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汝功医案拾萃——无脉症

周某某,女,27岁,农民。

初诊:1973年6月24日。双目黯黑,四肢无力,时欲跌倒1年又5个月。1972年春开始有阵发性双目黯黑,经当地卫生院用维生素B12及中药作贫血治疗,半年后症状加重,脉搏血压均不能测到。1973年春到闵行某医院治疗,诊断为“无脉症”,用烟酸、谷维素、维生素B1、Bs、C等治疗无效。

1973年5月到上海市××医院神经科诊治,脑血流图检查示:

两侧血管充盈力差,脑血流量减少。上肢未测出血压,两桡动脉未触及,确诊为“无脉症”,用药与前医院相似。以后辗转南京等地各大医院求治,诊断与治疗都基本相同。1973年6月下旬症状更为严重,转来针灸治疗。

诊得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四肢软弱颤抖,两手不能持物,目眩眼花,行履须人扶持,胃纳不佳,口颊不易张开,寸口脉无,舌质淡,苔薄白。先贤曾云:“脉资始于肾,资生于脾。”此脉绝不至,是脾肾不足,脉气下陷之故。《经》曰:“陷下者则灸之。”拟补脾肾之阳,温经通脉为治。

处方

(1)灸穴:

①大椎、身柱

②至阳、命门

③大杼(双)

④膏育(双)

⑤膈俞(双)

⑥脾俞(双)

⑦胃俞(双)

⑧中脘、气海

⑨足三里(双)

每次轮流灸治1组穴,每穴中娃灸7壮,间日1次,9次为1疗程。

灸后外贴淡膏药促使化脓。化脓期每天调换膏药1~2次,保持灸疮周围清洁,大约隔2~3周,疮口结痂脱落,再按上穴灸第二、第三疗程。

(2)针穴:风府、百会、天柱(双)、风池(双)、合谷(双)、太冲(双),项部穴位用银温针,每穴针尾燃小艾炷7壮。其余穴均补,用提插捻转补泻法。

一个疗程后,症状渐有改善,双目黯黑减轻,眩仆次数减少,四肢无力颤抖较好转。灸治二个疗程后,四肢较前有力,眩仆继续好转,双目黯黑未现。治疗至同年11月,可以参加家务轻劳动。1974年伏天又按上穴中炷灸三个疗程。11月随访,病者已在田间劳动,按其腕部脉搏已有起伏,测左臂血压11.3/8.6kPa(85/86mmHg)、右臂血压12/10kPa(90/75mmHg)。

病例解析:

“无脉症”类属祖国医学“虚劳”证,据病者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四肢无力,目现黯黑,头晕眩仆,胃纳不佳,寸口脉无,舌质淡,均为一派脾肾阳虚之象。脉者血之府也,五脏六腑之气血通达于四肢者也。系于脐下肾间动气之元,资生于中焦(脾胃),受气化赤之血。若脾肾阳虚,生化之元不足,化赤之血衰少,则脉道无气以秉,故动而不至,至而不盈,无脉之症作矣。先贤曾对虚劳一证有“人之虚,不属于气,即属于血,五脏六腑莫能外焉,而独立脾肾焉”。的论断,故亦可归属于“虚劳门”。

朱师按证论治,认为此种病症非用艾灸以调补脾肾、温经通脉则不能取效,故取督脉、膀胱经之大椎、命门、脾俞、胃命、膈俞;任脉之中脘、气海等穴,施以化脓灸方法而获痊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脏腑点穴及四肢分筋法治疗亚健康
失眠、不易入睡、入睡困难、易于惊醒怎么办?中医外治方法来帮你
中医针灸法治疗小儿脑积水
走出失眠困扰!失眠的辨证与治疗| 灸疗实录07
治疗糖尿病的中医灸法四绝技|163
低血压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