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卢文勤:关于吞吐
userphoto

2024.03.20 新加坡

关注

吞吐的问题说是字实是气。这不是平时吃东西,吞进去或吐出来,它是由声音给人的感觉来体现,而这种声音给人的感觉是要靠气息运行的方向来作成和决定的。

脑后摘筋提吸往后走的就是吞,推放送出的就是吐。吞吐的使用和字、腔(旋律,音高)均有一定的关系。拿字来说,有的字宜吞,有的字宜吐。比如说凡是需要有喷口的字就宜吐不宜吞,而有些辙口的字,却宜吞不宜吐。换言之,即吞吐的安排有时须视声、韵母的特点来进行。另外,从腔的角度讲,凡是耍小腔或者腔多的地方都宜吞不宜吐,而在耍大腔弯曲不多时,则可多用些吐的办法。

吞、吐和腔的高低也有一定的关系,高腔宜吞,低腔宜吐,这和前面讲的共鸣原理是一致的。唱高音时如果不吞,就不是那么容易使气息形成空气柱送到头腔。同时,也只有在使用口腔共鸣多些的低腔时,才可能比较合理。那么耍小腔又为什么以吞为宜呢?因为耍小腔主要需要灵活迅速,并不需要太大的音量和气势,如果采用吐的办法就会感到应付不了,勉强唱出也是傻呼呼儿的转换不灵,不能达到京剧的要求。相反,耍大腔转弯抹角一定机对地减少,这时不仅可以使用大一点的气势,而且也常常较为需要这种气势,那末用吐当然就比较合适了。

以上所讲的耍小腔、大腔系指旋律的简单和复杂的问题。短腔且不说,单说长腔,由于腔长了就不可能单一地用吞或者吐,有时必定是两者兼用。这里又产生个腔随情行的问题,以及含蓄宜吞,奔放宜吐,欲扬先抑,就先吞后吐等一系列法则。如倒板腔的结尾,一般说来,总是以吞一下马上吐出来结束才比较有气氛,也才较易得到良好的舞台效果。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反过来也可以,但是它一定会形成一种不同的效果和风格。

其实,所有的唱的法则和规律都是一样,都不是绝对的。程砚秋同志在倒板结束时就常常是吞进去的。因此,这里所介绍的只不过是吞吐的一般规律。实际上吞吐的使用法则也从未有死板的规定。许多艺术名家们之所以用得比较得心应手,丰富了字、腔、嗓音、感情、韵味等的表现,是因为经过刻苦的锻炼运用纯熟的结果。俗话说熟能生巧。但是不管如何使用,在行腔吐字时一定要有这种感觉,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就不容易唱出京剧韵味来,甚或就不大象京剧了。

《京剧声乐研究》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43月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剧的字和共鸣的关系
“准备反攻”四个大字,可以说是书法界的“天花板”。
子午棍02:棍的吞吐
这山水吞吐大荒,气势凌云!
欧楷写不出大气,挂不上墙,多临他的作品,提高快,立马气势磅礴
五行加减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