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干的世界》第26章 魂兮归来 第1节 比干生卒年争议

1  比干生卒年争议

世界历史从未有过一个人像比干这样有五十多个生日和忌日,这些生日和忌日之间,最少的相差一年多,最多的相差一百多年,真真是一项世界之最了。三千多年弹指一挥间,比干的生卒年之谜如黄河之水摇摆不定。若非处于争议之巅峰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暂时性休止了争议各方的口水仗和笔墨仗,比干在地下或天上也恐将为自己的生卒年百口莫辩。

2008年河南卫辉举行了纪念比干诞辰3100周年大典,这是根据历史学界传统认为的武王克商年份为公元前1027年(梁启超之说)或公元前1029年(黄宝权、陈华新等说),推定比干卒于公元前1029年,生于公元前1092年,据此倒推,比干享年应为六十三岁或六十五岁,也有说六十四岁。

由中国政府部门和各相关研究院所发起并主持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则认定武王克商年份为公元前1046年。据此倒推,比干卒于此前一年,即公元前1047年,一说比干卒于此前两年,即公元前1048年,再根据比干享年六十四岁这一假定年龄,则比干应生于公元前1110年或公元前1111年。

而据有关史书和部分林氏族谱记载,比干生于殷历(殷历是阴历或农历的前身,并非后世的阴历或农历,二者略有差别)四月初四,卒于殷历十一月二十六日,遇害时六十三岁。但比干出生于哪一年?卒于哪一年?有多种说法,现作一一列举。

拥有如此众多的生日和忌日说法,也是世界历史上比干文化的最为独特现象。疑云满天飞,谁都不服谁,但毋庸置疑的是,比干的生卒年养活了不少比干文化研究者。

1、公元前1092-公元前1029

关于比干生卒年,河南地方大都认同的说法是比干生于公元前1092年,卒于公元前1029年。

此说有代表性的是耿玉儒著《林姓宗祖比干》一书(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4月版)。书中说:“比干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56日,夏历四月初四)。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纣王残杀,那年是公元前1029年,终年63岁。”但该书没有说明以何为据。此说曾获得地方人士认可,当时的河南省卫辉市市长何东成曾给该书作序。

199279日卫辉市比干纪念会筹委会办公室发出《关于比干生卒年月考证》的通知,内容为:“据《睢阳林氏家谱钦》:比干生于帝乙丙子之七祀,薨于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享寿63岁。睢谱是御钦公谱,清康熙朝藏于墓丘内留传于今。源自福建莆田。辗转流入豫东,包括项城、光山、罗山、淮阳等地。”

据查《睢阳林氏家谱钦》:“先公生于帝乙丙子之七祀,薨于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一月二十六日,寿享63岁。”此说的一大疑点是比干生于帝乙年间,即意味着比干是在大哥帝乙当了商王以后才出生的,这与其他相关记载有冲突,但也符合比干与帝辛年龄相差不大的推断。

耿玉儒在《确认公元1993年为比干诞辰3085周年的历史考证》一文中说:“按武王灭纣日推算,比干死后次年武王伐纣,死年63岁。”“武王灭纣日,据黄宝权、陈华新所考是公元前1029年。载于《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第一集,1982年岳麓书社,《周武王克殷年代》。”“而国内史学界一致认为黄宝权、陈华新所考权威性较大,说服力较强。比干死于公元前1029年”。这个说法与“比干死后次年武王伐纣”有出入。如果武王伐纣在公元前1029年(殷历正月),比干就卒于公元前1030年,由此推算出,比干生于公元前1093年。可见,耿玉儒此说也差了一年,即少算一年。

如果按梁启超、郭沫若等认定武王灭纣是在公元前1027年,比干死于前两年,则可推算出,比干卒于公元前1029年,生于公元前1092年。

现新乡市及卫辉市政府、比干纪念会、林氏宗亲会在组织比干庙的祭典时均采用“比干生于公元前1092年”说。

2、公元前1106-公元前1043

林乐志主编的《比干后裔:林氏家族三千年统谱》(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10月版)曾采信前一说,但林乐志本人后来发现该时间段经不起新的史实推敲。他根据一些材料,在2000年出版的《比干后裔:林氏家族三千年统谱(续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1月版)中提出新说,推算比干逝世于帝辛十七年,即公元前1043年,据此倒推,比干应生于庚丁十二年,即公元前1106年。他的根据如下:

1)比干庙的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重修殷太师比干墓碑》中记载“纣以十一年杀比干,武王十三年封其墓”。如果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27年,纣王在位33年,纣王十一年杀比干,应是公元前1049年。

2)许仲琳编《封神演义》,在第二十六回叙述了比干之死。第九十七回载武王克商,纣王自焚。比干死于姬昌获释逃归西岐(约帝辛十三年,公元前1047年)之后,闻太师凯旋回朝(约帝辛十八年,公元前1042年)之前。比干遇害后十七年武王灭纣。由此推算比干死于帝辛十七年,即公元前1043年前后。

3)和氏璧著《商纣王帝辛传》推算,公元前1060年商纣王即位,时年十九岁。公元前1043年比干被剖心,纣王时年三十六岁。比干遇害后十七年武王灭纣,时为公元前1027年,纣王终年五十二岁。这一时间表与《封神演义》及其他史料记载基本一致。

3、公元前1185-1123

台湾企业家林金辉曾在致耿玉儒的《比干诞辰时间质疑信》中说:“以台湾林氏族志记录纣王三十二年戊寅年是公元前1123年,比干享年63岁,应诞生于公元前1185年岁次丙子年夏历四月初四日。”林金辉信后附“追远堂大事记”(录自台湾柏杨著《中国帝王皇后世系录》上册):“纣三十二年戊寅公元前一一二三年是年周武王十二年,杀比干,囚箕子,微子去国。周武王十三年已卯公元前一一二二年,是年商纣三十三年,兴师伐纣,克之,纣自焚死,商亡,王即位周兴。周武王十四年庚辰公元前一一二一年表比干墓,征其后嗣,得泉,方三岁,以其居长林而生,令以林为姓,赐名曰坚,封公爵,食采博陵,是为林姓鼻祖。”

把武王克商定在公元前1122年,是采用西汉刘歆、北宋邵雍等古代史家之说。根据此类说法,比干卒于武王克商前一年即公元前1123年,生于公元前1185年。但祖冲之判定刘歆的《三统历》有误。后世也多认为此说不足信。

最早推算武王伐纣年份的是王莽新朝国师、一代学术大家刘歆。他利用古代天象天文学进行推算,今换算成公元纪年,武王伐纣在公元前1122年,此说即使于古有据,误差也应较大。

梁启超在1922年提出武王伐纣始于公元前1027年的说法,雷海宗的《殷周年代考》、陈梦家的《西周年代考》皆主张此说。郭沫若的《中国史稿》采取此说后,在国内外史学界得到了很多同行专家承认。日本的天文学家新城新藏提出武王伐纣应在公元前1066年,范文澜的《中国通史》、齐思和的《中外历史年表》等也采用了此说。

另关于武王克商的年份有四十多种说法,计有:公元前1130年(林春溥)、公元前1127年(谢元震)、公元前1123年(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引)、公元前1122年(吴其昌、吕振羽、岛邦男)、公元前1118年(成家彻郎)、公元前1117年、公元前1116年、公元前1112年(刘朝阳)、公元前1111年(董作宾、严一萍、郑天杰)、公元前1106年(张汝舟、张闻玉)、公元前1105年(马承源)、公元前1102年(黎东方)、公元前1093年(葛真)、公元前1088年(水野清一)、公元前1087年(白川静)、公元前1078年、公元前1076年(丁马肃)、公元前1075年(唐兰)、公元前1071年(李仲操)、公元前1070年(张政火良)、公元前1067年、公元前1066年(新城新藏、范文谰、齐思和)、公元前1065年(哈特纳、白光琦)、公元前1063年(山田统)、公元前1059年(彭瓜失钧)、公元前1057年(张钰哲、张培瑜)、公元前1055年(章鸿钊、荣梦源)、公元前1051年(高木森、姜文奎)、公元前1050年(叶慈)、公元前1049年(王保德)、公元前1047年、公元前1046年(班大为、李学勤)、公元前1045年(倪德卫、夏含夷、周法高、赵光贤)、公元前1044年(李丕基、江晓原等)、公元前1043年(和氏璧)、公元前1041年(基德炜)、公元前1040年(周文康)、公元前1039年(何幼琦)、公元前1030年(丁山、方善柱、周流溪)、公元前1029年(黄宝权、陈华新说)、公元前1027年(梁启超、郭沫若、雷海宗、莫非斯、高本汉、陈梦家、屈万里、何炳棣)、公元前1025年(劳干)、公元前1024年(平势隆郎)、公元前1018年(周法高)。

如此相差甚大的武王伐纣年份和比干生卒年之争使得任何一种说法都显得扑朔迷离,缺少权威性。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武王克商年份应为公元前1046年,而更准确的附带说法另有人认为应以“武周克殷”代替“武王克商”或“武王伐纣”。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认定的武王克商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基础上进行推算,据此判断比干生卒年份的主要有以下说法:

1、公元前1130-公元前1068

根据卫辉比干庙中《重修殷太师比干墓碑》碑文“纣以十一年杀比干,武王十三年封其墓”推定,纣王在位三十三年,纣王十一年为公元前1068年,由此推断享年六十四岁的比干生年应为公元前1130年,卒于公元前1068年。

比干享年究竟是六十三岁还是六十四岁,是周岁还是虚岁,鉴于中国人特殊的年龄计算方法及其一贯的模糊思维,有学者建议一律按照公元纪年的六十四岁一说。

2、公元前1124-公元前1062

陈建魁、王大良在《中华姓氏通史·林姓》(东方出版社,20023月版)中分析了关于比干生卒年的几种说法,吸收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的成果,根据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46年(纣王三十三年),而比干卒于帝辛戊寅三十二祀(纣王十七年),即公元前1062年,比干享年六十三岁(虚岁),由此推断比干生于庚丁十三年,即公元前1124年,卒于公元前1062年,这一说法与公元纪年却又差了一年。

比对林乐志的推断,公元前1106年与公元前1124年相差十八年,而这与确定武王克商的年份相关,公元前1027年与公元前1046年相差十九年。中国古人计岁是按虚岁,若以比干卒于公元前1062年为准,应推出比干生于公元前1124年。

3、公元前1111-公元前1048

根据《晋安林莆田长城金紫族谱》,比干卒于公元前1048年,即武周克殷前两年,由此推断比干生年为公元前1111年,则比干享年六十三岁(周岁)。史载“比干剖心死,次年,武王伐纣,又次年,纣灭。”

4、公元前1110-公元前1048

林伟功在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林氏委员会2001年刊行的《中华林氏》以及《中华姓氏谱·林》中提出比干生卒年推断为公元前1110-公元前1048年。刘清泉编着的《林姓史话》中提出此说。陈建魁、王大良在《中华姓氏通史·林姓》中提及有此一说。这是认为比干逝世两年后,武王克商,若按此说,比干享年应为六十二岁(周岁)。

5、公元前1110-公元前1047

一般根据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46年,比干卒于此前一年,即公元前1047年,由此推断比干生年为公元前1110年,享年六十三岁(周岁)。

参考结论

只确定武王克商的年份,才能推断比干的生卒年。如果承认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认定武周克殷是在公元前1046年,推断比干卒于公元前1047年,享年六十三岁(周岁),则比干应生于公元前1110年。

关于比干的卒年及后嗣

《史记》对比干生平事迹略有记叙,但生卒年未详。大多数林氏谱牒对比干的生卒年亦有记载,均语焉不详,偶有涉及的也各持一说。1993年卫辉市比干纪念会公布,比干生于公元前1092年,卒于公元前1029年。

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中国历史文献还没有统一纪年,因此史家对武王伐纣时间各持己见,争执不下,要搞清谁家正确谁家不正确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夏商周断代工程”2000119日公布了该工程的研究成果:公元前104419日(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克商。有学者据此推算,比干卒年应该是公元前1047年,生于公元前1110年,而这又与一般认为的武周克殷在公元前1046年少了两年。

另据有关研究,比干有多个儿子,除与比干同时遇难者之外,幸存者有三位,概述如下:

1)据《通志氏族略》载:王氏一支“出于汲郡者则曰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也”。王姓谱牒肯定这件事,印有比干公像,把比干儿子所传的后裔称“汲城王。”王姓本就多源,河南境内的王姓应多是或与比干后嗣有关,另一说法则为河南王姓主要源于周灵王的姬姓太子。

2)据《中原寻根》一书载:孙姓一支出自子姓,即比干之后。“比干在朝歌被纣王杀害后,子孙避难隐姓,有的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改为孙姓。”泉州孙姓族谱有这样的记载。

3)遗腹子林坚,无论比干殉难时林坚是否出生或多大年岁,林坚都应是比干的最后一个儿子。这一点在国际比干学界的争论各方均无异议。

林坚传略的有关记载

清光绪刻本的《西河九龙族谱》记载:比干“直谏而死,夫人陈氏有遗腹三月,惧纣之祸,与婢四人,遁于牧野长林石室之间,生子名泉。武王克纣表比干墓,征其后嗣,子泉方三岁,其母陈夫人抱见武王,以其居长林而生,令以林为姓,赐名曰坚,……封公爵,食邑博陵,世为大夫”。

中华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刻本的《林氏宗谱大全》记载:“吾林自殷少师殉节,正妃陈氏怀孕逃长林山而生坚公,至三岁武王钦赐林姓,为(林姓)始祖。”又载:坚公及夫人姜氏葬于河南卫辉府古朝歌城外,并附有墓图。

另据《世纪大全》称,林坚及其夫人姜氏葬于古朝歌城外,由于岁久年湮,今己找不到遗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七十八讲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存在重大失误
《竹书纪年》与夏商周断代工程西周王年的比较研究
公开叫板夏商周断代工程Ⅰ曾经放弃的“公元前1027年”能否回归?
吴李才:泰伯生年考谁靠谱(下)
破解夏商周断代之谜
夏商周断代工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