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行的本质:把握本质、遵循常识、聚焦关键

过去一年的成果:连续写作打卡100天、运动100天、思考笔记65万字、线上阅读617小时、阅读完174本书、运动665公里。

写在前面,这是300天,每天坚持写作之267/300,记录我每日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持每天持续的写文章,不再依赖冗余内容,不再纠结写作的格式,毕竟自己的公众号自己做主,依然践行着“记录成长、分享生活”的价值观初衷。以下是今天的思考:

良知是什么?它是人类进化选择出的人性。由于时代局限性,王阳明先生无法从科学的角度论证良知的定义,只讲了“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十二个字,即把握本质、遵循常识、聚焦关键。

回归最基本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协调、激励、控制,企业把这五件事做好就行。

创业三十六忌”,具体包括:一忌随波逐流,二忌空中楼阁,三忌半途而废,四忌得意忘形,五忌见利忘义,等等。遵循常识,虽然不能保证成功,但不违背常识,能让创业者少走一些弯路。

有人认为哥俩好怎样都行,最后无一例外,几乎都走不下去。所以一旦构成交易关系,有一个顺序是不可以改变的,即法、理、情,以法律为基础,辅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才是对的。但我们经常会反过来。(这就是常识,情是最后考虑的事情)

知行力=知行合一(提纯力+拆解力+简化力)×故事(共鸣力+结构力+结晶力)×复盘(自省力+提问力(颗粒度)+螺旋力(闭环))

将知行合一落地的能力,就是知行力,知行力只解决一件事:让知识变成力量,让力量反哺知识,在循环中获得终身成长,是不确定时代增强自身确定性的心法和工具。

知与行不是理论与实践(颠覆了认知的,或者说更新了对知、行的理解)

知既是名词,又是动词,不仅指“知识”,也指“求知”的行为。行,不是泛指一切行为,主要是指人对既有知识的实践或实行,基本观点有三个方面:先知后行、行重于知、知行互发。

当你专注于具体的东西,而不只是关注思想时,说话就变得简单了;当你把要说的文字变成形象时,阅读就变得简单了。(理解:表达的时候对事情越具体,表达越简单,所以逻辑性对表达有梳理作用,逻辑性与事前准备一样是方法。本质就是在表达的时候抓取具体的东西。阅读的能力就是图像化的过程,方便了记忆,也方便理解。两种能力都需要锻炼的。)

复盘工作法可理解为三种角色、四个步骤:三种角色分别是引导人、设问人和叙述人;四个步骤分别是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规律。

善于倾听的人,会在复盘中得到三种有益结果:第一,可以鼓励发言者;第二,更充分地获得信息;第三,增进关系,加深彼此了解。

听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只有全身心地理解别人的渴望、感受和情绪,才是倾听。特别在复盘时,倾听是第一步,需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引导对方。

所有的肢体语言都是倾听的一部分。在沟通过程中,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倾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行合一”——帮助你走出至暗时刻
知识的力量
“知行合一”,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理解
王阳明心学的五大核心思想
教育是让学生适应现实,还是摆脱现实的奴役?阳明心学拨开迷雾
职场进阶之道:登顶4层认知金字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