宗自己打脸,对二王八司所说的金口玉言“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失效,下诏召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回朝待命。

唐宪宗之所以改变初衷,主要原因八司马是国家栋梁之才,当然或许还有一点同情的成分,毕竟在远州为官十年实属不易。

收到回朝诏书,刘禹锡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没想到皇帝说话都不算数,哈哈。刘禹锡立马@刘柳元:子厚弟,俺们搭伴一起回长安,路上才不寂寞嘛。

要说这大唐诗坛最铁cp是谁,首推元白了。这二货不但是同窗(同科登第)同事,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最关键他们还都是超级情种。

二人之间也是基情四射,相互唱和了好多肉麻情诗。

白居易家蓄伎乐,“三嫌老丑换蛾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可谓人尽皆知。

那元稹就更过分了,他不但是少儿不宜“艳诗”首创者,还会写言情小说,他以自己为原型创作传奇小说《莺莺传》,让他成了网红。

成语“始乱之,终弃之。”简称始乱终弃,就来自《莺莺传》。

唐代四大才女,他一人哼哼教导了俩,你说他是厉害呢还是厉害呢?

元、白交往近三十年,深情不减。白居易在元稹去世九年后写下了《梦微之》,其中“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更是戳穿了无数人心之盔甲,让他们崩溃大哭-----

刘柳cp和元白cp相比,也不遑多让。刘禹锡比柳宗元大一岁,二人同一年考中进士。作为青年才俊,二人惺惺相惜引为知己。

二人同在御史台上班,同为永贞革新骨干,二人相互帮衬共进退。

汨罗江头,刘柳二人相拥而泣,柳宗元更是带着疑惑的口吻问道:梦得兄,我们果真是苦尽甘来?

刘禹锡摊掌笑吟: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路过洞庭湖时,面对碧波万顷水光接天的湖水,二人皆浩叹不已。柳宗元不禁朗吟起刘禹锡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也真是逆天呀。怎么,现在我的食指老是动呀。

白银盘里一青螺【红烧青螺】

黄鸡啄黍秋正肥【清焖黄鸡】

蓼茸蒿笋试春盘【四疏冷盘】

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鳜鱼汤】

新丰美酒斗十千【新丰老窖1588]

哈哈,探花郎有酒有菜,寻找有故事的你。

接上文①,已外放十年,接诏回到长安的刘禹锡、柳宗元等“永贞革新”被贬放官员,因刘禹锡的一首桃花诗再遭贬放。

唐宪宗就像打高尔夫,规则是能打多远就打多远,把他们一个个又抡向了更加遥远而荒凉的岭南。

不过这次他们都升官了,由司马升为州一把手刺史,这算是一个小小的安慰吧。

刘禹锡再次踏上了巴山楚水凄凉地。问汝平生功业,连州,夔州,和州-----

从此朝堂上少了一名宰辅之臣,但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伟大诗豪,也将在这巴山楚水中破茧而出,化作碧霄一鹤,排云直上!

没有疼痛的蜕变,哪有五彩斑斓的飞翔。

在连州任上,刘禹锡先是得悉母亲在洛阳病逝,紧接又传来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刘禹锡数日之内接连失去两位至亲挚友,又怎能不让他悲痛欲绝肝肠寸断?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临舍翁。”,子厚呀,我们不是约好退休时做邻居的吗,你怎么可以抛下我一个人就走了呢,你才46岁呀,不应该呀-----

刘禹锡喃喃自语,啜泣不止。

刘禹锡料理完母亲、柳宗元后事后,又将柳宗元两个孩子接到身边,悉心教养。

多年后,受刘禹锡言传身教的柳宗元儿子柳周六,与韩愈之孙韩绾中同榜进士,再谱老一辈的士林佳话。

而刘禹锡受柳宗元生前所托,历时五年,终将三十通柳宗元文集整理完毕。今人能拜读柳宗元诸多好文,理应感谢知情知谊的先贤——刘禹锡!

仕途的失意,亲人老友的离去,还有一大堆要抚养的孩子,这些都不能击垮硬汉刘禹锡。

相反,在逆境中激发了他强大的创作力。在夔州,他结合当地民歌韵律首创《竹枝词》系列乐府诗,比如下面一首最为流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是刘禹锡难得一见的“小清新”作品,“道是无晴却有晴”一语双关,把一个坠入情网的少女对情郎爱慕的羞涩心理,刻画得精细入微妙至毫巅。

哈哈,看来诗豪也是很懂女人心的嘛。

824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从长江顺流东下。当路过西塞山时,刘禹锡不禁想起当年西晋灭吴往事,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当即写下了这首《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短短几句,熔记事、说理、抒情于一炉,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风云画卷,堪称怀古题材之绝唱。

而在和州,一篇短短只有81个字的《陋室铭》,让诗豪刘禹锡的大名刷屏千年而不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全篇简洁凝练,含而不露地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冰霜高洁、不合流俗的独立人格。身处陋室又怎么样,为什么来的全是鸿儒,还不是因为“惟吾德馨”。

我们伟大领袖们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不照样打赢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嘛。

你看草子头的指挥所,峨峨高门,门口还趴着两个大狮子守着,守得住吗?内部作战指挥大厅更是豪华得一匹,什么幻灯片ppt都用上了,有用吗?最后还不是都成了幻想片踢屁屁了?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距刘禹锡第二次贬放又是十多年倏忽即逝,皇帝都被他熬死了好几个,哈哈。刘禹锡否极泰来,再次接到回朝诏书。

高兴是肯定的,但也没有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千里江陵一日还。”那样的急迫,李白是死里逃生后的疯狂,而人家刘禹锡是回迁升官,急啥呢,我得好好看看风景再到扬州找白乐天喝两杯。

刘禹锡一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乘船东下。路过金陵,写下了一组咏史怀古诗《金陵五题》,欣赏一下其中二首:

《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潮打空城,一个空字将六朝兴亡人事变迁描写的淋漓尽致,只有淮水明月还在俯瞰这着这世间的一切,你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后来白居易看到“潮打空城寂寞回”这一句时,不无感慨地说:便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刘禹锡闲游金陵城时,路过晋时名臣王导、谢鲲旧居之地,但已不见当时的奢华痕迹,乌衣巷已变成寻常巷陌,这又让刘禹锡小宇宙大爆发,给世人留下了这一千古名篇。

仅仅通过一翎燕子这一小意象,就折射出了历史的盛衰兴败沧桑巨变 。

你们王谢家的燕子怎么飞到我们穷人家了?后来这首诗又让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唉,我这诗魔诗王也写不出来呀。

刘禹锡一路纵酒放歌,很快就抵达扬州府。白居易早已在此恭候多时,二人携手入席。

多年老友久别重逢,斗酒吟诗自然是少不了的,酒到浓处,白居易首先击盘而歌: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二十三年?刘禹锡一听,眼睛湿润了。是呀,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蹉跎在巴山楚水了,但从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永贞革新虽然只有一百多天,他却用一生坚守,从未有丝毫的妥协和退让!

刘禹锡依样击盘和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多么的豪气冲天!多么的霸气侧漏!多么的催人奋进!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横逆不可挡。而我刘禹锡的战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命压人头不奈何”在我这里是不存在的。

刘禹锡能再次受诏回朝,当然不是唐敬宗惜才爱才,他只是一个玩乐天才,尤其酷爱打马球和“打夜狐”,最终继位不满三年即被宦官缢杀,年仅17岁。

促成刘禹锡回朝的是好友裴度等人。年近古稀的刘禹锡再次回到阔别十多年的长安,物破人非,当初的二王八司马已大多死于贬所,“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他恨桃花,是自己的桃花诗害了他们吗?

没人相信,刘禹锡自己也不信。

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霜雨露,摸爬滚打,刘禹锡身上的棱棱角角都磨掉了吧,也该学会圆融处世佛系油条了吧。呵呵----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如果说第一首桃花诗,刘禹锡就是写桃花,真的没有别的意思,却被小人编排诬陷招至流放。

那么这首桃花诗,刘禹锡就纯属故意找茬了。你们这些妖冶的桃花怎么都不开了呀,你们的主人又跑哪里去了?

看看我吧,菜花怒放,你刘大爷我又回来了!我去,这老刘还是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从未改变!

常言说的好,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刘禹锡偏不,偏要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找回来。

凛凛正气,铮铮铁骨,不容侵犯!诗豪名副其实。

本来刘禹锡这次回长安任主客郎中,裴度等好友再力主其知制诰,便可正拜舍人,入相有望。

谁知这首赤裸裸的桃花诗再次惹祸,李宗闵等人上书弹劾,硬是令裴度使刘禹锡知制诰的计划胎死腹中。

刘禹锡在朝中任了几年的礼部郎中、集贤殿学士后,又先后出任苏州、汝州、同州等地刺史。

在苏州任上,曾任浙东观察史的李绅途经苏州,仰刘禹锡盛名,着人持名札邀刘禹锡赴宴。

酒至半酣,只见李绅伸手向空中打了一个响指,一众衣着华丽歌妓,踏着纤纤细步鱼贯而出,在席前一字排开,个个身姿婀娜风情冶艳。

俗一点讲,就叫肤白貌美大长腿媚眼迷离欲火烧,直叫人口水流下三千尺。

李绅两手再轻轻一拍,歌妓们各就各位,曲调悠扬舞姿曼妙-----

刘禹锡眼睛瞬间睁得又大又圆,单眼皮都快挤成双眼皮了。

倒不是他没见过世面,只是身边坐着的可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参与者,因为《悯农二首》而扬名的悯农诗人,怎么可以这么“腐败”呢?

看他刚才的娴熟操作,这可是个老司机呀。

刘禹锡不由写下了《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鬓宫样装,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李绅一看笑道:老刘呀,断什么肠呢,说,那些歌妓你相中了哪个,我马上安排人送你府上去。

刘禹锡愕然,他仿佛看到了一个王朝没落的身影-----

刘禹锡没写过《悯农》,却干着悯农的事,“功利在乎人民”一直是他的执政理念。

苏州任上,他一身正气疾恶如仇,重土爱民兴教重学。

在年终公务员考核中,获得考核等次最高的“政最”,获紫袍配金鱼袋的奖励。穿上紫袍的那一刻,刘禹锡泪如雨下,顿感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而大诗人韦应物、白居易也担任过苏州刺史,政绩卓著,他们和刘禹锡一起被苏州百姓称为“三杰”、“三贤”。

苏州老百姓自发地建立三贤祠,纪念褒扬他们对苏州做出的巨大贡献。

而和他同一年出生的白居易,人家早早就退居二线,在洛阳过着舒适闲雅的养老生活。

看到年近古稀的刘禹锡还在一线拼搏,白居易心疼地劝道:老刘呀,差不多得了,都多大了呀,让年轻人上吧。快退下来吧,和我一块听曲钓鱼不香吗?

对此,刘禹锡不以为然,回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唉,真是一个不服老的倔老头。

此时,探花郎又想到了陆游的诗句“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我都八十了,耕起地来还是很给力的。你才多大呀,咋就不行了呢,哈哈。

作为洛阳人,刘禹锡的《赏牡丹》是历代歌咏牡丹词中的极品,也算是为洛阳牡丹代言吧。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晚年的刘禹锡以秘书监、太子宾客等闲职分司东都。终于过上了和白居易一样的生活。

会昌二年(842)七月,刘禹锡在洛阳家中安然而逝,走完了其波澜壮阔辉映千古的诗豪一生。

刘禹锡诗风如其人,雄浑壮阔刚劲豪迈,时有悲凉又不失颓废,呈现了一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读之让人肃然起敬。

而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对理想的坚守,正如大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说的那样:“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生活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他将自己的人格品行和诗风完美融合,世人褒之以“诗豪”之美誉。

刘禹锡也是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论著《天论》三篇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观点,强调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反对迷信,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他还精通医学,他搜集整理的《传信方》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其中许多药方甚至远传日本、朝鲜等国家,为中外医学交流作出了贡献。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就用刘禹锡在其自传《子刘子自传》中,给自己写的墓志铭结束本文吧:

不妖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必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知兮!

<终>

参考资料:《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程韬光 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能作死的文人,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唐诗故事:玄都二唱
猪队友刘禹锡:那些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逗比
唐代诗人——刘怼怼
刘禹锡和柳宗元为什么被合称为“刘柳”
“直男”刘禹锡的桃花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