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闻道国学:洛阳北邙山的风水和墓葬文化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有了解的话,那么这个邙山的地名一定不会陌生!古语有言:“生于苏杭,葬于北邙”。这里的北邙指的就是洛阳北郊的邙山。

生在苏杭,就是说有钱有地位的人,在世时在苏杭享乐是最高的境界;逝后,能葬在北邙!是死的最高的享受境界。为什么呢?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邙山和北邙山是两个概念。

邙山是昆仑山、秦岭、崤山余脉。邙山西迄河南新安县青要山,顺黄河往东游走达于河南荥阳、郑州之广武山,东西长逾四百华里,是河南中原腹地的文化名山,道教典籍中列邙山为七十二福地之一。

北邙山仅指对应十三朝古都洛阳北部的这段邙山,即孟津全境和偃师县西北部以及巩义西部,绵延约八十华里,南北横跨约三十华里。北邙山在洛阳城北横亘而过,向东一直延伸到荥阳的广武山,在郑州北部戛然而止。位于洛阳偃师市境内的首阳山是河南北邙山的最高峰,海拔359.1米。而荥阳境内的广武山现在就是黄河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楚河汉界的鸿沟就位于此。说邙山是山,其实也就是岭,洛阳当地人一直称其为“邙山岭”。

一、邙山的历史文化

邙山,是历代墓葬的风水宝地。千百年来,从汉魏至隋唐,经五代到宋元。无数帝王将相,富商巨贾,文人雅士,寻常百姓都葬于洛阳邙山。

历代吟咏北邙山的诗文和地下地上的碑碣墓志等,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邙文化,北邙文化是河洛文化,中华文明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有学者在韩国首尔国立民俗博物馆参观时,听到了一首丧歌:“死去的亲人啊!你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啊!你要去邙山,你到了那里,就永远回不来了……”。他忙问韩国翻译:“邙山?他们唱的是邙山吗?”翻译说:“是呀,死人都要去邙山,要住在那里的。”

韩国人丧歌中唱的“邙山”是否与洛阳邙山有关联呢?答案是肯定的。据专家考证,仅公元800年—860年间,来洛阳的韩国学者“先后六十余批,人数在两千到三千之间”。洛阳太学规模有学生三万余人,其中韩国留学生就占了十分之一。这些莘莘学子中的佼佼者大都在唐朝为官,也有不少人学成回国,成为新罗国的重臣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这批留学生当中有未能回国,客死异乡的200多人被合葬在邙山,称作“韩园”,其他学成回国的学生不仅带回了学术典籍,也带回了中国的风俗和礼仪,将首尔附近的一座山命名为“邙山”,一条河命名为“洛东河”。

邙山是洛阳北面的天然屏障,也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为崤山的支脉,豫西邙山周围这片风水宝地,赵匡胤并不是第一个看上它的皇帝。邙山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生在苏杭,死葬北邙”,它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

在面积700多平方公里的邙山地区,冢连冢,墓压墓,古代墓葬的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不仅在中国独一无二,也是世界罕见。目前已初步确定“洛阳邙山陵墓群”埋葬着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六代共计24座帝王的陵墓及其陪葬墓群。“跺一脚能惊动三皇五帝,刨一镐满是秦砖汉瓦”此说法比较形象!

除了帝王陵,王公贵族更是不计其数,唐代诗人王建有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白居易则留下了“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的诗句。另外,诸多名人也葬于此,比如秦相吕不韦、唐朝诗人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等。

关于这座山还有一个传说,老子在辞职后路过此地,见风水奇佳便架炉炼丹,炼成后金光四起,老子仅服下一粒便脱去凡骨,随后由此出函谷关教化胡人了。全真教王重阳也曾到北邙山上清宫瞻仰。

还有24孝等许多与孝悌等相关的故事也都和洛阳或中原有关!比如生活在这里的祖祖辈辈对“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诠释则更让人们刮目。从这里走出去的男人,混的好的多都会衣锦还乡!就连混的很惨的那些到最后也都要千方百计的归根故土、魂归故里!这种现象在中原尤其洛阳周边一直表现的尤为突出。

以唐代大诗人杜甫等为例:当年,杜甫客死岳阳!当时家里实在拮据。40年后,他的孙子才将杜甫的遗骨迁葬洛阳故里。

二、北邙山的风水分析

东周是第一个建都洛阳的朝代,当年周公营建洛邑,认为洛阳居“天下之中”最宜建都。《尚书》曰:周公摄政的第五年就来到了洛阳,他详细考察了洛阳的地理环境,周公认为,洛阳居天下之中,洛阳的地理位置呈现出了绝佳之状态,周公于是就诏令营建了洛邑诚,而周公就成为了洛阳城的首位规划者。

风水学的两大要素是“围合”和“盆地”,这也是衡量风水好坏的两个标准。“围合”就是指山之合围,“盆地”就是指中央平地。风水的理想模型,就是由山水围合起来形成盆地,这叫“易守难攻,又有出口”,洛阳,就是恰恰处在这样一个理想的位置之上。

洛阳四面环山,形成围合局面:西南部是莽莽苍苍的秦岭,延伸到洛阳境内后,连接伏牛山和熊耳山以及外方山,从西和南两面解开胸襟,把洛阳揽到怀中,既挡住了西北的尘沙,又提供了丰富的矿产和森林资源;秦岭的另一条支脉崤山向东延伸时,地表覆盖着厚厚的黄土,慷慨地把土壤送到洛阳城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肥沃的耕地。

而洛阳水系环绕,也形成围合水网:洛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南次低,其间大小河流呈扇形均匀辐射,像撒开的水网,形成多个河汭地貌,土地肥沃,水源多多,适合人类居住,极易形成聚落。

自古以来这里四季分明,地表植被丰富、山川河流分布、结构极为合理等原因构成了最佳人居环境;还有一点,旱能浇、涝能排,远离了大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尤其繁荣。所以历史上的相当长一段时间,这里不仅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洛阳、安阳、三门峡、南阳、开封、许昌等地都做过都城。

为什么中国历代那么多帝王将相死后喜欢葬在邙山?究其根本,这种说法的兴起还是因为北邙山符合了风水宝地的各项指标。在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说中,山是沉稳渊博的象征,水则代表着灵动变通,山水合理搭配便是上佳风水,也预示着墓主人可以在死后枕山蹬河,俯视天地万物。虽然北邙山谈不上气势巍峨,但其起伏也别具韵味,再加上怀抱黄河,背山襟水的地势足以称作天下一绝。

图为2013年笔者在北邙山寻龙点穴时所拍摄,这水中的小岛是位于生基穴场的左上方,是否很象一条鱼呢? 和上面的龟山相得益彰,谓之“鱼龟锁水口”

中国传统风水学认为,神州大地共有三大龙脉,三大龙脉都发源于昆仑山。

北支龙脉自昆仑山发源过阴山、祁连山、贺兰山,经王屋山、太行山入海。

中支龙脉自昆仑山发源过岷山、秦岭、崤山,邙山,经泰山入海。

南支龙脉自昆仑山发源过云贵、湖南,至江浙闽入海。

龙脉入海,才是真龙得水。长江、黄河两条水龙伴真龙入海,形成了千千万万个风水格局。

岩石质地的山即便再长,也未必会结穴,是谓有脉无气,有气无穴。中国堪舆学中有“十不葬”之说,“石山不葬”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天下最佳的葬地是土山。土山须绵延10千米以上,才称得上能结穴的龙脉。

邙山质地为黄土丘陵地,山南山北,面对黄河,地势开阔、土层深厚。伊、洛、瀍、涧四条河流灌溉洛阳盆地,邙山是举世公认的魂灵安息理想之地。

北邙山地处中央之山嵩岳之下,古称中土,控御四方。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中央为土,北邙山处中央尊位,处于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位置。北邙山谈不上气势巍峨,但其起伏也别具韵味,再加上怀抱黄河,背山襟水的地势足以称作天下一绝。

在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说中,山是沉稳渊博的象征,水则代表着灵动变通,山水合理搭配便是上佳风水,也预示着墓主人可以在死后枕山蹬河,俯视天地万物。因此从东周开始,无数皇室、豪族在此长眠,北邙山也获得了中国最大古墓群的殊荣,堪称中国风水宝地之一。

可是如果让风水师或胡八一这样“摸金校尉”分金定穴一下,是否会发现这里贵不可言呢?

在我看来,北邙山的风水确实是不错的,这里是道教圣地之一。但是,虽然北邙山风水好,也没有好到能够让众多人慕名葬在此地。北邙山之所以有众多陵墓,还是因为距离洛阳比较近,而洛阳又是十几朝古都。就近原则,在洛阳建都的王朝,帝陵肯定首选洛阳周边,而北邙山距离近,风水还不错,所以就成了首选之地。我们可以看到,葬在北邙山的帝陵都是建都在洛阳的,当然刘禅、孟昶等是亡国之后死在洛阳的。

所以,可以说,“葬在北邙”并非是北邙山风水一定最好,而是能够葬在北邙山的,大多都是王侯。估计一般人应该是买不起北邙山的墓地的。能够葬在北邙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一种荣耀,代表着此人生前基本是富贵一生,“葬在北邙”归本到底不是对死后的追求,而是生前的追求,就像现在有些人说的,此生的追求是能够葬在八宝山一样。能够葬在八宝山的肯定是为国家做过杰出贡献和有一定地位的人,同样八宝山的风水也很不错,但也绝称不上最佳!

三、邙山墓葬与洛阳铲

如果有幸前往北邙,你就会发现中国千百年来的杰出人物有相当一部分安葬于此:在北邙山,有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以及刘禅、李煜等亡国之君的陵墓。此外有苏秦、班超、张仪、樊哙、狄仁杰、颜真卿数千位将相名人之墓,扶余王、高句丽人泉男生等古代来华外国人之墓和大量陪葬墓。从朝代上来看,北邙山古墓群汇集了东周、西汉、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的数十万墓葬。区区一座北邙山,就埋藏着中国千百年来十分之一二的杰出人物,尽管他们活动的年代大有不同,但是死后却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北邙。比如说,光复汉室的光武帝刘秀就选中了这里,这位平定汉朝内乱,将汉室江山又绵延了两百年的一代豪杰最终决定枕黄河而长眠北邙,真可谓一代英主。

数量如此庞大的古墓群,自然得到了盗墓贼的重点关照。从古至今,山上的盗墓行为虽说并未彻底停止,但对墓葬群破坏最严重的却是近代,还是由一条铁路所引起的。公元1905年,清政府向比利时借款修汴洛铁路,在北邙山南麓段时就地取土,结果不断挖出古墓,出土的文物基本被在场外国技师买光,随后被陆续寄回欧美。

一听说地里挖出来的东西值大钱,许多胆大的村民们开始四处搜挖古墓。在他们的“引领”下,北邙山的几十座村庄争相效仿,马坡村的李鸭子甚至为找墓发明了洛阳铲。自上个世纪初以来的100多年间,神奇的“洛阳铲”,使得中国古墓葬最集中的洛阳邙山地区十墓九空,古物大量外流。“洛阳铲”由此恶名远播。但是,如今洛阳铲也成了考古的标配

考古学家在1928年目睹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便运用于考古钻探,在中国著名的安阳殷墟、洛阳偃师商城遗址等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洛阳铲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洛阳铲已经成为了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1970年代初,中国考古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曾赠送一把打造精致的洛阳铲。而现在,都有电动的洛阳铲了!不愧是“国营盗墓”的嘛!

附:光武帝刘秀墓的风水和传说

中国古代皇帝称为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皇帝陵也是高贵无比,任何人不可超越。正因为皇帝陵位极九鼎,所以在选址方面极为讲究,为选一座陵,不知要找多少风水师,反复研究,反复勘察,万无一失才可敲定。

古代皇帝选陵地,都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秦始皇陵、汉高祖陵、唐太宗陵、宋太祖陵、明陵、清陵都是如此。为什么皇帝都这么选陵址呢?因为这叫顺风顺水。只有风水顺,子孙后代才可兴旺发达,万世永昌。可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位皇帝搞妖蛾子,他和所有皇帝都不一样,反其道而行之,逆风水建陵。

在中原建都的很多帝王都将北邙山思索为死后陵寝之首选。而在这块风水宝地上,有一座绝后绝后的奇特帝陵,里面掩埋着一位中国最圆满皇帝。

这位最圆满的皇帝就是汉光武帝刘秀,毛主席曾说这是他最敬仰的一位帝王。刘秀在统一全国之后,立刻施行了一系列注重民生的政策。他先是下令释放奴隶,整理吏治,轻徭薄赋,抑止豪强,这为之后的恢复和开展社会消费力发明了有利条件。而正是由于这些政策的实行,使得垦田和人口都有大幅度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80年间国度强盛的物质根底。因而,能够说刘秀不失为对我国历史有重要奉献的出色人物。

在古代,很多的帝王都会发起全国的劳动力为本人建造一个气势恢宏的陵墓,地形开阔,寝殿也是富丽堂皇,让本人死后的灵魂在一个公开的小皇宫之中安息。而汉光武帝的陵墓不同于兴建陵寝的其他皇帝,占空中积仅仅25亩,不只不华丽还有些粗陋,以至连秦陵的3000分之一都不到。当初刘秀下令修建这座陵寝的时分就指定了一块北邙山到黄河之间的地,不像其他皇帝抢夺北邙之巅,俯视着滚滚的黄河水,刘秀将本人的陵墓设计成了面朝高山背靠河的方式,建在了黄河边的河滩上,并且请求本人的陵墓面积不得超越2顷,更不要复杂的建筑构造,只需求这座陵墓可以顺利排水就好,其他的一概从简,完整不像是一个皇帝的帝陵。

刘秀为什么要逆风水建陵造墓?这里有个传说。相传刘秀儿子脾气很倔,专门和他唱对台戏,刘秀让他往东他准往西,让他撵狗他准追鸡。刘秀希望死后葬在北邙,于是对儿子:“我死了以后,你把我埋到黄河底吧。”他想,儿子一定和他反着干,结果儿子这回还就听他话了,于是就把他葬在了滚滚黄河之中。后来由于黄河改道北移,刘秀坟才出现在邙山与黄河之间,这就是后世所谓的“汉皇仰卧”。

但后来有人分析,这个选址或许不是刘秀相信风水的结果,而是刘秀选址的中央曾是龙马背负“河图”呈现之处,是孟津一带风水最好的中央。而“河图洛书”是易学的肇始,也是中华文化的真正本源。单从这一点来说,这个块地就不逊于普通的风水宝地!

刘秀选址于此或许正是想沾沾这龙马的瑞气。固然陵墓的位置在“烂泥堆”之下,可这座陵墓却不断有着其他陵墓没有的侥幸。可能正是由于遭到了这块福地的庇护,两千多年来,黄河曾屡次改道,可刘秀的陵墓却不断平安无事没遭受自然和人为的伤害,也从未遭遇盗墓贼的光临。

不过这种逆风水而建的墓地,纵然能沾染一些龙马的瑞气,可这个瑞气也是有限的,自他开始三代以后,皇帝不是傀儡就是昏君,无一例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千年龙脉北邙山
探秘河南四大皇陵区:什么样的风水会被皇帝相中
因为任性儿子,这位开国皇帝竟然葬在黄河滩上
被时间隐匿了近两千年的东汉皇帝陵墓
洛阳风水 “帝王之都,华夏龙脉”
占地756平方公里,大型墓葬970多座,为何邙山深受古代贵族偏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