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近中医 | 基于“玄府-三焦”,探讨干燥综合征的病机和辨治思路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累及全身外分泌腺及呼吸、循环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其中以唾液腺及泪腺受累最为显著,从而引发口眼及皮肤干燥,病情严重者损伤多脏腑造成多系统损害。

临床多选用糖皮质激素、羟氯喹、免疫抑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抑制剂等多种药物联合对症治疗。

SS在中医学中并无明确病名,名中医路教授总结其临床特点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将其命名为燥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燥胜则干”,《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主病》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此皆提示后世医家燥痹当从燥论治。

现代医家博采众长,继承发展刘完素提出的“气液玄府”学说,提出SS之病机在于机体内外气液流转失于调畅。

三焦为六腑之一,《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有疏通水道、运化津液之功;玄府作为“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主运行荣卫、气血、津液

二者同为精血津液流转输布之通道;若津液传输散布失调,则诸身清窍及筋骨肌肉得不到滋润及濡养,津液输布失常,脏腑阴阳失衡,机体营卫失调,玄府腠理开阖失调,适逢外燥侵袭人体,加重机体损伤。

玄府理论现已广泛应用于五官科、眼科、皮肤科、内科、外科、妇科等多学科疾病诊治过程,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既往研究提出分泌泪液的杯状细胞、副泪腺、泪腺及上皮细胞的分泌通路均应属于玄府。

因此“玄府-三焦”作为机体一身气液升降出入之枢纽,在SS的生理病理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玄府-三焦”理论

玄府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中,《素问·水热穴论》言:“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玄府初始即为汗孔之意,后刘完素加以拓展,于《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论述道:“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

至此玄府的概念得以扩充及外延,由狭义的汗孔发展至玄府不仅为气之门户,同时也为精血津液及荣卫神机运行之共同结构基础。

后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对玄府学说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

认为玄府作为一种微观通道,具有广泛性、微观性、开阖性、通利性4种生理特性,发挥流通气液、渗灌气血、运转神机、调理阴阳之功

众多研究表明,玄府与离子通道、血脑屏障、细胞间隙假说、生物电荷等存在密切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器官”假说。

认为玄府与“新器官”在概念、功能、形态及结构上存在异曲同工之处,均为体内运行精微物质的细微通路。

因其分布部位不同,可分别归属为脏腑玄府、九窍玄府、五体玄府、五官玄府等。

《圣济总录·痰饮统论》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素有“孤腑”之称,为机体行水液、运元气的网络通路。

全身津液的输布排泄,在肺脾肾三脏协同作用之下共同完成,并以三焦为津液运行通路

正如《素问·经脉别论》中论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脾胃中州之气健运,津液化生充足,输布正常;肺为水之上源,肺气之宣发肃降能推动和调节全身津液之输布及排泄;

汇聚于膀胱之津液,经过其蒸化作用,重新参与津液代谢过程,此津液代谢平衡协调作用,称之为“三焦气化”。

气化则水行,若三焦气化失宣,必致水饮停积为患,久则脉络不通,影响津液升降。

至微之脏腑玄府作为一种遍布机体各处的微观结构,可承接布散于躯体脏腑空腔中的三焦,是三焦主持诸气与水液代谢作用的基本载体。

玄府作为气液运行通路,为三焦气机运行道路的终端,亦是三焦气化功能具体的微观体现。

“玄府-三焦”外可发散气液,内应气液流通,内外协同开阖成为气运、气化的通路及场所。

此处气液包括饮食水谷、营卫气血及全身精气等一切可濡养形体筋脉官窍之精微物质,精微物质化形畅通为机体阴阳消长、营卫调和、神机出入的基础。

若外燥克于肺之玄府,玄府闭密,则气血津液流转之孔窍受阻。

外则津液无以外达皮毛四肢,内无以激发诸脏腑之生理功能,水液停聚化生痰饮等病理产物,终致气滞血停,燥毒内生,元气亏损,神机失用。

故而,玄府与三焦同作为气机运行及津液流通之通路,虽名称不同,但二者在生理特点方面密切相关。

“玄府-三焦”理论与SS之病机

SS是以燥邪为主所致的清窍干燥、伴有肢体关节疼痛麻木的痹病,SS之病因复杂多样,主责之于玄府、三焦密闭不宣,气液运行输布障碍。

01|三焦受病

燥邪作为干涩之病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如口咽干燥、皮肤干涩甚则皲裂

肺为娇脏,喜清润而恶燥,且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多从口鼻而入,进而影响肺气宣降,甚则损及肺络,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咳等。

SS作为一种整体性疾病,其疾病发展可从上焦肺脏顺传至中焦脾胃,后病及下焦肝肾

清代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云:“燥先伤肺津,次伤胃液,终伤肝血肾阴”。

如燥热之邪顺延经络传于相连胃肠之系,中焦肠胃燥热怫郁,脾胃精微物质无以“灌四傍”。

脏腑、经络、筋骨、肌肉渐生痿弱之态,则日渐枯萎消瘦,元气大亏,津液不达四周,燥毒内结,精血不生,继则累及下焦肝肾。

内燥劫伤肾气、肾阴及肾阳,影响肾脏资助调控津液代谢过程,内燥之邪随之化生,终致一身阴津皆被燥伤,肝血无以滋养双目,致双目干涩,甚则视物模糊。

三焦气化学说首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人体气机之升降出入,有赖于肝气之疏泄调畅、肺气之宣发肃降、肾气之蒸化温煦、脾气之运化转输以及三焦通路之通畅。

若五脏六腑气机失调,则气血津液在人体内升降出入通行及转化不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水饮内停受阻加剧,二者互为因果

反聚生痰湿瘀血,日久化为热毒产物,五官九窍失于精微物质濡养而出现干燥表现,进一步深入五脏六腑而发SS。

机体五脏与三焦互为所用,三焦作为气液流通之通路,五脏之精气在三焦通路中互资互传互化,三焦气化功能正常为五脏和谐之基础。

02|玄府开阖失度

SS患者本身属阴虚燥热体质,若风寒湿邪经皮毛玄府而入,易使湿邪化燥;如若感受风热燥邪,则燥热之象更盛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无力鼓邪外出,燥邪酝酿日久化毒,燥毒深入五脏六腑,机体排毒系统紊乱,气血津液运行迟缓,气血失和,玄府闭塞不通,脏腑失润加重发为SS。

《金匮玉函经二注》云:“津液充其玄府则不渴”。

玄府在机体通调水道中发挥着“控制阀”及“司开阖”等作用,与三焦、经络、腠理等共同组成运行机体精、血、津液等的循环通路。

玄府开阖失度为SS发病之基础及中介环节,玄府开阖失度,气机升降失常,体内气血津液转归失常,化生为风、火、痰、瘀等多种病理产物,以致脉络瘀阻,循环往复,终致SS良久不愈

《素问·调经论》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SS后期因郁热久闭玄府,气液更加不能宣通,从而出现郁火聚于头面之腮腺肿痛,郁热积于胸腹之气短、胸闷,下积肾水,肾精干涸之猖獗龋齿

《素问玄机原病式》云:“其目无所见……舌不知味,筋痿,骨痹,齿腐,毛发脱落,皮肤不仁,肠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而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

这与上述SS之临床表现相似。

《灵枢·五变》曰:“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玄府开阖过度,腠理不固,荣卫之气流转机体内外失调。

一方面气能生津,若机体阳气羸弱,脾胃运化能力弱,化生精微受限,津液化源不足,极易出现津亏液燥现象;

另一方面,气能行津,人体周身津液之运行,依赖于气之推动,若因多种原因致脏腑经络之气不足,津液输布亦随之发生障碍。

津亏日久损及阳气,阳虚生寒,津滞血凝,气行迟缓,温煦不及,久则损伤脏腑,败坏形体,变生诸多干燥重笃之变证。

临床则表现为口干咽燥、无唾少津、眼鼻干燥、倦怠乏力、舌体淡胖或有齿印、脉濡缓等一派气(阳)虚之象。

“玄府-三焦”理论与SS之治疗

刘完素主张“开发郁结,而宣通气液也。”

SS作为一种累及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其治疗要点在于宣通气机、疏通津液通路

吴鞠通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分析指出,脏腑辨证与三焦辨证之间相辅相成,二者均是以脏腑为核心的辨证体系,均是在辨明脏腑病位基础上进行辨证治疗。

因此,SS的治疗原则重在理三焦脏腑之气机,宣玄府之开阖。

01|宣肺开玄通络

上焦发病,病位在肺。肺主行水,周身津液需依靠肺通调水道之功敷散至皮毛孔窍、四肢百骸。

《类证治裁》言:“燥有外因、有内因。因乎外者,天气肃而燥……津液不腾。”

SS虽以各种燥征为临床表象,但经络脏腑并非为无水之体,乃因外燥侵袭肺络而致肺气的宣发运动失常,津液输布障碍而呈现出阴津相对不足的病理状态。

肺主治节功能异常,周身气机升降出入失于调畅,久病入络,周身脉络血行郁滞发为瘀血,终致玄府郁闭。

由于津液输布障碍主要原因为外燥侵袭肺络致肺气宣发运动失常。

故临床中多选用宣肺利水法治疗,即所谓“开鬼门”之法。

故治疗当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言:“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遵循辛燥散邪,宣肺布津以开玄通络。

临床多选风药以开通肺之玄府,“味薄风药,升发以伸阳气”,风药味辛,宣发阳气以通利气机,宣发腠理,运行津液。

通过宣肺行津法,可养阴润燥、凉润肺络,以增阴津,鼓舞津液布散,畅通津液运行通路

此外性辛风药可直接作用于血分,有效促进机体气化,从而推动血液运行,起到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

刘完素指出针对玄府疾病应“以辛散结”,多选用麻黄、羌活、防风、升麻、柴胡等风药以通络散邪,临床中常应用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等方剂。

若出现浊邪郁闭玄府经络,可加用桔梗、黄芩、浙贝母以化痰清热解毒,川芎、丹参、地龙通玄涤络。

现代研究提出以清燥布津汤开玄通府,以忍冬藤、白花蛇舌草、玄参、麦冬、赤芍、白芍、细辛、甘草组方,结果证实可有效抑制腺体破坏,修复并保护腺体

02|健脾开玄通络

中焦发病,病在脾胃。温热燥邪从上焦顺传于中焦脾胃,邪入阳明则易出现阳明燥热证,邪入太阴则易湿化,出现太阴脾经的湿热证。

加之SS患者多为女性,平素多发抑郁焦虑情绪,朱丹溪言:“五脏各有火,五志激之,其火随起”。

脾胃失于健运无以布散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热毒壅塞郁闭玄府,血稠气涩,热毒无以宣发于外,致腠理密闭、玄府不荣。

《医学入门》言:“盖燥则血涩气液为之凝滞,润则血旺而气液为之流通。”

临床中治疗此类病证,应遵循“燥者濡之”的治疗原则,多选用石斛、山药、玉竹、黄精等顾护脾胃阴津药物,以生津润燥、开玄布津。

玉竹

脾胃作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五脏生理活动之中心,在顾护阴津同时,还应注重振奋脾胃阳气,使清阳浊邪各行其道,阴液均匀分布于五体四肢,燥邪得以祛除。

《脾胃论》中所记载的升阳益胃汤方含六君子汤,在升清健脾、除湿降浊基础上,加入羌活、独活、防风等辛味药物,辛者金也,金生水,可“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全方升降得宜,收散有度,振奋脾阳,健运脾气,开玄通络,使清阳浊邪各行其道

《景岳全书·胁痛》云:“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塞。”

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化生,气血精微运行失调,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燥象。

正如《血证论》云:“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而不得随气上升”。

姜黄

故可在治疗中加用川芎、姜黄、郁金、延胡索等行气活血药物,旨在祛瘀血、畅气机、通津液、养机体,解毒消瘀以化燥毒之邪

脾虚不运,易生痰浊之邪,横逆犯肝,此为“土壅木郁”

在此病理基础上,可选用逍遥散加减,该方作为调和肝脾之经典方剂,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

白术

方中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诸药相配,通过开腠理、温分肉,通达脏腑,使气机宣降有序,达到机体阴阳平衡状态。

03|益肾开玄通络

上中焦不治,病传下焦肝肾。

《素问·逆调论》云:“肾为水脏,主津液……水者,循津液而流也”。

燥邪侵袭机体,肺失宣降,上焦闭,下焦塞,水道通调不利,肾之玄府郁闭不通,气液失宣,水湿停聚肾络,最终造成玄府损伤,甚则衰竭萎闭不通

如若肾阳亏虚,卫阳不布,腠理玄府不开,津液无以宣发而郁于下焦,化生水饮之邪,肌肤官窍失于濡养而出现口眼干燥等燥象。

针对此病理变化,治法上应重视温补肾阳以化津液,临证多选用益智仁、杜仲、骨碎补、补骨脂等温补肾阳之品,通过调控肾脏气化功能以调节机体水液输布和代谢的过程。

《血证论》云:“膀胱肾中之水阴……是气行水亦行也。”

肾阴充沛,津液输布顺畅,脏腑得以濡养,反之则津液衰竭,筋脉肌腠失荣。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临证之时采用补益肝肾、润燥通痹之法,治以六味地黄丸加减。

六味地黄丸滋肾阴以降虚火,“水不足者,用六味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生地黄、熟地黄、山萸肉、茯苓、泽泻、牡丹皮取其六味地黄丸之义,滋补肝肾。

六味地黄丸中补中有泻,调节全身精血津液藏泄平衡,使诸身清窍得以濡养。

肾阴亏虚无以上制心火,出现心肾不交证候,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寐、手足心热,可加生地黄、银柴胡、胡黄连等养阴清热之品。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肝肾阴血相互滋养化生,肾阴亏虚而不能滋养肝阴,进而出现肝肾阴虚的病理变化。

“肝体阴而用阳”,其体属阴,阴血易虚,故肝之阴血不足时,津液渗注于脉中致津液不足,导致血脉空虚、津亏血燥,针对此临床症状,多选用一贯煎加减,可助通经络,缓燥证。

若因肝血亏虚致双目视物模糊,可加用墨旱莲、女贞子、枸杞子等和血养阴。

肾中阴阳可相互转换,亏虚日久亦可相互累及。

若病程日久,出现阴阳两亏症状,在治疗上应用阴阳双补之法,用右归丸合二仙汤加减治疗,同时搭配滋养肾阴之品,则可阴阳并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脏腑辨证论述干燥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人体津液的完全讲解!(中医人必学基本功)
中医基础理论
秦伯未中医入门(三)
脏 腑 理论
藏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