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苦吟成圣的杨宝森

作者:孙元木


梅派名票孙元木

1957年,四大须生之一的杨宝森先生率天津京剧团在青岛演出,随团来岛的还有与杨宝森先生并称“铁三角”的京胡圣手杨宝忠、著名鼓师杭子和,二路老生为资深名家哈宝山、曹世嘉,也正是他们一起辅佐宝森先生才开创了传唱至今脍炙人口的杨派艺术。


杨宝森先生

杨宝森先生享名于上世纪四十年代,1949年8月,尚小云陪杨先生到天津演出,非但让杨挂头牌,自己列在二牌,还破格在《伍子胥·浣纱记》中为其配演浣纱女,《搜孤救孤》中配演程夫人,使杨宝森声名大振。杨派唱腔、唱法,以韵味取胜,嗓音宽厚而低沉,不以大起大落、激昂高亢为能,宗法余派又能避开余叔岩的立音、脑后音唱法,代之以擞音和颤音。利用较低部位如喉、胸的共鸣而使发声深沉浑厚,行腔与吐字力求稳重苍劲,不浮不飘,如写字之笔笔送到。杨宝森的唱腔简洁大方,虽少大幅度的起伏跌宕,却于细微处体现丰富的旋律,细腻而不琐碎。他的唱腔舒展平和,至晚年虽嗓音甚或临场失润,仍能以圆熟的行腔来弥补,而不显枯涩生硬。余派处理音阶转换是滚动提拎的,杨派多是顿挫皴染的。一个是中锋,一个是飞白。其代表作《空城计》中的大段唱工,以古朴恬淡的韵味给人以醇美的印象,于心平气和中蕴含深厚的感染力。另一名作《文昭关》则在谭、余的神韵中化入汪(桂芬)派唱法,成为杨派唱法再创造的典型,苍凉慷慨,十分吻合剧中人物的处境和心情。杨做工稳健老练,表演富书卷气,善于以概括手法刻画典型人物。

刘曾复先生是余派老生资深名票和研究家,他对杨宝森先生的艺术也是十分推崇。杨宝森的演唱,颇具余派稳健含蓄、韵味醇厚的特点,在吐(咬)字、发声、行腔等方面的技巧,也体现了余派那种“刚柔相济”、“曲中有直”、“圆而不滑”、“平中见奇”的艺术特色。然而,在倒仓后其歌喉拙于立音,声音发出时爆发点位置偏低,且带沙哑之音,表现不出余派的脑后音,听来感觉宽厚有余而尖音不足,而且缺少清脆、刚亮之音。对此,杨宝森能扬长避短,就玉塑型,充分利用自己嗓音偏低、音域宽广、嗓子坚韧耐久、胸腔共鸣较好的长处,竭力调动鼻音,使声音听起来不觉干涩,并且其头腔的共鸣使用得当,泣音的运用也收到良好效果。至于“绷音”、“衬音”、“闷音”、“趴音”以及大幅度的“擞音”,在他的唱法当中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尤其是“水擞”、“疙瘩腔”、“哭腔”的运用十分巧妙。各种演唱技巧配合得当,使其声音甜美隽永,柔和圆润,宽畅饱满。他以那醇浓的韵味、低回婉转的旋律及稳健的节奏来表现苍凉、悲哀、凄惨、沉郁的感情,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杨宝森忠实继承谭余一脉湖广音中州韵之字韵,重视四声的运用和喷口的展现,以及复音字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处理,收声、归韵十分讲究。他吐字坚实有力,实中有虚而不轻飘,使得每个字、每个音听起来都十分饱满、醇厚。如《碰碑》中“与尔拼”的“尔”字和《洪羊洞》里“休得要惊动年迈的太君”中的“动”字,一个是卷舌音一个是中东辙的长拖腔反复盘桓,仍保持字音准确、圆活灵动,足见功力深厚。

《碰碑》

他在唱腔处理方面更有新意:高低音的变化幅度虽然不大,但是把抑扬、强弱、虚实、大小等种种关系表得错落有致、柔中见刚,其旋律与节奏舒展流畅,气口处理巧妙得当,有时一气呵成,声情并茂,振奋人心。其善于将本来应落于板眼之上的字错落于板后,以造成沉郁苍劲之感。如《文昭关》中“愁人心中似箭穿”的“心中”二字,《洪羊洞》中“征服了塞北西东”的“东”字。配以杭子和、杨宝忠之文武场,更显灵活多变。

《盗魂铃》——杨宝森 来自门外谈 00:00 26:08

杨宝森、杨宝忠、张君秋、王泉奎、姜妙香《盗魂铃》1950年8月31日香港娱乐戏院实况全剧录音

杨宝森——猪八戒

杨宝忠——猪七戒

张君秋——唐僧

王泉奎——蜘蛛精

其唱腔清醇雅正,韵味浓郁,让人回味无穷,影响极深,至今老生宗杨派者蔚为大观。其弟子有汪正华、程正泰、朱云鹏、杨菊频、叶蓬等,再传弟子中又以天津的杨乃彭、张克为佼佼者。

之所以杨派繁荣昌盛,我想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杨宝森先生的演唱具有强烈的悲剧感染力,韵味醇厚,吸引了很多追随者。

二、杨宝森先生嗓音条件不尽如人意,促使其在字韵行腔上下了巨大的琢磨功夫。这些经验便于后人学习掌握,具有可操作性。犹如论诗,杨宝森先生并非李白灵气冲霄,而是近杜甫苦吟成圣。所以,后人多通过学杨宝森先生的技法,窥京剧真谛。

三、杨宝忠先生在宝森先生去世后,任教天津戏校,培养了一大批杨派传人。在其后,很多杨派传人在教学方面有能有所建树,他们为杨派的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


《卖马》 杨宝森饰秦琼

书归正传,当时(1957年)的天津市京剧团名家荟萃,武生有厉慧良、张世麟,旦角有丁至云、林玉梅、赵慧秋,老生有周啸天、曹世嘉等可谓阵容强大。这次来岛演出,杨先生已经是重病在身,但还是坚持为观众奉献了杨派代表剧目《碰碑》、《失空斩》、《文昭关》。其中,杨先生的《碰碑》一场让我记忆犹新,这一场,杨先生将一个走投无路、年老无助的杨继业演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他那韵味醇厚的唱腔倾倒了无数观众。时值今日,我再回味那天的演出,思索追忆:杨继业英雄末路,宝森先生重病缠身;杨继业年老气衰、冻饿无助,宝森先生身体孱弱、力不从心;杨继业为大宋尽忠一腔热血,宝森先生为报知音倾情投入。在青岛舞台上的一刹那,宝森先生与老令公无论身体状况还是际遇心态都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契合,使得他在此时此刻进入角色、演绎人物的程度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状态,所以当时演出效果极佳,给人以凄凉震撼之感,使我记忆犹新。作为京剧演员,好的天赋条件固然重要,但变声期与人世蹉跎毕竟难料,当其生理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如何避短扬长另辟蹊径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就是检验一个演员功力的试金石了。而对比如今单以嗓音调门高者为能的标准,假使杨先生生在当代,仅就他的嗓音条件会在如今的各类京剧大赛中取得什么成绩呢?


《二进宫》 杨宝森饰杨波

时隔半年后,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工作。杨宝森、杨宝忠、杭子和三位先生常去我义父从鸿逵先生家中品茗聊天,所以,我得以有机会与杨宝森先生有近距离接触,亲眼得见这几位大艺术家的谈笑风生。

杨宝忠先生有个外号叫“洋人”,原因有三:一,杨宝忠不但京胡拉得好,对演奏小提琴也颇有研究,甚至将很多手法运用到京胡伴奏里面如虎添翼;二,宝忠先生最喜欢吃西餐;三,也是最关键的,其身材修长,宽膀细腰,高鼻梁,赭石色的眼珠儿,尤喜西装领带,有着西方的绅士派头。所以,关系莫逆的这老哥几个经常直呼其“洋人”的外号。一次在从府,杭先生笑着说起头天晚上的演出,说宝忠先生拉到酣畅投入之处几近疯狂,若不是杭先生从旁用鼓点座住尺寸,险些没了板眼。宝忠先生也顽皮的不予承认,可惜那时没有现在的条件,没法把录音拿出来作以验证,争到最后大家只是哈哈一笑。

杨宝森先生在家养病期间,托人从香港买来匹尼西林需要有人为其天天打针,当时,请私人医生每天来为病人注射治疗远非像现在这样方便,再加上杨先生久病拮据,更是一筹莫展,我义父从四爷与杨先生交情深厚,这项任务也就责无旁贷地由我承担了。

杨先生在天津居住的地方在河北路上,人称“疙瘩楼”,这所房子是马连良先生名下的房产,马先生得知杨宝森先生在天津没有房子住,就主动借给杨先生生活居住的,这也可见两位大须生之间深厚的友谊了。

我每天去为杨先生打针,都是程正泰在门口迎接,当初的他也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走进客厅,杨先生早就换上银灰色中山装等候着我。我对杨先生说:“您不用每次都起来等我,您躺在床上就可以了。”杨先生总是说:“不行不行,这是礼貌。”杨先生为人之谦和恭谨可见一斑。杨先生为人素来重义轻财,这里还有一段与哈宝山先生的佳话:哈宝山是杨宝森舞台上非常倚重的合作伙伴,其有“活王平”的美誉。上世纪40年代初,哈先生在京边傍杨宝森,边傍谭富英,而以谭为主。一次,杨先生的宝华社要去青岛演出,哈先生唯恐当时盟军轰炸铁路出行危险,坚辞不去。杨先生与王泉奎亲自登门搬请,并真诚地约定“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三人同去同回决不失信。哈先生感其诚,遂一同前往。没想到演出结束,铁路真的被军车占用,客车根本不发。一位当地戏迷想送杨先生一人登车先行回京,被杨先生以不能食言与王、哈二人的约定婉拒。待到战事平稳才与大家一同回京。这件事使哈宝山先生倍受感动,由此决定正式加入宝华社专心辅佐杨宝森。

戏台上的杨宝森深沉凝重,生活中的他重情重义、温文尔雅,有学者风度,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遗憾的是,1958年2月10日杨先生终因病重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年仅49岁。一代宗师虽已远去,但他创立的杨派艺术却日益繁荣昌盛,这也许能告慰一下杨先生的在天之灵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津戏剧博物馆馆藏 杨宝忠先生所用京胡
史上最快的快三眼,杨宝森演唱《大保国》,杨宝忠京胡都拉飞了
【往事】杨宝忠先生不堪回首的岁月
杨宝忠京胡独奏选
杨宝森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杨宝忠京胡
[转载]【音频】杨宝忠京胡独奏选(唱腔部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