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藏——《中医内科学》所有疾病分型、用方、及方歌(下)

第四章 肝胆病证

第一节 胁痛 257

胁痛病源主肝阳,实多虚少气血辩。

瘀滞湿热肝阴虚,以通为主虚滋肝。

气郁当疏柴胡散,瘀血血府逐瘀专。

湿热蕴结龙胆秒,滋阴柔肝一贯煎。

1.肝气郁滞证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川芎、香附,

枳实易枳壳

柴胡舒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可除。

2.肝胆湿热证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开;

木通甘草当归同,肝经湿热力能排。

3.瘀血阻络证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复元活血用柴胡,大黄花粉桃红入;

4.肝络失养证

一贯煎《柳州医话》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

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第二节 黄疸 264

黄疸病由湿邪生,色分暗滞与鲜明。

阳黄热滞茵陈施,湿多甘露茵五苓。

胆腑郁热大柴胡,急黄毒重犀角灵。

阴黄颜色多灰暗,茵陈术附寒湿宁。

脾虚黄芪建中汤,调摄护理义弗轻。

肝脾不和柴舒肝,湿热留恋茵四苓。

气滞血瘀有结块,逍遥鳖甲去症明。

(一)阳黄

1.热重于湿证

茵陈蒿汤《伤寒论》

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

温热蕴结在肝胆,清热利湿退黄良。

2.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茵陈五苓金匮方,白术泽泻猪茯苓;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甘露消毒饮《温热经纬》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流连正治方。

3.胆腑郁热证

大柴胡汤《伤寒论》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理效无双。

4.疫毒炽盛证(急黄)

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

犀角散内用黄连,升麻茵陈山栀全;

清心泻火解热毒,专治热盛阳黄疸

(二)阴黄

1.寒湿阻遏证

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

茵陈朮附寒湿伤,乃是四逆巧梳妆;

肉桂加之热更壮,此治阴黄是好方。

2.脾虚湿盛证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黄芪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气,虚劳腹痛服之瘥。

黄芪建中补不足,表虚身痛效无过。

(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1.湿热留恋证

茵陈四苓散《金匮要略》

茵陈四苓汤

组成:茯苓、猪苓、泽泻、白朮+茵陈

(五苓散-桂枝)

五苓桂术泽双苓,气化水行效有成;

去桂四苓痊便泻,入茵湿热黄疸清。

2.肝脾不调证

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

柴胡舒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可除。

归芍六君子汤《笔花医镶》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加入归芍调肝脾。

3.气滞血瘀证

逍遥散《局方》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肝郁血虚脾胃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鳖甲煎丸《金匮要略》

鳖甲煎丸疟母丹,蟅虫鼠妇及蜣螂;

蜂巢石苇人参附,桂朴紫葳丹芍姜;

瞿麦柴芩胶半夏,桃仁葶苈和硝黄;

疟缠日久胁下硬,癥消积化保安康。

第三节 积聚 273

腹内结块胀或痛,积聚病形各不同。

聚证肝郁木香顺,六磨食浊瘀滞通。

积证气滞失笑散,血瘀六君膈下攻。

正虚八珍化积施,重证切记图缓功。

(一)聚证

1.肝气郁结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肝郁血虚脾胃弱,调和肝脾功效良。

木香顺气丸《沈氏尊生书》

木香顺气乌药香,青皮橘皮甘枳襄;

川朴川芎砂仁佳,疏肝行气温中阳。

2.食滞痰阻证

六磨汤《证治准绳》

(四磨汤 :乌药、槟榔、沉香、人参)

(五磨饮子:乌药、槟榔、枳实、木香、沉香)

(六磨饮子:五磨饮子+大黄)

四磨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

浓磨煎服调逆气,破滞降逆兼扶正;

五磨去参加沉香,枳实白酒气厥振;

大黄加入五磨内,气滞便秘六磨饮。

(二)积证

1.气滞血阻证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川芎、香附,

枳实易枳壳

柴胡舒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可除。

失笑散《局方》

失笑灵脂共蒲黄,等分作散醋煎尝;

血瘀少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

2.瘀血内结证

膈下逐淤汤《医林改错》

膈下逐淤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

川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陈夏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3.正虚瘀结证

八珍汤《正体类要》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益枣姜;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更强。

化积丸《类证治裁》

化积丸将癥积攻,阿魏海石生莪棱;

香附雄黄槟榔片,苏木瓦楞及五灵。

第四节 鼓胀 280

鼓胀气血水交停,肝脾肾脏常俱病。

气滞柴胡胃苓选,寒湿实脾温而行。

湿热中满合茵陈,瘀结水流用调营。

阳虚水盛用肾气,阳虚水停一贯煎。

1.气滞湿阻证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川芎、香附,

枳实易枳壳

柴胡舒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可除。

胃苓汤《丹溪心法》

胃苓汤=平胃散+五苓散

平胃散(苍术皮老厚)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朮甘草姜枣齐;

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朮泽泻猪苓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2.水湿困脾证

实脾饮《济生方》

实脾温阳行利水,干姜附苓术草随;

木瓜香槟朴草果,阳虚水肿腹胀祟。

3.水热蕴结证

中满分消丸《兰室秘藏》

中满分消丸偏寒,四君四苓姜芩连;

砂仁知母姜黄片,厚朴枳实效非凡。

茵陈蒿汤《伤寒论》

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

温热蕴结在肝胆,清热利湿退黄良。

4.瘀结水留证

调营饮《证治准绳》

调营饮用元胡陈,芎芍莪黄当归身;

瞿葶腹苓槟桑白,新芷桂草姜枣斟。

5.阳虚水盛证

附子理苓汤《内经拾遗》

附子理苓两方共,附子理中五苓同;

化气利水温中阳,阳虚水停正宜用。

*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

吐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更扶阳。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朮泽泻猪苓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金匮肾气治肾虚,地黄怀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元热下趋。

济生肾气加车牛,通调水道肿胀祛。

6.阴虚水停证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

肾阴亏损虚火上,滋阴补肾自安康。

一贯煎《柳州医话》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

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第五节 头痛 288

头痛外感与内伤,风寒川芎茶调良。

风热芎芷湿羌活,肝亢天麻钩藤尝。

血虚加味四物主,痰浊夏术天麻汤。

瘀血通窍活血用,肾虚大补元煎良。

分经辨痛细分辨,引经加药疗效强。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川芎茶调散《局方》

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功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2.风热头痛

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

芎芷石膏治头痛,发热恶风面目红;

羌活菊花和藳本,此方能解风热情。

(芎芷石膏汤,菊花藁本羌。)

3.风湿头痛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沦》

羌活胜湿草独芎,蔓荆蒿本加防风;

湿邪在表头腰痛,发汗升阳经络通。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芩杜膝与寄生,

夜藤茯神益母草,头痛眩晕失眠宁。

2.血虚头痛

加味四物汤《金匮翼》

加味四物地芍芎,归芩菊花蔓荆同,

养血熄风甘草入,血虚头痛有奇功。

黄花满地,白草当川

(黄芩、菊花、蔓荆子、生地、白芍、甘草、当归、川芎)

3.痰浊头痛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半夏白朮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

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4.肾虚头痛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归山药,枸杞人参杜仲草;

熟地山萸补肝肾,益气养血功最高。

5.瘀血头痛

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与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第六节 眩晕 297

眩晕风火痰虚瘀,眼花头旋弗能立。

肝阳上亢天麻潜,归脾汤能补血气。

半夏白术痰浊燥,肾精不足左归滋。

瘀血阻窍脉涩滞,通窍活血力能施。

1.肝阳上亢证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芩杜膝与寄生,

夜藤茯神益母草,头痛眩晕失眠宁。

2.气血亏虚证

归脾汤《济生方》

归脾汤用参朮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3.肾精不足证

左归丸《景岳全书》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

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4.痰湿中阻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半夏白朮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

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5.瘀血阻窍证

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与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第七节 中风 304

中风并在脑血管,心肾肝脾紧相关。

半身不遂猝昏仆,舌歪斜言语省蹇。

风中经络病轻浅,真方白丸主风痰。

风钟脏腑神昏迷,闭脱区分最关键。

痰热腑实桃承气,痰火羚羊钩藤潜。

痰浊闭阻涤痰汤,脱为危候参附先。

恢复期间细护理,风痰瘀阻解语丹。

气虚血瘀补阳还,肝肾亏虚左归丸。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

真方白丸子《瑞竹堂方》

风痰真方白丸子,半夏南星白附子;

天麻全蝎归白芍,鸡血藤与豨莶治。

2.风阳上扰证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芩杜膝与寄生,

夜藤茯神益母草,头痛眩晕失眠宁。

3.阴虚风动证

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镇肝熄风芍天冬,玄母茵陈赭膝龙;

龟甲麦芽甘草楝,肝风内动有奇功。

(二)中脏腑

1.闭证

(1)痰热腑实证

桃仁承气汤《伤寒论》

(桃核承气硝黄草)

桃核承气五药施,甘草硝黄并桂枝;

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效奇。

(2)痰火瘀闭证

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羚羊钩藤茯菊桑,贝草竹茹芍地黄;

阳邪亢盛成痉厥,肝风内动急煎尝。

(3)痰浊闭阻证

涤痰汤《济生方》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朮竹茹枳姜枣;

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2.脱证(阴竭阳亡)

参附汤《妇人良方》

参附汤是急救方,补气回阳效力彰;

正气大亏阳暴脱,喘汗肢冷可煎尝。

生脉散《备急千金要方》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三)恢复期

1.风痰瘀阻证

解语丹《医学心悟》

神仙解语白附星,菖远天香羌蝎同;

面糊为丸薄荷下,化痰通络又息风。

2.气虚络瘀证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君药,补气活血经络通。

3.肝肾亏虚证

左归丸《景岳全书》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

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地黄饮子《宣明论方》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第八节 瘿病 315

瘿病喉肿生颈前,血脉瘀阻气滞痰。

气郁痰结善太息,快用四海舒郁丸。

痰结血瘀喉肿硬,海藻玉狐服之痊。

肝火旺盛心烦躁,栀子清肝消瘰丸。

心肾阴虚降心火,补心丹与一贯煎。

1.气郁痰阻证

四海疏郁丸《疡医大全》

四海疏郁郁平复,蛤粉藻带和昆布;

木香陈皮乌贼骨,喉间气结随喜怒。

2.痰结血瘀证

海藻玉壶汤《外科正宗》

海藻玉壶带昆布,青陈二皮翘贝母;

独活甘草夏归芎,消瘿散结效或睹。

3.肝火旺盛证

栀子清肝汤《类证治裁》

栀子清甘柴胡丹,当归白芍茯苓甘;

川芎牛蒡合成剂,清肝泻火病能安。

消瘰丸《医学心悟》

消瘰牡蛎贝玄参,散结消痰并滋阴;

肝肾亏虚痰火盛,临证加减细酌斟。

4.心肝阴虚证

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三参:人参、丹参、玄参)

一贯煎《柳州医话》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

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第九节 疟疾 322

疟疾寒热有定时,头痛汗出疟邪致。

正疟柴胡温白虎,寒疟柴桂干姜适。

瘴疟冷热虚明辨,不换清瘴分别治。

劳疟益气何人饮,鳖甲煎丸疟母蚀。

1.正疟

柴胡截疟饮《医宗金鉴》

柴胡截疟功效奇,常山槟梅桃仁泥;

再益小柴求和解,祛邪截疟莫迟疑。

截疟七宝饮《杨氏家藏方》

截疟七宝用槟榔,常山草果合入方;

青陈厚朴炙甘草,截疟祛湿体复康。

2.温疟

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

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身热欲吐骨节痛,白虎加桂疏经脉;

热渴汗出兼气虚,白虎加参最相宜。

3.寒疟

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瓜蒌芩草牡蛎襄;

寒多热少疟疾病,和解少阳效力彰。

截疟七宝饮《杨氏家藏方》

截疟七宝用槟榔,常山草果合入方;

青陈厚朴炙甘草,截疟祛湿体复康。

4.瘴疟

(1)热瘴

清瘴汤(验方)

清瘴汤用柴芩连,枳陈常夏竹茹添;

茯苓知母益元散,截疟祛邪热瘴痊。

益元散:炮附子、干姜、知母、人参、麦冬、五味子、甘草

附姜母参麦子草

(2)冷瘴

加味不换金正气散(验方)

冷瘴疟疾见神昏,速投加味不换金;

平胃草果藿香佩,半夏菖蒲荷叶槟。

5.劳疟

何人饮《景岳全书》

何人饮是景岳方,参归首乌陈煨姜;

剃须久疟无休止,扶正祛邪酒煎尝。

第五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水肿 329

肿分阴阳水不通,肺脾肾脏不为功。

阳水越婢风水泛,湿毒麻连五味呈。

五皮胃苓水湿渍,疏凿饮子湿热盛。

阴水实脾温中土,肾衰济生真武拯。

瘀水互结迁延并,桃红四物和五苓。

(一)阳水

1.风水相搏证

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

越婢加术金匮方,麻黄石膏枣生姜;

甘草白术共相配,风水重肿自安康。

2.湿毒浸淫证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

麻黄连翘赤豆汤,桑白杏仁枣草姜;

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康。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

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3.水湿浸渍证

五皮饮《中藏经》

五皮饮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皮;

或用五加去桑白,脾虚腹胀颇相宜。

胃苓汤《丹溪心法》

胃苓汤=平胃散+五苓散

平胃散(苍术皮老厚)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朮甘草姜枣齐;

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朮泽泻猪苓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4.湿热壅盛证

疏凿饮子《济生方》

疏凿饮子赤豆姜,木通泽泻与槟榔;

羌艽苓腹椒商陆,表里分消退肿良。

(二)阴水

1.脾阳虚衰证

实脾饮《济生方》

实脾温阳行利水,干姜附苓术草随;

木瓜香槟朴草果,阳虚水肿腹胀祟。

2.肾阳衰微证

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金匮肾气治肾虚,地黄怀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元热下趋。

济生肾气加车牛,通调水道肿胀祛。

真武汤《伤寒论》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朮芍附生姜;

阳虚水饮停为患,悸眩瞤惕保安康。

3.瘀水互结证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四物汤+桃、红

五苓散《伤寒论》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朮泽泻猪苓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第二节 淋证 339

淋证小便涩痛频,热石气血膏劳分。

石热石苇八正散,气血沉香小蓟饮。

萆薢分清治膏淋,劳淋无比山药丸。

1.热淋

八正散《局方》

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2.石淋

石苇散《证治汇补》

石苇散将结石锤,榆皮车前配冬葵;

木通赤苓与瞿麦,甘草滑石小便遂。

3.血淋

小蓟饮子《济生方》

小蓟引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黄;

归草栀子淡竹叶,热结血淋服之良。

4气淋

沉香散《金匮翼》

沉香散用滑石归,陈皮冬葵与石韦;

白芍甘草王不留,利气疏导气淋推。

5.膏淋

程氏萆解分清饮《医学心悟》

萆薢分清益智仁,菖蒲乌药盐煎成;

下焦虚寒得温利,分清化浊效如神。

6.劳淋

无比山药丸《局方》

无比山药起沉疴,石脂都气丹皮割;

苁蓉菟丝巴戟肉,牛膝杜仲煮汤喝。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

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养肝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研;

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再入磁柴可潜阳,耳鸣耳聋俱可安。

附 尿浊 348

1.湿热下注证

程氏萆解分清饮《医学心悟》

萆薢分清益智仁,菖蒲乌药盐煎成;

下焦虚寒得温利,分清化浊效如神。

2.脾虚气陷证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3.肾虚不固证

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滋养肾阴

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

六味地黄:地八山山四,丹泽茯苓三

肾阳虚-鹿茸固涩丸,温肾固摄

第三节 癃闭 349

癃闭似淋闭不通,并在膀胱三焦中。

膀胱湿热八正散,清肺饮治肺热壅。

更有沉香疏肝气,浊瘀阻塞抵挡攻。

脾气不升发癃闭,选用春泽合补中。

沈阳衰惫尿难扬,济生肾气即刻用。

1.膀胱湿热证

八正散《局方》

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2.肺热壅盛证

清肺饮《证治汇补》

清肺饮方清水源,肺热癃闭需车前;

云苓桑皮麦门冬,木通黄芩栀子寒。

3.肝郁气滞证

沉香散《金匮翼》

沉香散用滑石归,陈皮冬葵与石韦;

白芍甘草王不留,利气疏导气淋推。

5.脾气不升证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春泽汤《医方集解》

五苓散+人参

五苓桂术泽双苓+人参,补气化饮尿液畅。

6.肾阳衰惫证

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金匮肾气治肾虚,地黄怀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元热下趋。

济生肾气加车牛,通调水道肿胀祛。

附 关格 357

1.脾肾阳虚,湿浊内蕴证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

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参枣姜,肝胃虚寒此法良;

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康。

2.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证

杞菊地黄丸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

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养肝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研;

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再入磁柴可潜阳,耳鸣耳聋俱可安。

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羚羊钩藤茯菊桑,贝草竹茹芍地黄;

阳邪亢盛成痉厥,肝风内动急煎尝。

3.肾气衰微,邪陷心包证

参附汤合用苏合香丸,继用涤痰汤

参附汤《妇人良方》

参附汤是急救方,补气回阳效力彰;

正气大亏阳暴脱,喘汗肢冷可煎尝。

苏合香丸

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荜茇乳檀芳,

犀冰术沉诃香附,衣用朱砂中恶尝。

涤痰汤《济生方》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朮竹茹枳姜枣;

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第四节 阳痿 359

阳痿茎软不能举,举而不坚延须臾。

命门火衰当温补,温肾壮阳用赞育。

心脾亏虚归脾施,启阳娱心主恐惧。

湿热下注龙胆泻,逍遥散方舒肝郁。

1.命门火衰证

赞誉丸《景岳全书》

赞育苁蓉巴戟天,蛇床韭子归二仙;

熟地桂附杜仲炭,白术枸杞山萸肉。

2.心脾亏虚证

归脾汤《济生方》

归脾汤用参朮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3.肝郁不舒证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肝郁血虚脾胃弱,调和肝脾功效良。

4.惊恐伤肾证

启阳娱心丹《辩证录》

四君归芍远志蒲,砂仁神曲药橘红;

柴胡菟丝山药枣,启阳娱心平惊恐。

5.湿热下注证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开;

木通甘草当归同,肝经湿热力能排。

第五节 遗精 365

遗精梦遗滑精辨,不因性交频繁泄。

君相火旺黄连清,肾气不足固精丸。

湿热下注分清饮,劳伤心脾妙香散。

1.君相火旺证

黄连清心饮《沈氏尊生方》

黄连清心归草参,生地枣志莲茯神。

三才封髓丹《卫生宝鉴》

封髓丹治梦泄精,砂仁柏草合和成;

另方参地天冬入,更取三才冠旧名。

2.湿热下注证

程氏萆解分清饮《医学心悟》

萆薢分清益智仁,菖蒲乌药盐煎成;

下焦虚寒得温利,分清化浊效如神。

3.劳伤心脾证

妙香散《沈氏尊生书》

妙香散将心脾拯,参芪山药中气醒;

辰砂远志木麝香,二茯甘草白桔梗。

4.肾气不固证

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金锁固精芡实研,莲须龙牡沙苑填,

莲粉糊丸盐汤下,肾虚精滑此方先。

附 早泄 371

1.肝经湿热证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开;

木通甘草当归同,肝经湿热力能排。

2.阴虚火旺证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

六味地黄:地八山山四,丹泽茯苓三。

3.心脾亏损证

归脾汤《济生方》

归脾汤用参朮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4.肾气不固证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六味地黄丸+附子、肉桂)

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

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 郁证 373

郁病情志不舒生,六郁总由气郁成。

肝气郁结柴胡疏,化火丹栀逍遥更。

痰气郁结半夏朴,甘麦大枣神灵明。

归脾专治心脾虚,六味地黄养肾精。

1.肝气郁结证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川芎、香附,

枳实易枳壳

柴胡舒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可除。

2.气郁化火证

丹栀逍遥散《医统》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疏肝健脾功最奇,加味再把丹栀泡。

3.痰气郁结证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

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4.心神失养证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甘草小麦大枣汤,妇人脏躁性反常;

精神恍惚悲欲哭,和肝滋脾自然康。

5.心脾两虚证

归脾汤《济生方》

归脾汤用参朮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6.心肾阴虚证

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三参:人参、丹参、玄参)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

肾阴亏损虚火上,滋阴补肾自安康。

第二节 血证 381

总括

血证病机热或虚,上溢下泄渗肤肌。

辨清虚实名脏腑,三大治则火血气。

鼻衄

鼻衄热迫肺胃肝,局部用药效更专。

热邪犯肺桑菊饮,胃热炽盛玉女煎。

龙胆泻肝清肝火,气血亏虚归脾痊。

齿衄

齿衄胃火循经冲,清胃泻心合方攻。

若为阴虚火旺燎,六味地黄茜根功。

咳血

咳血总由肺中来,燥热桑杏汤化裁。

肝火薤白合黛蛤,阴虚百合固金筛。

吐血

吐血由胃呕吐出,泻心石灰胃热著。

肝火犯胃龙胆泻,气虚血溢归脾主。

便血

便血肠道湿热致,地榆散或槐角丸。

气虚不摄归脾用,虚寒黄土功效专。

尿血

尿血湿热小蓟饮,虚热知柏地黄品。

脾不统血归脾用,肾虚无比山药斟。

紫斑

紫斑血热妄行伤,十灰散方血清凉。

阴虚火旺茜根用,气不摄血归脾汤。

(一)鼻衄

1.热邪犯肺证

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2.胃热炽热证

玉女煎《景岳全书》

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襄,

胃火阴虚相因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3.肝火上炎证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开;

木通甘草当归同,肝经湿热力能排。

4.气血亏虚证

归脾汤《济生方》

归脾汤用参朮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二)齿衄

1.胃火炽盛证

加味清胃散《脾胃论》

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

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泻心汤《金匮要略》

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

泻心大黄与连芩,主治黄疸血妄行。

2.阴虚火旺证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

肾阴亏损虚火上,滋阴补肾自安康。

茜根散《景岳全书》

茜根散方真好记,阿胶芩草干生地;

苔黄脉数血鲜红,侧柏颜色要翠绿。

(三)咳血

1.燥热伤肺证

桑杏汤《温病条辨》

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身热咽干咳痰少,辛凉甘润燥能医。

2.肝火犯肺证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

黛蛤散《中药成方配本》

黛蛤散:青黛+蛤蚧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

咳逆痰黏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

3.阴虚肺热证

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四)吐血

1.胃热壅盛证

泻心汤《金匮要略》

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

泻心大黄与连芩,主治黄疸血妄行。

十灰散《十药神书》

十灰散用大小蓟,荷柏茅茜棕丹皮;

山栀大黄俱为灰,上部出血此方宜。

2.肝火犯胃证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开;

木通甘草当归同,肝经湿热力能排。

3.气虚血溢证

归脾汤《济生方》

归脾汤用参朮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五)便血

1.肠道湿热证

地榆散(验方)

(茯苓茜根栀芩连)

地榆散可止便血,山栀芩连冷若雪;

云苓薤白紫茜根,此方能将邪热解。

槐角丸《丹溪心法》

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

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又脱肛。

2.气虚不摄证

归脾汤《济生方》

归脾汤用参朮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3.脾胃虚寒证

黄土汤《金匮要略》

黄土汤用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

温阳健脾能摄血,吐衄便崩服之康。

(六)尿血

1.下焦湿热证

小蓟饮子《济生方》

小蓟引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黄;

归草栀子淡竹叶,热结血淋服之良。

2.肾虚火旺证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

六味地黄:地八山山四,丹泽茯苓三。

3.脾不统血证

归脾汤《济生方》

归脾汤用参朮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4.肾气不固证

无比山药丸《局方》

无比山药起沉疴,石脂都气丹皮割;

苁蓉菟丝巴戟肉,牛膝杜仲煮汤喝。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

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养肝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研;

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再入磁柴可潜阳,耳鸣耳聋俱可安。

(七)紫斑

1.血热妄行证

十灰散《十药神书》

十灰散用大小蓟,荷柏茅茜棕丹皮;

山栀大黄俱为灰,上部出血此方宜。

2.阴虚火旺证

茜根散《景岳全书》

茜根散方真好记,阿胶芩草干生地;

苔黄脉数血鲜红,侧柏颜色要翠绿。

3.气不摄血证

归脾汤《济生方》

归脾汤用参朮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第三节 痰饮 398

总括

水湿痰饮一源岐,肺失通调三焦闭。

温化为纲仲景理,痰悬溢支分证宜。

痰饮

饮停肠胃为痰饮,呕吐清涎胃声沥。

脾阳虚弱半夏苓,合以苓桂术甘宜。

饮留胃肠需逐饮,甘遂半履己椒苈。

悬饮

饮留胁下是谓悬,胸胁饱满转侧艰。

邪犯胸肺和解法,柴枳半夏汤能安。

饮停胸胁需逐水,椒目瓜蒌控涎丹。

络气不和久咳喘,应当香附复花援。

阴虚内热形消瘦,沙参麦冬泻白散。

溢饮

表寒内饮溢于肤,身重肢浮汗却无。

干呕咳痰多似沫,小青龙汤正相应。

支饮

饮邪支撑胸肺间,咳逆倚息卧不安。

寒饮伏肺久不愈,小青龙汤效不凡。

若是脾肾阳气虚,苓桂术甘肾气丸。

(一)痰饮

1.脾阳虚弱证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苓桂术甘是经方,中阳不足痰饮猖;

眩晕咳逆胸胁满,温阳化饮功效彰。

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

小半夏加茯苓汤,行水散痞有生姜;

加桂除夏治悸厥,茯苓甘草汤名彰。

2.饮留胃肠证

甘遂半夏汤《金匮要略》

甘遂半夏金匮方,遂夏芍蜜甘草襄;

饮留胃肠此方施,遂草相反义深广。

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己椒苈黄治饮方,腹满便秘尿少当;

此因水聚肠间起,前后分销病自康。

(二)悬饮

1.邪犯胸肺证

柴枳半夏汤《医学入门》

柴智半夏用柴胡,枳壳半夏苓蒌辅;

桔梗杏仁青皮草,和解清热饮邪除。

2.饮停胸胁证

椒目瓜蒌汤《医醇賸义》

椒目瓜蒌葶苈桑,苏子夏苓橘红襄;

更加蒺藜合成方,泄肺降气化痰功。

十枣汤《伤寒论》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水肿腹胀用无差。

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控涎丹用遂戟芥,攻涤痰涎力不差。

3.络气不和证

香附旋覆花汤《温病条辨》

香附旋出条辨,覆花香附苏夏添;

苡仁茯苓陈皮合,和络理气擅化痰。

4.阴虚内热证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泻白散《医学发明》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

(三)溢饮

表寒里饮证

小青龙汤《伤寒论》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四)支饮

1.寒邪伏肺证

小青龙汤《伤寒论》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2.脾肾阳虚证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六味地黄丸+附子、肉桂)

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

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苓桂术甘是经方,中阳不足痰饮猖;

眩晕咳逆胸胁满,温阳化饮功效彰。

第四节 消渴 407

消渴三多体羸常,病在水金燥土伤。

禀食情志劳欲过,阴虚为本燥标彰。

上消肺热消渴方,中消玉女胃火炀。

若是气阴亏虚证,七味白术效非常。

下消地黄肾阴亏,阴阳两虚金匮良。

(一)上消

肺热津伤证

消渴方《丹溪心法》

消渴方中花粉连,牛浆藕地汁同研;

或加姜蜜为膏服,泻火生津益血痊。

(二)中消

1.胃热炽盛证

玉女煎《景岳全书》

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襄,

胃火阴虚相因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2.气阴亏虚证

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七味白术参苓草,木香藿香葛根饶;

发热食少兼口渴,气滞脾弱此方疗。

(三)下消

1.肾阴亏虚证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

肾阴亏损虚火上,滋阴补肾自安康。

2.阴阳两虚证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六味地黄丸+附子、肉桂)

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

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第五节 自汗、盗汗 417

古云盗汗多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

玉屏风散固肺卫,心血不足归脾主。

阴虚火旺归六黄,邪热郁蒸龙胆处。

1.肺卫不固证

桂枝加黄芪汤《金匮要略》

桂枝黄芪共组方,芍药甘草枣生姜;

补肺益气能固表,表虚自汗功效良。

或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

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益气固表止汗神。

2.心血不足证

归脾汤《济生方》

归脾汤用参朮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3.阴虚火旺证

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

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泻火敛汗强。

4.邪热郁蒸证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开;

木通甘草当归同,肝经湿热力能排。

第六节 内伤发热 421

内伤发热病缠绵,气血阴阳脏腑偏。

气虚补中血归脾,阴虚发热清骨散。

阳虚金匮肾气补,丹栀逍遥热郁肝。

血府逐瘀血瘀妙,痰湿郁热温胆汤。

1.阴虚发热证

清骨散《证治准绳》

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扶;

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2.血虚发热证

归脾汤《济生方》

归脾汤用参朮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3.气虚发热证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4.阳虚发热证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六味地黄丸+附子、肉桂)

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

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5.气郁发热证

丹栀逍遥散《医统》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疏肝健脾功最奇,加味再把丹栀泡。

6.痰湿郁热证

黄连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

黄连温胆汤:温胆汤+黄连

温胆汤=二陈汤+枳实、竹茹

黄连温胆夏茹助,枳陈茯草姜枣煮;

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症除。

中和汤《丹溪心法》

中和汤有参苓芪,术归芎芷加陈皮;

乳没银花皂刺草,擅治疮疡气血虚。

7.血瘀发热证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第七节 虚劳 428

总括

虚劳脏腑功能减,内因外因先后天。

五脏虚候立为目,气血阴阳大纲辨。

气虚

气虚肺心脾肾脏,肺气不足补肺汤。

心气虚证七福饮,加味四君脾虚方。

若有肾气不足证,大补元煎定可匡。

血虚

血虚并在心和肝,心血不足养心选。

四物汤补肝血虚,益气生血理效验。

阴虚

阴虚五脏皆可见,心亏天王补心丹。

沙参麦冬滋肺阴,补肝汤方可养肝。

脾胃阴虚益胃汤,肾阴不足左归丸。

阳虚

阳虚里寒为征象,并在心脾肾三脏。

心阳不振胸憋闷,保元方可壮心阳。

附子理中温脾土,沈阳衰微右归尝。

(一)气虚

1.肺气虚证

补肺汤《永类钤方》

补肺要紧好参芪,紫菀五味桑白皮;

妙在一味黑熟地,金水相生病自离。

2.心气虚证

七福饮《景岳全书》

忧郁痴呆七福饮,参熟归术酸枣仁;

甘草远志蜜炙用,补肾益脾生姜引。

3.脾气虚证

加味四君子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陈夏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4.肾气虚证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归山药,枸杞人参杜仲草;

熟地山萸补肝肾,益气养血功最高。

(二)血虚

1.心血虚证

养心汤《证治准绳》

养心汤能养心神,二茯芎归半夏寻;

桂草参芪北五味,远志酸柏功更纯。

2.肝血虚证

四物汤《局方》

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宗,

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三)阴虚

1.肺阴虚证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2.心阴虚证

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三参:人参、丹参、玄参)

3.脾胃阴虚证

益胃汤《温病条辨》

益胃汤中冰糖优,沙参玉竹要深究;

热病之后津液损,生地麦冬不能丢。

4.肝阴虚证

补肝汤《医宗金鉴》

补肝汤中用木瓜,麻木拘挛头昏花;

麦冬枣仁甘草炙,四物补血根基扎。

5.肾阴虚证

左归丸《景岳全书》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

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四)阳虚

1.心阳虚证

保元汤《博爱心鉴》

保元汤方性甘温,桂草参芪四味存;

男妇虚劳幼科痘,补肺益脾显奇能。

2.脾阳虚证

附子理中汤《局方》

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

吐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更扶阳。

3.肾阳虚证

左归丸《景岳全书》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

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第八节 肥胖 440

肥胖发病趋上升,先天过食少劳生。

真武苓桂脾肾虚,胃热保和并小承。

参苓防己脾不运,导痰汤化痰浊盛。

1.胃热滞脾证

小承气汤《伤寒论》

(大黄、枳实、厚朴)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保和丸《丹溪心法》

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

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2.痰湿内盛证

导痰汤《校注妇人良方》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前方去梅加枳星,方名导痰消积饮;

胸膈痞塞肋胀满,坐卧不安服之宁。

3.脾虚不运证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

汗出恶风兼身肿,表虚湿盛服之康。

4.脾肾阳虚证

真武汤《伤寒论》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朮芍附生姜;

阳虚水饮停为患,悸眩瞤惕保安康。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苓桂术甘是经方,中阳不足痰饮猖;

眩晕咳逆胸胁满,温阳化饮功效彰。

第九节 癌病 446

(一)脑瘤

1.痰瘀阻窍证

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与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2.风毒上扰证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芩杜膝与寄生,

夜藤茯神益母草,头痛眩晕失眠宁。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发斑均可为。

3.阴虚风动证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大定风珠鸡子黄,胶芍三甲五味襄;

麦冬生地麻仁草,滋阴息风是妙方。

(二)肺癌

1.瘀阻肺络证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2.痰湿蕴肺证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入白酒合成方。

3.阴虚毒热证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

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4.气阴两虚证

生脉散《备急千金要方》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三)肝癌

1.肝气郁结证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川芎、香附,

枳实易枳壳

柴胡舒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可除。

3.湿热聚毒证

茵陈蒿汤《伤寒论》

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

温热蕴结在肝胆,清热利湿退黄良。

4.肝阴亏虚证

一贯煎《柳州医话》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

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四)大肠癌

1.湿热郁毒证

槐角丸《丹溪心法》

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

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又脱肛。

2.瘀毒内阻证

膈下逐淤汤《医林改错》

膈下逐淤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

川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3.脾肾双亏证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归山药,枸杞人参杜仲草;

熟地山萸补肝肾,益气养血功最高。

4.肝肾阴虚证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

六味地黄:地八山山四,丹泽茯苓三。

(五)肾癌、膀胱癌

1.湿热蕴毒证

八正散《局方》

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开;

木通甘草当归同,肝经湿热力能排。

2.瘀血内阻证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四物汤+桃、红

3.脾肾两虚证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归山药,枸杞人参杜仲草;

熟地山萸补肝肾,益气养血功最高。

4.阴虚内热证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

六味地黄:地八山山四,丹泽茯苓三。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第一节 痹证 463

痹症风寒湿热乘,气血经络痹阻名。

风盛走游为行痹,防风汤方功效灵。

寒痹剧痛乌头汤,薏苡仁汤着痹轻。

风湿热痹红肿痛,白虎桂枝宣痹从。

双合汤治痰瘀痹,荣筋补肝益肾精。

1.风寒湿痹

(1)行痹

防风汤《宣明论方》

防风汤用麻葛桂,姜甘大枣杏仁随;

当归赤苓艽黄芩,祛风通络治行痹。

(2)痛痹

乌头汤《金匮要略》

乌头汤煎需热食,关节疼痛难曲直;

芍草麻黄黄芪并,治风祛寒效不迟。

《金匮要略》乌头汤,芍药甘草芪麻黄。

(3)着痹

薏苡仁汤《类证治裁》

薏苡仁汤麻桂芎,二活防风川乌苍;

生姜甘草当归用,风行寒散湿亦除。

2.风湿热痹

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身热欲吐骨节痛,白虎加桂经络通。

宣痹汤《温病条辨》

宣痹汤治湿热痹,滑杏苡仁夏防己;

蚕沙栀子加连翘,利湿清热有豆皮。

3.痰瘀痹阻证

双合汤《杂病源流犀烛》

双合汤=桃红四物汤+二陈汤

+苓芥草(茯苓、白芥子、甘草)

双合汤治痰瘀痹,桃红归芎夏陈皮;

熟地白芍白芥子,苓草姜汁合竹沥。

4.肝肾亏虚证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风湿顽痹屈能伸。

第二节 痉证 472

痉证项强背反张,四肢抽搐筋失养。

外感内伤虚实辨,邪壅经络胜湿汤。

阳明热盛增乘气,肝经热盛钩藤详。

心营热盛谵语燥,清心开窍清营汤。

痰浊郁滞导痰取,阴血亏虚四物汤。

1.邪壅经络证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与防风;

湿气在表头腰重,发汗升阳有异功。

2.肝经热盛证

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羚羊钩藤茯菊桑,贝草竹茹芍地黄;

阳邪亢盛成痉厥,肝风内动急煎尝。

3.阳明热盛证

白虎汤《伤寒论》

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

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增液汤《温病条辨》

增液汤用玄地冬,无水舟停下不通。

或合硝黄作泻剂,补泻兼施妙不同。

4.心营热盛证

清营汤《温病条辨》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夜甚神不宁,

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5.痰浊阻滞证

导痰汤《校注妇人良方》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前方去梅加枳星,方名导痰消积饮;

胸膈痞塞肋胀满,坐卧不安服之宁。

6.阴血亏虚证

四物汤《局方》

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宗,

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大定风珠鸡子黄,胶芍三甲五味襄;

麦冬生地麻仁草,滋阴息风是妙方。

第三节 痿证 481

痿证肌萎为特征,筋缓软弱无力用。

肺热伤津清燥效,湿热浸淫二妙呈。

参苓白术合补中,脾胃虚弱化源充。

肝肾亏损守虎潜,脉络瘀阻圣愈统。

1.肺热津伤证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

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可夸。

2.湿热浸淫证

二味加妙散《丹溪心法》

加味二妙散:苍柏+当归、牛膝、防己、萆薢、龟板

方歌:加味二妙散,膝归防薢板。

二妙散中苍柏同,清热利湿补肾功。

3.脾胃虚弱证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4.肝肾亏损证

虎潜丸《丹溪心法》

虎潜丸治脚痿方,虎胫膝陈地锁阳;

龟板姜归知柏芍,再加羊肉捣丸尝。

5.脉络瘀阻证

圣愈汤《医宗金鉴》

东垣方中有圣愈,四物汤内加参芪;

气虚血弱均能补,经期量多总能医。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君药,补气活血经络通。

第四节 颤证 489

震颤头部肢体摇,病重难治缓解少。

脑肾脾肝俱衰退,髓海不足龟鹿膏。

气血亏虚神气疲,人参养荣效果好。

天麻钩藤止风阳,痰热动风导痰汤。

阳气虚衰当温煦,地黄饮子要记牢。

1.风阳内动证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芩杜膝与寄生,

夜藤茯神益母草,头痛眩晕失眠宁。

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镇肝熄风芍天冬,玄母茵陈赭膝龙;

龟甲麦芽甘草楝,肝风内动有奇功。

2.痰热风动证

导痰汤《校注妇人良方》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前方去梅加枳星,方名导痰消积饮;

胸膈痞塞肋胀满,坐卧不安服之宁。

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羚羊钩藤茯菊桑,贝草竹茹芍地黄;

阳邪亢盛成痉厥,肝风内动急煎尝。

3.气血亏虚证

人参养荣汤《局方》

四君四物八珍汤,气血双补是名方;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无双;

若益志陈五味子,去芎辛窜养荣良。

4.髓海不足证

龟鹿二仙膏《医便》

医便龟鹿二仙胶,人参枸杞熬成膏,

滋阴益肾填精髓,精极用此疗效高。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大定风珠鸡子黄,胶芍三甲五味襄;

麦冬生地麻仁草,滋阴息风是妙方。

5.阳气虚衰证

地黄饮子《宣明论方》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第五节 腰痛 496

腰痛悠悠酸无力,肾着沉沉不转移。

若是湿热伴热感,痛如锥刺属血瘀。

左右归丸肾虚主,甘姜苓术寒湿立。

四妙丸主湿热痛,瘀血身痛逐瘀需。

1.寒湿腰痛

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

肾着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

伤湿身痛腰冷重,亦名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

四妙丸《成方便读》

二妙散中苍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

再加苡仁名四妙,湿热下注痿痹痊。

3.瘀血腰痛

身痛逐淤汤《医林改错》

身痛逐瘀膝地龙,羌秦香附草归芎;

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4.肾虚腰痛

(1)肾阴虚

左归丸《景岳全书》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

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2)肾阳虚

右归丸《景岳全书》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

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床八纲四十三证
脏腑辨证歌诀 - 中医诊断 - 华夏中医论坛 (原岐黄中医论坛)——传中医薪火,济天下苍生...
四诊五辨要诀
中医内科笔记
五脏虚证及用药
中医辩证治疗简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