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

一、引言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诗脍炙人口,既是其七绝的代表,也是历来公认的咏秋名篇。然而,对于此诗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之“坐”,各类中小学教材几乎一律解释为带有介词性质的“因为”、“由于”等,通行的杜牧诗文集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作品选,也是如此。有的权威工具书如《辞海》、《汉语大字典》等甚至径举“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以证之,从而使其成为不可更易的“真理”。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张相先生在其巨作《诗词曲语辞汇释》中,更是清楚明白地写道:“坐,犹因也,为也。……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言为爱红叶而停车也。”[1]P.453鉴于《诗词曲语辞汇释》一书的影响力,学者们在校注杜诗的时候,更是引之以证“坐”义。

将《山行》“坐”释为“因为”、“由于”等,当和明清诗人化用“停车坐爱枫林晚”时的解读有一定关系。如:明张凤翼《题停车图》:“莫怪山中少推毂,停车元是爱枫林。”明释大经《秋晚历游台山》:“平田风日自悠悠,为爱枫林结胜游。”明孙鑛《晓度七里峡》:“为爱枫林色,停鞭憩短亭。”清彭启丰《过枫岩禅院》:“秾华那待三春景,为爱枫林棹再停。”可见,这些诗人在化用杜诗的时候,都是把“坐爱”当作“为爱”来理解。于是,后来的学者们在著书作文时,就沿承下来。

然而,明清时候的诗人们在化用杜诗时,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如:明蔡羽《诸友次高座寺》:“醉爱枫林暮,停车傍狭斜。”“醉爱”犹“最爱”。清于鹤《秋晚池上独坐》:“最爱枫林高百尺,无端落叶自琳琅。”清查嗣瑮《补屋秋色索初白和》:“樊川莫爱枫林晚,来看侬家叶叶霜。”清钱陈群《为徐上复水部题小影兼送之任留都》:“闲情写作山居服,最爱枫林欲晚时。”清乾隆《出塞杂咏九首》(其五):“最爱枫林新似染,折来题句手亲书。”显而易见,在这些诗人的笔下,“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都不是“因为”、“由于”的意思,而是作表程度副词的甚辞解,义即“深也”、“殊也”。在他们看来,这样的释义更切合诗歌意旨,也与诗人的本意更加吻合。

那么,现在通行的“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为什么偏偏要解释成表原因的“因为”、“由于”,而不是表程度的“深也”、“殊也”呢?这应该跟诗歌在流传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与误读有一定关系,当然,更主要的则是缘于学者们的主观判断与选择。至于其成为一种定论,则是因循古人结论以及尊崇前辈学识的结果。虽然偶有一些学者对前贤的看法持有疑问,但终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效果①。

窃以为,“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应该做程度副词理解,义为“深也”、“殊也”等。这既符合唐宋时人的习惯用法,也切合诗人的原意,更与诗境相吻合,从而传达出诗句独特的隽永悠远的意韵。

二、正论

“坐”作程度副词,表“深也”、“殊也”等义,应当是从其本义引申出来的。“坐”既为“止也”(《说文解字·土部》),而后乃有“深”义,这种词义的引申与发展应当是语言演变与词义虚化的结果。“坐”的“深”义从本义逐渐分化出来,并为人们所接受,应该是在诗歌辞赋兴起之后才开始出现的,这与该类文体特别讲究语言文字的精炼简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学者考证,最晚在南北朝的时候,“坐”的这个用法就开始出现了。如:南朝梁何逊《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诗》:“夫君日高兴,为乐坐骄奢。”《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就认为这里的“坐”,“表示程度之甚,可译为‘深’、‘深深地’等”[2]P.888。《广释词》更进一步指出,“下文‘室堕倾城佩,门交接幰车’正写骄奢之状”[3]P.434。又南朝梁王筠《侠客篇》:“侠客趋名利,剑气坐相矜。”“坐相矜”,谓殊相矜。“下文‘黄金涂鞘尾,白玉饰钩膺……举鞭向赵李,与君方代兴’极写相矜之状。”[3]P.434到了唐宋时候,“坐”作甚辞者,则越来越常见,明清时候更是普遍。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证,以补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等书。

(1)骆宾王《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意气坐相亲,关河别故人。客自秦川上,歌从易水滨。”清陈熙晋笺注:“袁淑《仿曹子建乐府白马篇》:‘意气深自负,肯事郡邑权。’李善注:‘谢承《后汉书》曰:杨乔曰:侯生为意气刎颈。’司马相如《长门赋》:‘交得意而相亲。’”[4]P.114“坐相亲”,犹云深相亲也。

(2)王勃《春思赋并序》:“归去春山恣间放,蕙畹兰皋行可望,何为悠悠坐惆怅?”清蒋清翊注 :“《列子·杨朱篇》:‘而悠悠者趋名不已。’《楚辞·九辩》:‘惆怅兮而私自怜。’”[5]P.13“坐惆怅”,犹云殊惆怅也。“悠悠”一词,正是言惆怅之延绵不绝。

(3)陈子昂《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并序》:“蜀江分袂,巴山望别。南津坐恨,叹仙帆之方遥;北渚长怀,见离亭之欲晚。”“坐”与后句之“长”对举,则“坐”即“长”也。

(4)李白《古风·其二十七·燕赵有秀色》:“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坐”与“常”互文,可知“坐”犹“常”也。

(5)杜甫《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高楼忆疏豁,秋兴坐氛氲。”清仇兆鳌注:“忆疏豁,思江楼之宴。坐氛氲,言意兴之浓。”[6]P.1777可见,在明末清初的注释家们的笔下,“坐”就已经有“深”义。

(6)韦应物《登高望洛城作》:“坐感理乱迹,永怀经济言。吾生自不达,空鸟何翩翻。”“坐”与“永”对文,可互用。

(7)白居易《寄李十一建》:“……芳岁忽已晚,离抱怅未平。岂不思命驾?吏职坐相萦。前时君有期,访我来山城。心赏久云阻,言约无自轻。相去幸非远,走马一日程。”结合全诗,“坐相萦”,犹云深相萦也。

(8)马戴《下第别令狐员外》:“坐叹百花发,潜惊双鬓新。”“潜”,即深也,则“坐”亦为深也。

(9)刘敞《草虫扇子》:“坐愁冰鑑释,深恐夏虫疑。”显而易见“坐”即为深也。

(10)韩元吉《春雪得小诗五首且约客登赏心亭》(其一):“东窗坐爱枝间雪,大似酴醾压架花。天气更晴宜有月,夜深来看玉交加。”“坐爱”,犹云最爱,甚爱也。

(11)陆游《夜坐》:“百忧集老境,坐叹双鬓改。谁能拥雕戈,遗虏何足醢!”“坐叹”,犹云深叹也。

结合《诗词曲语辞汇释》等书及以上例证,我们发现,“坐”作程度副词解时,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坐+动词/形容词(尤其是表示人类心理活动的情感类动词或形容词)”,如惆怅、恨、恐、惜、惭、叹、愁、爱等 ;第二种,“坐+相+动词/形容词(主要是描写人类感情悸动的动词或形容词)”,如相亲、相求、相悦、相看、相悲、相侵、相煎等。但是,无论二者所接的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它们都是同人类的情感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所极欲揭示的也只是人类内心最真实的微妙感情。而“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爱”正是属于此列,它所体现出来的就是诗人当时为枫林所迷醉的实实在在的情感韵致。这种没有掺入任何杂念的透彻明净的感情,俊爽清丽,远韵远神,浑然天成。于是,弥漫于诗人内心深处那份深爱枫林的激动呼之而出。任何企图以“因为”观照诗人本意的行为,在诗人通透纯净的心灵面前,都是毫无根源的曲解,甚至是彻头彻尾的背叛。

《诗词曲语辞汇释》等著作在解释武元衡《八月十五酬从兄常望月有怀》一诗中的“坐爱圆景满,况兹秋夜长”的“坐爱”一词时,都认为其当作“深爱”、“殊爱”解。其实,“坐”与“爱”连用,而“坐”为“深也”、“殊也”的情况在古诗词中并不少见。如:唐孟郊《送淡公十二首》(其二):“坐爱春草上,意含沧海滨。渺渺独见水,悠悠不问人。”又宋夏竦《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其六):“沉沉池阁乍凉天,坐爱莲薰夜不眠。”又宋韩维《颍桥会曼叔坐中写呈》:“星辰寒殿近,灯火夜堂深。坐爱温炉密,欢从浊酒斟。”又宋孔武仲《苦寒》:“晨风猎猎卷书堂,坐爱松筠耐雪霜。”又元梁寅《为李朝阳题松云图》:“横琴坐爱白日静,散发长疑朱夏寒。”又元释大圭《孟上人兰若》:“坐爱清游归未得,多情煮茗荐盘飱。”以上诗句中的“坐爱”一词,都是“深爱”、“殊爱”的意思。既然“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结构、用法等与上述例证相似,为何偏偏要将其释为“因为”、“由于”呢?难道只是因为其前尚有“停车”一词?

三、补论

检索文献不难发现,“最爱”连用的情况最迟在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一书中就已经出现了,如 :《晋世家》:“悼公周者,其大父捷,晋襄公少子也,不得立,号为桓叔,桓叔最爱。桓叔生惠伯谈,谈生悼公周。”又《三王世家》:“会昭帝崩,宣帝初立,缘恩行义,以本始元年中,裂汉地,尽以封广陵王胥四子……最爱少子弘,立以为高密王。”又《佞幸列传》:“文帝尝病癰,邓通常为帝唶吮之。文帝不乐,从容问通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唐宋时期,“最爱”一词更是广泛地在诗歌辞赋中使用。如: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惟吾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又白居易《官舍内新凿小池》:“最爱晓暝时,一片秋天碧。”又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又元稹《赠崔元儒》:“最爱轻欺杏园客,也曾辜负酒家胡。”又陆龟蒙《中秋待月》:“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澹失南箕。”又苏轼《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又陈师道《平翠阁》:“最爱烟雨中,半掩青罗袂。”又杨万里《南海东庙浴日亭》:“最爱五更红浪沸,忽吹万里紫霞开。”又陆游《九月十一日疾小间夜赋》:“平生最爱秋摇落,惆怅今年怯倚栏。”虽然以上例证中的“最爱”在具体语境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异,但同现在通常所说的“最爱”在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别:“最”都是作程度副词用来修饰“爱”,表示程度之深、之重。

既然唐宋时期已经普遍盛行着“最爱”的用法,而将《山行》诗中的“坐爱”替换成“最爱”于诗意也没有什么不妥。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测诗人杜牧在作诗之初最先想到的就是“最爱”呢?但诗人出于对诗歌整体意境以及韵律的考虑,最终还是选择了“坐爱”②。“坐”,中古属“平上去入”四声中的上声;“最”属去声。唐释处忠《元和韵谱》:“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诗人正是用这“清而远”的“坐”字,传达出了一种含蕴悠长的情调,散发着诱人的魅力③。通过这样的考虑,《山行》诗中的“坐”也应该作程度副词解,跟“最爱”一词中的“最”的作用差不多。

四、余论

“坐爱”极言枫林晚景之独特,纵然尚有其他美景,但诗人唯独钟爱枫林。诗人应该是在一种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怀抱着对美景的深切憧憬,任其情感所之,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寒山之上,走进了日思夜想的秋色之中。可以说,在诗人的内心深处,他早已认为寒山之上就是美景的真正所在。所以,当他被眼前的景色迷醉的时候,并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惊诧,而是很自然地停下马车,任自己的思绪飞升畅游于枫林晚景的万般光彩之中。诗人宛然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二者浑然同化。这就是诗人于文字的缝隙处所执意透露出来的微妙信息。倘若理解成“为爱”则无此韵味,不仅诗句直白乏味,而且毫无深层信息可供挖掘。与此同时,全诗的重心也仅仅集中在第三句,既割断了与后句的联系,使其成为互相关系不大的零散文句,而且意境也随之顿降,仿佛于此诗人的情感已经中断,不需要再继续下去。画面上原本存在的那副凝神默赏、如痴如醉的神态也给抽掉了,诗意冲淡了,诗境平庸化了,全诗的感染力和审美价值也大大地削弱了。而释之为“深也”、“殊也”,则加深了第三句和第四句的联系,使其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最末一句更是道前人所未道,言前人所未言,情感一贯而下,如行云流水,不可阻挡。不但表现出经霜枫叶耐寒的特质,同时也闪耀着诗人飘逸豪爽个性的光辉。读之使人胸襟顿开,产生一种朗爽向上的激情。这样一来,诗歌的境界自然开阔深远,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也更加丰富饱满。

其实,即便将“坐”解释成“深也”、“殊也”,“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中还是存在原因介词的,只是被隐藏起来,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成分在诗句中彰显着它的价值。我们只是在疏通阐释全诗大意的时候,才需要道出来。这也应该是诗人玩弄文字的一种技巧。

把诗词作品中的“坐”当作原因介词来使用,在宋代以前是极少见的,唐诗更是如此,最为人所知者就是古乐府《陌上桑》中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但这毕竟是变例,不能代表整体。窃以为,大概宋诗富理趣,所以诗人们喜欢在诗作中使用作原因介词解的“坐”;而唐诗重韵致,诗人们对字词的使用更为谨慎,故难见此用法。

综上所述,“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应当作程度副词理解,义即“深也”、“殊也”。

释:

①(1)陈一凡《“坐爱”通行注释辨》(《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 年第 4 期)一文认为“《山行》的‘坐爱’,正解应是‘坐着欣赏’”,这无疑将《山行》肢解得面目全非。(2)周家庭《“坐爱”义应为“深爱”》(《汉字文化》2003 年第 1 期)虽然指出“《山行》里的‘坐’字还是看成程度副词为好,意思是‘深’”,但是其证据却不能让人信服。(3)薛晓源《理解与阐释的张力——顾彬教授访谈录》(《文艺研究》2005年第9期)在采访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先生时,先生指出“杜牧的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宗教体认,‘坐爱’就是‘坐禅’的意思”;而后在陶文鹏等撰写的《“我喜欢中国古典意象诗歌”——德国汉学家顾彬访谈录》(《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一文里,顾彬先生又重新申释了他的观点。不可否认,顾先生的看法颇有新意,然其实质乃是把“坐”解释为“坐下来”,只是适当融入了宗教的成分。这样的解释于诗意亦有偏差。(4)李金坤《“停车坐爱枫林晚”之“坐”意厘正》(《江海学刊》2008年第6期)以为“将‘坐爱枫林晚’之‘坐’释为‘坐禅’,较之于介词‘因为’等释意来,当更为切合诗意”。李先生的看法源于顾彬先生,只是略加阐释了一番。

②杜牧在《献诗启》中谈到自己的诗歌创作时曾言:“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而且,他为严格要求自己作品的艺术形式,还特别重视“苦吟”精神。诗人多次对友人叙说自己“多为裁诗步竹轩,有时凝思过朝昏。篇成敢道怀金璞,吟苦唯应似岭猿”(《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 和“苦吟林下拂诗尘”(《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等苦吟情况。可见,诗人是精心地从浩瀚的词汇海洋里,选取最恰当的语词准确地叙事、毕肖地状物、细腻地抒情、淋漓地达意。对于绝句的创作,诗人更是如此,从而才使其成为传诵不衰的艺术珍品。

③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凡例》认为 :“七言绝句,贵言微旨远,语浅情深,如清庙之瑟一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诗人舍“最爱”而取“坐爱”,正是为了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

(本文参考文献请参阅《汉字文化》2014年第5期)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诗八五律第十一讲
诗蓦诗书画文化圈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炼句、炼意——《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五
《“叶吟学诗入门速成法”·中篇:“赋形”技法兼谈诗之本质、学诗之四维
唐明‖卜蜂莲花的词义随机缘灵性消解的过程--论鲁亢诗歌构成中的双重性及两面性(外四篇)
【梅园秋语·诗情画意】中天:金秋·又见枫林飞红---第201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