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一一〇《教养与文明——日本通识教育小史》

     读书,从前言读起,是我近些年才养成的习惯。因为前言里包含着作者写作的初衷,对整本书的理念是一个引导性的理念。这本《教养与文明——日本通识教育小史》,是一本介绍日本教育史的简单读本。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几千年来就没有停止过,如何摆正心态,做到“文化自信”?咱们可以从近代文化风云变局聊起。

      清代闭关锁国,夜郎自大,老子天下第一,直至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碎脑壳,仍执迷不悟。

      到清末民国时期,西方思潮涌入,当时的知识阶层痛恨前清腐朽闭塞,急于彻底变革,不惜以性命“革命”。急于把“正确模式”套用在自己身上,自然恨不得全盘接纳,当时的社会背景如此,思潮如此,连康有为、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一众先驱的一些观点都颇为激进,认为中国传统美术已死、中国古典文学腐朽、中医害人等等,西方政体是好的,西方经济模式是好的,西方工业科技是好的,西方教育是好的……外国月亮比中国圆,估计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阶段,西方的政治经济理论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马克思主义等等。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西方工业及科技的领先,“进口的就是高档的”的概念也在老一辈人心里根深蒂固。

      但随着近些年综合国力的增强,民智渐开,我们对西方政治、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西方“问题”暴露在国人大众视线里,比如美国国内反智主义倾向、“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政治博弈等等,让有人不仅迷惑:“到底是学西方好?还是不学西方好?中国好?还是美国强?”

      简单的“拿来主义”肯定是错误的,拒绝交流研究也是不对的。“中国思想学术文化成熟的标志在于中国学人以自己的头脑去研究、分析、判断国外的各种理论”。

      拿这两天发生的“夏日祭”事件来说,我相信除了个别别有用心的人以外,大部分参与或者打算参与的年轻人都是爱国的,毕竟“夏日祭”和“日本军国主义”还远远画不上等号。

      年轻人们只不过希望有一个时间和地点,穿上平时少见的与众不同的盛装,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放松的聊聊天、做做游戏,逛吃逛吃,嬉笑打闹。至于“祭”的是“春神”还是“夏神”,是“风神”还是“雨神”,只要不是靖国神厕里的“邪神”之流,他们是不太在乎的。

      我们需要反省的是:我们国家那么多的传统节日,节日的文化去哪里了?

      拿距离我们最近的“七夕”来说,除了商家拼命宣传促销,想掏干净小情侣们兜里的最后一分钱,哪有什么传统文化活动让年轻人能像“夏日祭”一样放松一下?古人过“七夕”,可以乞巧,可以求姻缘,可以晒书晒衣,反过来看现在的年轻人,难道只有商场和宾馆两个地方可去?

      再扯远点看我们的各种大小长假,要么是回家陪陪父母老人吃吃喝喝,要么外出旅游景点挨挤,我们是不是可以组织一些全民参与的庆典活动,让传统节日变得有文化起来呢?

      所以我们不必“谈日色变”“谈美色变”!把问题、冲突放到手术台上,深入剖析,把它肢解个七零八落,找出有益的东西消化吸收,融合发展,才是我们强大的中华文明延续千年至今仍生机勃勃的原因,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着传统感受文明
“圣诞节”在中国大行其道,你怎么看?
【节日美食】西方文明:饮食文化与传统节日的碰撞上
别急着出人头地 多想想安身立命
西方“无裤日”传入中国, 引年轻人效仿, 中国大妈痛斥: 有失体统
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